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竹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徐天森
王浩杰
徐企尧
华正媛
林长春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省余姚市林业局
浙江省衢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6-402,共7页
-
文摘
竹蝉在浙江省为 6a1代 ,若虫于地下吸食竹子鞭、根的汁液 ,以卵在竹上枯枝中和各龄若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发生在 6月底、7月初到 9月上中旬 ,刺吸竹、树枝汁液为补充营养 ,有扑灯、鸣叫习性 ;7~ 8月在竹上已死 2~ 3年的枯竹枝上产卵 ,每产卵孔中有卵 12~ 2 1粒 ,卵于下年 7月上旬孵化。若虫 5龄 ,生活于土下 5~ 4 0 cm深的竹鞭两侧 ,每穴 1虫 ,虫穴与地面有垂直的通气孔 ;若虫性好斗 ,两虫相遇 ,常争斗致伤或致死。天敌较多 ,重要的有竹蝉卵旋小蜂 ,3 8.3 %~ 4 1.4 %的产卵孔中发现有旋小蜂的幼蜂 ,1头幼蜂可食竹蝉卵 2~ 4粒。竹蝉履甲取食若虫 ,挖掘 50 0余头老熟若虫于室内饲养 ,若虫被食率 2 8.71%~ 3 2 .58%。蝉花菌也寄生若虫 ,经 5a调查 ,寄生率为3 2 .5%~ 3 7.8%。防治竹蝉可采取加强竹林管理、挂枝诱成虫产卵。
-
关键词
竹蝉
生物学特性
天敌
竹蝉花菌
竹子害虫
形态描述
防治
-
Keywords
Platylomia pieli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enemy
Isaria cicadae
Sandalus sp.
-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63.7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