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建华 《电加工与模具》 2017年第A01期4-11,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激光复合焊接技术、激光复合切割/打孔、激光复合表面改性和激光复合成形等四个方面阐明了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优势,明确了激光复合制造的内涵概念,并根据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 综述了国内外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激光复合焊接技术、激光复合切割/打孔、激光复合表面改性和激光复合成形等四个方面阐明了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优势,明确了激光复合制造的内涵概念,并根据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激光复合制造技术在协同作用机理、工艺优化、智能化控制及成套设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复合制造 焊接 切割 表面改性 立体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坡口角度对激光增材再制造IN718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群莉 李栋 +2 位作者 张杰 姚建华 Volodymyr S.Kovalenko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目的研究在激光增材再制造IN718合金过程中,不同预制坡口角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对不同预制凹槽进行逐层叠加修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对再制造试样进... 目的研究在激光增材再制造IN718合金过程中,不同预制坡口角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增材再制造技术对不同预制凹槽进行逐层叠加修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对再制造试样进行硬度测量,采用残余应力测试仪测量再制造后基体表面的残余应力,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当预制坡口角度大于130°时,能得到无组织缺陷、成形质量良好的增材再制造试样;当预制坡口角度小于110°时,修复界面会出现熔合不良现象,且修复区内部会出现裂纹。预制大的坡口角度进行激光增材再制造试验能获得组织更加细密、硬度分布更为均匀的再制造层,且大的坡口角度能有效降低再制造试样基体的残余应力。增大坡口角度有助于提高再制造试样的塑性,随着坡口角度的减小,再制造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差。结论在进行激光增材再制造试验时,不宜预制过小的坡口角度,应根据损伤情况预制坡口角度较大的凹槽,有助于增加再制造成形件的组织均匀性,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再制造 IN718高温合金 坡口角度 显微组织 残余应力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Stellite21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骆芳 胡金昕 宣丹枫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1-230,共10页
目的提高三偏心蝶阀硬密封面Stellite21钴基合金堆焊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方法使用行星角磨机充分混合Stellite21粉末和钼(Mo)粉,并采用等离子弧堆焊技术在WCB铸钢上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5.5%、7.5%、10%、12.5%、15%)的堆焊层,使用光... 目的提高三偏心蝶阀硬密封面Stellite21钴基合金堆焊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方法使用行星角磨机充分混合Stellite21粉末和钼(Mo)粉,并采用等离子弧堆焊技术在WCB铸钢上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5.5%、7.5%、10%、12.5%、15%)的堆焊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堆焊层的金相组织、成分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维氏硬度测试、摩擦磨损、电化学腐蚀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探究不同Mo含量对堆焊层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随着Mo含量的增加,堆焊层中柱状晶的持续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更多短小的枝晶和等轴晶;Mo_(2)C相集中在晶界处,Co_(7)Mo_(6)和Co_(3)Mo相的含量增加,而Cr_(23)C_(6)型碳化物相的含量相对减少;堆焊层的硬度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Mo质量分数达到15%时,显微硬度达到最高值398HV,与含5.5%Mo的堆焊层相比,硬度提高了约19.5%;当Mo质量分数为10%时,堆焊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低,分别降低了约17.2%和79.1%,且堆焊层也表现出高腐蚀电位和低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999 V和1.552×10^(-5) A/cm^(2),浸泡腐蚀完后的失重系数K降至最低,K值为1.54%。结论加入4.5%Mo粉,使Stellite21钴基合金的Mo含量达到10%(质量分数),能有效提升密封面堆焊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三偏心蝶阀的工作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心蝶阀 等离子弧堆焊 Stellite21钴基合金 Mo含量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半导体激光气体氮化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士锐 郭小锋 +2 位作者 易云杰 姚建华 曹衍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1-206,共6页
