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基于长期沉降控制的地基加固方案分析
1
作者 苟长飞 谢波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7,104,共6页
[目的]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投入运营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隧道沉降对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列车荷载是引起软土地区盾构隧道长期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盾构隧道地基加固方案。[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注浆、水... [目的]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投入运营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隧道沉降对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列车荷载是引起软土地区盾构隧道长期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盾构隧道地基加固方案。[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注浆、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等地面预加固法,以及洞内注浆加固法的加固效果、适用地层、工程实施难易程度、加固范围及加固费用。以温州轨道交通S2线瓯江北口隧道的地基加固方案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软土盾构隧道采用不同地基加固方案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基底土体附加应力,并通过应力分析研究了隧底加固宽度和加固深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瓯江北口隧道的加固方案。通过现场沉降监测数据,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对盾构隧道底部软土进行加固后,车辆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在加固区产生了应力集中(增大)现象,在非加固区产生了应力扩散(减小)现象。加固宽度对附加应力集中或扩散效应影响不显著,加固深度对隧道沉降影响显著,当加固深度超过一定限值后,对隧道沉降的控制效果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地基加固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固结联合强夯处理工程废浆试验研究
2
作者 吴建奇 陶建伟 +3 位作者 符洪涛 李校兵 周晨阳 陈腾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解决真空热固结过程中热量与真空负压在土体中衰减而导致土体加固效果不均匀的问题,利用强夯法能改善土体密实度的特性,将真空热固结法与强夯法联合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加固处理,通过4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夯击时机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 为解决真空热固结过程中热量与真空负压在土体中衰减而导致土体加固效果不均匀的问题,利用强夯法能改善土体密实度的特性,将真空热固结法与强夯法联合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加固处理,通过4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夯击时机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速率为每3 d沉降4 cm时为最佳夯击时机,土体表面沉降比其他试验组提高26.55%、11.72%和3.74%,对工程废泥浆的处理效果最佳,能有效解决真空热固结下深层土体加固效果差的问题,并提高土体的均匀性。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合适的夯击时机下,由于土颗粒之间的孔隙重分布,导致土体密实程度更高,十字板剪切强度随之增大。此外,内部孔隙重分布产生微裂缝形成的排水通道对排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固结效果,在合适的夯击时机下,对土体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与固结度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固结 夯击时机 微观结构 工程废浆 固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回填土的吹填淤泥地基反向真空预压法试验研究
3
作者 高紫阳 王军 +4 位作者 高明伟 朱萧霄 符洪涛 徐昭 吕有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5-1552,共8页
针对传统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不佳和真空压力沿程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反向真空预压法,即采用反向排水板将真空压力直接施加于深层土体。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回填土厚度对反向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影响。结... 针对传统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不佳和真空压力沿程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反向真空预压法,即采用反向排水板将真空压力直接施加于深层土体。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回填土厚度对反向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真空预压法相比,反向真空预压法处理的排水量增加了16.46%,深层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了20.50%,土体的整体加固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回填土厚度的增大,淤泥层十字板剪切强度沿深度方向递减的幅度明显减小,处理效果更加均匀。此外,通过与传统真空预压法现场对比试验发现,反向真空预压法处理后土体的表层沉降量增大15.70%,深层土体孔压消散量增加了26.20%,平均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了21.12%。因此得出反向真空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真空预压法 RPVD 回填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特性的共振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秀青 董全杨 +2 位作者 吕程伟 王军 庄心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43-348,共6页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致,在小应变范围内围压和置换率对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的影响显著,随着剪应变γ增大,围压和置换率的影响减弱;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与围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围压越大,提高水泥土的置换率对土体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增强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参数的取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土体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置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路堤软土地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兵 王军 +2 位作者 丁光亚 方梓全 吴俊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131-136,共6页
