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衢江区种子产业化策略初探
1
作者 张富仙 郑连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1,共2页
通过对衢州市衢江区种子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形势分析 ,提出了如何适应新形势 ,探求新的种子产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衢州市 种子 产业化 市场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保克浸种对杂交水稻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2
作者 曾爱娟 陈建明 夏秋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施保克浸种 杂交水稻 种子 成苗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粳稻嘉禾21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连光 叶元林 李春生 《中国稻米》 2003年第5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长粒粳稻 “嘉禾21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栽植密度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汕97A两步法提纯连续3年海南鉴定纯度100%的技术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童海军 《中国稻米》 2002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珍汕97A 两步法 提纯 海南 纯度 杂交水稻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丘陵红黄壤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连光 《大豆通报》 2003年第4期17-17,共1页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 ,易跑水跑肥 ,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 2号”或“婺春 1...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 ,易跑水跑肥 ,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 2号”或“婺春 1号” ;肥力好的地块可选用“浙春 3号”或“浙春 5号” ;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为 2 2 5万株 /hm2 ,一般地力条件为 45~ 5 2 5万株 /hm2 。大豆生育期间每hm2 施尿素 10 5~ 15 0kg ,磷肥 45 0~ 60 0kg ,氯化钾种植 12 0~ 15 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 春大豆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种植密度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技术要点
6
作者 陈建明 卢王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3,共1页
本文从杂交稻珍汕 97不育系提纯保纯的结果 ,概要分析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的技术要点 :采用先进科学的提纯方法 ;严格隔离条件 ;稳固建立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主要农艺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由专业队伍统一去杂 ;保持系割青处... 本文从杂交稻珍汕 97不育系提纯保纯的结果 ,概要分析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的技术要点 :采用先进科学的提纯方法 ;严格隔离条件 ;稳固建立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主要农艺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由专业队伍统一去杂 ;保持系割青处理 ;实行专用晒场和专用脱粒机具 ;临时仓库禁止堆放或贮藏其他水稻种子 ;及时入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不育系 提纯保纯技术 提纯方法 隔离 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保持系 割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汕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技术浅析
7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1 位作者 张炳林 曾爱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0,共1页
概述了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 97保持系成对回交的基本做法 ,分析了 1989~ 1998年连续十年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结实情况。作者认为 :要使成对回交结实粒数在 10 0 0粒水平 ,不育系种植密度宜扩大到 30 cm× 30 cm,... 概述了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 97保持系成对回交的基本做法 ,分析了 1989~ 1998年连续十年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结实情况。作者认为 :要使成对回交结实粒数在 10 0 0粒水平 ,不育系种植密度宜扩大到 30 cm× 30 cm,不育系单株有效穗应在 14穗以上 ,人工剪颖 12 5 0朵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汕97不育系 珍汕97保持系 成对回交技术 种植密度 单株有效穗 人工剪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密阳46恢复系研究初报
8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2 位作者 朱卫东 王玉祥 曾爱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92,共2页
本研究采集浙江制种面积较大的四个来源不同的密阳 46恢复系 (密阳 46、密阳 46R、T2 8、45 1) ,分别与珍汕 97A测交得F1 杂种 ,次年增设对照 ,建立密阳 46恢复系鉴定圃、杂种优势鉴定圃、恢复系株行圃。研究结果表明 :全生育期、播始... 本研究采集浙江制种面积较大的四个来源不同的密阳 46恢复系 (密阳 46、密阳 46R、T2 8、45 1) ,分别与珍汕 97A测交得F1 杂种 ,次年增设对照 ,建立密阳 46恢复系鉴定圃、杂种优势鉴定圃、恢复系株行圃。研究结果表明 :全生育期、播始历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 ,不同来源的密阳 46恢复系相互间无显著差异 ,配制的杂种F1 在上述诸方面也无显著差异 ,上述恢复系在生产上均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季杂交稻 密阳46恢复系 制种面积 生育期 播始历期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部分组合早穗现象的探讨
9
作者 郑连光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早穗现象 气候条件 育秧方式 秧龄弹性 播种 移栽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10
作者 周马四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单季晚稻 杂交组合 比较试验 高产优质 产量表现 抗病 对比试验 山区 依据 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11
作者 周马四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品种比较试验 早籼稻 区试 生产试验 衢州市 衢江区 种子管理站 组织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
12
作者 汪惠芳 郑连光 曾爱娟 《大豆通报》 1996年第4期6-6,共1页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324000)郑连光,曾爱娟(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浙春2号大豆品种具有耐瘠、耐旱、稳产等优良特性,尤其适宜南方丘陵红黄埂地区种植。...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324000)郑连光,曾爱娟(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浙春2号大豆品种具有耐瘠、耐旱、稳产等优良特性,尤其适宜南方丘陵红黄埂地区种植。为加速良种推广应用,结合浙春2号高产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浙春2号 产量结构 低丘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优49辐早夏季制种高产技术
13
作者 张炳林 童新用 +1 位作者 马华升 江衢生 《种子科技》 1999年第4期33-33,共1页
早优49辐是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选育而成的早杂新组合,199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是浙江省目前早杂的较理想组合之一,但制种难度较大。根据几年的观察实践,要使早优49辐早夏季制种获得3t/... 早优49辐是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选育而成的早杂新组合,199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是浙江省目前早杂的较理想组合之一,但制种难度较大。根据几年的观察实践,要使早优49辐早夏季制种获得3t/hm2以上的产量,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稻 早优49辐 高产 制种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春大豆生产自然条件分析及几项增产措施
14
作者 汪惠芳 张炳林 +1 位作者 郑连光 潘金林 《大豆通报》 1994年第6期8-9,共2页
丘陵红壤春大豆生产自然条件分析及几项增产措施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张炳林(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郑连光(浙江省衢县种子公司)潘金林(浙江省十里丰农场)浙江省西部丘陵红壤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9月份主要受... 丘陵红壤春大豆生产自然条件分析及几项增产措施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张炳林(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郑连光(浙江省衢县种子公司)潘金林(浙江省十里丰农场)浙江省西部丘陵红壤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9月份主要受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具有气候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丘陵 红壤 春大豆 自然条件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优1号在浙西地区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张富仙 江衢生 +3 位作者 周马四 李建忠 兰琴仙 邵银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X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表现 浙西地区 西南农业大学 试验示范推广 Ⅱ-32A 长江中下游 开发经营 有限公司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单季杂交籼稻区试报告
16
作者 周马四 江衢生 +1 位作者 张富仙 陈雪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3S期63-64,共2页
本文通过11个单季杂交籼稻品种的区试,结果表明位居产量前3名的品种是钱优7954、越优2号、浙辐优111,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4%、12.69%和9.09%,尤以钱优7954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可重点开发和推广。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区试 钱优79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