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对应学习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万春风 赵文龙 +2 位作者 周珍伟 曹素功 胡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需要识别的目标桥梁数据作为目标域,在时间序列上截取加速度数据提取涡激振动特征;然后使用SCL方法对领域间特征样本进行对齐,将源域变为自适应源域;最后使用自适应源域样本训练实现目标桥梁的实时涡激振动智能识别。选取内陆地区某一较少发生涡激振动的钢-混组合大跨悬索桥作为目标桥梁,沿海地区某一较为频繁发生涡激振动的大跨悬索桥作为参考桥梁,采用所提方法对目标桥梁进行涡激振动智能识别与早期预警,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其它已发生涡激振动桥梁的振动信号,通过迁移学习来识别目标桥梁的涡激振动;相较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基准模型,所提方法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且更早地探测到了涡激振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可为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早期预警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涡激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对应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向量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强 章伟康 +4 位作者 袁岽洋 童俊豪 王皓正 翟俊莅 史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82,共9页
为解决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过程中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云模型与EAHP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模型。以浙南某山岭公路隧道为例,首先,考虑了动态、静态指标,选取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气候... 为解决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过程中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云模型与EAHP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模型。以浙南某山岭公路隧道为例,首先,考虑了动态、静态指标,选取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气候环境及交通运行5个方面共计26项指标,根据隧道不同运营安全状态划分了Ⅰ~Ⅳ4个评判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准则;然后,依据改进的云模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与分段隶属度公式,计算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各评估指标隶属不同评判等级的隶属度,并运用EAHP替代传统点值构造判断矩阵以生成各指标权重,综合各指标隶属度和权重逐层计算得到了该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估等级;最后,对所提改进方法和所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验证,可为类似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云模型 可拓层次分析法 隧道运营安全评估 综合权重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发展特征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林俊涛 钟超 +2 位作者 王宗瑞 徐方 朱晓斌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2-137,共6页
地聚物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较低的碳排放,有望取代水泥应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本工作通过构建地聚物来增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首先,研究不同材料组成地聚物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发展规律;其次,研究... 地聚物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较低的碳排放,有望取代水泥应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本工作通过构建地聚物来增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首先,研究不同材料组成地聚物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发展规律;其次,研究该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动态特性以及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聚物在28 d养生时可以显著提升冷再生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同时地聚物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水损害性能均能满足要求,且冷再生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仍存在频率-温度依赖。此外,乳化沥青破乳产生的沥青膜与地聚物反应产物形成了相互交织的结构,这可以解释其宏观力学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再生混合料 地聚物 乳化沥青 强度发展 路用性能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面波法的道路地下病害无损探测技术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智 尹方东 +1 位作者 王金昌 孙雅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2,共4页
针对杭州市某道路产生塌陷和裂缝的问题,利用瞬态面波法开展道路地下病害无损探测。根据地基波速试验探测结果分析不同地层情况,确定道路地下病害范围,为处理道路安全隐患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探测结果表明,道路下方7 m范围内存... 针对杭州市某道路产生塌陷和裂缝的问题,利用瞬态面波法开展道路地下病害无损探测。根据地基波速试验探测结果分析不同地层情况,确定道路地下病害范围,为处理道路安全隐患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探测结果表明,道路下方7 m范围内存在土体疏松病害,给出的建议为部分区域进行注浆加固,部分区域清除表面碎石;瞬态面波法图像直观、经济快速,能够确定出具有工程灾害隐患的病害,为道路的检修和维护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瞬态面波 测线 道路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组合梁桥横向U型筋湿接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素功 张勇 +2 位作者 马芹纲 马如进 田浩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5,共6页
