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假说
1
作者 杨重云 李胜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假说 学生 学会 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生物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创设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重云 李胜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 教学情景 生物学教学 学习动机 自然科学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重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 中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子节内气体成分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重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竹子节内 气体成分 竹节 生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期刊中有关实验教学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重云 李胜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1,共3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2004-2008年《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栏目载文和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了我国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实验教学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黄鱼濒临绝迹的原因追述以及未来的努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春跃 《生物学教学》 2000年第1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大黄鱼 大黄鱼资源 鱼产量 野生大黄 人工育苗 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资源基础 浙江省 放流增殖 象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生今世的证据》备课四字法
7
作者 吴淑华 朱珊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文学作品教学的共性内容,不是从体裁角度确立的内容,而是从文类角度确立的内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种文学样式,从体裁讲,有其个性,但从文类讲,有其共性.这种共性来源于我国古代文论的四个字:言、象、情、志,也即段双全老师所... 文学作品教学的共性内容,不是从体裁角度确立的内容,而是从文类角度确立的内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种文学样式,从体裁讲,有其个性,但从文类讲,有其共性.这种共性来源于我国古代文论的四个字:言、象、情、志,也即段双全老师所谓的"文学作品备课四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生今世的证据》 字法 备课 文学作品教学 文学样式 古代文论 内容 体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分类
8
作者 杨重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课题 分类 生物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实施方法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杨重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生物》 研究性课题 实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2007年载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
10
作者 杨重云 陈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68,共2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生物学教学》2007年出版的12期载文和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了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载文情况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一节教学如何凸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11
作者 方建福 《地理教学》 2007年第4期24-25,共2页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者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盐度 知识转化 地理学习 水土流失 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终极目的:让人活得更有尊严——今日之教育就是明日之中国
12
作者 李四海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4X期29-31,共3页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充分自由发展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以...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充分自由发展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作为人的一般属性的特殊性,既学生具有发展性和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作为学习的人,从人的根本需求,人的根本目的上讲就是:学习如何生存;学习怎样生活;学习怎样使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目的 中国 尊严 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目标确立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全体学生 以人为本 个体差异 发展需要 最大限度 一般属性 根本需求 学习 特殊性 发展性 强调 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