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琳琳 陈启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995-1001,共7页
传统发酵食品体系是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多样的微生物构成了发酵食品的复杂微生态环境,其代谢作用与发酵制品的品质和风味密切相关,许多功能性微生物也赋予了发酵制品特殊的活性。但与此同时,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也伴随有害物... 传统发酵食品体系是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多样的微生物构成了发酵食品的复杂微生态环境,其代谢作用与发酵制品的品质和风味密切相关,许多功能性微生物也赋予了发酵制品特殊的活性。但与此同时,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也伴随有害物质的产生,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因此,探究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代谢作用对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和新功能的发掘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群落组成逐步得到解析,微生物在发酵环境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研究。本文对大豆发酵食品、食醋、发酵酒类、普洱茶、红曲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发酵食品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微生物群落 功能性食品微生物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在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及其发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子舒 李吉年 +2 位作者 郭谦 叶翔宇 胡梦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1-77,共7页
利用多巴胺在材料表面的自发黏附特性,制备了多巴胺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膜,研究多巴胺改性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ise)在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的影响及L.paracasei生物膜的发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接... 利用多巴胺在材料表面的自发黏附特性,制备了多巴胺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膜,研究多巴胺改性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ise)在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的影响及L.paracasei生物膜的发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接触角仪对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表面形成的L.paracasei生物膜进行表征,并对L.paracasei生物膜的抗逆性与发酵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对聚丙烯纤维膜表面L.paracasei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表面的生物膜具有极佳的抗逆性能,更耐受高温和酸碱环境,用于生物膜反应器中发酵生产的L-乳酸纯度维持在99%以上,同时反应器基本没有发酵延滞期,有效提高了生物发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生物膜 多巴胺 聚丙烯纤维膜 生物膜反应器 L-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健康功效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超凡 阮晖 +2 位作者 金建江 樊剑峰 江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健康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黄酒健康功效和生物活性物质解析及有关配料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深入发掘黄酒中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强化黄酒健康功效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提升黄酒品质和研发新品种... 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健康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黄酒健康功效和生物活性物质解析及有关配料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深入发掘黄酒中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强化黄酒健康功效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提升黄酒品质和研发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活性成分 健康功效 机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钰 傅玲琳 王彦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LL1103为对象,研究了其生长情况与p H值和抑菌活性的关系,发现其最佳抑菌发酵时间为18 h。制备了其抑菌产物粗品并测定其抑菌谱,结果表明,抑菌产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明显的抑菌... 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LL1103为对象,研究了其生长情况与p H值和抑菌活性的关系,发现其最佳抑菌发酵时间为18 h。制备了其抑菌产物粗品并测定其抑菌谱,结果表明,抑菌产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具有广谱抗菌性。随后对抑菌产物粗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在MRS培养基中培养后,最适温度37℃,最适p H=6.0下具有最强的抑菌活性。此外,进行了抑菌物质的初步鉴定,在排除酸性末端产物和菌体的干扰后,用蛋白酶K等多种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去处理抑菌产物粗品,发现其对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较敏感,对氧化氢酶不敏感,初步推断抑菌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对蛋白酶敏感的细菌素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凝结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细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烟曲霉乳酸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楼秀玉 张晨 +2 位作者 张小美 沈雷 顾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6-181,共6页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一株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LZ54。分别经pH、蛋白酶、XAD-2大孔树脂处理该菌株...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一株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LZ54。分别经pH、蛋白酶、XAD-2大孔树脂处理该菌株发酵液上清后,发现LZ54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烟曲霉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其抑菌物质迅速失活;发酵液上清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后失去部分抑菌活性,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抗烟曲霉的物质具有蛋白质属性;发酵液经XAD-2大孔树脂处理后仍具有抑制烟曲霉活性,并通过SDS-PAGE方法测得该抑菌物质的分子量约为5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副干酪乳杆菌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ZJUQH产α-半乳糖苷酶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腾洋 方若思 +1 位作者 董亚晨 陈启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6-219,共4页
