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和共同富裕耦合协调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陈宇昕 沈杏雯 刘永超 龚虹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其中嘉兴、杭州、宁波增长较快;较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城市稳定在丽水和舟山;多数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再快速上升,从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3)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城镇化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具有正向作用,而资源集聚和经济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创新突破:流动人才多样性与多维邻近性影响
2
作者 金文纨 贺馨仪 +1 位作者 朱晟君 张旭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90,共16页
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从人才流动视角探讨人才来源国多样性对目的国实现空间维度创新突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解地理、文化与制度距离,剖析在多样性外来群体中具有更强作用的部分。研究发现,高技能人才来源国多样性有利于目的国突破现有知... 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从人才流动视角探讨人才来源国多样性对目的国实现空间维度创新突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解地理、文化与制度距离,剖析在多样性外来群体中具有更强作用的部分。研究发现,高技能人才来源国多样性有利于目的国突破现有知识基础,形成关联程度较低的技术创新,从而拓展技术创新的空间维度。此外,“来源国-目的国”之间的多维邻近性会影响多样性群体积极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地理距离较远而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之间,人才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制度距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创新突破 人才流动 来源国多样性 多维邻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雯 郑天 +3 位作者 刘永超 钟捷 苏杰 李加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2-1494,共13页
科学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管治,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层次分析等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为评价指标提取生态源地;... 科学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管治,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层次分析等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为评价指标提取生态源地;考虑未来土地格局空间变化的可能性,设置多因素驱动因子,利用PLUS模型的LEAS模块计算每种土地利用类型未来增长的潜在变化概率,并结合多项阻力因子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最终借助可以有效预测生物种群迁移和扩散过程的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1)浙江省生态源地共65个,面积3.49×10^(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1%,其中最大源地面积为1.84×10^(4)km^(2),最小源地面积为20.1 km^(2)。源地类型以林地为主,主要分布于浙西南和浙西北地区。2)生态阻力面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浙东北平原、浙中盆地、浙东南沿海建成区以及周围耕地,土壤侵蚀度是各类用地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区整体用地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3)提取147条生态廊道,总长度1906km,平均长度13.0km,累积成本加权距离4869km,平均加权距离33.1km,其中25条高阻廊道和59条低阻廊道是需重点修复、保护的关键廊道,廊道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浙东北地区生态连通性明显较差。4)识别441处生态夹点和90处生态障碍点为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节点,面积分别为246、206km^(2),其中杭州、绍兴、金华3市夹点占夹点总面积的64.5%,杭州、绍兴、金华、湖州4市障碍点占障碍点总面积的82.4%。综合研究区地形特征和用地现状,提出分区保护修复建议,以期为浙江省生态管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电路理论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空间资本化效应与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雄斌 牛步青 +3 位作者 窦茜茜 钟晶晶 林伊婷 杨家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受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配机制,基础教育的数量、质量与获取机制会显著影响土地和住房价格,形成具有时空间异质性的资本化效应,从而影响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如何理解这种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影响机制,采取有效... 受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配机制,基础教育的数量、质量与获取机制会显著影响土地和住房价格,形成具有时空间异质性的资本化效应,从而影响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如何理解这种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影响机制,采取有效策略降低教育资本化效应,推动基础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成为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实证方法与结果,以及差异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学区分配制度渐进改革、溢价捕获工具使用、保障住房多层优化配置等提出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政策建议。这对推动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分配,实现基础教育资源获取的均等化与可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住房资本化 均等化与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及多情景开发模拟——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钟捷 赵蓉蓉 陈宇昕 甘付兵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同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和2030年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明显,其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发生小幅度动荡,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北部增长趋势明显,而南部增长速度缓慢。