针对传统钢板组合梁桥湿接缝焊接工程量大、安全储备较难保证等问题,提出横向U型筋湿接缝结构,研究其受力可靠性。考虑横向U型筋不同搭接形式及长度,选取并制作支座墩顶中间位置横向U型筋湿接缝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支座墩顶钢主梁位... 针对传统钢板组合梁桥湿接缝焊接工程量大、安全储备较难保证等问题,提出横向U型筋湿接缝结构,研究其受力可靠性。考虑横向U型筋不同搭接形式及长度,选取并制作支座墩顶中间位置横向U型筋湿接缝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支座墩顶钢主梁位置横向U型筋湿接缝试件进行动力疲劳试验,分析试件裂缝发展、破坏形态和钢筋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力拉伸试验下,横向U型筋湿接缝施工缝处会较早产生裂缝;横向U型筋采用焊接或增加搭接长度可减小钢筋平均应力。动力疲劳试验下,混凝土开裂会造成横向U型筋应力转移,开裂荷载附近横向U型筋应变变化较为明显,开裂后横向U型筋应力呈非线性增长。静、动力试验过程中,横向U型筋结构裂缝发展及钢筋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组合梁桥 横向U型筋 湿接缝 力学性能 静力拉伸试验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联合横向增强法在空心板梁桥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华 傅俊磊 +2 位作者 曹素功 胡皓 黄宗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4,共6页
针对空心板梁桥预应力碳板加固后各梁板间横向传力不畅的问题,提出了预应力碳板联合横向增强的加固方法,开展了采用横向增强前后的实桥验证试验,确立了结合梁板强度、刚度以及整跨横向传力状态的综合评定体系。试验选取某3×16m简... 针对空心板梁桥预应力碳板加固后各梁板间横向传力不畅的问题,提出了预应力碳板联合横向增强的加固方法,开展了采用横向增强前后的实桥验证试验,确立了结合梁板强度、刚度以及整跨横向传力状态的综合评定体系。试验选取某3×16m简支空心板梁桥进行横向增强前后的试验研究,测试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各片梁的应变和挠度,探讨采用横向增强前后各片梁的应变、挠度校验系数、相对残余以及横桥向应变、挠度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提出了针对空心板梁桥横向传力状态的评价指标-偏离系数标准差σp,得出σp小于15%时,横向传力状态良好;σp大于15%时,横向传力不畅,需增强横向联系;经预应力CFRP加固并横向增强后,荷载试验结果校验系数小于1,相对残余小于20%,偏离系数标准差小于15%,表明结构强度、刚度、恢复原状态能力及横向联系均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空心板梁 加固 横向联系 偏离系数标准差 综合评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地下空间体系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旦强 詹伟 +3 位作者 胡智 严鑫 余以强 吴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0-134,共5页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间正进入快速建设时期,其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引起了一系列全新的难题和挑战。结合国内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及政策现状,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等多个层面总结先进经验,并从中梳理制约交通地下空间发展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提出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交通地下空间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对未来交通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给予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地下空间 地下枢纽 开发政策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悬索桥涡激振动动态监控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勇 曹素功 +3 位作者 马如进 田浩 胡皓 徐世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150,共8页
大跨度悬索桥的涡激振动发生频率较高,严重时将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为了能及时预测大跨度悬索桥的涡激振动,以某跨海大桥为例,依托其结构监测系统长期监测数据,选取了顺风向平均风速、风向角、能量集中系数以及加速度均方根(RMS... 大跨度悬索桥的涡激振动发生频率较高,严重时将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为了能及时预测大跨度悬索桥的涡激振动,以某跨海大桥为例,依托其结构监测系统长期监测数据,选取了顺风向平均风速、风向角、能量集中系数以及加速度均方根(RMS)作为涡激振动发生的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与涡激振动的相关性,构造了跨海大桥涡激振动的动态监控预测模型,建立了独立的涡激振动动态监控系统。结果表明:涡振发生时风向角主要分布在300°~330°与120°~150°;能量集中系数(功率谱密度之比W P2/W P1)小于0.1;主桥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大于5 cm/s 2;构造的系统模型预测识别率达到72%,建立的涡激振动动态监控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93%,同时开发了涡激振动预警App,实际预警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涡激振动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 能量集中系数 特征参数 加速度均方根值(RMS) 预测模型 预警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塑钢板桩路基防护优化设计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叶霄 詹伟 +1 位作者 余以强 于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0-727,共8页
