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近二十年部分食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怀庄 陆德胜 宋国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260-263,共4页
有机氯农药毒性中等,但残效期长,我国自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作者于1992年对浙江省六大类142份市售食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发现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总量均远低于现有国家卫生标准;同时收集整理了近20年来浙江... 有机氯农药毒性中等,但残效期长,我国自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作者于1992年对浙江省六大类142份市售食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发现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总量均远低于现有国家卫生标准;同时收集整理了近20年来浙江省有机氯农药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发现随着该农药的停止使用,其在食品中残留量已大幅度下降。对1985年以来的144份食品检测结果按现有卫生标准判断,符合率100%。考虑有机氯农药在人体内的慢性蓄积毒性和目前实际残留水平,阐述了修订国标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 杀虫剂 农药残留 食品分析
全文增补中
对肉、鱼类罐头商业无菌检验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向红 程苏云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4-55,共2页
对59种肉、鱼类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12种样品胖听试验阳性,其中4种培养试验阳性。对所有罐进行接种培养,胖听罐与未胖听罐的接种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0>P(0.001)=10.8∴P<0.001)。胖... 对59种肉、鱼类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12种样品胖听试验阳性,其中4种培养试验阳性。对所有罐进行接种培养,胖听罐与未胖听罐的接种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0>P(0.001)=10.8∴P<0.001)。胖听罐的pH值与同批未胖听罐的pH值无显著性差异(t=1·265<t(0.05)=2·57.∴P>0.05)。保温前后的pH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52<t0(0.05)=2.12∴P>0.05)。本实验结果显示:罐头商业无菌的结果判定应根据保温试验、内容物状态、pH值变化、培养试验作出综合判定,不能根据胖听这一项指标就作出判定,以免造成假阳性。建议增加pH值变化范围和对胖听罐进行培养试验和确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头 胖听 商业无菌 肉类罐头 鱼罐头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甜味剂中甜味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明哲 章日春 张文娟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69,共3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各种复合甜味剂中甜味素,用ODS短柱(XL—ODS·3μm4.6mm×7.0cm)以CH3OH/0.02mol/LNH4Ac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根据色谱保留时间tr结合对组份不停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各种复合甜味剂中甜味素,用ODS短柱(XL—ODS·3μm4.6mm×7.0cm)以CH3OH/0.02mol/LNH4Ac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根据色谱保留时间tr结合对组份不停泵紫外光谱扫描进行定性,外标法峰高定量,成功地对郎氏复合蛋白糖、施惠泰复合蛋白糖、威达复合氨基酸糖等样品进行了分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甜味剂 甜味素 液相色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复合甜味剂中Aspartam
4
作者 章日春 蒋明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2-543,共2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各种复合甜味剂中Aspartam,用ODS短柱(UltrasphereXL-ODS,3μm,4.6mmi.d.×7.0cm),以CH3OH-0.02mol/LNH4Ac为流动相进行分...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各种复合甜味剂中Aspartam,用ODS短柱(UltrasphereXL-ODS,3μm,4.6mmi.d.×7.0cm),以CH3OH-0.02mol/LNH4Ac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220nm检测,根据色谱保留时间结合对组分不停泵紫外光谱扫描进行定性,用外标法峰高定量,方法最小检出浓度为5μg/L,标准曲线在40~200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其它复合组分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非常适合于日常监督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甜味素 复合甜味剂 Aspartam 天苯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霉菌含量和散囊菌鉴定及利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程苏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共5页
