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遗传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晓明 张迎信 +2 位作者 王会民 程式华 曹立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水稻生长状况及产量和品质形成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简要概述氮、磷、钾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及遗传特性...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水稻生长状况及产量和品质形成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简要概述氮、磷、钾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及遗传特性,以期为培育氮、磷、钾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特大粒种质BG1和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粒形基因研究及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柯 薛炮 +9 位作者 温小霞 廖飞飞 孙滨 彭泽群 程式华 曹立勇 张迎信 吴玮勋 孙廉平 占小登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3-553,共11页
【目的】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特大籽粒种质BG1(Big Grain1)和育种上广泛配组的优质恢复系华占携带的部分粒形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并开发相应基因的功能标记,有助于加快粒形基因的育种应用,提... 【目的】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特大籽粒种质BG1(Big Grain1)和育种上广泛配组的优质恢复系华占携带的部分粒形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并开发相应基因的功能标记,有助于加快粒形基因的育种应用,提高水稻粒形精准改良的效率。【方法】对BG1和华占中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GS3、qLGY3、q GL3、GW2、GW8、GW5、TGW3、TGW6、GS9)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并根据GW2、GS3、q GL3、TGW3、TGW6、q LGY3、GW8和GW5的测序结果,开发了鉴定其基因分型的功能标记。【结果】与日本晴相比,特大粒种质BG1在检测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中有5个表现为功能缺失型(gs3、GW8、gw2、tgw3、tgw6),1个稀有等位变异(qgl3)和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型(qlgy3);与日本晴相比,华占在检测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中有3个(gs3、GW8、GW5)存在差异。根据测序结果开发了GW2、GS3、q GL3、TGW3、TGW6、qLGY3、GW8和GW5的功能标记,并利用15个水稻种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除了TGW6的标记TGW6-Del仅可用于鉴定是否含有功能缺失型的等位变异tgw6外,另外7个标记均为可准确鉴定基因型。【结论】与日本晴相比,特大粒种质BG1中调控粒长的基因gs3、qgl3、qlgy3、tgw3、GW8和tgw6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互作调控通路,而不是简单的效应累加,粒宽特征可能是gw2、GW8的累加效应。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细长粒形可能是gs3、GW5和GW8的互作效应所致。本研究中开发的功能标记可以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 粒长 粒宽 粒重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粒籼/小粒粳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18
3
作者 占小登 于萍 +6 位作者 林泽川 陈代波 沈希宏 张迎信 付君林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0-580,共11页
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如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等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发掘新的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对克隆控制水稻产量性状新基因及利用分子聚合育种改良水稻产量性状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 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如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等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发掘新的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对克隆控制水稻产量性状新基因及利用分子聚合育种改良水稻产量性状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在生育期及穗部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亲本(BG1和XLJ)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杭州(2011年)和海南(2012年)两个环境条件下,检测了影响水稻生育期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并对QTL上位性效应及与环境的互作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影响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32个QTL,分布于第2、3、4、5、6、7和8染色体上,此外,分别检出5对双因子互作和5个QTL与环境互作。检测到的影响产量性状的QTL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的区间,其中效应较大、在不同环境下能被稳定检测到的QTL大都表现为成簇分布;重要产量性状QTL的上位性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均较小,说明基因间及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抽穗期 穗部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g303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林 张迎信 +7 位作者 李枝 刘群恩 余宁 孙滨 杨正福 周全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72,共8页
通过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9311和中恢8015分别获得了2个类病变突变体 g303和 g342.g303播种4-5周叶片开始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至成熟期病斑几乎布满整个植株.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 g303株高、结实率、千粒重显著下降,叶绿... 通过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9311和中恢8015分别获得了2个类病变突变体 g303和 g342.g303播种4-5周叶片开始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至成熟期病斑几乎布满整个植株.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 g303株高、结实率、千粒重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g303类病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 g303/日本晴 F2群体进行定位,将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 InD10和 InD1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9 cM 和0.76 cM.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与 SL 基因等位,其中 g303和 g342分别在编码区第572位和第1206位发生单碱基缺失,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实时 RT-PCR 结果显示抗病相关基因在突变体 g303中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该基因突变很可能激活了防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变突变体 基因定位 防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由可变剪接造成的水稻开颖不育突变体ohms1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廉平 张迎信 +9 位作者 张沛沛 杨正福 占小登 沈希宏 张振华 胡霞 轩丹丹 吴玮勋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6,共10页
