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PR效应增强的太阳能光热化学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翔升 李铮 +3 位作者 张遵恒 吴启亮 范海东 张彦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共6页
制备大小2种尺寸Au负载的TiO_(2)样品(分别记为LAuP25和SAuP25)用于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全光谱下LAuP25和SAuP25的氢气产量分别为9.90和12.60μmol/g,可见光下产量分别为3.91和1.15μmol/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 制备大小2种尺寸Au负载的TiO_(2)样品(分别记为LAuP25和SAuP25)用于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全光谱下LAuP25和SAuP25的氢气产量分别为9.90和12.60μmol/g,可见光下产量分别为3.91和1.15μmol/g。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样品物质组成与形貌晶格。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固体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样品光学性能与表面价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样品表面氧空位形成能。结合光热化学循环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机理,探究不同尺寸Au纳米颗粒对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分解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解 制氢 光热协同 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 LSPR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纳米结构Fe掺杂TiO2光热耦合水分解制氢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启亮 梅晋豪 +2 位作者 李铮 范海东 张彦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7-1845,共9页
氧空位是材料缺陷工程的重要组成.基于光生氧空位的直接热利用,实现纯水分解制氢的光热耦合实验,被认为是太阳能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多种制备方法合成的TiO2纳米材料为基础,研究了多种形貌纳米TiO2及其Fe掺杂改性材料的光热耦合反应能... 氧空位是材料缺陷工程的重要组成.基于光生氧空位的直接热利用,实现纯水分解制氢的光热耦合实验,被认为是太阳能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多种制备方法合成的TiO2纳米材料为基础,研究了多种形貌纳米TiO2及其Fe掺杂改性材料的光热耦合反应能力.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晶体特征进行表征,利用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PL)和三电极测试法表征了材料的性能,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产氢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相比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片及纳米线,体相内缺陷较多,载流子强度高,光热耦合产氢效果较差. Fe掺杂改性扩展了光响应,增强了载流子分离和寿命,降低了电子传输阻抗,利于光反应过程中光生氧空位的形成,克服了制氢反应中的关键能垒.同时,纳米材料中的缺陷促进了Fe离子的有效掺杂, Fe掺杂TiO2纳米颗粒的光热耦合平均产氢量为9.73μmol/g,性能提升达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光热耦合 纳米形貌二氧化钛 铁掺杂二氧化钛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