在17份茯砖茶样品中,霉菌最高含量是1.7X10^6CFU/g,平均含量是4.2×10~4CFU/g地,散囊菌是优势霉菌,共分离到7种散囊菌:冠突散囊菌、间型散囊菌、匍匐散囊菌、谢瓦散囊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赤散囊菌和一种散囊菌。对这些菌的分... 在17份茯砖茶样品中,霉菌最高含量是1.7X10^6CFU/g,平均含量是4.2×10~4CFU/g地,散囊菌是优势霉菌,共分离到7种散囊菌:冠突散囊菌、间型散囊菌、匍匐散囊菌、谢瓦散囊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赤散囊菌和一种散囊菌。对这些菌的分类特点及在茯砖茶中的利弊关系作了讨论。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量生产的边销茶,在我国的“茶文化”历史上还是一种较新的品种,创制才一百多年,原由湖南黑毛茶在陕西径阳筑制成砖茶,于本世纪40年代在四川试制成功,50年代在湖南开始压制生产。品质历来均以生“黄霉菌”愈多为佳、许多学者对其做过鉴定。近年来的教科书上多以灰绿曲霉群表示。仓道平对两份茯砖茶的优势灰绿曲霉菌株作了鉴定.认为是谢瓦曲霉(?)齐祖同对各地分离的茯砖茶中的5个优势菌株进行了鉴定,认为是冠突散囊菌(无性型.针刺曲霉)。散囊菌在茯砖茶中的存在及作用很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对17份茯砖茶做霉菌含量检验,对分离的散囊菌属的种类作了讨论,以期达到在这方面研究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霉菌 散囊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霉菌含量和散囊菌鉴定及利弊分析(续)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程苏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共4页
茯砖茶品质有“黄霉菌”“发金花”(散囊菌的黄色闭囊壳)愈多者为佳之说,但很少有进一步的研究报道。作者认为以下四方面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 茯砖茶 霉菌 散囊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种类组成和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程苏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m intermedius)、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和一种未定名的散囊菌(Eurotium sp.),其中前5个菌是优势种类。文中还对它们的分类及产毒性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匍匐散囊菌 间型散囊菌 谢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Ⅱ.冠突散囊菌的菌体毒性测定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志刚 程苏云 +1 位作者 童哲 王钦升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9-69,共1页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Ⅱ.冠突散囊菌的菌体毒性测定王志刚,程苏云,童哲,王钦升(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杭州310009)(浙江省军区卫生防疫检验所杭州310002)关键词茯砖茶,冠突散囊菌,产毒,卤虫生物测试法...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Ⅱ.冠突散囊菌的菌体毒性测定王志刚,程苏云,童哲,王钦升(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杭州310009)(浙江省军区卫生防疫检验所杭州310002)关键词茯砖茶,冠突散囊菌,产毒,卤虫生物测试法keywords:Fuzhua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产毒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Ⅰ.散囊菌培养液的毒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志刚 程苏云 +1 位作者 童哲 丛黎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70,共6页
用卤虫生物测试法对茯砖茶中分离的21株散囊菌进行产毒性筛选。在蔗糖酵母浸汁培养基上培养的散囊菌滤液用卤虫幼虫进行毒性测定,发现47.6%的菌株培养液对卤虫呈现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匍匐散囊菌032号,其培养液对卤虫的 LC_(60)是0.... 用卤虫生物测试法对茯砖茶中分离的21株散囊菌进行产毒性筛选。在蔗糖酵母浸汁培养基上培养的散囊菌滤液用卤虫幼虫进行毒性测定,发现47.6%的菌株培养液对卤虫呈现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匍匐散囊菌032号,其培养液对卤虫的 LC_(60)是0.164μ1/m1,它的卤虫毒性单位是6098μ1/m1,并可引起小鼠急性中毒死亡。冠突散囊菌除1株菌外对卤虫幼虫不呈现毒性。文中还对散囊菌的培养性质、产毒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认为茯砖茶中除冠突散囊菌之外,其它散囊菌不应存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散囊菌 产毒真菌 卤虫生物测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装天然矿泉水饮料的微生物——国家标准和微生物超标问题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志刚 程苏云 +2 位作者 童哲 任锦玉 沈阿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1,共3页