设计并制作了低路堤软黏土地基模型。测试了软黏土地基在交通荷载不同强度、不同频率下的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以及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获得了低路堤软粘土地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在交通荷载... 设计并制作了低路堤软黏土地基模型。测试了软黏土地基在交通荷载不同强度、不同频率下的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以及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获得了低路堤软粘土地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在交通荷载循环作用下,无论荷载强度、荷载频率的大小,软黏土地基的土压力和孔压都是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土压和孔压的波动变化明显加剧,但压力值并不是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而简单的增长或减小;随着荷载强度的加大,某一深度处土压力受到的最值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孔隙水压力却显著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荷载 软黏土 低路堤 地基模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挤淤法中炸药埋深对土体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4 位作者 陈晟凯 秦伟 倪俊峰 高紫阳 张一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了不同炸药埋深下爆破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爆破会破坏爆点附近的土结构,导致孔隙率增加,不排水抗剪强度骤降,形成爆破扰动区;扰动区以外土体受到挤压导致不排水抗剪强度增加,形成爆破挤密区。爆破后土体含水率下降,爆心距越大下降越显著。炸药埋深为0.3倍淤泥厚度的爆后不排水抗剪强度减小最显著,约27%,扰动区范围最大,约为19.2 d(d为爆点直径),爆破效果最显著。因此,存在爆点最佳埋深,使得爆破效果最好,扰动土体的范围最大;可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确定爆破扰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中炸药埋深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挤淤法 炸药埋深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含水率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2 位作者 倪俊峰 符洪涛 彭怡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最优石灰掺量。然后通过龙湾二期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的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疏浚淤泥处理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石灰改性 淤堵 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 土体盐碱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柱半径对疏浚淤泥真空固结的影响
8
作者 吴建奇 刘祥 +3 位作者 李敏 符洪涛 李校兵 蔡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技术是处理疏浚淤泥地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过程中,PVD周围会产生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减小的致密土层(土柱),从而延缓土体的固结速率。针对该问题,假设土柱半径随深度呈... 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技术是处理疏浚淤泥地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过程中,PVD周围会产生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减小的致密土层(土柱),从而延缓土体的固结速率。针对该问题,假设土柱半径随深度呈线性衰减,并基于等应变假设,在Hansbo固结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土柱半径随深度衰减的固结方程;利用该方程进行计算,探究土柱淤堵区的渗透系数大小、土柱半径的大小以及土柱半径的衰减程度对土体固结速率的影响,并与已有室内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柱淤堵区渗透系数越小,孔压消散越慢,固结速率越小;随着土柱半径的逐渐增大,土体的固结速率逐渐降低;土柱半径衰减后的残余系数越小,土柱半径衰减程度越大,对软弱区土体固结的影响越小,土体的固结速率越快;在考虑土柱半径衰减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法 疏浚淤泥 固结理论 土柱半径 Hansbo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速等量堆载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吹填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曾芳金 石常鑫 +2 位作者 符洪涛 朱东启 袁莉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7-142,共6页
针对温州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难度大、强度低、工期长等问题,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采用5 k Pa/d匀速堆载的方式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同时设立真空预压对照组。对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进行监测并分析变化原因。通过加固后的土体... 针对温州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难度大、强度低、工期长等问题,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采用5 k Pa/d匀速堆载的方式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同时设立真空预压对照组。对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进行监测并分析变化原因。通过加固后的土体含水率和十字板剪切强度对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技术能够又快又好地加固温州吹填土。匀速堆载时真空度、孔压和土体表面沉降有明显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加固效果优于真空预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真空预压 模型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织物联合真空预压对加固疏浚淤泥地基固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芳金 许士伟 +2 位作者 符洪涛 李校兵 蔡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0205-10213,共9页
传统真空预压法采用预制竖向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PVD)处理疏浚淤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在真空预压过程中PVD周围严重的淤堵效应会引起加固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PVD在疏浚... 传统真空预压法采用预制竖向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PVD)处理疏浚淤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在真空预压过程中PVD周围严重的淤堵效应会引起加固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PVD在疏浚淤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织物与PVD联合处理疏浚淤泥对减缓PVD淤堵效应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土工织物间距和直径大小对加固土体的表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侧向位移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缓解以上问题具有明显效果。再进一步利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假设将室内模型试验中圆形土工织物的直径等效为等长度的水平排水板(prefabricated horizontal drain,PHD)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方法是可行的。在数值模拟中,通过不断改变PHD长度和间距以及PVD的直径大小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间接地建立排水板等效直径与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土工织物联合真空预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织物 PVD淤堵 Plaxis 2D 疏浚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础振动对地表动力响应影响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光亚 孙凡 戴鹏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动力基础在现代工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也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振动影响。