(3)地形和坡度是影响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影响程度不断减弱;GDP密度和人口密度是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逐渐增强;因子间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最为强烈。(4)未来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将集中于杭州湾南岸、象山县东北部和宁海县南部,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程度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驱动因子 预测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宁波市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市域铁路地方化供给机制研究:多样性嵌入与多层级治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雄斌 董微 +1 位作者 牛步青 钟晶晶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简称“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成为构建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支撑。作为轨道都市圈的重要一环,市域铁路是构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地区的重要通道,不断被纳入...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简称“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成为构建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支撑。作为轨道都市圈的重要一环,市域铁路是构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地区的重要通道,不断被纳入地方政府空间发展战略。当前对市域铁路的融资、建设和运营等重要环节的地方化供给机制与效果仍缺乏关注。因此,基于浙江省市域铁路“主要事例”,识别并理解利用既有线路(萧甬普速铁路通勤化实践)、利用既有通道(温州市域铁路S1线)和新建铁路(宁波至奉化市域铁路)3种典型市域铁路空间供给模式,重点研究不同模式在规划倡议、项目审批、融资机制、运营管理等主要过程的地方化供给与空间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市域铁路构建模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地域嵌入特点;(2)市域铁路具有公交化趋势,在融资成本、运营管理等呈现多维度优势;(3)市域铁路在规划、审批、融资、运营等阶段具有地方化供给与多层级协同的空间治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市政府与铁路部门或上层政府的协调。解析不同市域铁路供给的多样性嵌入与多层级治理能反映交通治理的动态复杂性和多尺度关系,对优化市域铁路融资建设机制,理解空间变动的制度动力和治理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多网融合 都市圈 地方化供给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浙江模式及其地方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仁锋 朱闽儿 +1 位作者 孙静怡 张旭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5-757,共13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阐释其增长的地方性动因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于2015—2019年县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甄别数字经...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阐释其增长的地方性动因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于2015—2019年县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甄别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发展水平呈东北高、西南低;2)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驱动因子影响力具有显著空间特征,产业创新为首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呈现东高西低;政府投入为次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空间强度与经济基础一致,为西南高东北低;商业文化作用呈南高北低格局,作用强度较弱;3)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因子空间作用差异存在多组合特性,总体形成企业-消费者主导、政府-企业主导、政府-消费者主导的数字经济地域发展类型,本质是市场(消费者)与创新(企业)共同驱动,企业、市场拓展受消费者需求带动,政府承担规范市场角色。为此,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应充分重视欠发达地区在政府带领下育成生态、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格局 动因 地方性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水产养殖业台风灾害脆弱性分析:以舟山和温州海岛地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雨 袁海红 +2 位作者 沈浪子 刘野 杨盼盼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7-1138,共12页
基于浙江舟山和温州海岛地区获取的344份水产养殖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和各利益相关者的访谈数据,使用混合数据的因子分析(FAMD)和主成分的层次聚类分析(HCPC),辨识海岛水产养殖家庭台风灾害脆弱性类型,揭示各脆弱性类型的特征,识别家庭脆... 基于浙江舟山和温州海岛地区获取的344份水产养殖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和各利益相关者的访谈数据,使用混合数据的因子分析(FAMD)和主成分的层次聚类分析(HCPC),辨识海岛水产养殖家庭台风灾害脆弱性类型,揭示各脆弱性类型的特征,识别家庭脆弱性类型的判别指标,分析台风灾害及其他压力源对海岛渔业生态系统和水产养殖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岛地区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养殖家庭呈现高经济脆弱性,大部分虾蟹贝混养类、藻类和贻贝类养殖家庭台风灾害损失严重。2)水产养殖家庭在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家庭呈现3种不同的脆弱性类型及特征。3)家庭劳动力的不足、多次遭受台风灾害损失、基础设施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是水产养殖家庭呈现台风灾害脆弱性的共同影响因素;风险暴露、养殖品种、家庭年均收入、户主年龄、教育程度、社会支持、采用适应策略的数量及成本-收益情况这些显著判别指标间的差异是形成不同脆弱性类型的关键。4)气候、生态环境、经济和市场、社会、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源相互作用产生累积效应,加剧了海岛地区渔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家庭的社会经济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脆弱性 水产养殖业 渔业生态系统 海岛地区 舟山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