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瓶窑镇卞家山遗址良渚文化晚期孢粉及植硅体记录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翡 金幸生 赵晔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47,共6页
Multi-proxy data from pollen,phytolith and archaeology are combine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especially water condition)during late Liangzhu peri... Multi-proxy data from pollen,phytolith and archaeology are combine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especially water condition)during late Liangzhu period at Bianjiashan site,Zhejiang Province.Three stages of human impact changes are defined.During the first stage,pollen assemblage indicated a well-diversified broadleav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forest(dominated by evergreen/deciduous Quercus,Altingia,Liquidambar,Tilia,Zelkova,Juglans,etc),which corresponds to a warm and wet condition.Rice pollen and phytolith records show rice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on the low-lying field area.With the rise of the precipitation(during the second stage),rice glum phytolith decreases,and tree phytolith goes up,which reflects the intense deforestation,corresponding to the excavation of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i.e.the dock.Because of poor pollen preservation at the third stage,phytolith analysis provides an alternate mea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t this stage,wild grasses and reed flourished in the low-lying plain area nearby the site,rice agricultural activity continued.The variation of tree pollen concentration show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impact since late Liangzhu Cultur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孢粉 植硅体 农业生产工具 晚期 遗址 浙江 植物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翼龙化石层的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穆治国 蔡正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在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北首次发现浙江翼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上,共采集了8块火山碎屑岩石标本。在系统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处理,分选出其中的长石单矿物,用K-Ar同位素稀释技术定年。其表观年龄值域自76.5Ma至83.3Ma,中值为81.1M... 在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北首次发现浙江翼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上,共采集了8块火山碎屑岩石标本。在系统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处理,分选出其中的长石单矿物,用K-Ar同位素稀释技术定年。其表观年龄值域自76.5Ma至83.3Ma,中值为81.1Ma。^(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年龄在相关系数为0.9990时是81.5 Ma。这一年龄在国际地层表中当属晚白垩,该年龄值既是浙江翼龙的年龄,又是该化石所赋存的塘上组火山沉积岩的形成时代。浙江翼龙的进化特征和产出时代可与北美洲的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化石 K-AR年龄 塘上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鲤科鱼类咽骨咽齿的研究Ⅱ
3
作者 李仲辉 王火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报导浙江(鱼旁)(鱼皮)亚科鱼类咽骨咽齿的研究结果,根据其形态特点可区分为4种类型。
关键词 鱼类 鲤科 咽骨 咽齿 Pang Pi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伟成 朱爱军 +2 位作者 张方纲 刘菊莲 潘成椿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采用直接计数法和典型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数量、分布、生境、利用、保护现状等调查,并依据频度、种型、利用价值、就地保护等13个单项指标,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 采用直接计数法和典型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数量、分布、生境、利用、保护现状等调查,并依据频度、种型、利用价值、就地保护等13个单项指标,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5个组合指标,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野生植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开展优先保护序列研究,得出优先保护的序列为:花榈木、福建柏、九龙山榧树、凹叶厚朴、南方红豆杉、厚朴、钟萼木、连香树、榉树、樟、香果树、鹅掌楸、白豆杉、榧树、长序榆、毛红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资源现状 评价体系 优先保护序列 九龙山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配水对杭州中东河水质改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艳 张晓红 +2 位作者 杨磊 陈启石 张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杭州市主城区中东河随城市经济发展污染严重,水体呈现出劣Ⅴ类水质。研究通过对中东河引配水前后连续7年的定点水质监测,以期掌握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有明显改善,溶解氧浓度平均升高1-2倍,氨氮及... 杭州市主城区中东河随城市经济发展污染严重,水体呈现出劣Ⅴ类水质。研究通过对中东河引配水前后连续7年的定点水质监测,以期掌握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有明显改善,溶解氧浓度平均升高1-2倍,氨氮及总磷浓度分别下降60%及65%;在不考虑内外源性污染前提下,引配水量增大(日常配水量2倍)水体溶解氧增加13%,氨氮、总磷及高锰酸钾指数分别降低8%、3%及14%。