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舟山市定海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博文 韩璇 +2 位作者 王志芬 张真真 徐超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56-6357,共2页
以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契机,通过实地调查舟山市定海区珍稀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第一次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掌握了定海区野生植物资源本底、生境状况及动态变化。调查表明定海区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为舟... 以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契机,通过实地调查舟山市定海区珍稀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第一次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掌握了定海区野生植物资源本底、生境状况及动态变化。调查表明定海区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为舟山新木姜子、堇叶紫金牛、海滨木槿和红山茶。简要介绍了这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定海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的区系特征,总结了目前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调查 舟山 定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思考
2
作者 王佳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265-265,268,共2页
本文指出舟山市定海区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目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协调发展理念,指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途径,推进海岛特色生态型、品牌型高效现代农业的... 本文指出舟山市定海区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目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协调发展理念,指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途径,推进海岛特色生态型、品牌型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废弃物 循环利用 浙江舟山 定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市定海区引栽浙贝母种植技术及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江伟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21期70-70,共1页
本文从种植技术与可行性分析二方面,对本地区引栽浙贝母相关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试验、阐述和分析,为本地区从种植结构上推广贝母种植可行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母种植 病虫害防治 试验推广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皋泄香柚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4
作者 张真真 邱立军 +2 位作者 刘博文 徐超红 胡元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710-9711,共2页
皋泄香柚[Citrus grandis(L.)Osbeck]是舟山海岛地区特色果品,总结舟山皋泄香柚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灾害防御、采收包装等内容,以期为舟山皋泄香柚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皋泄香柚 无公害 栽培技术 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松 柳丹 +5 位作者 吴家森 叶正钱 王佳颖 陈俊任 彭丹莉 晏闻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通过水培和土培实验,分析雷竹在铅胁迫下对铅的吸收、富集、转运能力及其光合水平变化和超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叶、茎、根在水培铅含量为100μmol/L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 706,3 710,26 388mg/kg;在土培铅含量为1 200mg/kg条件下叶... 通过水培和土培实验,分析雷竹在铅胁迫下对铅的吸收、富集、转运能力及其光合水平变化和超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叶、茎、根在水培铅含量为100μmol/L条件下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 706,3 710,26 388mg/kg;在土培铅含量为1 200mg/kg条件下叶、茎、根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3,101,595mg/kg;通过观察雷竹叶绿素荧光结果发现,Y(Ⅱ)与ETR值降低,说明铅胁迫抑制雷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电子传递的能力,但是对植物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铅胁迫下雷竹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现低浓度的铅对植物组织破坏不明显,高浓度的铅使雷竹部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膜消失或部分断裂,片层结构模糊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富集 叶绿素荧光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在佛手和枳中的半定量RT-PCR分析
6
作者 张真真 邱立军 +3 位作者 李玲 陈文荣 应海良 郭卫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05-2113,共9页
以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试材,-4℃低温处理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佛手34个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在佛手和枳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获得佛手低温敏感相关基因,分... 以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试材,-4℃低温处理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佛手34个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在佛手和枳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获得佛手低温敏感相关基因,分析两者抗寒性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佛手和枳中变化趋势不同的基因有17个,其中14个基因在佛手中表达量有变化,枳中表达量不变,3个基因在佛手与枳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8个基因变化趋势相同;9个基因在枳中未检测到。推测17个变化趋势不同的基因可能与佛手低温敏感相关,它们所介导的分子途径可为揭示佛手低温敏感提供有力证据;9个枳中未检测到的基因是佛手中特异表达基因,可能是引起佛手低温敏感,造成佛手和枳抗寒性差异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低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休眠特性与耐藏性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志超 黄婷婷 +3 位作者 王洋 吴洪恺 陈璋琦 陶若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0-496,共7页
以2个具有休眠特性差异的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ativa品种[4K58(Ⅱ-32B休眠),4K59(Ⅱ-32B)]及其各自与不育系(Ⅱ-32A)的杂交F2代种子(C178,C179)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获得不同老化天数(0,3,6,9d)的种子。通过测定种子的电导... 以2个具有休眠特性差异的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ativa品种[4K58(Ⅱ-32B休眠),4K59(Ⅱ-32B)]及其各自与不育系(Ⅱ-32A)的杂交F2代种子(C178,C179)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获得不同老化天数(0,3,6,9d)的种子。通过测定种子的电导率值、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等,探讨种子休眠特性与耐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老化后4K58种子的电导率值、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4K59(P<0.05),其中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增幅最高,相差近14.5倍;而其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均显著低于4K59(P<0.05),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高于4K59(P<0.05),推测具有休眠特性的水稻种子更不耐储藏。研究还发现:老化后C178的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高于C179(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苗高和苗质量均显著低于C179(P<0.05)。推测这种储藏特性可遗传至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种子 休眠 耐藏性 水稻 人工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