目的提升钛合金(TC4)叶片表面性能,解决失效问题。方法实验采用激光局部气体氮化工艺代替传统氮化工艺,利用2 k W柔性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在钛合金(TC4)基体表面采用气体氮化的方法制备TiN表面改性层。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改制的汽蚀... 目的提升钛合金(TC4)叶片表面性能,解决失效问题。方法实验采用激光局部气体氮化工艺代替传统氮化工艺,利用2 k W柔性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在钛合金(TC4)基体表面采用气体氮化的方法制备TiN表面改性层。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改制的汽蚀装置分别测试了氮化层与基体(TC4)的耐磨性与抗汽蚀性能。结果摩擦磨损实验后,激光氮化层的质量损失为2.3 mg,基体TC4的质量损失为20.2 mg,激光氮化层的损失质量为基体TC4的11.3%,激光氮化层抗磨损性能相较基体TC4提高了7倍。TC4基体汽蚀损失的质量为4.08 mg,而氮化层的质量损失为1.13 mg,氮化层的抗汽蚀性能比基体提高了2.61倍。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气体氮化钛合金叶片能够得到分布着大量TiN枝晶的氮化层,提高表面耐磨损性能,氮化层中的TiN枝晶构成的网篮状组织对其表面抗汽蚀性能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激光气体氮化 半导体激光器 耐磨性性能 抗汽蚀性能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冷喷涂Cu颗粒撞击45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骆芳 赵兵 姚建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7-2163,共7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ultiphysics/LS-DYNA模块,选取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与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材料模型,建立了激光辅助冷喷涂三维模型,并通过这两种材料模型模拟了不同入射速度和沉积点温度条件下,Cu颗粒撞击45钢基体的沉积过程...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ultiphysics/LS-DYNA模块,选取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与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材料模型,建立了激光辅助冷喷涂三维模型,并通过这两种材料模型模拟了不同入射速度和沉积点温度条件下,Cu颗粒撞击45钢基体的沉积过程,分析了速度、沉积点温度对沉积颗粒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颗粒撞击速度为800 m/s和基体预热温度850℃、颗粒速度为500 m/s时,Cu颗粒都能有效沉积到45钢基体上;两种模型都能用于预测激光辅助冷喷涂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冷喷涂 材料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Stellite 6颗粒入射角度对涂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骆芳 刘景松 +1 位作者 赵兵 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74,共6页
采用准静态下MTS拉伸实验,对Stellite6颗粒在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中的物性参数进行标定;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单个Stellite 6颗粒以相同速度不同入射角度撞击基体的变形行为,探讨粒子入射角度对粒子沉积形貌及基体凹坑深度的影... 采用准静态下MTS拉伸实验,对Stellite6颗粒在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中的物性参数进行标定;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单个Stellite 6颗粒以相同速度不同入射角度撞击基体的变形行为,探讨粒子入射角度对粒子沉积形貌及基体凹坑深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Johnsoncook材料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碰撞过程中粒子的变形行为,粒子入射角度的增大,不利于粒子与基体的有效结合;在粒子有角度撞击基体过程中,切向速度会使得粒子与基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导致粒子与基体接触表面有摩擦力的产生,当颗粒与基体间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积极作用大于颗粒切向滑移产生的消极作用,颗粒与基体可以形成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激光沉积 Stellite6颗粒 Johnson-cook模型 非垂直碰撞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汽轮机转子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士锐 姚建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36,共5页
针对激光熔覆再制造汽轮机转子轴颈,采用2 kW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同轴送粉的激光熔覆Fe基合金试验,并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对加工点附近的温度进行监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 针对激光熔覆再制造汽轮机转子轴颈,采用2 kW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同轴送粉的激光熔覆Fe基合金试验,并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对加工点附近的温度进行监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相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加热集中,检测部位的最高温度未超过70℃,整个修复过程平稳。Fe基合金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冶金结合,没有微观裂纹与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组织主要为(Fe、Cr、C)合金与CrC两相。熔覆层的组织主要为典型的过饱和固溶体枝晶与枝晶间多元碳化物共晶组成,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熔合过程中产生了元素互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半导体激光器 铁基合金 微观组织 汽轮机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熔覆钴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士锐 姚建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03-106,共4页
