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汉族RhDEL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安心 吴俊杰 +3 位作者 徐凤娟 张丽英 倪映华 傅启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29-1032,共4页
为了研究浙江汉族RhDEL表型的分子机理,用吸收放散的血清学方法鉴定RhDEL表型,然后用RHD基因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DEL表型RHD基因的10个外显... 为了研究浙江汉族RhDEL表型的分子机理,用吸收放散的血清学方法鉴定RhDEL表型,然后用RHD基因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DEL表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可能的变异。结果表明:在122例浙江汉族Rh阴性血型中共检测到35例DEL表型个体,其中RhCCdee、RhCcdee和RhCcdEe表型分别有6例(17.14%)、28例(80.00%)和1例(2.86%)。序列分析发现,RhDEL表型个体的第9外显子都有1227G>A突变。D杂合性试验发现,有29例(RhCcdee,28例;RhCcdEe,1例)存在RHD基因的缺失,有6例(RhCCdee)不存在RHD基因的缺失。结论:RHD1227A是浙江汉族RhDEL表型个体的重要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DEL表型 RHD 1227A等位基因 浙江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先国 朱发明 +4 位作者 洪小珍 吴俊杰 马开荣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01-604,共4页
为研究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以血清学方法鉴定183例随机样本的Lewis表型,将其中39例Le(a-b-)以及选取的Le(a+b-)、Le(a-b+)和Le(a+b+)各3例进行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分析,并对各种可能的复合杂合基因型进行单... 为研究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以血清学方法鉴定183例随机样本的Lewis表型,将其中39例Le(a-b-)以及选取的Le(a+b-)、Le(a-b+)和Le(a+b+)各3例进行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分析,并对各种可能的复合杂合基因型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真正的Lewis阴性表型在中国浙江人群中比例约为10.4%,在48例直接测序样本中发现59T>G、202T>C、314C>T、508G>A和1067T>A等5个变异位点;单倍体分析显示,除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外,发现5种非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分别为le59(59T>G);le1067(1067T>A);le59,1067(59T>G和1067T>A);le59,508(59T>G和508G>A)和le202,314(202T>C和314C>T)。结论:在浙江人群中,FUT3非功能性等位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等位基因 FUT3基因多态性 LEWIS血型 中国浙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代测序技术鉴定NGS方法检出的新等位基因HLA-B*54:01:11
3
作者 陈男英 何亿镇 +3 位作者 皮雯雯 李奇 董丽娜 章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568,共4页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两可组合样本,选择基于纳米孔技术平台的三代测序技术(TGS)对其进行鉴定。结果:HLA-B位点经NGS检测分型结果显示为HLA-B*46:18,54:06/46:01,54:XX(含碱基突变)组合,经纳米孔测序鉴定结果为HLA-B*46:01,54:XX(含碱基突变)。HLA-B*54:XX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01:01相比,第6外显子1014位碱基T>C,并未引起任何氨基酸的改变。新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给GenBank数据库(OP853532)。结论: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区分了1例NGS方法产生的模棱两可结果,并成功鉴定了HLA-B新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4:0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 新等位基因 二代测序 纳米孔测序 碱基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Lewis血型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洪小珍 许先国 +2 位作者 朱发明 马开荣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92-1195,共4页
为了分析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的原因,用谱细胞和Le(a-b-)表型细胞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抗Lea和抗Leb血型试剂鉴定患者红细胞表型,用PCR测序方法分析LE基因(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有抗Lea和抗Leb抗体,血型表型... 为了分析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的原因,用谱细胞和Le(a-b-)表型细胞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抗Lea和抗Leb血型试剂鉴定患者红细胞表型,用PCR测序方法分析LE基因(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有抗Lea和抗Leb抗体,血型表型为Le(a-b-),LE基因型为无效等位基因纯合子(le59,508)。结论:抗Leb抗体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FUT3基因突变导致Le(a-b-)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b-)表型 FUT3基因 溶血性输血反应 抗Le^a和抗Le^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类孟买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和艳敏 许先国 +1 位作者 朱发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26-629,共4页
本研究探讨2例类孟买血型表型的分子机理。先证者样本通过血清学方法鉴定为类孟买血型,采用PCR扩增先证者的FUT1和FUT2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FUT1基因PCR产物经TOPOTA转染克隆到质粒上分离后,对其进行测序分... 本研究探讨2例类孟买血型表型的分子机理。先证者样本通过血清学方法鉴定为类孟买血型,采用PCR扩增先证者的FUT1和FUT2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FUT1基因PCR产物经TOPOTA转染克隆到质粒上分离后,对其进行测序分析,以证实突变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直接测序发现2例先证者FUT1基因第547-552位AG两碱基缺失杂合(CAGAGAG→CAGAG)和第658位C→T杂合。克隆后证实一条染色体上FUT1基因第547-552位中的两碱基AG缺失,可导致阅读框架发生移码,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另一条染色体上FUT1基因第658位C→T错义突变,导致第220位精氨酸(Arg)→半胱氨酸(Cys)。2例先证者FUT2基因均为357C→T同义突变。结论:2例先证者FUT1基因突变为不同染色体的复合性突变,均为h1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FUT1基因 FUT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新等位基因O6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陶苏丹 和艳敏 +5 位作者 应燕玲 洪小珍 许先国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27-1330,共4页