低等级公路防护设施匮乏,路肩边坡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提高路基路面整体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对塑钢板桩材料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测定、基于FLAC3D对桩型优选和相应的参数优化分析以及依托工程现场试验,对塑钢板桩用于低等级公路... 低等级公路防护设施匮乏,路肩边坡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提高路基路面整体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对塑钢板桩材料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测定、基于FLAC3D对桩型优选和相应的参数优化分析以及依托工程现场试验,对塑钢板桩用于低等级公路路基防护工程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悬臂式塑钢板桩路基防护型式适用于防护高度1.2 m以下,防护高度与入土深度比宜取1∶1;拖板式和拉锚式塑钢板桩路基防护型式分别适用于防护高度1.8 m和2.4 m以下,防护高度与入土深度比均推荐取3∶2。塑钢板桩用于低等级公路中防护效果显著,防护成本低廉,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钢板桩 路基防护 优化设计 镀锌钢管 “四好”农村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表纹理多尺度特性表征及演化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迟凤霞 奚晨晨 +2 位作者 王洋洋 肖神清 谭忆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70,共14页
为了量化路表纹理的多尺度特征,厘清路表纹理的演化行为,概述了路表纹理尺度特征及其影响,总结了多尺度表征的数学理论方法,分析了表面纹理演化机理及磨光演化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路表纹理影响着安全、环境、经济等方面。路表纹... 为了量化路表纹理的多尺度特征,厘清路表纹理的演化行为,概述了路表纹理尺度特征及其影响,总结了多尺度表征的数学理论方法,分析了表面纹理演化机理及磨光演化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路表纹理影响着安全、环境、经济等方面。路表纹理在结构特性上具有统计几何、频谱及自仿相似特征。在路表纹理形成期,材料、级配及施工等决定了表面纹理水平,而在劣化期主要受到表面雨雪冰霜、沉积污染物以及荷载磨光等因素影响。解析胎-路接触应力是预测路表纹理磨光演化行为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有必要研究纹理尺度之间的相关性、表面纹理与内部结构的映射关系、碳排放的量化关系以及接触状态理论力学等问题,从而为材料力学设计、快速检测评价及智能养护提供理论和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表纹理 多尺度表征 纹理演化行为 胎-路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空心板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成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洪华 胡皓 +2 位作者 卓静 傅俊磊 叶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47,共6页
为了研究严重受损空心板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以S305富衢线松溪桥拆卸得到的空心板梁先经破坏试验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进行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严重受损空心板梁预应力碳板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严重受损空心板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以S305富衢线松溪桥拆卸得到的空心板梁先经破坏试验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进行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严重受损空心板梁预应力碳板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可以有效限制梁的极限变形,增大开裂后的梁体刚度,加固后试验梁体刚度恢复约75%;加固后的试验梁相比加固前承载能力提升至少13.5%;加固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梁体开裂,减小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梁 预应力碳纤维板 加固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干湿循环-动荷载贯序耦合作用下压实粉质黏土细观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智 李志超 +2 位作者 李丽华 严鑫 詹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60-2870,共11页
为进一步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服役期路基土体性能劣化机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CT扫描技术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动荷载条件的压实粉质黏土试样细观结构特征开展研究,分析干湿循环-动荷载贯序耦合作用对试样孔隙三维空间分布、孔隙体... 为进一步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服役期路基土体性能劣化机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CT扫描技术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动荷载条件的压实粉质黏土试样细观结构特征开展研究,分析干湿循环-动荷载贯序耦合作用对试样孔隙三维空间分布、孔隙体积统计分布、图像灰度统计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试样宏观性能与细观结构特征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会导致试样产生更多大孔隙和贯通裂隙,动荷载作用可以使因干湿循环产生的部分孔隙或裂隙闭合;随着干湿循环和动荷载的贯序耦合作用,试样中的小孔隙数量呈增多趋势;干湿循环作用均会导致孔隙总体积增加,动荷载作用则会使孔隙总体积减小;试样细观结构特征参数可以用于解释试样宏观性能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干湿循环 动荷载 贯序耦合作用 路基土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挠度监测的简支空心板梁桥安全监测与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娅 王旭燚 曹素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1,39,共9页
