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莉 邵雪泉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68-369,共2页
目的评价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38~6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两组:羟考酮注射液组(O.08mg/kg)(Q组)、芬太尼组... 目的评价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38~6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两组:羟考酮注射液组(O.08mg/kg)(Q组)、芬太尼组(0.8μg/kg)(F组),每组各30例,于手术结束前20min两组分别缓慢推注。观察记录用药前(T0)、术毕(T1)、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拔管后10min、30min、1h、2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显著升高(P〈0.01);T3时间点Q组SBP、DBP低于F组(P〈0.01)。与Q组比较,F组拔管时间延长(P〈0.05),苏醒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镇静评分下降(P〈0.05)。与F组比较,Q组在拔管10min、30min、1h、2h的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减少。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注射剂 腹腔镜子宫手术 麻醉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余洁 邵雪泉 +1 位作者 郑丽花 江秀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LC术90例,年龄20~7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30):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舒芬太尼组(SS组)和七氟烷+...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LC术90例,年龄20~7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30):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舒芬太尼组(SS组)和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3组患者术中维持七氟烷呼气末浓度1.3 MAC^1.5 MAC,3组患者缝合皮肤时停止吸入七氟烷,SS组缝合皮肤时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缓慢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SD组手术开始气腹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S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T0)、全身麻醉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5 min(T3)的SBP、HR、SPO2及躁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S组和SS组比较,SD组全身麻醉苏醒期SBP、HR明显降低,但与T0时段比较无明显差异或降低,而S组和SS组在T1、T2、T3时段SBP、HR均明显升高;与S组比较,SS组和SD组苏醒期躁动分级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疼痛评分VAS临床评定优良率显著优于S组(P<0.01);但VAS评分SD组均明显优于S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和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提高LC术后患者苏醒期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躁动 七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超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邵雪泉 杨淑芬 +2 位作者 徐玲 吴方璞 占霖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即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超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超高龄患者在CSEA下行TVP。随机分为CSEA组和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EA)组,每组30例。C...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即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超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超高龄患者在CSEA下行TVP。随机分为CSEA组和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EA)组,每组30例。CSEA组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1.0~1.6mL(7.5~1.2mg),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用于术中或术后备用;EA用药为1.6%利多卡因与0.2%丁卡因,分3次静脉推注麻醉药(18.5±2.5)mL,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期内5、10和15min及术中和术毕BP和HR变化,并详细记录麻醉平面上升速度、达T8阻滞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腰麻注药前后5min内BP下降明显低于麻醉前或EA组同时点(P<0.05),而EA注药后15min内BP均略有下降,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R波动不明显。CSEA组麻醉平面上升到T8阻滞时间(4.5±0.6)min明显短于EA组(1.65±1.5)min(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高(100%),但EA组优者(20例)明显低于CSEA组(29例)(P<0.05)。结论等比重小剂量罗哌卡因CSEA用于超高龄患者TVP是安全的,并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在乳癌根治手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及镇静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中心 余洁 +3 位作者 邵雪泉 江秀清 郑丽花 程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147-1148,1151,共3页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乳癌根治手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中的应用及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乳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术中维...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乳癌根治手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中的应用及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乳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术中维持BIS值在45~55,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O)、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即刻(T3)、乳癌切除时(T4)、术毕即刻(T5)和拔管即刻(T6)的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麻醉药用量;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段MAP、HR较T0时段明显降低(P〈O.05);但GAng患者在T2、T5、T6时段HR和MAP均明显高于T0或GEA组同一时段(P〈0.05),两组患者T3、T4时段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于T0水平。两组患者术中维持相同BIS值的情况下,GEA组全麻用药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GA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BIS监测能指导乳癌根治手术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精确用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和提供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可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乳癌根治手术 镇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
5
作者 邵雪泉 周柳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7期552-553,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分析 腭裂修复术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比丙泊酚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镇静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发明 毛志浩 +3 位作者 叶永景 马静宜 郑蓉 郑丽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1期167-170,共4页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用于麻醉镇静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食管黏膜剥脱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瑞马唑仑组,n=30)和对...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用于麻醉镇静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食管黏膜剥脱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瑞马唑仑组,n=30)和对照组(丙泊酚组,n=3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2、T3、T4的SBP、DBP、HR以及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的低氧血症 被引量:5
7