本研究探讨ABO新等位基因O61的分子机制。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红细胞ABO血型抗原,标准A、B、O红细胞检测标本血清中的ABO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的第5至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经双酶切... 本研究探讨ABO新等位基因O61的分子机制。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红细胞ABO血型抗原,标准A、B、O红细胞检测标本血清中的ABO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的第5至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经双酶切后直接测序分析6和7外显子。1例B表型标本采用基因组单链抽提技术分离杂合基因型标本的2条单体型,对分离的单体型扩增后进行ABO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417例标本中发现3个标本743位碱基发生突变,其中2例表型为O型,1例为B型。2例O型直接测序分析显示,6和7外显子有261G缺失及743G/C杂合。1例B型直接测序结果为261G/缺失及297A/G、526C/G、743G/C、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杂合。采用基因组单链抽提技术将B型标本的两条单体型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单体型扩增后进行ABO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条链分别为B101和突变的O型。将突变的新O型基因提交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被正式命名为O61。结论:ABO基因7号外显子743G>C为1个新的突变点,发现1个ABO新等位基因O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1 ABO基因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35C>T和682A>G突变点体外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和艳敏 洪小珍 +5 位作者 马开荣 蓝小飞 许先国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613-1616,共4页
本研究探讨35C>T和682A>G突变点对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表达活性的影响。PCR扩增FUT1全长编码序列DNA片段,通过TOPOTA技术连接至表达载体pcDNA3.1/V5-His,获取目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经G... 本研究探讨35C>T和682A>G突变点对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表达活性的影响。PCR扩增FUT1全长编码序列DNA片段,通过TOPOTA技术连接至表达载体pcDNA3.1/V5-His,获取目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经G418筛选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H抗原,实时荧光PCR检测fut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取了35T、682G+35T和682A+35C重组质粒。转染2天后H抗原在COS-7细胞膜上表达,第4天达最高峰。与野生型(682A+35C)转染的细胞相比,第4天重组质粒(682G+35T)转染细胞H抗原的表达量仅为野生型的13.3%,而重组质粒35T转染细胞为野生型的52.7%。转染后fut1mRNA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递减,在第1天重组质粒(682G+35T)转染细胞fut1 mRNA水平仅为野生型(682A+35C)的14%。结论:682A>G突变明显降低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而35C>T引起H抗原的表达部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抗原 类孟买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Rh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俊杰 洪小珍 +3 位作者 许先国 何吉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87-591,共5页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epecific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epecific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从22例弱D中检测到10例部分D表型,其中DVa(Kou.)、DVa(Hus.)和DVa-like(YH.)各1例,DVItypeⅢ表型7例。结论:10例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其中DVa(Kou.)、DVa-like(YH.)表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基因 部分D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汉族DEL表型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俊杰 洪小珍 +3 位作者 马开荣 许先国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17-1019,共3页
为了快速鉴定DEL表型,建立浙江汉族DEL表型的基因分型方法,根据RHD1227A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用于DEL表型的基因分型。用已知RHD1227A多态性的样本和已知DE... 为了快速鉴定DEL表型,建立浙江汉族DEL表型的基因分型方法,根据RHD1227A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用于DEL表型的基因分型。用已知RHD1227A多态性的样本和已知DEL表型的样本评价基因分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50例RHD1227A阳性和50例RHD1227A阴性的Rh阴性样本中基因分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是100%;在33例DEL阳性样本和89例DEL阴性的样本中,基因分型方法的灵敏度为100%,有2例样本血清学结果为阴性而基因分型结果为阳性,重新用血清学方法和序列分析方法复核这2例样本,发现2例都是血清学漏检,因而基因分型方法的特异性是100%。结论:设计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定浙江汉族Rh阴性人群中的DEL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表型 RHD 1227A等位基因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 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俊杰 洪小珍 +3 位作者 许先国 马开荣 朱发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34-1237,共4页