对在市场采集的33份瓶装天然矿泉水进行了微生物卫生指标监测,发现细菌菌落总数最高含量为3.8×10~4CFU/ml,最低【10CFU/ml,平均390CFU/ml,按国家饮料的菌落总数标准有76%的样品不合格;大肠菌群有9%的样品不合格,33份样品致病菌指... 对在市场采集的33份瓶装天然矿泉水进行了微生物卫生指标监测,发现细菌菌落总数最高含量为3.8×10~4CFU/ml,最低【10CFU/ml,平均390CFU/ml,按国家饮料的菌落总数标准有76%的样品不合格;大肠菌群有9%的样品不合格,33份样品致病菌指标全部合格,发现不同季节样品的菌落总数含量有所不同;对不同年份的样品微生物含量情况作了分析。还对瓶装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存在特性,卫生学意义及国标的合适性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泉水 饮料 微生物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麦芽的霉菌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刚 杨德珍 童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3-37,共5页
本文对属于1~3级质量标准的啤酒麦芽25份(S麦芽厂9份,其他厂家16份)进行了霉菌菌相分析;霉菌毒素测定;对有关的麦芽和菌株进行了生物毒性测定。结果:在HCA培养基上,S麦芽厂的麦芽,霉菌菌落数平均是5.69logCFU/g,菌相组成以棒曲霉为绝对... 本文对属于1~3级质量标准的啤酒麦芽25份(S麦芽厂9份,其他厂家16份)进行了霉菌菌相分析;霉菌毒素测定;对有关的麦芽和菌株进行了生物毒性测定。结果:在HCA培养基上,S麦芽厂的麦芽,霉菌菌落数平均是5.69logCFU/g,菌相组成以棒曲霉为绝对优势菌,次为黄曲霉,毛霉、灰绿曲霉等;麦芽内部霉菌检出率,有的最高达100%,MFI值最高达3.34。其他厂家生产的麦芽,霉菌菌落数平均是3.55 logCFU/g,菌相组成以毛霉为优势菌,次为交链孢霉,灰绿曲霉,纯绿青霉,黄曲霉,圆弧青霉等。对麦芽进行了AFB_1测定,有的麦芽AFB_1含量达1600ppb,对分离的黄曲霉进行了APA产毒株筛选,29株菌上4株能产生AFT。对1份棒曲霉污染严重的麦芽进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3只小白鼠死亡1只(IP),死亡前有爪行不稳,左右发抖等神经症状出现。棒曲霉的产毒培养物的毒性,8只小白鼠5只死亡(IP),死亡前症状与以上麦芽相同。全部25份麦芽按目前质量标准,可以正常用于啤酒酿造。很明显现在使用的麦芽质量标准没有充分注意到霉菌的污染及由此引起的卫生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麦芽 霉菌 毒性评价 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Y101菌株的异核体形成性能
12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1,共1页
经过UV诱变,以孢子颜色互补和传代分离为筛选条件,发现了一株孢子颜色突变为黄色,并具有异核体高形成性和稳定的分离性的菌株黑曲霉,Y101.在察氏(CA)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分别点种Y101菌株和其它孢子颜色突变菌株,发现在Y101菌株和其它菌... 经过UV诱变,以孢子颜色互补和传代分离为筛选条件,发现了一株孢子颜色突变为黄色,并具有异核体高形成性和稳定的分离性的菌株黑曲霉,Y101.在察氏(CA)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分别点种Y101菌株和其它孢子颜色突变菌株,发现在Y101菌株和其它菌株形成的菌落交界处,可形成大量的黑色孢子的异核体。黑色孢子的体积比亲本大一倍或近一倍,比黑色孢子传代培养可出现亲本孢子颜色的分离.其中,和白色孢子突变株形成的异核体,连续传代培养,保持稳定的黄色、白色、黑色孢子的分离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Y101菌株 异核体 形成 性能
全文增补中
瓶装腐乳后发酵期出现浮膜原因分析
13
作者 任锦玉 王志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27,共2页
瓶装腐乳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有时发现腐乳后发酵阶段,腐乳表面出现一层白到微黄色的浮膜,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腐乳的质量。针对这一质量问题,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实验分析。一、材料与样品1.培养基:采用的培养基为普... 瓶装腐乳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有时发现腐乳后发酵阶段,腐乳表面出现一层白到微黄色的浮膜,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腐乳的质量。针对这一质量问题,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实验分析。一、材料与样品1.培养基:采用的培养基为普通营养琼脂、酸性营养琼脂、虎红琼脂、酸性营养肉汤。按GB 标准方法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腐乳 后发酵 浮膜 分析 腐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准性循环技术研究——(Ⅰ)孢子颜色突变
14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6-18,共3页
准性循环技术是真菌特有的遗传研究方法,对各种遗传基因控制的性能可进行细胞重组实验。对生产用高产菌株有很大的筛选潜力。将从本文开始报道经过改进的适合我国大部分酿造、发酵等工厂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的这一技术。本文首先报道黄... 准性循环技术是真菌特有的遗传研究方法,对各种遗传基因控制的性能可进行细胞重组实验。对生产用高产菌株有很大的筛选潜力。将从本文开始报道经过改进的适合我国大部分酿造、发酵等工厂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的这一技术。本文首先报道黄曲霉孢子颜色突变的实验过程,技术参数如下,非萌发状态的孢子悬液直接作UV照射突变试验,其孢子颜色突变频率较高;在每平皿10~5个孢子的条件下,UV照射后,培养24小时,生长率为1—10%时的诱变剂量,孢子颜色突变的检出频率较高;孢子颜色突变选择培养基对检出频率有影响,AA12号培养基效果较好,检出频率可达72/4×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黄曲霉孢子 准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