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的突变体库内发现了一个花器官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开颖不育突变体ohms1(open hull and male sterile 1)。ohms1突变体表现为颖花开裂,在雄蕊和柱头之间形成类似内外稃的结构,使得突变体的颖花形... 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的突变体库内发现了一个花器官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开颖不育突变体ohms1(open hull and male sterile 1)。ohms1突变体表现为颖花开裂,在雄蕊和柱头之间形成类似内外稃的结构,使得突变体的颖花形成类似"三齿稃"状的三个颖壳,小穗完全不育,花粉育性为60%-70%,但自交不结实。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ohms1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KY2和KY29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42kb,该区域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ORFs。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中一个编码MADS盒的基因LOC_Os03g11614的第5内含子末位碱基由A突变为G。酶切实验和cDNA测序证实,该基因的第5内含子未被剪切,致使该基因的第6外显子所编码的14个氨基酸完整缺失,但并未造成该蛋白MADS结构域的改变或移码。qRT-PCR结果显示,突变体中OsMADS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水稻开花调控因子和内外稃发育调控基因的表达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该基因对水稻花器官发育尤其是内外稃发育和小花原基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颖不育 基因定位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根长QTL qRL4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晓明 张迎信 +7 位作者 王会民 任翠 王汝慈 沈希宏 占小登 吴玮勋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370,共8页
为了分离鉴定qRL4,以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重组自交系与轮回亲本中恢9308(R9308)回交多代的高代回交群体为材料,利用琼脂无土栽培技术,开展水稻根长QTL qRL4的分离鉴定研究,最后将qRL4定位在第4染色体分子标记RM5687与InDel49间624.6kb范... 为了分离鉴定qRL4,以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重组自交系与轮回亲本中恢9308(R9308)回交多代的高代回交群体为材料,利用琼脂无土栽培技术,开展水稻根长QTL qRL4的分离鉴定研究,最后将qRL4定位在第4染色体分子标记RM5687与InDel49间624.6kb范围内。此基因的定位与分离鉴定将有助于水稻根长相关遗传机理的研究,为探究在基因水平上的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长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OsCAD2的图位克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宏 张迎信 +6 位作者 孙廉平 孟帅 徐鹏 吴玮勋 程式华 曹立勇 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74,共10页
【目的】水稻色素不仅对其自身生长发育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在水稻育种、农副产品改良等方面运用比较广泛。对水稻色素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研究色素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粳稻长粒粳(CL... 【目的】水稻色素不仅对其自身生长发育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在水稻育种、农副产品改良等方面运用比较广泛。对水稻色素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研究色素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粳稻长粒粳(CLJ),在突变体库内筛选到一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突变体gh881;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与gh881的主要农艺性状;将gh881与野生型及中恢8015杂交,观察BC1F1及F1植株表型,并对BC1F2及F2表型分离进行卡方检验,对gh88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对gh881突变基因进行定位;采用q PCR检测颖壳颜色相关基因在gh881与野生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节间以及剑叶叶鞘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颖壳与节间均呈金黄色;除单株有效穗数外,gh881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均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gh881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并最终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标记FH-13和RH-25之间,物理距离约33.2 kb,该区域中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ORFs)。【结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其中一个编码肉桂醇脱氢酶(CAD)的基因OsC AD2(Os02g0187800)的3 563 bp处发生了1个单碱基突变(G转换为A),导致该基因编码区的第297位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由此认为该突变体为OsC AD2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新等位基因。q 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节间中OsCAD2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在剑叶叶鞘及穗部则基本都是极显著增加,其他相关基因也发生显著变化,证实OsCAD2是木质素代谢中的重要基因,且可能与其他相关基因存在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色素 突变体 颖壳 节间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鹏 王宏 +5 位作者 涂燃冉 刘群恩 吴玮勋 傅秀民 曹立勇 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目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对水稻Pita、Pi21和ERF922稻瘟病相关基因进行定点编辑,以期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抗稻瘟病水稻材料。