本研究调查RHD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AS-PCR)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RHD基因拷贝数采用D杂合性试验和RHD外显子9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 本研究调查RHD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AS-PCR)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RHD基因拷贝数采用D杂合性试验和RHD外显子9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在143例Rh阴性献血员中,共检测到41例RHD1227A等位基因携带者,其中8例(19.51%)为RhCCdee,32例(78.05%)为RhCcdee,1例(2.44%)为RhCcdEe。在这41例RHD1227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35例有RHD基因的缺失,另外的6例是RHD1227A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在489例随机献血员中检测到7例RHD1227A等位基因先证者,都是RHD1227G/A杂合子,且是正常Rh阳性血型。结论RHD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中的频率为16.43%,在随机人群中的频率为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基因 RHD 1227A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Rh阴性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1
作者 和艳敏 吴知盼 +2 位作者 何吉 章伟 朱发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以制备编辑HLA-I类通用型造血干细胞。方法:针对β2微球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sgRNA,将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按照不同的摩尔比(1∶1-1∶4)形成RNP复合物,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四个转染组,通... 目的:建立一种HLA-I类分子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以制备编辑HLA-I类通用型造血干细胞。方法:针对β2微球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sgRNA,将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按照不同的摩尔比(1∶1-1∶4)形成RNP复合物,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四个转染组,通过核转染方式转入HEK-293细胞或者CD34+造血干细胞。培养7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情况,T7E1酶切反应鉴定切割作用,DNA直接测序方法鉴定序列套峰出现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后HEK-293细胞或者CD34+造血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直接测序不同转染组在sgRNA PAM序列附近均有明显套峰出现。在HEK-293细胞转染中,NLS-Cas9-NLS核酸酶与sgRNA摩尔比为1∶4时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比例最高(87.69±0.83)%,摩尔比为1∶3时T7E1酶切割效率最高(38±2.0)%。在CD34+造血干细胞转染中,NLS-Cas9-NLS核酸酶与Easyedit sgRNA摩尔比为1∶2时,HLA-I类分子阴性表达细胞群比例为(91.56±3.39)%,摩尔比为1∶1时T7E1酶切割效率为64±8.4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针对HLA-I类分子进行高效基因编辑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进行沉默表达,并成功应用于编辑CD34+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HLA-I类分子 β2微球蛋白基因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罕见的cisAB变异型分子机制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许先国 刘瑛 +4 位作者 洪小珍 马开荣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5-1300,共6页
为研究中国人群ABO血型系统中罕见的cisAB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和116例随机无血缘关系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样本ABO基因酶活性编码区外显子6、7和侧翼内含子进行突变筛... 为研究中国人群ABO血型系统中罕见的cisAB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和116例随机无血缘关系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样本ABO基因酶活性编码区外显子6、7和侧翼内含子进行突变筛选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扩增片段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血清学检测发现12个样本均为(A强B弱)或(A弱B强),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表明这些样本均为cisAB变异型,并存在4种基因型。通过单倍体序列分析,从中发现2种cisAB等位基因,其中cisAB01不仅存在外显子7的467C>T和803G>C变异,还在第6内含子存在未经报道的163T>C和179C>T变异;另一种等位基因是在B101基础上保留了A101的803G位点,编码一条176G、235S、266M和268G组合的多肽链。经检索,未发现该组合的ABO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已被国际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命名为cisAB05等位基因。文章系统研究了中国人群cisAB变异型分子机制,发现了一种新的cisAB05等位基因,同时根据内含子序列推测cisAB01等位基因可能是通过A101和B101等位基因间的同源交换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AB 变异型/亚型 分子机制 ABO血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等位基因467C>T和539G>C变异导致A_2亚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许先国 洪小珍 +3 位作者 吴俊杰 马开荣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8-811,共4页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A2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新的ABO等位基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5例ABO血型疑难样本,PCR扩增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含有变异位点的扩增片段进...