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早稻“中早39”在诸暨市陶朱街道种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应峥嵘 寿建尧 郦晓法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诸暨市陶朱街道于2010年开始引进超级早稻"中早39"并进行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为促进"中早39"的进一步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在陶朱街道种植的特征特性,并通过7年的... 诸暨市陶朱街道于2010年开始引进超级早稻"中早39"并进行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为促进"中早39"的进一步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在陶朱街道种植的特征特性,并通过7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从种子处理、播种、移栽、施肥、管水、防病治虫、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中早39"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39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诸暨市单季杂交籼稻新组合联品试验初报
2
作者 应峥嵘 寿建尧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4-35,共2页
为明确22个参试杂交籼稻新组合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水平,以"两优培九"为对照,进行了浙江省"8812"计划的单季杂交籼稻新组合联品试验。结果表明,23个参试组合的平均每667m^2产量为572kg,产量幅度为450~635kg,其中每667... 为明确22个参试杂交籼稻新组合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水平,以"两优培九"为对照,进行了浙江省"8812"计划的单季杂交籼稻新组合联品试验。结果表明,23个参试组合的平均每667m^2产量为572kg,产量幅度为450~635kg,其中每667m^2产量和日每667m^2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的有"华浙优122"、"嘉浙优48"、"钱优7128"、"皖两优31"、"中亿3868"、"中浙优1628"、"雨两优56"、"兴两优521"和"中占优1560"9个新组合。上述9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可根据其它联品点的试验结果择优推荐参加下一年度的浙江省区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杂交籼稻 联品试验 产量 诸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糯玉5号”在诸暨的试种表现及春播栽培技术
3
作者 陈张焕 周国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67-67,50,共2页
"浙糯玉5号"是浙江省东阳市玉米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鲜食甜糯玉米一代杂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10年春季引入该品种,并试种示范,结果"浙糯玉5号"表现出早熟、优质、稳... "浙糯玉5号"是浙江省东阳市玉米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鲜食甜糯玉米一代杂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10年春季引入该品种,并试种示范,结果"浙糯玉5号"表现出早熟、优质、稳产、采收期较长等优点,可作为春季糯玉米搭配品种用于生产。介绍了该品种春播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浙糯玉5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39”主要特性和机插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4
4
作者 应峥嵘 寿建尧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45-46,共2页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早籼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该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经6年的示范试验,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为促进超级早稻"中早39"的推广种...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早籼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该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经6年的示范试验,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为促进超级早稻"中早39"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其主要特性和机插栽培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早39 主要特性 机插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经验和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张焕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52-52,54,共2页
从2005年开始,诸暨市陶朱街道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需把握好三个环节、处理好三个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 环节 关系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型乡镇推广水稻机插秧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6
作者 陈张欢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46-146,96,共2页
为促进城市型乡镇陶朱街道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通过采用行政推动、增加投入、强化服务、机制创新等手段,主要包括项目示范、政府支持、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加快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步伐,稳定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从而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 为促进城市型乡镇陶朱街道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通过采用行政推动、增加投入、强化服务、机制创新等手段,主要包括项目示范、政府支持、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加快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步伐,稳定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从而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乡镇 机插水稻 经验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