采用2 k W半导体激光器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同轴送粉的激光熔覆Co基合金试验,以提升其表面性能,解决失效问题。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气蚀装置测试... 采用2 k W半导体激光器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同轴送粉的激光熔覆Co基合金试验,以提升其表面性能,解决失效问题。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气蚀装置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与抗气蚀性。结果表明,Co基合金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没有微观裂纹与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组织主要由初生γ-Co枝晶固溶体及其间的共晶组织组成,其主要组成相为γ-Co、Fe Ni固溶体、Co Cx和Cr23C6等碳化物。熔覆层最高显微硬度为484 HV0.2,平均显微硬度为474 HV0.2,较基体提高2倍以上;熔覆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为基体的50.8%和29.2%;熔覆层的抗气蚀性能较基体提高了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半导体激光器 钴基合金 耐磨性 抗气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激光沉积WC/SS316L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波 李鹏辉 +3 位作者 张群莉 陈智君 董刚 姚建华 《电加工与模具》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超音速激光沉积和冷喷涂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了WC/SS316L复合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超音速激光沉积及冷喷涂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及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温... 采用超音速激光沉积和冷喷涂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了WC/SS316L复合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超音速激光沉积及冷喷涂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及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温度为800℃下制备的超音速激光沉积涂层的沉积效率和WC含量较冷喷涂涂层分别提高了43%和30%,其涂层致密性也优于冷喷涂涂层;超音速激光沉积涂层的摩擦系数比冷喷涂涂层低19%,表现出较优的抗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激光辐射 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碳化硅颗粒原位生成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条件与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芳 杜琳琳 +3 位作者 张群莉 叶琛 卢献钢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3,共7页
目的通过优化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工艺及激光工艺参数,获得一种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新方法。方法利用500 W振镜式光纤激光器,在氩气的保护下,以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辐照预置在镍基板上的纳米碳化硅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 目的通过优化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工艺及激光工艺参数,获得一种制备碳化硅纳米纤维的新方法。方法利用500 W振镜式光纤激光器,在氩气的保护下,以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辐照预置在镍基板上的纳米碳化硅颗粒,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所得产物的形貌、元素组成、物相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激光工艺参数对所得产物的形貌以及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激光能量密度在7.71~8.75 kJ/cm2之间时,制备出的碳化硅纳米纤维由多晶和非晶结构组成,其直径范围在5~10 nm之间;当激光能量密度为7.92~8.33 kJ/cm2时,样品中除Si C外,还有少量的C元素。结论激光辐照Ni基板上的碳化硅纳米颗粒,在优化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可以制备出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为制备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激光辐照 激光能量密度 晶体结构 纳米颗粒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能量密度对原位生成纳米石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孝谦 骆芳 +1 位作者 杜琳琳 陆潇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6,共8页
