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安全感视域下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1
作者 章味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5年第4期46-49,共4页
心理安全感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心理安全感。具体而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心理安全感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心理安全感。具体而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依托多样的评价,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安全感 学生立场 积极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学法 “导”出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指导策略例谈 被引量:2
2
作者 章味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年第5期32-34,共3页
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具体而言,作为教师应该改变观念和习惯,摒弃捆绑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应改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也是... 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具体而言,作为教师应该改变观念和习惯,摒弃捆绑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应改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方法。其中,教师意识上的定位与扎实的指导功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引导 方法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沉浸式教学的策略——以《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建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2年第9期43-45,共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以角色体验、问题探究、微项目等活动为载体的沉浸式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道德成长。教师应精选真实环境,借助项目支架、戏剧表演等形式,虚拟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以角色体验、问题探究、微项目等活动为载体的沉浸式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道德成长。教师应精选真实环境,借助项目支架、戏剧表演等形式,虚拟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个性成长,由此增强课程的德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沉浸式教学 交互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有方 生活有质--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味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1年第6期43-45,共3页
劳动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发现,在现实需求中寻找主题;走进基地,在实地探索中体会道理;动手制作,在自我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校内+校外基地... 劳动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发现,在现实需求中寻找主题;走进基地,在实地探索中体会道理;动手制作,在自我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的实践,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提升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劳动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对话”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5
作者 许建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0年第4期17-19,共3页
“引导儿童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之一,而生活的建构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得、丰富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它和知识的学习不同,不是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而是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融。... “引导儿童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之一,而生活的建构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得、丰富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它和知识的学习不同,不是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而是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融。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环境,可以使儿童在积极的状态下理解与学习道德,获得丰富的体验,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对话 学习互动 道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