[方法]利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 Pita、Pi21 和 ERF922 ... [目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对水稻Pita、Pi21和ERF922稻瘟病相关基因进行定点编辑,以期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抗稻瘟病水稻材料。[方法]利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 Pita、Pi21 和 ERF922 为靶基因,构建共编辑载体 pC1300-2×35S::Cas9-g^Pita-g^Pi21-g^ERF922 ,用农杆菌转化长粒粳稻恢复系L1014,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体用于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在T0代转基因株系中,Pita、Pi21和ERF922 突变频率分别为 75%、85%和 65%,突变基因型多为双等位突变。筛选到的不含 T-DNA成分的T1代能够稳定遗传给T2代,并从中获得 Pi21单突变纯合株系及Pita、Pi21和ERF922的三突变纯合株系。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系的抗性显著提高。同时,接种后纯合突变体株系内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等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据此,我们推测纯合突变株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增强可能与其对稻瘟病菌的响应被激活有关。[结论]利用 CRISPR/Cas9 技术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和具有较高稻瘟病抗性的纯合突变株系,为水稻稻瘟病抗性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Pita Pi21 ERF922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粒长基因GS3改善粳稻花时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帅 徐鹏 +4 位作者 张迎信 王宏 曹立勇 程式华 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花时不遇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粒型差异对花时有影响。本研究采用GS3功能缺失突变来研究粳稻花时差异,以期为粒型影响花时提供佐证。【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来定向编辑控制粒长基因GS3,... 【目的】花时不遇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粒型差异对花时有影响。本研究采用GS3功能缺失突变来研究粳稻花时差异,以期为粒型影响花时提供佐证。【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来定向编辑控制粒长基因GS3,获得13对粒型差异的近等基因系粳稻,小区种植,采用目测法来调查花时。【结果】获得转基因T0植株并对其T1植株测序分析,发现长白25、吉粳102、浙粳88、武运粳27和J42均发生单碱基插入移码突变,垦鉴稻6号、空育131、浙粳22、扬粳4227、南粳9108、J5933、J6167和J5938均发生部分碱基缺失突变。对T1植株粒型考查表明,gs3突变体的粒长均显著长于野生型。对稳定的后代花时统计分析发现,粒型变长的突变体均比野生型花时有所提前,且吉粳102、空育131、浙粳88、武运粳27、扬粳4227这5个材料的gs3突变体花时均显著早于野生型,其余材料开花也提早,但不显著。【结论】长粒型粳稻GS3突变体的花时早于短粒粳稻野生型,这一研究可为粳稻粒型育种提供参考,加速长粒粳稻亲本选育,有望推动杂交粳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花时 CRISPR/Cas9 G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39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青 张迎信 +6 位作者 张振华 周全 秦亚芝 王宏 程式华 曹立勇 沈希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49,共9页
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获得了一个在全生育期叶片均呈黄绿色的突变体w390。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检测不到叶绿素b的存在,且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0.6%和44.8%;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单株... 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获得了一个在全生育期叶片均呈黄绿色的突变体w390。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检测不到叶绿素b的存在,且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0.6%和44.8%;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较野生型分别降低了12.0%、22.3%、18.5%和27.6%;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类囊体数量明显减少,基粒垛叠方向异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构建的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至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约71.8kb的区域内。对该区间包含的15个ORFs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中编码叶绿素酸酯氧化酶1(chlorophyllide a oxygenase 1)的基因OsCAO1的第8外显子发生了两个单碱基突变,导致第394和396位的亮氨酸和甘氨酸分别突变为组氨酸和谷氨酸,推测该突变基因是一个OsCAO1功能丧失的新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黄绿叶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gamyb5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正福 张迎信 +9 位作者 孙廉平 张沛沛 轩丹丹 刘嶺 胡霞 李紫荷 占小登 吴玮勋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的突变体库内发现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gamyb5。gamyb5的株型、株高、分蘖数等农艺性状与野生型中恢8015无差异,而其花药细长且呈白色半透明状,花药中无花粉粒。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ga... 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的突变体库内发现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gamyb5。gamyb5的株型、株高、分蘖数等农艺性状与野生型中恢8015无差异,而其花药细长且呈白色半透明状,花药中无花粉粒。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gamyb5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没有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和小孢子,并且绒毡层异常伸长,细胞程序性死亡延迟。对以gamyb5为母本,与野生型中恢8015和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分别配制的杂交组合遗传分析表明,gamyb5突变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gamyb5和02428杂交的F2定位群体,最终将突变基因精细定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的ZF-29和ZF-3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16.9kb。对该区域内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测序分析发现,编码受赤霉素诱导的MYB转录因子基因LOC_Os01g0812000的第2外显子存在8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翻译提前终止。