选取了单一挠度监测指标,提出了挠度长期监测数据有效性系数β计算公式,确定了中小跨径简支梁桥跨中挠度采样频率f;基于铰缝损伤对简支空心板梁桥的影响,确定了铰缝损伤评估指标;设置了单梁承载能力与铰缝损伤的三级预警阈值;对某简支... 选取了单一挠度监测指标,提出了挠度长期监测数据有效性系数β计算公式,确定了中小跨径简支梁桥跨中挠度采样频率f;基于铰缝损伤对简支空心板梁桥的影响,确定了铰缝损伤评估指标;设置了单梁承载能力与铰缝损伤的三级预警阈值;对某简支空心板梁桥开展了安全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通过简支空心板梁桥跨中挠度监测可进行单梁承载力和铰缝损伤评估;中小跨径简支梁桥挠度活载效应的最大监测值与桥梁跨径、采样频率、车辆行驶速度相关,建议跨中挠度采样频率f≥9Hz;可用各梁板所承担的外荷载变化率来衡量铰缝损伤程度;采用三级预警机制对简支空心板梁桥进行监测预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空心板梁桥 安全评估 挠度监测 铰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钢板梁负弯矩区疲劳损伤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浩 郑祥隆 +2 位作者 陈巍峰 陈涛 谢志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79-2486,共8页
为研究组合钢板梁负弯矩区的疲劳损伤效应,基于某常规跨径组合梁桥结构形式设计了2根不同配筋率组合梁试验模型,在倒置状态下开展了模型梁的初始开裂加载、疲劳加载及极限破坏加载试验,对试件的裂缝发展、挠度、应变等指标进行了观测和... 为研究组合钢板梁负弯矩区的疲劳损伤效应,基于某常规跨径组合梁桥结构形式设计了2根不同配筋率组合梁试验模型,在倒置状态下开展了模型梁的初始开裂加载、疲劳加载及极限破坏加载试验,对试件的裂缝发展、挠度、应变等指标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配筋率对组合梁混凝土开裂荷载影响较小,但对后期疲劳裂缝发展速率和裂缝宽度影响较大;疲劳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挠度和应变响应在达到稳定发展之前,会经历复杂的内力重分布过程,高配筋率试件相比于低配筋率试件有更长的内力调整期;2×10^(6)次疲劳试验后,组合梁整体刚度有轻微地退化,但钢梁未出现疲劳开裂。钢梁应变数据的观测以及损伤分析表明,钢梁中性轴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疲劳累计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桥梁 组合钢板梁 负弯矩区 试验研究 疲劳损伤 配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荻非 向晖 +2 位作者 刘成龙 沈宾宾 曾孟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5,共13页
为提高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板底脱空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九块板全尺寸铺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冲击荷载作用下铺面板的多点加速度响应;其次,在2个振动传递方向上,分别计算相邻2... 为提高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板底脱空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九块板全尺寸铺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冲击荷载作用下铺面板的多点加速度响应;其次,在2个振动传递方向上,分别计算相邻2个测点间的振动传递率函数,分析特定频段内传递率函数的差异,并提出传递率损伤指标(transmissibility-damage indicator,TDI)及其矩阵表达式;最后,计算分析11种不同脱空形式、程度下TDI矩阵的差异,并分析测点布设方式、信号噪声水平对TDI矩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脱空判定指标能较好识别定位板角和板边局部脱空。所得TDI矩阵在板角脱空的2个传递方向均十分显著,在板边脱空的垂直脱空边方向较为显著;对于板中脱空,2个传递方向上的TDI矩阵均无法有效识别。板中脱空的分布与TDI矩阵的分布一致性较差;对于多区域脱空,其计算得到的TDI矩阵与单区域脱空类似,对于板角和板边局部脱空均能有效识别;测点布设越密,TDI矩阵的分布与脱空分布的一致性越高。然而,该识别方法对噪声水平较为敏感,噪声水平越高,识别精度越低,需要较高精度的传感器或设备予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脱空识别 振动传递率函数 水泥混凝土铺面板 有限元分析 识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R试验对不同老化程度高黏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奚晨晨 严守靖 +2 位作者 魏金涛 孙团伟 张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基于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研究3种高黏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蠕变恢复率及不可恢复柔量评价不同老化条件下高黏沥青高温抵抗外界荷载作用能力,并分析高黏沥青的应力敏感性。研究表明:经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后... 基于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研究3种高黏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蠕变恢复率及不可恢复柔量评价不同老化条件下高黏沥青高温抵抗外界荷载作用能力,并分析高黏沥青的应力敏感性。研究表明:经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后,高黏沥青老化后变得更坚硬,且Ⅰ型高黏沥青在不同应力和不同老化条件下抗变形能力最优。不同老化条件下,Ⅰ型与Ⅱ型高黏沥青的平均蠕变恢复率均高于SBS改性沥青,平均不可恢复柔量均小于SBS改性沥青,表明添加高黏改性剂对提高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与高温抗流动变形能力具有明显作用。3种高黏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应力敏感性大小为Ⅱ型<Ⅰ型<SBS改性沥青,与其蠕变恢复率大小顺序相反,说明应力敏感性与平均蠕变恢复率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考虑不同老化条件下高黏改性沥青的高温黏弹特性,采用平均蠕变恢复率、平均不可恢复柔量和应力敏感系数指标,对全面评价高黏改性沥青的不同老化程度下高温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沥青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 老化程度 高温性能 蠕变恢复率 应力敏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2的沥青路面表面离析评价
17
作者 胡绪泉 蔡凌坚 +3 位作者 殷磊 张晨晨 孙团伟 孙艺涵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257-260,266,共5页
