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分层的3D打印成型方向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石立伟 陈兴 +1 位作者 王军伟 刘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9-1144,共6页
在3D打印中,成型方向的选择是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算法仅考虑在等厚分层的前提下进行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分层的模型成型方向优化算法。首先结合3D打印层层叠加的特点,在分析不同成型方向对产品表面精度影... 在3D打印中,成型方向的选择是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算法仅考虑在等厚分层的前提下进行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分层的模型成型方向优化算法。首先结合3D打印层层叠加的特点,在分析不同成型方向对产品表面精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模型成型方向为变量、最小体积误差为目标的优化函数;然后通过STL模型的坐标变换、自适应分层等步骤并利用遗传算法在全局范围内搜索最优解,得到最佳成型方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找到在自适应分层前提下的最佳成型方向,与现有算法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体积误差,提升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自适应分层 表面精度 成型方向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检测 被引量:24
2
作者 崔玉国 朱耀祥 +1 位作者 娄军强 冯锋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2-1379,共8页
为避免在利用压电微夹钳夹持微对象过程中可能造成微对象的损伤或脱落,提出用电阻应变片来检测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采用柔性杠杆放大机构设计了微夹钳,该微夹钳结构微小且紧凑、钳指可平动、指尖夹持灵敏度高。基于悬臂梁弯... 为避免在利用压电微夹钳夹持微对象过程中可能造成微对象的损伤或脱落,提出用电阻应变片来检测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采用柔性杠杆放大机构设计了微夹钳,该微夹钳结构微小且紧凑、钳指可平动、指尖夹持灵敏度高。基于悬臂梁弯曲变形理论及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用于检测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微夹钳弹性敏感单元的应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敏感单元的最大应变部位靠近其底端,钳指位移与夹持力同敏感单元的应变成正比;实验标定了钳指位移与夹持力同弹性敏感单元应变的关系,标定结果表明两种关系均为线性关系;最后实验测试了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在150V的最大电压下,不夹持微对象时钳指的最大位移为78.35μm,夹持Φ0.3mm、长8mm的微轴时钳指的夹持力为9.24μ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钳指位移 夹持力 电阻应变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微动平台的定位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玉国 朱耀祥 +1 位作者 马剑强 方凡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3-68,82,共7页
为使压电微动平台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采用复合控制方法来对其进行定位控制。基于保证模型精度并使精度在整个阈值区间变化尽量均匀的要求,来使阈值最优化,进而建立了压电微动平台的迟滞模型。基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设计了其前馈控... 为使压电微动平台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采用复合控制方法来对其进行定位控制。基于保证模型精度并使精度在整个阈值区间变化尽量均匀的要求,来使阈值最优化,进而建立了压电微动平台的迟滞模型。基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设计了其前馈控制器;为抑制平台的超调,在常规数字增量式PID中引入滤波器设计了其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平台的复合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仅有7个算子,且均为有效算子,在16.3μm的最大实测位移下,模型最大误差为0.208μm;在复合控制作用下,平台达到5μm目标值的响应时间为0.173 s,虽慢于前馈控制,但明显快于PID反馈控制;在最大位移为17.155μm的参考输入作用下,若不考虑传感器噪声,平台的定位误差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动平台 迟滞模型 前馈控制 PID反馈控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自感知微夹钳 被引量:7
4
作者 崔玉国 郑军辉 +1 位作者 马剑强 蔡成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6-2004,共9页
研制了不需要外部附加微位移与微力传感器、采用自感知方法来获取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压电自感知微夹钳。根据压电陶瓷晶片在驱动电压与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积分电荷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 研制了不需要外部附加微位移与微力传感器、采用自感知方法来获取压电微夹钳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压电自感知微夹钳。根据压电陶瓷晶片在驱动电压与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积分电荷的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自感知方法;基于Jan G.Smits的压电悬臂梁弯曲变形理论,给出了钳指位移与夹持力的自感知表达式,即用钳指上压电陶瓷晶片表面的电荷来表达钳指位移与夹持力。设计了获取晶片表面电荷的积分电路,给出了其平衡条件为晶片电容与其绝缘电阻之积同积分电容与反馈电阻之积相等。自感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在31.59μm最大钳指位移范围内的自感知位移最大偏差为0.78μm;在35.91mN最大钳指夹持力范围内的自感知夹持力的最大偏差为0.24mN。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自感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钳指位移 夹持力 自感知 积分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死区算子的压电微夹钳PI迟滞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军辉 崔玉国 +1 位作者 蔡成波 薛飞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0-654,共5页
针对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要求被描述对象的初载曲线为凸函数,且模型与其逆模型都应关于算子中心对称的不足,通过引入死区算子对PI模型进行改进,以使其更好地描述具有非凸、非奇对称的压电陶瓷材料的迟滞特性。基于实测的压电... 针对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要求被描述对象的初载曲线为凸函数,且模型与其逆模型都应关于算子中心对称的不足,通过引入死区算子对PI模型进行改进,以使其更好地描述具有非凸、非奇对称的压电陶瓷材料的迟滞特性。基于实测的压电微夹钳初载曲线,采用等分阈值方式,并通过使改进PI模型与实测初载曲线间的误差函数为最小,辨识出改进PI模型的参数,建立了压电微夹钳的迟滞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夹钳15.2μm的最大位移范围内,模型误差的变化范围为-0.310~0.156μm,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压电微夹钳的迟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迟滞模型 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 死区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在手部姿态获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晗昕 俞斌杰 +2 位作者 柳丽 王英 杜森浩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针对手部康复系统对手部姿态获取的同步性及精准性要求,基于极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该算法解决了传统软、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失真等问题,且没有额外添加调节参数,减少了阈值去噪中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 针对手部康复系统对手部姿态获取的同步性及精准性要求,基于极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该算法解决了传统软、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失真等问题,且没有额外添加调节参数,减少了阈值去噪中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去噪效果在信号整体平滑度和精度上都有明显提升,能够在保留原始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抑制重构信号振荡。通过手部康复系统实验测试,算法可有效提高手部姿态、手指弯曲度等信息获取精度,以及系统映射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阈值去噪 改进阈值函数 手部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