研究了直径尺度为50μm的片状石墨,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的辐照下,原位生成纳米粒状石墨的微观结构及形貌,初步探讨了激光辐照参数与微米石墨原位生成纳米石墨之间的规律。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 研究了直径尺度为50μm的片状石墨,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的辐照下,原位生成纳米粒状石墨的微观结构及形貌,初步探讨了激光辐照参数与微米石墨原位生成纳米石墨之间的规律。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纳米石墨的晶体结构及显微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光能量密度为5.00 kJ/cm^2时,试样由微米片状石墨原位生成分散性较好的、平均粒径为245 nm的球状石墨;在激光能量密度提高到6.25 kJ/cm^2时,样品原位生成双向生长的椭球状石墨,有团聚现象产生,平均粒径为240 nm;在激光能量密度达到12.50 kJ/cm^2时,微米片状石墨转变成大量的球状石墨,平均粒径为61.5 nm;在激光能量密度继续增加到13.75 kJ/cm^2时,产物呈现小颗粒附着在大颗粒上的现象,粒径范围为150~500 nm,平均粒径达2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 激光辐照 晶体结构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间距对激光制备纳米SiC抗氧化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远航 骆芳 +2 位作者 胡晓冬 蒋荣杰 沈逸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5-403,共9页
目的研究激光的扫描间距对纳米SiC涂层形貌、生长机理和抗氧化涂层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扫描间距的激光辐照制备SiC纳米涂层。分别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涂层表面、截面的三维形貌,研究扫描间距对涂层形貌... 目的研究激光的扫描间距对纳米SiC涂层形貌、生长机理和抗氧化涂层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扫描间距的激光辐照制备SiC纳米涂层。分别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涂层表面、截面的三维形貌,研究扫描间距对涂层形貌的影响,探究微米SiC颗粒转变为纳米SiC颗粒的演变及生长机理。用热失重法(TGA)研究试样高温抗氧化性能,包括试样的氧化失重率随温度变化和650、800℃两种温度下的恒温抗氧化性能对比分析,并用阿伦尼乌斯线性拟合进行了验证。结果激光能够促使预置于石墨基体上的微米SiC颗粒在Ar保护下的密闭反应室中转变为纳米SiC颗粒,且涂层主要由结晶度良好的α–SiC、β–SiC纳米晶颗粒组成。当扫描间距为0.08 mm时,形成的涂层表面较为平滑均匀,粗糙度较小,最高处与最低处的高度差仅为135.829μm,且此间距下,试验活化能值Ea=11.014×10^(4) J/mol最大,抗氧化性能最好。其次试样在600~850℃范围内,试样氧化失重率较低,小于8%,其氧化失重率与氧化时间呈现出较好的一次线性的拟合度。结论激光辐照制备的SiC纳米涂层的形貌、生长机理、高温抗氧化性能随着扫描间距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变化,表明在激光扫描间距为0.08 mm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试样涂层表面具有较高的活化能,验证了此参数下制备的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最好,且能够在高温环境中有效降低石墨的氧化失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备 扫描间距 Si C涂层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对激光熔覆IN718涂层形貌、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栋 张群莉 +2 位作者 张杰 姚建华 Volodymyr S.Kovalenko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5-19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气氛条件下激光熔覆IN718高温合金涂层的微观偏析。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不同送粉气和不同保护气条件下制备了IN718高温合金涂层,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双时效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结构和特征,采用扫描电镜... 目的研究不同气氛条件下激光熔覆IN718高温合金涂层的微观偏析。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不同送粉气和不同保护气条件下制备了IN718高温合金涂层,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双时效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结构和特征,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涂层组织和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对涂层热处理前后的硬度进行测定。结果送粉气种类对熔覆层的形貌和组织有一定影响,而保护气种类对熔覆层的形貌和组织影响不明显。与氩气作为送粉气制备的涂层相比,氦气作为送粉气制备的涂层组织更加细密,Laves相的尺寸更小且分布更均匀,Laves相的体积分数由氩气送粉的9.35%减少到氦气送粉的5.25%,并且Laves相中Nb的质量分数由20%下降到16%,涂层硬度由287HV0.2提高到306HV0.2。双时效热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氦气作为送粉气制备的涂层硬度为468HV0.2,高于氩气作为送粉气制备的涂层硬度447HV0.2。结论氦气作为送粉气能有效降低激光熔覆IN718涂层的Nb元素偏析,同时细化涂层组织,提高涂层显微硬度。氦气作为保护气对涂层形貌和组织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IN718高温合金 保护气 送粉气 LAVES相 微观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激光沉积Ti6Al4V涂层的微观结构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波 吴丽娟 +3 位作者 张欣 马春飞 张群莉 姚建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9-166,共8页
