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测定及初步风险特征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任 吴鸳鸯 +3 位作者 乔佳 颜琳琦 陈岑 张丽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研究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防腐剂的暴露参数,对其进行初步风险特征描述,旨在为完善我国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本实验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17号通告)检验,测得市售50批儿童... 研究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防腐剂的暴露参数,对其进行初步风险特征描述,旨在为完善我国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本实验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17号通告)检验,测得市售50批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含量,并通过ConsExpo Web暴露评估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获得适用中国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实验所测的50批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使用频率为50%。0~3岁儿童有吸吮行为,会增加苯氧乙醇的安全边际风险。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安全边际(MoS)均大于50。结论: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使用频率较高,市售儿童化妆品中苯氧乙醇的初步风险特征评估为安全。儿童化妆品暴露参数要充分参考到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皮肤特点,儿童特有的行为模式和儿童特定的应用场景,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儿童化妆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化妆品 苯氧乙醇 暴露参数 ConsExpo Web暴露评估软件 初步风险特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解读
2
作者 陆维怡 吕杨格格 +4 位作者 姚琳 蔡荣 金宏 俞辉 陈蕾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塑料类药包材在药品包装中应用广泛,其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的制定,从塑料类药包材特点出发,结合产品的不同用途,明确了不同类别产品的... 塑料类药包材在药品包装中应用广泛,其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塑料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的制定,从塑料类药包材特点出发,结合产品的不同用途,明确了不同类别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该指导原则的制定不仅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也适应了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和药品监管的需求,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该文结合指导原则起草背景、起草过程和思路,对指导原则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可为行业各方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包材 指导原则 塑料材料和容器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分子生成模型在药物发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唐谦 陈柔棻 +3 位作者 沈哲远 池幸龙 车金鑫 董晓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分子生成模型已成为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类模型,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编码器(VAEs)和扩散模型等,已被证明在优化药物属性和生成复杂分子结构方面具有显著能力。本文综合分析了上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分子生成模型已成为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类模型,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编码器(VAEs)和扩散模型等,已被证明在优化药物属性和生成复杂分子结构方面具有显著能力。本文综合分析了上述先进技术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如何补充和改进传统药物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当前方法在数据质量、模型复杂性、计算成本及泛化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生成模型 药物发现 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研发早期肾脏毒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梁锦锋 朱勇 +3 位作者 张洪瑶 劳乔聪 马敏康 李春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5,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片的肾毒性。方法构建AB系斑马鱼肾脏模型,药物处理受精后2 d(2 dpf)的斑马鱼至5 dpf,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结果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为16.4 ng...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片的肾毒性。方法构建AB系斑马鱼肾脏模型,药物处理受精后2 d(2 dpf)的斑马鱼至5 dpf,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结果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为16.4 ng/尾(1/10 MNLD)时,斑马鱼发育正常,未见明显的毒性;在注射剂量为54.7 ng/尾(1/3 MNLD)、164 ng/尾(MNLD)和273 ng/尾(LD10)时,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3%、10%和10%,死亡率分别为0%、0%和16.7%,表明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54.7 ng/尾(1/3 MNLD)至273 ng/尾(LD10)的范围内,有明显的肾毒性。厄贝沙坦在浓度为8.3μg/m L(1/10 MNLC)至91μg/m L(LC10)范围内,斑马鱼肾脏均发育正常,未见肾毒性。结论斑马鱼肾毒性模型的建立,可用于药物肾毒性的早期评价,并且精确评价了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的肾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肾毒性 新药研发 万古霉素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