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肝癌125I粒子植入影响肿瘤局部控制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国正 郑家平 +8 位作者 邵国良 罗君 文颂 季永领 徐敏 郭立文 陈莉萍 俞炎平 尚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6-660,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行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补救治疗后影响肿瘤局部控制(DCR)的关键因素。方法共纳入 HCC 患者 68 例,接受 CT 引导下 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粒子活度选择 0.6~0.8 mCi,匹配周围剂量(处方剂量,MPD)设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行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补救治疗后影响肿瘤局部控制(DCR)的关键因素。方法共纳入 HCC 患者 68 例,接受 CT 引导下 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粒子活度选择 0.6~0.8 mCi,匹配周围剂量(处方剂量,MPD)设置 110~160 Gy,近期疗效评估采用 mRECIST 标准,对影响肿瘤 DCR 的诸多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粒子数量、粒子分布模式(分巴黎布源模式和蒙特卡洛布源模式两种),以及粒子植入术后即刻 D90 剂量等 6 个因素采用非参数二分类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 68 例 HCC 患者均成功完成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补救治疗。未发生三级以上不良事件。 65 例患者获得随访和评估。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P=0.006)和 D90 剂量(P<0.001)对 DCR 有影响,肿瘤最大径>5 cm,D90<110 Gy 预示 DCR 未控;多因素分析显示,D90 剂量(P<0.001)是唯一影响 DCR的关键参数。结论对于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补救治疗 HCC 而言,D90 剂量是唯一影响肿瘤 DCR 的关键因素,足量的周边匹配剂量才能保证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125I 放射性粒子 D90 剂量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简易乳酸运动试验筛查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祝小芬 丁冀 +2 位作者 朱筱琦 李园园 都爱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59-864,共6页
目的总结线粒体肌病(M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简易乳酸运动试验在线粒体肌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学明确诊断的15例线粒体肌病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15例线粒体肌病患者、11例其他肌肉疾病(OM)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行简... 目的总结线粒体肌病(M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简易乳酸运动试验在线粒体肌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学明确诊断的15例线粒体肌病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15例线粒体肌病患者、11例其他肌肉疾病(OM)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行简易乳酸运动试验,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0 min检测血清乳酸水平。结果线粒体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加重的肌肉酸痛无力,8例组织病理学显示破碎红纤维比例>5%。简易乳酸运动试验显示:MM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0 min血清乳酸为(3.57±1.88)、(10.98±4.84)和(7.87±4.38)mmol/L,OM组为(1.89±0.98)、(6.05±4.07)和(4.13±3.14)mmol/L,对照组为(1.91±0.53)、(3.37±1.22)和(2.52±0.89)mmol/L。MM组运动前(P=0.000,0.001)、运动后即刻(P=0.000,0.001)和运动后10 min(P=0.000,0.003)血清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OM组,OM组仅运动后即刻血清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42);3组运动后即刻(P=0.000,0.000,0.003)和运动后10 min(P=0.000,0.000,0.013)血清乳酸水平均高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亦高于运动后10 min(P=0.000,0.000,0.003)。3组血清乳酸水平升高趋势尤以MM组最显著,对照组最低平。结论简易乳酸运动试验简单易行,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对线粒体肌病的初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病理学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海波 杜飚 +1 位作者 胡宁 漆良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76-337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探讨1999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276例脑出血患者中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13例病例,通过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在发病后3~10d,平均4....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探讨1999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276例脑出血患者中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13例病例,通过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在发病后3~10d,平均4.78d出现脑耗盐综合征,血钠最低者达108mmol/L。经治疗后3~21d,平均(8.22±2.16)d,血钠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脑出血发生低钠血症、高尿钠、低血容量是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水化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低钠血症 脑耗盐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4
作者 邹向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 目的 :分析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及其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6例OVCF患者,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56~79岁(67.36±5.36岁);117个病椎,其中胸椎41个,腰椎76个;单节段47例,双节段49例。按照其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分组,注入量≤4ml为A1组(n=41),注入量>4ml为A2组(n=55);按照其骨水泥弥散程度的不同分组,填充率≤15%为B1组(n=37),填充率>15%为B2组(n=59)。对比各组术前、术后7d骨折椎体的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情况,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而椎体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A1组(P<0.05)。B1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2组术后7d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高于B1组(均P<0.05)。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r=0.63)、弥散程度(r=0.65)均密切相关(P<0.01)。术后3个月随访,A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2%(1/55),稍低于A1组的4.88%(2/41),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47,P>0.05);B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9%(1/59),稍低于B1组的5.41%(2/37),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58,P>0.05)。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并适当提高其注入量与弥散程度行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增强其骨折椎体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1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丁辉有 罗苹 +2 位作者 曹志德 李有辉 叶月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6-697,共2页
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治疗13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4例为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选择性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RFE)治疗14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在我科就诊的134... 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治疗13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4例为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选择性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RFE)治疗14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在我科就诊的13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为双侧者共14侧,所占比例为1.04%,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0.75:1,年龄从38~83岁,平均年龄为62.4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24年,平均病程10.6年。病变区域:疼痛分布14例病人28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CT引导 射频热凝术 疗效分析 双侧 治疗 选择性射频热凝 平均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与代糖溶媒的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华 王超超 +1 位作者 王笑笑 余爱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考察3种常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与3种代糖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用药的最大使用量,将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分别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考... 目的考察3种常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与3种代糖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用药的最大使用量,将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分别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紫外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结果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与注射用血栓通分别与3种代糖溶媒配伍后,配伍液在5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无明显变化,配伍溶液澄清度和颜色未变化,最大吸收波长波动均在±2 nm,配伍液基本稳定。结论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能与3种代糖溶媒配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注射用血栓通 代糖溶媒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不典型急腹症49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卫林 徐卫东 +1 位作者 祝慧鹏 蓝永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63-864,共2页
急腹症特别是不典型急腹症常致误诊或导致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我院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对49例不典型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不典型急腹症 腹腔镜检查 诊治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合并胃壁间质瘤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3-954,共2页
患者女性,67岁,因间歇性嗳气,腹胀3个月余,黑便2周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幽门前区可见一息肉样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色泽如常,有长蒂,为防止病灶出血,故未行活检。上腹部CT平扫示胃窦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7~31 HU,病变与... 患者女性,67岁,因间歇性嗳气,腹胀3个月余,黑便2周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幽门前区可见一息肉样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色泽如常,有长蒂,为防止病灶出血,故未行活检。上腹部CT平扫示胃窦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7~31 HU,病变与胃窦大弯侧胃壁相连,局部胃壁稍厚,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壁间质瘤 炎性纤维性息肉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