为评价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程度,控制沥青路面施工均匀性,采用手推式激光纹理仪(TM2)检测路面表面平均构造深度,提出采用平均构造深度比评价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结果表明:TM2检测结果重现性较好,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稳定。与传统评价方法相... 为评价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程度,控制沥青路面施工均匀性,采用手推式激光纹理仪(TM2)检测路面表面平均构造深度,提出采用平均构造深度比评价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结果表明:TM2检测结果重现性较好,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稳定。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平均构造深度比可有效评价沥青路面表面离析程度。距边1 m位置检测路段存在20%的轻度离析,第一车道中间位置存在5%的轻度离析,摊铺机拼缝位置有15%的轻度离析。应加强护栏边部及摊铺机接缝位置碾压,并尽量减少摊铺机收斗次数,从而减少表面离析,提高沥青路面施工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离析 TM2 平均构造深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性土打入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仲轩 黄中原 +2 位作者 郭望波 董晓强 詹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6-771,共6页
海洋工程中常见的砂性土打入桩设计方法包括传统美国石油协会API法与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ICP-05、UWA-05、Fugro-05和NGI-05等。但这些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仍然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高质量的静载试验数据来对这些计算方... 海洋工程中常见的砂性土打入桩设计方法包括传统美国石油协会API法与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ICP-05、UWA-05、Fugro-05和NGI-05等。但这些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仍然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高质量的静载试验数据来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为了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统一评价,并为新建立的打入桩设计方法提供原始数据进行标定和校验,因此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桩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数据库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在国际上一些常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整理,组建了更具代表性的ZJU-ICL砂土数据库,其中包含118根高质量打入桩静载试验数据,并对该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对上述5种设计方法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入桩 竖向承载力 砂性土 设计方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加载下预制承台-桩连接构造受力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国平 覃忠余 +1 位作者 曹素功 唐小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在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稀缺及环保要求高的山区公路高架桥梁建设中,为充分利用一体化架桥设备桥面输送预制构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预制桥梁的建造需求,提出一种将现浇承台改为预制承台的方案。针对预制承台与桩连接构造受力安全可... 在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稀缺及环保要求高的山区公路高架桥梁建设中,为充分利用一体化架桥设备桥面输送预制构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预制桥梁的建造需求,提出一种将现浇承台改为预制承台的方案。针对预制承台与桩连接构造受力安全可靠性问题,按照1/3的缩尺比设计制作两个预制承台-桩连接构造试件和一个现浇承台-桩连接构造试件,进行往复加载试验与非线性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浇承台试件相比,预制承台试件的屈服点、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桩的抗裂性能、裂缝分布也基本一致;现浇承台更易开裂,但预制承台裂缝数量更多、最大裂缝宽度更大;桩-预制承台连接试件的初始刚度略小,但开裂后的刚度与现浇承台试件相同;两种承台均能与桩共同受力,整体性能够得到保证。数值模拟与试验的倾角-位移曲线和滞回曲线较好吻合,表明数值模型可反映试件的变形情况、承载力与捏缩特性。试验和数值分析均验证了预制承台-桩连接构造受力性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预制承台 连接构造 加载试验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和收缩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艳明 施韬 +3 位作者 黄炜 赵玉静 郑冰淼 顾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研究了石墨烯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流变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石墨烯对水泥砂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等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会增加水泥浆体的粘度,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符合宾汉姆流体模型;掺加适量... 研究了石墨烯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流变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石墨烯对水泥砂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等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会增加水泥浆体的粘度,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符合宾汉姆流体模型;掺加适量石墨烯能够提升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对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及干燥收缩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力学和收缩性能的改善基于石墨烯的微集料效应、桥连作用、内养护作用、成核和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泥基材料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收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