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点解决教练干预职业倦怠护士情绪和自我认知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骆宏 刘宏艳 +2 位作者 岳蕾 曹琳颖 胡治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教练干预对职业倦怠护士情绪和自我认知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中重度职业倦怠的女性护士60人,随机分为焦点解决教练(SFC)组和对照组,SFC组进行每周1次的焦点解决教练干预,每次30 min,连续3周。对照组以相同频率...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教练干预对职业倦怠护士情绪和自我认知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中重度职业倦怠的女性护士60人,随机分为焦点解决教练(SFC)组和对照组,SFC组进行每周1次的焦点解决教练干预,每次30 min,连续3周。对照组以相同频率和时间进行阅读。在基线和3周干预后,使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正性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以及情绪性自我参照任务进行评估。结果:3周干预后,SFC组的积极情绪得分、对正性信息的注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SFC组干预后积极人格词被认为能用来形容自己的接受率高于基线(P<0.05)。结论:焦点解决教练干预可以提高职业倦怠女性护士的积极情绪,提高其对正性信息的注意偏向,还可以增强她们的积极自我认知,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 教练 职业倦怠 情绪 自我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成像的人脑认知功能研究
2
作者 邵涵钰 翁旭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72-377,共6页
目前,人脑认知功能研究广泛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来快速扫描全脑。然而,EPI采用笛卡尔轨迹覆盖k空间,其读出持续时间较长,对运动的敏感性高。该文介绍另外一种快速成像技术——螺旋成像(spiral imaging)。Spiral用阿基米德或类似轨迹覆... 目前,人脑认知功能研究广泛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来快速扫描全脑。然而,EPI采用笛卡尔轨迹覆盖k空间,其读出持续时间较长,对运动的敏感性高。该文介绍另外一种快速成像技术——螺旋成像(spiral imaging)。Spiral用阿基米德或类似轨迹覆盖k空间,其读出持续时间短,对运动的敏感性低。Spiral有望突破EPI在脑认知功能研究中的瓶颈,具体表现为内、外螺旋(spiral-in/out)能够在减少磁敏感性脑区信号衰减的同时增加磁敏感性均匀脑区的信噪比,变化密度螺旋(variable density spiral)可以在保持信噪比的条件下实现单次激发Spiral的高时空分辨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平面成像 螺旋成像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凤华 张玉婷 +1 位作者 向玲 胡竹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4,共11页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 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 模糊决策是特殊、复杂的风险决策,还是一种独立的决策类型,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一系列的f MRI研究分别得出了不同结论,但大多数证据支持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分离,模糊决策有其独特的决策机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基因技术,采用IGT和GDT任务范式,通过网络成瘾人群和正常人群的对比研究,去探索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分离;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磁共振技术,采用IGT范式和选瓶任务范式,研究模糊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该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拓广模糊决策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对理解人类在模糊情境下的决策机制以及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临床上成瘾人群、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实中企业和个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决策 风险决策 认知神经科学 爱荷华赌博任务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
4
作者 刘姿杨 刘舒瑶 +4 位作者 王静华 曹龙飞 黄静静 方妍彤 蒋小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某小学1~6年级学生231名,采用视觉和听觉两选择反应时任务,分别考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结果:视觉任务中,5年级学... 目的:探究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某小学1~6年级学生231名,采用视觉和听觉两选择反应时任务,分别考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结果:视觉任务中,5年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和反应时变异系数低于3年级学生(P<0.001或P<0.05)。听觉任务中,5年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均低于1年级学生(P<0.001或P<0.01)。各年级学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和遗漏错误率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注意 学龄儿童 视觉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频谱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智勇 刘小征 +1 位作者 范明霞 徐冬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35-540,共6页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很多区域内存在着多方向的纤维束,这类区域的体素内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并不符合高斯分布。因此,基于单方向纤维束模型的弥散张量成像在揭示组织微观结构中存在先天缺陷。弥散频谱成像使用多b值多方向的扫描序列,采集...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很多区域内存在着多方向的纤维束,这类区域的体素内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并不符合高斯分布。因此,基于单方向纤维束模型的弥散张量成像在揭示组织微观结构中存在先天缺陷。弥散频谱成像使用多b值多方向的扫描序列,采集水分子在整个q空间的弥散信息,通过一个具有高角分辨率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能够可靠地观测单体素内多方向的纤维束,并据此进行纤维束追踪重建出真实而复杂的组织结构。作者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弥散频谱成像在基本原理、方法学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动国内弥散成像技术在科研和临床上的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弥散频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我相关加工的fMRI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敏 胡治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绝望感和高自杀风险,提示其可能在自我方面存在异常。