河道沿岸偷排雨污合流及河道底泥分别是影响引配水持续改善水质的外源及内源因素,降雨期间,河道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约95%,氨氮及总磷浓度则可分别升高90%、87%。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改善中东河水质及河道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氨氮 总磷 高锰酸钾指数 降雨 内外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科植物的开花与传粉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洪谔 徐耀良 杨逢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蜡梅科是一个古老的科,包括3属9种和2变种.全科皆为虫媒花.美国蜡梅属的传粉昆虫仅为古老起源的露尾甲科和蓬根露尾甲科的甲虫,蜡梅属的传粉昆虫皆为现代起源的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蜂和蚜蝇,而夏蜡梅既有球螋科,又有蜜蜂科和食... 蜡梅科是一个古老的科,包括3属9种和2变种.全科皆为虫媒花.美国蜡梅属的传粉昆虫仅为古老起源的露尾甲科和蓬根露尾甲科的甲虫,蜡梅属的传粉昆虫皆为现代起源的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蜂和蚜蝇,而夏蜡梅既有球螋科,又有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传粉.传粉昆虫的历史起源可能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据此推测,在蜡梅科内,美国蜡梅属比较原始,夏蜡梅属比较进化,而蜡梅属最为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科 开花 传粉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印痕化石是陡山沱期宏体藻类的固着器吗?——Hiemalora与Gesinell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烽 金幸生 +3 位作者 王约 丁明 赵元龙 高林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9-1018,共10页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埃迪卡拉(Ediacaran)纪(震旦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或触须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南贵州震旦纪陡山沱组一类保存完...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埃迪卡拉(Ediacaran)纪(震旦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或触须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南贵州震旦纪陡山沱组一类保存完好丰富的被确认为藻类的碳膜化石——革辛娜藻Gesinella,具有完整的须状固着构造。这一须状构造的形态和大小与Hiemalora非常相似,致密加厚的基部及其周围辐射状分布的丝状或须根状构造,可以分别和后者的中央盘以及周缘突起的"触须"相比较。陡山沱组的这一类碳膜化石同时保存有明显巨大的形同藻类的叶片和固着器,为研究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底栖印痕化石提供了新的认识,即:盘状的Hiemalora可能是多细胞藻类的固着器官,而不一定是最初解释的似水母动物或其它叶状体生物的固着构造。不过,证实这一点尚需更进一步地研究埃迪卡拉纪生物的保存方式和埋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生物群/伊迪卡拉生物群 陡山沱组宏体藻类 Gesinella 固着器官 Hiemalo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沿岸四种藤壶类壳板的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建平 蔡如星 +1 位作者 史镜宇 汪宝永 《东海海洋》 1994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文研究了舟山沿岸四种藤壶(三角藤壶Balanustrigonus,纹藤壶B.amphitriteamghitrite,白脊藤壶B.albicostatus及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壳板的亚显... 本文研究了舟山沿岸四种藤壶(三角藤壶Balanustrigonus,纹藤壶B.amphitriteamghitrite,白脊藤壶B.albicostatus及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壳板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主要有生长脊(包括毛脊、大脊、微脊)和放射脊。其中,大脊和放射脊系本文首次报道。大脊于蔡壶蜕皮后毛脊(刚毛)形成的同时或其后形成,与蜕度周期有关。放射脊的形成可增加壳板的坚固度。各种生长脊的数量及强弱变化反映了藤壶的生理代谢状况及环境对藤壶成长的影响。本文比较了四种藤壶之间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四种藤壶成体和幼体之间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发现藤壶壳板表面结构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尤以生活于潮间带中上区的白脊藤壶和日本笠藤壶为显著。环境,尤其是潮区,对藤壶壳板的生长有很大影响。日本笠藤壶、白脊藤壶、纹藤壶壳板结构明显受其生活的潮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类 壳板 亚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北部岩溶地貌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9
作者 谢广龙 姜娇 +1 位作者 吴小平 欧阳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作者于2013年5月至6月调查了位于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3种及亚种(含5个未定种),分别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1个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优势种为雪土鸥螺(Georissa niva... 作者于2013年5月至6月调查了位于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3种及亚种(含5个未定种),分别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1个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优势种为雪土鸥螺(Georissa niva)、细纹喇叭螺(Boysidia gracilis)、囊喇叭螺(Boysidia dorsata)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总种类数的61.90%。计算了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2.205~4.2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960~3.374,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448~0.681。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较为丰富,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贝类 多样性 岩溶地貌 江西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22