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是将激光加热与冷喷涂同步耦合的一种新型材料沉积技术。文中利用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Ti6Al4V涂层,并采用SEM、XRD、电化学腐蚀测试等手段对涂层厚度、显微组织、相成分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 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是将激光加热与冷喷涂同步耦合的一种新型材料沉积技术。文中利用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Ti6Al4V涂层,并采用SEM、XRD、电化学腐蚀测试等手段对涂层厚度、显微组织、相成分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辐照温度(即沉积区温度)范围内,涂层沉积效率、致密性以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均随激光辐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激光辐照温度为800℃时,沉积效率是冷喷涂的4倍,涂层中的孔隙率仅为4.38%,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75 MPa。由于低热输入的原因,涂层的物相组成与原始钛合金粉末基本一致。随着激光辐照温度的进一步提高,涂层中有TiN相的产生,不利于粉末的沉积,涂层的沉积效率、致密性以及结合强度均下降,但是在酸性腐蚀介质中,TiN的存在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激光沉积 钛合金 显微组织 相组成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表面激光熔覆复合微弧氧化制备陶瓷涂层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敏 吴国龙 +3 位作者 王晔 张群莉 姚建华 Volodymyr S.Kovalenko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提高316L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和生物活性。方法首先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钛层,然后对钛层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从而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含有Ca、P元素的多孔状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 目的提高316L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和生物活性。方法首先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钛层,然后对钛层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从而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含有Ca、P元素的多孔状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钛层厚度对陶瓷涂层的表面显微形貌、元素含量及物相组成的影响。利用电化学实验、浸泡实验分别测试了涂层在1.5倍SBF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和生物活性。结果通过激光熔覆复合微弧氧化能够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多孔状陶瓷涂层。随着钛层厚度的增加,微弧氧化原位生成的陶瓷涂层致密度、厚度也增加。当钛层厚度达到0.4 mm时,微弧氧化后得到的陶瓷涂层完整致密,厚度达到20μm。涂层主要由锐钛矿相Ti O2、金红石相Ti O2组成。极化曲线分析可知,腐蚀电位Ecorr为-0.162 V,腐蚀电流密度降至5.11×10-7 A/cm2。陶瓷涂层在1.5倍SBF中浸泡3天后表面即有羟基磷灰石沉积。结论通过激光熔覆复合微弧氧化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的陶瓷涂层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 激光熔覆 微弧氧化 生物活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磁场对激光熔注尖角WC涂层颗粒分布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晓冬 朱秀晖 +3 位作者 胡勇 王梁 陈智君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的研究稳态磁场对激光熔注尖角WC涂层中WC颗粒分布及涂层显微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稳态磁场辅助激光熔注技术,在316L不锈钢基板上制备了WC/316L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涂层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显微... 目的研究稳态磁场对激光熔注尖角WC涂层中WC颗粒分布及涂层显微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稳态磁场辅助激光熔注技术,在316L不锈钢基板上制备了WC/316L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涂层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显微组织结构和特征,采用能谱仪(EDS)对涂层元素分布进行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测定。结果未施加稳态磁场的涂层中WC颗粒均匀分布,涂层主要由鱼骨状的共晶组织组成,在涂层的顶部出现了十字花状的过共晶组织。施加稳态磁场后,涂层横截面形貌发生明显改变,涂层深度减小,宽度增大,WC颗粒主要分布在涂层底部。涂层顶部由细长的树枝状组织组成;在涂层中部,树枝状组织变短变粗;在涂层底部,转变为大量的十字花状组织。施加稳态磁场后,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由未加磁场时的394 HV0.3提高到478 HV0.3。结论稳态磁场能有效作用于熔池,通过抑制熔池的流动来改变WC颗粒的受力状况以及熔池的传热、传质情况,最终改变熔池中WC颗粒的分布状态和涂层的显微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注 稳态磁场 横截面形貌 尖角WC颗粒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激光立体成形熔道几何参数量化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晓冬 黄利安 +2 位作者 朱秀晖 姚建华 林英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大功率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单道熔道的形貌特征与成形件的精度、质量指标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建立激光立体成形1Cr13工艺参数与熔道的宽高比、深高比等形状参量的量化分析模型,基于正交法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送粉量等3个因素与熔... 