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A2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新的ABO等位基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5例ABO血型疑难样本,PCR扩增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含有变异位点的扩增片段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例疑难样本分别鉴定为A2或A2B亚型;进一步研究发现,1例A2B和1例A2样本分别含有A201和A205等位基因,另3例A2B样本中发现一个新的A2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A101相比,差异在外显子7的467C>T和539G>C变异,导致多肽链P156L和R180P的替换。结论首次发现467C>T和539G>C组合的A2等位基因,中国汉族人群中A2亚型具有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亚型 α-1 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 ABO血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碱基缺失型等位基因复合杂合导致的类孟买型个体1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开荣 陶苏丹 +5 位作者 蓝小飞 洪小珍 许先国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本研究探索1例类孟买型血型的分子机制,为稀有血型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该个体红细胞的ABO和H表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类孟买表型个体的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1)编码区,并对PC... 本研究探索1例类孟买型血型的分子机制,为稀有血型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该个体红细胞的ABO和H表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类孟买表型个体的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1)编码区,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对纯化的fut1扩增产物进行TOPO克隆和测序,对2处变异位点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分析确认该个体为罕见的类孟买表型;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fut1基因第547位和880位附近存在碱基缺失或插入变异;TOPO克隆测序法证实,fut1基因1条单倍体存在第547-552位两碱基AG缺失,另1条单倍体存在880-882位两碱基TT缺失。这2种变异均导致移码突变,并提前形成终止密码。结论:在献血人群中发现1例罕见的类孟买表型,其分子机制为双碱基缺失型fut1等位基因复合杂合所致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futl基因 H血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对脐血CD34^+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舒 朱发明 +3 位作者 何吉 刘晋辉 秦斐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 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细胞比例和CFUMK。结果表明,培养14天后3种不同浓度GMCSF对MNC均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其中以20和100ng/mlGMCSF的扩增效果较好。3种不同浓度的GMCSF均使CD41+细胞比例增加,20和100ng/ml与5ng/mlGMCSF相比更能提高CD41+细胞的比例。5和20ng/ml的GMCSF能促进CFUMK的形成,但100ng/ml的GMCSF却抑制CFUMK的形成。结论:在TPO+IL3+SCF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促进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脐血 CD34^+细胞 巨核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9个新的RHD基因mRNA可变剪接体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先国 吴俊杰 +2 位作者 洪小珍 朱发明 严力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3-1218,共6页
为了研究各种RHD基因mRNA可变剪接体的基因结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人脐血样本RHDmRNA,对RHDcDNA进行TA克隆和序列分析,对各可变剪接体的剪接位点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RHDmRNA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析... 为了研究各种RHD基因mRNA可变剪接体的基因结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人脐血样本RHDmRNA,对RHDcDNA进行TA克隆和序列分析,对各可变剪接体的剪接位点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RHDmRNA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析。结果在28个阳性克隆中,除全长RHDcDNA外,共检测到12种(包括9种新的)RHD可变剪接体,发现外显子遗漏、5’和3’剪接位点变异3种剪接形式,涉及外显子2~9,其中6种新的剪接体同时存在RHD和RHCE基因同源杂交现象。ESTs分析还检索到内含子保留形式的剪接体。研究表明,RHD基因mRNA存在复杂的可变剪接机制,除己报道的剪接体外,检测到9种新的RHD可变剪接体,并发现了可变剪接和同源杂交并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基因 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 RH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表面CD36糖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瑛 许先国 +6 位作者 蓝小飞 马开荣 陈舒 洪小珍 何吉 朱发明 吕杭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2-1045,共4页