qRT-PCR检测到影响花药发育的调控因子UDT1、TDR、CYP703A3和CYP704B2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中比野生型中极显著降低。进一步证明GAMYB在花药减数分裂和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gamyb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花粉型核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轩丹丹 孙廉平 +7 位作者 张沛沛 张迎信 吴玮勋 杨正福 占小登 沈希宏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半薄切片观察;并对其成熟期的花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突变体分别与中恢8015和02428杂交,构建BC_1F_1、F_1株系和BC_1F_2、F_2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whf41突变体的花药瘦小且呈透明乳白色,花药中不包含花粉粒细胞;半薄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外壁,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而不进行程序性死亡,最终膨胀的绒毡层和花粉细胞碎片逐渐融合并充满药室;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发现突变体花药内外壁均呈平滑状而缺乏脂类物质,花粉细胞逐渐破碎并降解。遗传分析表明,whf41突变体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XD-5和XD-1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45.6 kb,其中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该区间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LOC_Os03g07250的第4个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替换和3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翻译序列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的缺失,致使其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该表型。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whf41突变体中CYP704B2和一系列花药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下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断,Os WHF41是CYP704B2的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进一步明确CYP704B2在水稻花药脂质合成与花粉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hf41 隐性核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典败型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ap90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驰 陈代波 +13 位作者 孙志豪 彭泽群 Adil Abbas 贺登美 张迎信 程海涛 于萍 马兆慧 宋建 曹立勇 程式华 孙廉平 占小登 吕文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9-1582,共14页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Zhonghui 8015,wild-type,WT)筛选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典败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abortive pollen 90(ap90)。突变体ap90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株型、分蘖数、抽...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Zhonghui 8015,wild-type,WT)筛选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典败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abortive pollen 90(ap90)。突变体ap90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株型、分蘖数、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花药瘦小、呈淡乳黄色、花粉完全典败。花药发育不同阶段的半薄切片观察结果显示,ap90突变体内的花药壁细胞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降解异常,小孢子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壁结构、无法完成淀粉充实过程,最终小孢子细胞退化成细线状、花药亦无法开裂。花药和花粉外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ap90的花药外壁皱缩,角质层排列更紧密;花药内壁乌氏体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而混乱;花粉细胞呈干瘪状,花粉外壁表面的孢粉素形态异常、呈不规则排列。遗传分析表明,ap90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的初步定位将该突变位点定位于水稻7号染色体长臂RM21421和RM21435之间491.73 kb区间内;进一步的Mut-Map测序分析证实该区间内LOC_Os07g22850的第2个外显子区存在1个37 bp的缺失和1处单碱基替换,使得其编码序列发生移码、转录和翻译提前终止,导致出现ap90中的花粉完全典败和小穗不育表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花药中特异表达,OsAP90蛋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上。qPCR检测结果表明,ap90突变体中许多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了该突变位点的影响,进一步证明OsAP90在水稻花药发育的乌氏体形成、花粉壁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 ap90 Mut-Map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泽群 龚柯 +11 位作者 陈代波 李延慧 孙志豪 陈驰 于萍 张迎信 周正平 廖飞飞 程式华 曹立勇 占小登 孙廉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8-1080,共13页
本研究从籼稻中恢8015经甲基磺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诱变的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1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突变体tip2-zh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分蘖数、分裂角度、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花药瘦小、... 本研究从籼稻中恢8015经甲基磺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诱变的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1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突变体tip2-zh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分蘖数、分裂角度、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花药瘦小、细长且呈半透明状,花药中无成熟花粉细胞;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显示,tip2-zh减数分裂异常,花粉母细胞不能生成小孢子细胞,绒毡层空泡化、降解延迟,最终不能形成有活力的花粉粒。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花药外壁的蜡质和角质等线状物质更加浓缩、内壁呈光滑圆润但不规则分层状态、花粉细胞最终降解破碎。