10
作者 巩会生 马亦生 +3 位作者 曾治高 蔡晓丽 陈水华 高学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6-759,共14页
近20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475种鸟类,多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它们中有中国特有鸟类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55种,还有28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11... 近20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475种鸟类,多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它们中有中国特有鸟类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55种,还有28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1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目前因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而受到保护的鸟类有390种,占总种数的82.1%。保护区的存在有利于保护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巴山 鸟类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区几种藤壶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建平 蔡如星 +2 位作者 钱周兴 韦思峰 钱建伟 《东海海洋》 1996年第1期28-35,共8页
舟山海区五种藤壶的食性成分分析表明:其胃含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无机颗粒四类。浮游动物以挠足类为主,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不同大小个体的藤壶摄食偏向有所差别:大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大型的烧足类等浮游动物,... 舟山海区五种藤壶的食性成分分析表明:其胃含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无机颗粒四类。浮游动物以挠足类为主,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不同大小个体的藤壶摄食偏向有所差别:大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大型的烧足类等浮游动物,而小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小型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藤壶食物成分种类与其生活海区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相一致,并随海区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而变化。通过测定发现,分布于外海的三角藤壶的食物颗粒度明显大于近海虾塘中的纹藤壶的食物颗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食物 舟山海区
全文增补中
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忠德 梁斌 +3 位作者 陆玮 陈水华 范忠勇 陈苍松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自2002年起对舟山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嘴白鹭繁殖期为5-8月,鸟巢主要由灌木枝和草杆组成,平均每窝卵数为2.6枚,平均卵重(23.89±1.45)g,平均卵大小为(45.65±2.26)mm×(32.40±0.65)... 自2002年起对舟山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嘴白鹭繁殖期为5-8月,鸟巢主要由灌木枝和草杆组成,平均每窝卵数为2.6枚,平均卵重(23.89±1.45)g,平均卵大小为(45.65±2.26)mm×(32.40±0.65)mm,平均孵化率为82.1%。不同的繁殖年间,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数量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营巢资源、食物资源、物种间的竞争、台风和人为干扰等对黄嘴白鹭繁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峙山列岛 黄嘴白鹭 繁殖生态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紫苏在大豆蛋白织物中染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莹 余志成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1,共2页
对紫苏染料在大豆蛋白纤维中的染色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紫苏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其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90℃、pH3.5~4.0、60min。
关键词 紫苏 天然染料 染色 大豆蛋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汝适的生平及其《诸蕃志》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维棠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南宋的赵汝适及其《诸蕃志》,其人其书都名垂地理学史。然而,赵氏的生平却早已失传,几百年来经许多人查考,都无结果。对《诸蕃志》的作用和意义,历来只重其史料方面,实有所失。本文作者考订了前些年新发现的赵汝适墓志,概述其生... 南宋的赵汝适及其《诸蕃志》,其人其书都名垂地理学史。然而,赵氏的生平却早已失传,几百年来经许多人查考,都无结果。对《诸蕃志》的作用和意义,历来只重其史料方面,实有所失。本文作者考订了前些年新发现的赵汝适墓志,概述其生平于此。并探讨了赵氏的著述思想。对《诸蕃志》的意义也有新的认识:认为此书旨在了解世界,对外开放,发展外贸,以利国利民。它突出物产和贸易,有很强的外贸实用性,堪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外贸专业用的地理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述思想 对外开放 贸易 外贸专业 地理学史 市舶司 《宋会要辑稿》 《宋史》 地理著作 临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琥珀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15
作者 钱周兴 李建钢 +1 位作者 周卫川 魏纪玲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肺螺亚纲 生物学特性 琥珀 防治方法 芦苇 软体动物门 蔬菜地 取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性早熟河蟹的生产试验
16
作者 钱周兴 朱小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01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河蟹 人工饲养 生产试验 养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