个体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缺乏在随机输注时有产生抗-CD36免疫反应的风险,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杭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个体血小板上CD36缺失表型的频率。留取献血... 个体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缺乏在随机输注时有产生抗-CD36免疫反应的风险,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杭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个体血小板上CD36缺失表型的频率。留取献血者新鲜抗凝血样,经离心获取富血小板血浆,洗涤并调整血小板计数至1×106。采用CD36-FITC、CD41-PE单克隆抗体和血小板孵育反应,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36抗原表达情况。对于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阴性的标本,进一步筛查其单核细胞表面CD36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92例无偿献血者筛查出7例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阴性,CD36缺失型频率为3.6%,均为Ⅱ型缺失。人群中个体CD36抗原表达强度存在差异,参照CD36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数值大小,59例为低表达,126例为高表达。结论:人群中存在CD36Ⅱ型缺失表型,这些数据将为研究CD36抗原分布提供参考,有助于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IV CD36缺失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冻技术参数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瑛 许先国 +2 位作者 洪小珍 朱发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01-1206,共6页
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方案探讨冻结速率、退火速率、退火温度和退火持续时间4个预冻条件参数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影响。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的数值恢复率、细胞形态和结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力等指标分别用血细胞计数计、扫描电子显微镜、3... 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方案探讨冻结速率、退火速率、退火温度和退火持续时间4个预冻条件参数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影响。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的数值恢复率、细胞形态和结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力等指标分别用血细胞计数计、扫描电子显微镜、3色流式细胞仪及对凝血酶的聚集反应进行检测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预冻条件组合方式下,冻干血小板的数值恢复率在(91.3%-53.5)%范围内;实验各组血小板冻干制品的冰晶大小和形状有所不同;冻干再水化血小板的活化标记物PAC-1和CD62p的表达和分布与新鲜血小板较为接近,其中PAC-1表达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0.03%-0.22%),而各组样本CD62p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实验中根据血小板数值恢复率得到预冻条件的最佳理论组合是A2B1C1D3,即将血小板悬液先以20℃/min的速率冻结至-40℃维持2小时,再以1.5℃/min对搁板升温至-30℃后维持0.5小时,最后进入冻干程序直至结束。结论:冻结速率、退火速率、退火温度和退火持续时间对冻干血小板的数值恢复率均有作用,预冻条件参数的不同组合方式影响血小板冻干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冷冻干燥保存 冻结速率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达糖蛋白GPIIIa片段偶联荧光微球分析人血小板抗原-1系统同种抗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先国 刘瑛 +7 位作者 陈舒 洪小珍 陶苏丹 马开荣 蓝小飞 何吉 朱发明 吕杭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应用偶联血小板GPIIIa重组表达片段的Luminex xMAP荧光微球,检测血小板抗HPA-1a和-1b抗体。方法:以倍比稀释成12个浓度(原液~1/2048)的抗HPA-1a WHO国际标准品,比较MAIPA和Luminex xMAP技术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以8份抗HPA-1a/b... 目的:应用偶联血小板GPIIIa重组表达片段的Luminex xMAP荧光微球,检测血小板抗HPA-1a和-1b抗体。方法:以倍比稀释成12个浓度(原液~1/2048)的抗HPA-1a WHO国际标准品,比较MAIPA和Luminex xMAP技术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以8份抗HPA-1a/b阴、阳性对照,36份WHO血小板抗体质控盲样,评估流式荧光微球技术检测抗HPA-1a和-1b的特异性。结果:MAIPA检测抗HPA-1a的灵敏度为滴度1/64(抗体浓度1.56 IU/ml),流式荧光微球检测的灵敏度远高于滴度1/2048(抗体浓度0.049 IU/ml)。微球分析法能特异性鉴别抗HPA-1a和-1b阴、阳性对照。36份盲样中,有1份样本,在高浓度对偶抗体的影响下,产生抗HPA-1b假阳性结果。其余样本的微球分析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能准确检出抗HPA-1a和-1b抗体,而且与HLA和ABO抗体以及其它的血小板抗体(包括抗HPA-3b、-5b、-15b、-GPIb/IX和非HPA-1特异性的抗-GPIIb/IIIa)未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基于重组偶联血小板GPIIIa的流式荧光微球技术可灵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HPA-1系统抗体,适合于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同种抗体 GPIIIa片段 MAIPA 荧光微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STR多态位点作为非性别依赖胎儿标记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斐 何吉 +4 位作者 朱发明 王芳 刘晋辉 陈舒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624-1626,共3页
本研究探讨检测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多态位点作为内对照进行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用QIAamp DNA Kit抽提孕妇血浆DNA,应用AmpFlSTR profiler试剂盒扩增9个(D3S1358,VWA,FGA,D5S818,D13... 本研究探讨检测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多态位点作为内对照进行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用QIAamp DNA Kit抽提孕妇血浆DNA,应用AmpFlSTR profiler试剂盒扩增9个(D3S1358,VWA,FGA,D5S818,D13S317,D7S820,D8S1179,D21S11,D18S51)具有高度多态性的STR位点,以多重荧光PCR方法对不同孕期的36份孕妇血浆标本中胎儿DNA进行STR等位基因扩增,同时扩增孕妇及丈夫外周血来源DNA的STR位点。PCR产物经ABI Prism 377序列分析仪电泳后,用基因扫描软件进行分析,以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检出父源性STR等位基因来确认胎儿DNA存在。结果表明:其中孕早期4份(4/6)、孕中期19份(19/20)、孕晚期9份(9/10)样本中检出胎儿父源性等位基因,即胎儿DNA。4份样本未检到胎儿DNA。结论:应用多重荧光PCR方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DNA进行STR多态位点的复合扩增,可获得男性及女性胎儿性别DNA信息,作为非性别依赖胎儿标记,从而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胎儿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