通过在室内自建大型模型槽,共浇筑了16个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基础,先通过弯曲-伸缩元试验测试了砂土的动力参数,然后进行了不同形状、不同刚度... 动力基础在现代工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也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振动影响。通过在室内自建大型模型槽,共浇筑了16个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基础,先通过弯曲-伸缩元试验测试了砂土的动力参数,然后进行了不同形状、不同刚度和不同埋置深度等条件下的单个基础和相邻基础振动试验,分析了其振动传播特征和规律,并将试验结果和已有文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振源的波形和频率对基础振动影响明显;单个条形基础引起的土体表面速度幅值最大,正方形基础次之,圆形基础最小;随着基础刚度的提高、基础高度增加和基础埋深的减小,土体中测点竖向振动速度幅值呈减小趋势。随着两相邻基础中心间距的增大,土体中测点竖向振动速度幅值在减小;与单个基础振动相比,两基础相互作用时,砂层振动速度幅值整体衰减特征与单个基础距振源一定距离处的振动速度幅值衰减更为相似。研究结果可以为动力基础的优化设计以及周边环境的振动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振动 弯曲-伸缩元 模型试验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卵石持力层桩端后注浆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军 金天 +2 位作者 秦伟 张峰 蔡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33,共13页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分析了浆液分布特点,探讨了浆液在卵石层中的扩散范围,研究了浆液扩散范围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浆液能够有效地填充桩端卵石层,注浆量的增加使得填充范围扩大,填充范围为3~4倍桩径时,桩的承载力改善最显著。在不均匀卵石持力层中存在一个最优注浆量,最优归一化注浆量约为2.8,若超过该最优注浆量归一化值,桩的承载力不再显著提高。单桩模型试验确定的最优注浆量与刘金砺公式[1]的预测结果接近。扫描电镜技术有助于评价桩的后注浆技术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土层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持力层 桩端后注浆 注浆量 静载试验 电镜扫描 细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法加固软黏土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吴建奇 周晨阳 +2 位作者 袁国辉 符洪涛 陶建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在电化学法加固中,注浆试剂种类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化学试剂的注入对土体电动特性存在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注浆溶液的阳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价位、离子半径等,土体的电动特性改变对电渗加固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为... 在电化学法加固中,注浆试剂种类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化学试剂的注入对土体电动特性存在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注浆溶液的阳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价位、离子半径等,土体的电动特性改变对电渗加固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为研究注浆试剂中的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的影响,以同价位不同半径的二价金属离子Ca^(2+)、Mg^(2+)、Cu^(2+)为研究对象,进行电渗固结试验研究。对试验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电渗透系数变化及试验后的含水率与抗剪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深入探究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化学法中,提高注入试剂中阳离子的离子半径,电渗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排水速率、电渗透系数及处理后的土体抗剪强度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钙离子的离子半径最大,加固效果最好,试验后的土体SEM微观图像也表明,钙离子处理后土体密实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渗法 地基处理 软黏土 离子半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对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踊卿 孙毅龙 +3 位作者 李炜 戚海峰 许成顺 何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海上风力机结构体系长期经受波浪、风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循环荷载的长期作用会引起桩周地基土体产生棘轮效应及形成密实沉陷区,研究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风力机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 海上风力机结构体系长期经受波浪、风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循环荷载的长期作用会引起桩周地基土体产生棘轮效应及形成密实沉陷区,研究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风力机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平台,建立风力机单桩的数值计算模型,与既有桩基试验开展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引入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引起的桩周密实沉陷简化模型,开展海上风力机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能对比研究,探讨考虑与未考虑密实沉陷区时桩基的变形、弯矩、p-y(土体抗力-桩基水平位移)曲线的差异,分析长期循环荷载效应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实沉陷对单桩的刚性转动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在桩基埋置的浅层区域,桩周密实沉陷区对桩基水平位移影响显著,且引起桩基弯矩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循环荷载 桩基础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小应变动力特性弯曲–伸缩元联合测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奇 董全杨 +3 位作者 蔡袁强 王军 胡秀青 蔡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8,共9页
近年来弯曲元在小应变动力特性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弯曲–伸缩元的联合测试研究较少,国内对弯曲–伸缩元联合测试的研究几近空白。采用弯曲–伸缩元对福建砂进行了剪切波和压缩波联合测试,通过更宽区段激发频率和不同分析方法对... 近年来弯曲元在小应变动力特性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弯曲–伸缩元的联合测试研究较少,国内对弯曲–伸缩元联合测试的研究几近空白。采用弯曲–伸缩元对福建砂进行了剪切波和压缩波联合测试,通过更宽区段激发频率和不同分析方法对剪切波速和压缩波速的确定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可靠的剪切波和压缩波传播时间确定方法。采用10~20 k Hz峰值法和互相关法可较方便准确地确定剪切波传播时间;压缩波初始到达较易判断,激发频率对压缩波速影响较小。利用弯曲–伸缩元联合测试得到剪切模量G_0和侧限模量M_0,试验结果表明围压和孔隙比对G_0的影响程度均较对M_0的影响程度大。通过剪切波速和压缩波速可计算得到泊松比,随密实度和围压的增大泊松比均以线性规律减小。为弯曲–伸缩元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元 伸缩元 砂土 小应变动力特性 剪切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度不同时格栅–砂土界面循环剪切及其后直剪特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军 王攀 +2 位作者 刘飞禹 胡秀青 蔡袁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2-349,共8页
