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菲特”减弱时浙江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9
- 1
-
-
作者
周福
钱燕珍
朱宪春
杜坤
金靓
-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
浙江省象山县气象局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0-939,共10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3M21)
浙江省气象局项目(2012YB1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037)
上海台风基金项目(2009ST08)
宁波市科技局项目(2006c100102)共同资助
-
文摘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凉帽山高塔、雷达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10月7-9日1323号"菲特"台风登陆减弱后浙江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这次大暴雨过程是"菲特"减弱后,由于北侧的弱冷空气从近地层渗透流入,导致垂直涡度加强,上升气流增强,高层出流强,低层能量锋区堆积,辐合增强,诱生中小尺度系统而产生的;由于东侧"丹娜丝"的活动,使得浙江北部地区有持续强盛的偏东气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近地层偏东气流和东北气流的辐合是强降雨的动力机制。偏东风明显增大比雨量增大有2 h左右的提前,水汽增加和减少与雨量增大和减小有6 h的提前;呈喇叭口状西高南高的杭州湾地形有迎风坡作用和地形辐合,对偏东、东北气流参与造成的降雨过程有增幅作用。由此,秋季台风雨量预报要考虑冷空气的加入可能引起的强降雨时间延长;盛行偏东风时,杭州湾海域风力明显偏大,可能引起周围地区的降雨增幅;用当地多源资料、边界层观测资料做暴雨预报局地性临近修正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菲特”台风
冷空气
偏东气流
中尺度辐合
地形
-
Keywords
Typhoon Fitow
cold air
eastly flow
mesoscale convergence
topography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试论气象仪器的维护工作的开展
- 2
-
-
作者
张奎东
王昊苏
陈之禄
徐彬
-
机构
辽宁省昌图县气象局
吉林省通化县气象局
海南省海口市气象局
浙江省象山县气象局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7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在气象站中,对气象仪器的维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既是维系气象站正常运转的关键,也是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先简述气象仪器维护工作中的要点,然后围绕着气象仪器的维护工作为主要的探讨内容,从仪器的相关的维护制度,还有操作人员的方面做详细的介绍。这为气象站的工作有着实际性的作用。
-
关键词
气象仪器
维护工作
制度
-
分类号
P41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淮安地区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唐赟
朱俊儒
周承
李文蜜
徐梦颖
-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
浙江省象山县气象局
浙江省岱山县气象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250-252,共3页
-
文摘
利用淮安地区2011—2014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淮安地区闪电发生频次、闪电时间分布规律、闪电空间变化、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安地区闪电活动以负地闪为主,占90%;闪电活动月分布差异性较大,地闪主要集中在6—9月,发生闪电次数占全年总数的96%;近4年来0,1电频数日变化呈单峰型,闪电活动的高峰期为14:00—18:00,负闪与总闪日变化趋势相一致,正闪数量逐月波动不明显;闪电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以及东部区域,平均闪电密度为2.39次/km^2·年;总闪强度集中在10~40kA,闪电强度大于32kA的累积概率小于50%,并拟合出大于某闪电强度累积概率方程。
-
关键词
闪电定位
闪电密度
闪电强度
江苏淮安
-
Keywords
lightning location
lightning density
lightning intensity
Huaian Jiangsu
-
分类号
P427.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宁波海雾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32
- 4
-
-
作者
周福
钱燕珍
金靓
孙军波
-
机构
宁波市气象局
宁波市气象台
浙江省象山县气象局
浙江省慈溪市气象局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6,共9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3M21)
浙江省气象局项目(2012YB10)
宁波市气象局项目(NBQX2013004B)共同资助
-
文摘
本文用1971—2011年石浦站资料及N(2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宁波各种强度海雾特征和合成分析其出现的天气背景。统计表明:海雾多发生于4—6月,主要出现在23时至次日11时,其中23时至次日02时最多,11时后消散。风力在2~3级的西南或东北风有利于海雾的发生。相对湿度在90%~95%,本站气压在990~1002 hPa时,海雾发生概率随着湿度的增加及气压的减小而增加,但对于能见度≤50 m的强浓雾来说,相对湿度和本站气压范围分别为92%~95%和990~999 hPa,且强浓雾随湿度及气压的增加而增加。宁波海雾通常出现在江淮气旋、冷空气影响前和梅雨锋中低涡东移前。合成分析表明:锋面雾一般形成于系统过境前2~3 d,局地上空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时;或静止锋南侧,局地上空风速较小,且前期有充足水汽汇聚并导致湿层增厚;平流雾形成时上空位于西南涡前部,长时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形成一定厚度和范围的湿度层,在该天气背景下,下垫面的气-海温差维持在0~1.5℃左右,露点-海表温差在-0.5~0℃上下。浓雾(强浓雾)的形成需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长时间深厚的暖湿气流里,同时来自北方的冷海流不断注入宁波沿海。此外,雾的强度与暖平流及海表冷平流的强度有较大关系。这些对宁波海雾及其强度的预报有较好指导作用。
-
关键词
宁波
海雾
统计特征
合成分析
预报
-
Keywords
Ningbo
sea fog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composite analysis
forecasting
-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