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
作者 邹向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56~79岁(67.36±5.36岁);117个病椎,其中胸椎41个,腰椎76个;单节段47例,双节段49例。按照其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分组,注入量≤4ml为A1组(n=41),注入量>4ml为A2组(n=55);按照其骨水泥弥散程度的不同分组,填充率≤15%为B1组(n=37),填充率>15%为B2组(n=59)。对比各组术前、术后7d骨折椎体的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情况,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而椎体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A1组(P<0.05)。B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B1组(均P<0.05)。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r=0.63)、弥散程度(r=0.65)均密切相关(P<0.01)。术后3个月随访,A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2%(1/55),稍低于A1组的4.88%(2/41),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47,P>0.05);B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9%(1/59),稍低于B1组的5.41%(2/37),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58,P>0.05)。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并适当提高其注入量与弥散程度行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增强其骨折椎体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