通过响应面方法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以提高黑曲霉ZJUQH产α-半乳糖苷酶的能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因子试验对蛋白胨、Na2HPO4·12H2O、料液比和接种量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两个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料液比和蛋白胨添加量,然后... 通过响应面方法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以提高黑曲霉ZJUQH产α-半乳糖苷酶的能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因子试验对蛋白胨、Na2HPO4·12H2O、料液比和接种量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两个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料液比和蛋白胨添加量,然后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进一步优化,建立以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蛋白胨0.6g、Na2HPO4·12H2O 0.08g、料液比1:2.44(m/V)接种量1.5mL/5g。在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固态发酵6d产α-半乳糖苷酶的酶活达到(77.21±2.01)U/g,比优化前(蛋白胨0.4g、Na2HPO4·12H2O 0.08g、料液比1:3、接种量1.5mL/5g)培养得到的酶活力最高值(49.05±2.11)U/g提高5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法 黑曲霉ZJUQH Α-半乳糖苷酶 固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琳 周青青 +1 位作者 顾青 郦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3-828,共6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可污染食物,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根据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鉴定特异性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建立的实...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可污染食物,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根据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鉴定特异性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市售水产品20份,检出阳性食品6份,最小检测灵敏度为50 fg DNA,与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细菌素plantaricin JK的异源表达、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晗 刘娇 +1 位作者 郦萍 顾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获得高产双肽细菌素plantaricin JK,通过PCR扩增获得pln J和pln K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 ET32a(+)-pln J-BL21(DE3)和p ET32a(+)-pln K-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镍亲和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重组蛋白经肠激酶酶切纯化后,细菌素pln ... 为获得高产双肽细菌素plantaricin JK,通过PCR扩增获得pln J和pln K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 ET32a(+)-pln J-BL21(DE3)和p ET32a(+)-pln K-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镍亲和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重组蛋白经肠激酶酶切纯化后,细菌素pln J和pln K的产量分别为2~3、5~8 mg·L-1。利用牛津杯平板抑菌法研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细菌素pln J和pln K对柠檬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it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双肽细菌素plantaricin JK的抑菌圈直径大于单独的细菌素pln J或pln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aricin JK 异源表达 分离纯化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菌相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5
9
作者 储建军 傅玲琳 +3 位作者 王翀 周德庆 王海燕 王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明确冰温保活对缢蛏品质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以保活期终点鉴定得到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 为明确冰温保活对缢蛏品质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以保活期终点鉴定得到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缢蛏初始菌相中,优势菌为弓形杆菌(Arcobacter?spp.)、拟杆菌科未分类属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6.2%、8.4%和7.2%。保活期终点时,假单胞菌数目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腐败菌,所占比例为26.2%。次优势菌为弧菌科未分类属、嗜冷单胞菌(Psychromonas spp.)、弓形杆菌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7.8%、14.4%、13.0%和11.8%。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有效拟合低温(-1.5~15.0℃)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所得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温度与延滞时间λ的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和0.970,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Gompertz模型可对-1.5~15.0℃温度范围内假单胞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冰温保活 高通量测序 菌相分析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肠道菌和玉米抗性淀粉对小鼠结肠菌群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玥熹 俞东宁 +1 位作者 方建东 顾振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37℃、厌氧条件下,通过向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添加小鼠结肠内容物悬液模拟结肠环境。通过在模拟结肠环境中添加玉米抗性淀粉、单一及混合外源肠道菌及其组合,研究玉米抗性淀粉体外发酵产酸的特性及外源肠道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 在37℃、厌氧条件下,通过向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添加小鼠结肠内容物悬液模拟结肠环境。通过在模拟结肠环境中添加玉米抗性淀粉、单一及混合外源肠道菌及其组合,研究玉米抗性淀粉体外发酵产酸的特性及外源肠道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添加抗性淀粉或仅添加单一外源菌的组,添加3%(相对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干基)玉米抗性淀粉后,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6、12、18、24、30 h)能够极显著(P<0.01)地提升。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单一外源菌,嗜酸乳杆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乙酸,青春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丙酸和丁酸,而大肠埃希氏菌会抑制产丙酸和丁酸。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混合外源菌,嗜酸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能够协同发酵产乙酸、丙酸和丁酸,粪肠球菌与青春双歧杆菌组合发酵时,能够提升丙酸和丁酸产量,而大肠埃希氏菌则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其他3种菌发酵抗性淀粉产乙酸、丙酸和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短链脂肪酸 体外发酵 外源肠道菌 小鼠结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