为研究密实度不同时格栅–砂土界面在经历循环剪切及其后的表现,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了一系列大型单调直剪试验、循环直剪试验和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并将单调直剪试验与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调直剪试验中... 为研究密实度不同时格栅–砂土界面在经历循环剪切及其后的表现,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了一系列大型单调直剪试验、循环直剪试验和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并将单调直剪试验与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调直剪试验中,随着砂土密实度的增加筋土界面抗剪强度增加,剪切体胀现象变的明显;格栅–密砂界面发生循环剪切软化现象,土样在循环剪切过程当中整体上发生剪缩,且砂土密实度越大经历相同循环次数时的剪缩量越小;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中,3种砂土密实度界面抗剪强度发展曲线都为软化型,在直剪过程中都发生自始至终的剪胀;遭受循环剪切后密砂–格栅界面抗剪强度发生了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土界面 密实度 循环剪切 应力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土界面循环剪切刚度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飞禹 王攀 +2 位作者 王军 胡秀青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9-165,共7页
为了研究筋—土界面在遭受动力作用时的表现,利用大型直剪仪对土工格栅、土工编织布、土工无纺布和砂土界面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界面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并探究了循环次数与剪切刚度和阻尼比之间的规律。研究结... 为了研究筋—土界面在遭受动力作用时的表现,利用大型直剪仪对土工格栅、土工编织布、土工无纺布和砂土界面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界面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并探究了循环次数与剪切刚度和阻尼比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循环次数时格栅—土界面的循环剪切刚度最大,土工编织布—土界面的阻尼比最大;剪切位移幅值为3 mm时3种竖向应力下界面都呈现出循环剪切硬化的特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竖向应力下的界面阻尼比有趋于某一值的趋势;砂土密实度越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越大,阻尼比越小,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3种砂土密实度的界面阻尼比有趋于同一值的趋势;循环剪切位移幅值为5 mm的界面发生循环剪切软化现象,剪切位移幅值越大,界面同一循环次数的阻尼比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筋土界面 循环剪切 剪切刚度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颗粒级配对格栅-土界面静、动力直剪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军 施静 +1 位作者 刘飞禹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7,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颗粒级配砂土与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采用3种不同颗粒级配的砂土与土工格栅进行了一系列大型室内单调直剪试验、循环直剪试验和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并且通过对比单调直剪以及循环后单调直剪下界面剪切特性的变化,研究了循环... 为了研究不同颗粒级配砂土与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采用3种不同颗粒级配的砂土与土工格栅进行了一系列大型室内单调直剪试验、循环直剪试验和循环后单调直剪试验,并且通过对比单调直剪以及循环后单调直剪下界面剪切特性的变化,研究了循环剪切应力历史对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调直剪试验中,3种界面均发生峰值后剪切软化现象,且高应力下软化现象更明显;3种界面在循环直剪试验中均呈现剪切硬化特点,同一循环次数下颗粒级配良好砂土与格栅界面剪切强度最大;经历过循环剪切后,3种界面的峰值黏聚力与残余黏聚力均减小,而峰值摩擦角与残余摩擦角增大;遭受循环剪切后,3种颗粒级配砂土与格栅界面抗剪强度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土界面 颗粒级配 单调直剪 循环直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格栅筋土界面特性的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军 林旭 符洪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75-84,共10页
基于砂土与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界面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界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残余剪切应力与界面剪胀性曲线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峰值强度通常会发生在界面相对减缩过程结束和残余剪切强度发生在界面的相对... 基于砂土与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界面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界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残余剪切应力与界面剪胀性曲线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峰值强度通常会发生在界面相对减缩过程结束和残余剪切强度发生在界面的相对剪胀过程结束。加载过程中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逐步磨损、褶皱或者断裂导致了筋土界面强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强度软化现象,在界面抗剪强度的研究中不可忽略。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描述筋土界面力学性能的组合本构模型,该模型包含4个关系式:(1)峰值、残余强度包络线;(2)强度峰值前的双曲线模型;(3)强度峰值后的位移软化模型;(4)反映剪胀特性的界面剪胀模型。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直剪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用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砂格栅界面 本构模型 峰值前 峰值后 剪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动力剪切特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飞禹 施静 +1 位作者 王军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91-1998,共8页
三明治形加筋土是一种在黏土中加入加筋砂层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新型加筋土。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采用大型直剪仪对三明治形加筋土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薄砂层厚度、循环剪切幅... 三明治形加筋土是一种在黏土中加入加筋砂层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新型加筋土。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采用大型直剪仪对三明治形加筋土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薄砂层厚度、循环剪切幅值和竖向应力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循环周次为10时,薄砂层厚度为5、6、7、8、9 mm的条件下,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分别为24.84、27.4、27.94、26.33、24.68 kPa,表明薄砂层厚度为7 mm时,筋-土界面在循环剪切阶段的峰值剪应力最大;剪切幅值越大,界面循环剪切的最终剪缩量越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越小;在不同竖向应力下,界面在循环剪切过程中都发生了循环剪切硬化现象,循环周次为10时,竖向应力为30、60、90 kPa的条件下,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分别为20.4、25.14、32.96 kPa,表明剪应力峰值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也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循环剪切 剪切刚度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