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对目的基因的图位克隆证实,该突变位点位于水稻第1号染色体长臂JX21和JX26之间27 kb区间内;测序分析发现该区间内bHLH转录因子TIP2/bHLH142(LOC_Os01g18870)的第1个外显子区存在1处单碱基替换,由野生型的C替换成T,使得其编码的氨基酸直接替换为终止密码子,转录和翻译提前终止,导致出现该不育表型。qPCR检测结果表明,tip2-zh突变体中许多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了该突变位点的影响,进一步证明TIP2-ZH在水稻花药发育的脂质合成、绒毡层降解以及花粉壁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tip2-z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秸秆还田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正男 赵振东 +3 位作者 张海龙 宁晓海 欧阳由男 曹立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3,共4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但由于当地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综述了不...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但由于当地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综述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的鉴定与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晨 王备芳 +6 位作者 张迎信 曹永润 张越 江敏 边康吉 张小惠 刘群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为进一步解析水稻抗病分子机制,对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EMS诱变籼稻中恢8015,从其后代中鉴定出一个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对突变体lm8015-2及其野生型的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 【目的】为进一步解析水稻抗病分子机制,对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EMS诱变籼稻中恢8015,从其后代中鉴定出一个类病斑突变体lm8015-2。对突变体lm8015-2及其野生型的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色素含量、防御基因表达量的测定。将粳稻02428与突变体lm8015-2杂交获得的F2群体用于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突变体的红锈状斑点自播种3周后于叶尖出现,分蘖期缓慢扩散至全叶及整个植株,至抽穗期可致整个叶片枯亡。lm8015-2类病斑的产生受自然光的诱导,其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EB染色与DAB染色结果表明,lm8015-2中发生了大量的过氧化氢沉积与细胞死亡。与野生型相比,lm8015-2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上升,同时伴有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丙二醛含量上升。遗传分析表明,lm8015-2类病斑表型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的W32-85和C32-8两个引物之间,物理区间为104 kb。测序结果表明该区间内候选基因LOC_Os05g48390的起始密码子(ATG)发生了单碱基替换突变(T变为A),导致起始密码子缺失。qRT-PCR结果表明,lm8015-2中部分防御基因被激活,表达显著上调。【结论】LM8015-2与LTN1互为等位基因,其突变可能增强了部分防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斑突变体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振东 孙廉平 +2 位作者 曹正男 宁晓海 曹立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为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水稻 生长发育 稻米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lmm326的鉴定与调控通路初步分析
18
作者 徐婷婷 余宁 +10 位作者 张迎信 毕真真 吴玮勋 曹永润 王备芳 张越 轩丹丹 陈代波 占小登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目的】绝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中免疫系统被激活可以有效提升其对稻瘟病的抗性,为进一步解析类病斑突变体抗病的分子机制,对类病斑突变体lmm326进行了研究。【方法】lmm326是粳稻中花11通过EMS辐射诱变,经多代自交和回交获得的一个... 【目的】绝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中免疫系统被激活可以有效提升其对稻瘟病的抗性,为进一步解析类病斑突变体抗病的分子机制,对类病斑突变体lmm326进行了研究。【方法】lmm326是粳稻中花11通过EMS辐射诱变,经多代自交和回交获得的一个类病斑突变体,并将突变体分别与中花11和Dular杂交获得的F_2群体用于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5叶期时,该突变体下部叶片表面开始出现类病斑表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株高、结实率、单株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显著下降;突变体带病斑叶片中死亡细胞数量及过氧化氢的积累量明显多于野生型;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对4个已鉴定的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明显提高。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端38kb的区间内,其中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测序发现基因Os01g0919900第2外显子上对应CDS的第433位碱基由C突变成T,最终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145个氨基酸由苯丙氨酸(F)变为亮氨酸(L)。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lmm326中参与水杨酸信号通路的防卫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结论】LMM326与OsSSI2互为等位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负调控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其突变激活了水稻体内的防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防卫反应 类病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优质香稻玉针香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柯 孙廉平 +5 位作者 张迎信 曹正男 赵振东 周政 赵正洪 占小登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13,共5页
玉针香是一个具有细长粒形、优良稻米品质及独特香味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工作中极具利用价值。为解析其遗传背景,研究以日本晴、9311、华占、中恢8015和中恢9308为对照,通过12个特异性功能基因标记对与粒形、稻米品质和香味相关... 玉针香是一个具有细长粒形、优良稻米品质及独特香味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工作中极具利用价值。为解析其遗传背景,研究以日本晴、9311、华占、中恢8015和中恢9308为对照,通过12个特异性功能基因标记对与粒形、稻米品质和香味相关的10个基因(GS3、GW5、GS6、GW6a、GL7/GW7、GLW7、GW8、GS9、Wx、BADH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针香的细长粒型可能主要受GS3、GL7/GW7影响,同时兼具多个粒形基因的正向调控共同促成;其优良稻米品质可能是受GLW7、GW8和Wx基因型的共同作用所致;其独特香味可能主要受BADH2第7个外显子缺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标记 玉针香 粒形 稻米品质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