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宗羲与海昌讲会——清初梨洲之学在浙西播传的典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圣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1,共9页
清初浙东学派崛兴,黄宗羲晚年主持的两浙讲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昌讲会与重修证人、甬上讲会并称梨洲三大讲会,主要由海昌十五门人及许三礼、陈诜等人组成。海昌讲会传刘宗周蕺山之学,借鉴越中证人、宁波甬上讲学经验,以自由辩... 清初浙东学派崛兴,黄宗羲晚年主持的两浙讲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昌讲会与重修证人、甬上讲会并称梨洲三大讲会,主要由海昌十五门人及许三礼、陈诜等人组成。海昌讲会传刘宗周蕺山之学,借鉴越中证人、宁波甬上讲学经验,以自由辩难、因势相导、创讲经会为基本讲学之法。讲习内容虽不离于"表显"蕺山之学、读书穷经,但因时地不同,亦自有特色:针对海昌门人长于文学,且大都是诸生或未进学者,昌言学问不可"分析",强调帖括误学;问学以穷经为本,留心疏注,不拘于经生章句;崇尚"实学"。海昌门人传梨洲之学,在经史、天文历算之学等方面各有成就,成为清初浙东学派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海昌讲会是明清易代后浙东之学向浙西的第一次大规模传播,在清代学术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海昌讲会 海昌十五门人 讲学方法与内容 学术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宗羲与东莱之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圣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8,共12页
自南宋至清,浙学大兴,吕祖谦、黄宗羲皆一时大家。《宋元学案》由黄宗羲发凡起例,手撰案语六十余条,详于朱、陆之学,略于东莱之学。迨清中叶朴学大盛,全祖望增补《东莱学案》,创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体系,可谓黄氏... 自南宋至清,浙学大兴,吕祖谦、黄宗羲皆一时大家。《宋元学案》由黄宗羲发凡起例,手撰案语六十余条,详于朱、陆之学,略于东莱之学。迨清中叶朴学大盛,全祖望增补《东莱学案》,创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体系,可谓黄氏之功臣。尽管黄宗羲未及立《东莱学案》,但吕祖谦所开启浙学经史之统还是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黄宗羲主于经传、史籍互注互证,远承东莱孟学,所论"理气"尤为契合。东莱研易,摒弃"怪妄",疏远康节所谓"绝学",一以程颐《易传》为宗。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根本宗旨亦在此。吕、黄治史,博大兼采,经史并重,为有用之学,不沦于虚空。从主张经史不分来看,东莱之学确有超越南宋诸儒之处,黄宗羲俨然东莱正宗之传。所异者主要在于入手不同,各有专精,东莱重"揆理",黄氏重"兴废"。概而言之,从吕祖谦到黄宗羲,体现了浙学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吕祖谦 《东莱学案》 孟学 易学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