大功率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单道熔道的形貌特征与成形件的精度、质量指标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建立激光立体成形1Cr13工艺参数与熔道的宽高比、深高比等形状参量的量化分析模型,基于正交法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送粉量等3个因素与熔道形貌特征的定性关系。实验表明:3个因素对宽高比的影响为扫描速度最大,送粉量次之,激光功率最小;3个因素对深高比的影响为送粉量最大,激光功率次之,扫描速度最小。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取值范围,以Box-Behnken实验方案补充实验样本,建立工艺参数与熔道形状参量的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进而以神经网络模型为计算工具,以熔道宽高比、深高比为约束条件建立激光立体成形熔道形貌控制工艺窗口,不同工艺分区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道几何参数 大功率激光 激光立体成形 BP神经网络 工艺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低Cr合金改性层组织及Cr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智君 丁玉明 +4 位作者 董刚 沈红卫 姚建华 吴志伟 沈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7,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CrMo合金激光熔覆和埋弧堆焊层中Cr元素含量分布,研究激光熔覆替代堆焊技术用于9%Cr钢汽轮机转子轴颈表面改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与1CrMo合金焊丝成分相同的合金粉末作为激光熔覆材料,利用半导体激光熔覆系统在9%Cr钢...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CrMo合金激光熔覆和埋弧堆焊层中Cr元素含量分布,研究激光熔覆替代堆焊技术用于9%Cr钢汽轮机转子轴颈表面改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与1CrMo合金焊丝成分相同的合金粉末作为激光熔覆材料,利用半导体激光熔覆系统在9%Cr钢表面制备低Cr合金熔覆层。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分析熔覆层中Cr含量分布、熔覆层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堆焊层进行了对比。结果利用激光熔覆技术成功在9%Cr钢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无缺陷的1CrMo合金熔覆层,熔覆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颗粒状碳化物相构成。多层熔覆层硬度在220~250HV0.3之间,与基体硬度接近。激光熔覆可有效减少基体对熔覆层的稀释,熔覆层中Cr含量降低明显,在熔覆层约2 mm厚处的Cr含量已低于2%的工作面Cr含量要求,而堆焊需8 mm左右才能达到相同的降Cr效果,激光熔覆所需熔覆层数明显少于埋弧堆焊法的堆焊层数。结论与堆焊相比,激光熔覆用于9%Cr钢汽轮机转子轴颈表面改性需熔覆层数少,表面降Cr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钢 低Cr合金 激光熔覆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气流对激光重熔过程中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正挺 方铮 +3 位作者 杨高林 张群莉 VOLODYMYR Kovalenko 姚建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在激光加工过程中,保护气和载粉气对熔池氧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在开放条件下激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需要研究保护气和载粉气工艺参数对激光加工过程中氧化行为的影响。以激光重熔45钢为例,通过测定熔池上方气氛以及重熔后基... 在激光加工过程中,保护气和载粉气对熔池氧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在开放条件下激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需要研究保护气和载粉气工艺参数对激光加工过程中氧化行为的影响。以激光重熔45钢为例,通过测定熔池上方气氛以及重熔后基材表层的氧含量,对比研究了不同保护气流量、载粉气流量和离焦量对激光重熔过程中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量较低时,气流卷吸周围空气,载粉气流量、保护气流量以及离焦量升高会加剧激光重熔时的氧化。当载粉气流量超过84 L/min时,大量氩气对周围空气进行了稀释,熔池上方气氛中的氧含量会有所降低。但是保护气流量过高会加剧熔池飞溅。降低熔池上方气氛中氧含量的气流量工艺参数为:保护气流量8.5 L/min,载粉气流量6.5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保护气 载粉气 离焦量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量子点硅酸盐玻璃光纤的制备及光纤光致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成 席子扬 姚建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7,共7页
对钠硼铝硅酸盐玻璃熔体进行拉丝,再经过退火热处理,制备得到光纤直径80~130μm的PbSe量子点玻璃裸光纤.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光纤中PbSe量子点的晶粒尺寸为4.2~5.5nm,掺杂体积比约1%.对量子点光纤的柔性进行了初步测试.以980nm泵浦激光作... 对钠硼铝硅酸盐玻璃熔体进行拉丝,再经过退火热处理,制备得到光纤直径80~130μm的PbSe量子点玻璃裸光纤.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光纤中PbSe量子点的晶粒尺寸为4.2~5.5nm,掺杂体积比约1%.对量子点光纤的柔性进行了初步测试.以980nm泵浦激光作为激励源,用荧光光谱仪观测了量子点光纤的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合适的量子点光纤的退火条件跟块玻璃不同.当退火温度为500~600℃、热处理时间为5~10h时,观测到量子点光纤有强烈的荧光辐射,峰值波长位于1 300~1 450nm,半高全宽达200~330nm.光纤最佳退火温度为600℃、时间7.5h.本文得到的量子点玻璃光纤可进一步制备成玻璃基底的量子点光纤型增益器件光纤放大器、光纤激光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量子点 量子点光纤 熔融拉丝 退火热处理 光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