作者 邵雪泉 徐慧 王之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3-33,74,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方法 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3、4、5min内有无低氧血症的发生。 结果  10 0例中有 15例SPO2 降至≤ 92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方法 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3、4、5min内有无低氧血症的发生。 结果  10 0例中有 15例SPO2 降至≤ 92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15 % (15 10 0 )。 结论 为防止老年患者术后从手术室到病房转运途中发生低氧血症 ,必须进行SPO2 监测和持续吸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低氧血症 老年人 SP02监测 持续吸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转运途中SPO_2监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邵雪泉 程李健 +1 位作者 赵柯敏 姚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0期62-63,共2页
目的 :观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病人转运途中SPO2 的变化。方法 :于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并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 ,3,4 ,5min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5 0 0例中有 2 6例SPO2 降至≤90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5 .2 %... 目的 :观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病人转运途中SPO2 的变化。方法 :于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并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 ,3,4 ,5min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5 0 0例中有 2 6例SPO2 降至≤90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5 .2 %。结论 :拔管后至离手术室前充分吸纯氧不能完全防止转运途中病人缺氧 ,尤其应强调老年或肥胖患者转运途中继续吸氧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转运途中 SPO2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清醒慢诱导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郑丽花 邵雪泉 +1 位作者 杨淑芬 江秀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86-1487,共2页
预测有插管困难的肥胖患者宜选择清醒插管,常用方法有咽喉部局麻后直接喉镜下插管[1,2],但气管插管会诱发强烈应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2]。七氟烷是一种气味芳香,对呼吸道刺激少,血气分压系数低,并兼有肌松作用的麻醉... 预测有插管困难的肥胖患者宜选择清醒插管,常用方法有咽喉部局麻后直接喉镜下插管[1,2],但气管插管会诱发强烈应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2]。七氟烷是一种气味芳香,对呼吸道刺激少,血气分压系数低,并兼有肌松作用的麻醉药物[3],可用于吸入麻醉诱导[4]。右美托咪定是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无呼吸抑制作用,能较好地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有研究表明,困难气道患者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或咪达唑仑清醒气管插管时呼吸抑制的发生几率降低[6,7]。作者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拟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七氟烷吸入辅助表面麻醉对肥胖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气管插管 肥胖患者 清醒插管 临床观察 慢诱导 呼吸抑制作用 Α2受体激动剂 吸入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慧胜 夏云 杨淑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5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1组、超声引导组2组、神经刺激仪1组、神经刺激仪2组、解剖定位1组与解剖定位2组,每组各30例。所有1组均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所有2组均采用0.375%罗哌卡因30 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各组麻醉效果。结果 超声引导组麻醉操作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其余各组(P〈0.01);神经刺激仪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相同剂量的解剖定位组(P〈0.01);解剖定位1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解剖定位2组(P〈0.01);超声引导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超声引导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相同剂量解剖定位组(P〈0.05),同时各定位方法 1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为明显,麻醉起效更快,并发症少;0.375%罗哌卡因推荐应用剂量为2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解剖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开胸围术期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淑芬 邵雪泉 +2 位作者 殷萍 郑丽花 徐铁峥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550-551,共2页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术后镇痛 高血糖 围术期 开胸 手术应激反应 高代谢状态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雪泉 杨淑芬 +1 位作者 殷萍 郑丽花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心血管反应 围拔管期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胸段 心肌耗氧量 脑血管意外 静脉催眠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洁 邵雪泉 +1 位作者 徐玲 潘中心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164-165,共2页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均为Ⅳ级、张口度和颈部活动度受限的择期手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前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3ml气管内...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均为Ⅳ级、张口度和颈部活动度受限的择期手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前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3ml气管内注射,在面罩吸氧下静脉恒速泵入右关托咪定1.0μg/kg(12min注射完毕),继后在保留自主呼吸下行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插管。结果光棒引导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30-90s,平均55s,插管过程中均未发生通气困难,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特殊可塑型的光棒经鼻引导清醒插管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该类患者可选的一种插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表面麻醉 清醒镇静 光棒引导 气管内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之成 夏昌兴 潘中心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8期1112-1113,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手术后镇痛 胸部 复合 阿片受体激动剂 麻醉药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加颈丛阻滞对喉癌根治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雪泉 江秀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3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全麻 心血管反应 颈丛阻滞 围拔管期 喉癌 根治术 临床观察 心率 效果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手术止血带松解后对血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应祝安 徐国英 邵雪泉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2期894-895,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手术 止血带松解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用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徐玲 邵雪泉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肝叶切除术 控制性降压 临床观察 扩容性血液稀释 血液保护措施 保护研究 围手术期 术中出血 凝血功能 止血药 围术期 HCT P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效果观察
18
作者 殷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9期903-903,905,共2页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内脏牵拉反应 阑尾手术 依托咪酯 预防 术中牵拉反应 滞下 常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兆子痫及子痫剖宫产的术中护理
19
作者 应祝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531-531,共1页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子痫 剖宫产 术中护理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