本文对抑郁症患者自我相关加工的fMRI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我相关加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域下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史颜凯 曹世华 +6 位作者 娄夏菁 姚佳妮 王冰升 何丹妮 陈彦菲 竺晨 封亚萍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国际护理决策支持系统(NDSS)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1可视化图谱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国际护理决策支持系统(NDSS)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1可视化图谱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805篇相关文献;国际护理决策支持系统领域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高的国家;研究机构以大学为主,发文期刊类别以医学信息学为主;研究热点集中于NDSS的优化开发、NDSS的临床效应以及NDSS的临床管理;未来NDSS研究将朝着多元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和实施科学是近年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未来NDSS的发展应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多学交叉融合,以AI等高新技术为抓手,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使其成为临床护士的得力助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决策支持系统 护理信息学 人工智能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字搜索的情景线索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欢 谢肖蔚 +4 位作者 戴喆如 唐小雅 臧健 吴娇 臧学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个体通过学习目标−场景联结关系提高搜索速度的现象即为情景线索效应。本研究以高频(包含丰富语义线索)或低频(语义线索少)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语义、字形特征、空间位置线索的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可以学习字集−位置重复场景产生情景线索... 个体通过学习目标−场景联结关系提高搜索速度的现象即为情景线索效应。本研究以高频(包含丰富语义线索)或低频(语义线索少)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语义、字形特征、空间位置线索的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可以学习字集−位置重复场景产生情景线索效应,且该效应在改变高频字集的空间线索而非字集线索或改变低频字集线索而非空间线索时可迁移,表明在情景线索学习中,语义线索占据优先地位,其次是空间线索,最后是字形特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搜索 情景线索效应 汉字语义线索 空间位置线索 字形特征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心理与行为的稳定性: 以谦虚效应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傅根跃 李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4-998,共5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剧烈变迁,人们的心理行为乃至文化会如何变异?作者假设尽管社会变迁会影响和改变人类的某些心理和行为,但有些心理行为,因其受深层文化影响,会十分稳定,不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近30年的有关谦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剧烈变迁,人们的心理行为乃至文化会如何变异?作者假设尽管社会变迁会影响和改变人类的某些心理和行为,但有些心理行为,因其受深层文化影响,会十分稳定,不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近30年的有关谦虚效应的跨文化研究为这一假设提供了佐证。谦虚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集体主义的产物,这种跨文化差异本质上来源于东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总结谦虚效应的30年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个跨文化效应基本不变,说明源于深层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存在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虚效应 说谎 集体主义 社会变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 被引量:31
10
作者 叶红燕 张凤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0-1488,共9页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概念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3个角度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探讨。考虑到身体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道德判断,今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判断应与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进行整合,同时对其与道德直觉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并需进一步考察具身效应发生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问题,探讨道德判断具身效应的调节变量及个体差异,同时要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跨文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具身认知 道德 概念隐喻 道德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焦虑者的面部表情加工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宏艳 胡治国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7-1938,共12页
社交焦虑者往往存在面部表情加工的缺陷。首先介绍了社交焦虑者对面部情绪表情的普遍性加工特点,然后介绍了社交焦虑者对积极面部表情的加工缺陷和对消极面部表情的加工偏向的相关研究。鉴于威胁性面孔可能是重要的焦虑诱发源,接着详细... 社交焦虑者往往存在面部表情加工的缺陷。首先介绍了社交焦虑者对面部情绪表情的普遍性加工特点,然后介绍了社交焦虑者对积极面部表情的加工缺陷和对消极面部表情的加工偏向的相关研究。鉴于威胁性面孔可能是重要的焦虑诱发源,接着详细介绍了社交焦虑者对带有威胁信息的特异性面部表情的加工偏向的研究。对于现有研究结果中存在的分歧,从被试的异质性、实验材料的不一致性、实验参数和任务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控制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因素、模拟各种真实的社交情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面部表情 情绪 加工偏向 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异常与抑郁症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乐 王东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3-1774,共12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抑郁模型动物或抑郁症病人下丘脑异常的大量证据,诸如下丘脑体积及神经元数目的改变,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改变,下丘脑相关激素、受体及其基因、神经肽的改变,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联系的改变等等。