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香芋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胜忠 叶英山 蒋东丽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45-45,47,共2页
关键词 早香芋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整地 合理密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蔬菜落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胜忠 《上海蔬菜》 2005年第1期52-52,56,共2页
落葵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耐热喜湿,特别适合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种植,不耐寒,遇霜茎叶即枯死.以其幼苗嫩茎嫩叶供食用,炒煮后仍保持碧绿颜色,质地滑嫩多汁,可炒食、凉拌或煮汤,咀嚼时如同木耳一般清脆爽口,风味清香鲜美.落葵含有极其丰... 落葵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耐热喜湿,特别适合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种植,不耐寒,遇霜茎叶即枯死.以其幼苗嫩茎嫩叶供食用,炒煮后仍保持碧绿颜色,质地滑嫩多汁,可炒食、凉拌或煮汤,咀嚼时如同木耳一般清脆爽口,风味清香鲜美.落葵含有极其丰富的矿物质,营养丰富,具清热解毒、去暑凉血、利尿通便、健脑、降低胆固醇等功效.为丰富蔬菜市场,缓解夏淡蔬菜市场供应,调节蔬菜种类,提高种植效益,青田县自1994年初从安徽省望江县引种落葵试种成功,至今每年都有10~15hm2种植面积,667m2产量3 000~5000kg,收入5000~10000元,最高收入25300元,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葵 高产栽培技术 保健蔬菜 多雨季节 嫩叶 枯死 一年生 凉血 利尿 咀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旱地鲜食花生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胜忠 《耕作与栽培》 2004年第6期53-54,共2页
通过推广新品种、微肥硼、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科 学管理及时培土、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技术使鲜食花生单产获 得了较大的增长比对照区增27.43%。
关键词 鲜食花生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旱地 培土 地膜覆盖 科学施肥 新品种 山区 科学管理 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留种型菜用大豆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德林 李丽伟 +1 位作者 吴敏芳 林昌庭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S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 发芽率 营养生长期 平原地区 景宁县 浙江景宁 高山地区 春大豆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生姜—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胜忠 厉海荣 +2 位作者 洪廷光 李伯松 邱桂凤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西瓜 高产 栽培技术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徐胜忠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增加 上市量 城乡市场 劳力 优质农产品 发展商 山区经济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丰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徐胜忠 厉海荣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6年第12期18-18,共1页
地黄又名生地,其根茎味微甜,主要含梓醇、地黄素等,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白、尿血、崩漏、咽喉肿痛等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黄已成为餐桌上无公害美味和健身佳肴。
关键词 丰产栽培技术 地黄 咽喉肿痛 生活水平 无公害 根茎 阴虚 尿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丰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徐胜忠 厉海荣 《上海蔬菜》 2003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地黄 丰产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播种 移栽 田间管理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丰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徐胜忠 厉海荣 《农技服务》 2004年第5期18-18,共1页
地黄又名生地,其根茎味微甜,主要含梓醇、地黄素等,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白、尿血、崩漏、咽喉肿痛等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黄已成为餐桌上无公害美味和健身佳肴.
关键词 地黄 生地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根茎 播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徐胜忠 洪廷光 《上海蔬菜》 2004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山药 栽培技术 地点选择 整地筑垄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大豆不同播种密度对比试验初报
11
作者 李丽伟 陈德林 +1 位作者 吴敏芳 林昌庭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S2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秋大豆 播种密度 对比试验 实粒数 百粒重 土壤肥力 浙江景宁 种植密度 单株结荚数 全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陆稻IAPAR9在浙西南山区试种表现
12
作者 吴敏芳 陈军华 +2 位作者 陈利芬 林昌庭 林敏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S2期15-16,共2页
摘要:巴西陆稻IAPAR9通过试种试验和示范,表明在浙西南红黄壤山区易旱田和山地上种植,具有较强的耐旱和适应能力,一般产量可达到4685~4812kg/hm2,最高的可超过6684.5kg/hm2。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巴西陆稻 IAPAR9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盘育秧抛栽早稻蓄留再生稻的栽培技术
13
作者 吴敏芳 陈利芬 +2 位作者 陈军华 林昌庭 何伟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S2期74-75,共2页
再生稻是利用早稻收割后留在稻桩上的活腋芽,经过肥水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由于第二季没有育秧、整地、移栽等过程,需肥量也比连作晚稻少,具有省种、省秧田、省工、省力、米质优、增产增收效果好等优点,因此深受浙西南地区农民的... 再生稻是利用早稻收割后留在稻桩上的活腋芽,经过肥水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由于第二季没有育秧、整地、移栽等过程,需肥量也比连作晚稻少,具有省种、省秧田、省工、省力、米质优、增产增收效果好等优点,因此深受浙西南地区农民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盘抛栽 再生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