然而,下丘脑与...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抑郁模型动物或抑郁症病人下丘脑异常的大量证据,诸如下丘脑体积及神经元数目的改变,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改变,下丘脑相关激素、受体及其基因、神经肽的改变,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联系的改变等等。然而,下丘脑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所获证据多来自动物实验、或临床间接指标(如病人外周血激素水平等),或病人脑组织尸检,缺乏来自病人活体下丘脑异常的直接证据。今后的研究可考虑运用影像学的手段更直接地探索抑郁症患者活体下丘脑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以期发现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可靠性指标,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提供依据,为揭示抑郁症病理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下丘脑 客观诊断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梭状回面孔区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丹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0-516,共7页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是视觉皮层上专门加工面孔的区域。然而,双侧FFA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还存在争议。在特异性刺激的加工上,右侧FFA主要负责人类面孔类别的知觉,而左侧FFA的功能与面孔精细特征的感知有关;...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是视觉皮层上专门加工面孔的区域。然而,双侧FFA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还存在争议。在特异性刺激的加工上,右侧FFA主要负责人类面孔类别的知觉,而左侧FFA的功能与面孔精细特征的感知有关;在皮层可塑性上,右侧FFA主要参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学习,而左侧FFA负责成年人的知觉学习;在面孔网络中,二者与不同区域的连接用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他们之间的有向协作具有任务特定性。未来研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左侧FFA的可塑性程度及这一可塑性是否是认知特定的、左侧FFA及其形成的网络连接的认知意义,双侧FFA在面孔网络中的连接有向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知觉 双侧梭状回面孔区 功能分工 功能协作 面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目标相关性对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治国 陈静 +1 位作者 吴惠君 Georg Northoff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70,共13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异常是否受到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实验1采用未来想象任务,实验2采用可能性评估范式,两个实验一致发现,抑郁倾向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的异常,受到了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相对于非抑郁倾向者...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异常是否受到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实验1采用未来想象任务,实验2采用可能性评估范式,两个实验一致发现,抑郁倾向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的异常,受到了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相对于非抑郁倾向者,抑郁倾向者对未来与个人目标相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减弱,而对未来与个人目标无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则没有表现出异常;同时还发现,抑郁倾向者表现出了对未来消极预期的普遍增强,不受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未来想象 个人目标 情绪 可能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决策中承诺升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凤华 刘书培 胡笑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6-342,共7页
承诺升级是指面对负反馈信息时,人们仍然坚持之前的错误行为。除了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自我辩解理论、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等早期理论外,最新又提出了查询理论和基于叙述的决策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同影响因素一样,它们都是从评估和目标... 承诺升级是指面对负反馈信息时,人们仍然坚持之前的错误行为。除了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自我辩解理论、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等早期理论外,最新又提出了查询理论和基于叙述的决策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同影响因素一样,它们都是从评估和目标(动力)两个角度对行为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注意理论、方法多元化发展,从评估和目标角度入手研究承诺升级的干预机制,也应重视制度因素对承诺升级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诺升级 心理机制 评估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吗?感知到的信任对他人面孔表征的影响
16
作者 李庆功 方溦 +4 位作者 胡超 石德君 胡晓晴 傅根跃 王乾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8-1528,共11页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可信度的目标人物与更具吸引力和积极特质的面孔表征相关。实验2从一批新的被试中可视化了可信和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并与实验1中获得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做相似性分析,发现被描述为可信(或不可信)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特征与可信(或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特征有更多的相似性,说明当人们得知他人是可信(或不可信)时,会把脑海中的对应图式特征叠加到该人物的面孔物理特征上,从而重塑面孔表征。本研究说明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在面孔表征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知觉 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心理表征 吸引力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