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附睾分泌蛋白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与子宫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灵琴 陈曦 +2 位作者 陈鲁 陈雅卿 张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及疾病监测仍缺少有效的肿瘤监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单项或联合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具有肿瘤...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及疾病监测仍缺少有效的肿瘤监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单项或联合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具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7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为(92.32±7.60)pmol/L,子宫良性肿瘤患者血清HE4水平为(58.88±3.01)pmoL/L;以上2组CAl25水平分别为(30.05±5.24)、(34.32±8.16)U/mL。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和CA125单项检测的ROC-AUC值分别为0.731和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AUC值为0.758,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为95%的情况下,CA125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为10%,HE4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为32.5%,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33.8%。结论:HE4是检测子宫内膜癌肿瘤较理想的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对子宫体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联合CA125检测可以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CA125抗原 人附睾分泌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诸一鸣 陈平 郑爱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自医院于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自医院于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判定疗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2.00%)高于对照组(38.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8.00%)高于对照组(42.00%)(P〈0.05);两组治疗后CD_3~+、CD_4~+和CD_4~+/CD_8~+增加(观察组:t=9.7588、11.736 8、7.214 5,对照组:t=7.395 6、6.571 6、6.135 6,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和CD_4~+/CD_8~+高于对照组(t=15.541 8、16.551 8、12.652 8,P〈0.05);两组治疗后CA199、CEA和CA125水平降低(观察组:t=42.139 8、17.407 8、25.044 2,对照组:t=16.622 2、8.538 8、11.820 8,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99、CEA和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t=28.325 8、10.713 5、13.722 0,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疗效明显,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125水平,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 卵巢癌 疗效 免疫功能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仲波 羊正炎 +3 位作者 俞华 朱笕青 牟翰舟 吕卫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169例宫颈癌患者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1169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91.70%(1072/1169),其中HPV单一感染率为77.16%(902/116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169例宫颈癌患者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1169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91.70%(1072/1169),其中HPV单一感染率为77.16%(902/1169),多重感染率为14.54%(170/1169)。检出率较高的HPV基因型有HPV16(62.10%)、HPV18(10.95%)、HPV58(10.52%)、HPV52(7.96%)、HPV33(3.93%);宫颈非鳞癌组HPV18基因型感染率为12.99%,高于鳞癌组的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结论本地区宫颈癌患者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布符合亚洲地区的分布规律,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HPV18基因型和非鳞癌组织类型有关,宫颈癌HPV基因型分布有助于确定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筛查高危人群,对本地区HPV疫苗开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1例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兰芳 孙海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30年来国内外报道宫颈癌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有年轻化倾向,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预后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31例3... 背景与目的:近30年来国内外报道宫颈癌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有年轻化倾向,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预后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31例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年轻宫颈癌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998年1737例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研究(对照组),用SPSS12.0软件统计,临床和病理特点差异用Peason chi-squoare检验,5年生存与2年复发率用Kaplan-Meier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中,早期(ⅠB+ⅡA)病例532例,占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37.80%(P=0.000);非鳞癌比例研究组为14.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00);瘤体直径≥4cm,研究组占52.00%,对照组占30.40%,差异有显著性(P=0.000);早期病例中研究组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间质深层浸及率分别为33.46%和51.88%,对照组分别为23.93%和39.9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脉管累及率为37.03%,对照组为38.2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63);研究组的临床期别,瘤体大小与术后病理的三大高危因素相关(P<0.05),年轻宫颈癌患者病理类型只与脉管累及相关,鳞癌患者脉管累及为40.40%,非鳞癌患者的77.65%,差异有显著性(P=0.002)。研究组早期和中晚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9.8%,低于对照组的84.38%和54.13%,(P=0.000);研究组2年复发率高,分别为31.95%(早期)和45.48%(中晚期),对照组为15.97%和25.99%,(P=0.000)。结论:35岁以下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非鳞癌比例高,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术后病理因素,临床期别、瘤体大小是影响术后病理的重要原因,非鳞癌病理类型增加脉管累及。35岁以下宫颈癌预后较差、易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年轻妇女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荷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鲁 屠珏 吕晓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92-2195,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荷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瘤裸鼠的抑制作用。方法: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6组:荷瘤空白对照组(A组);不同Rg3浓度药物组:2.5 mg/kg(B组)、5 mg/kg(C组)和10 mg/kg Rg3(D组);Rg3和顺铂联用组(E组)...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荷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瘤裸鼠的抑制作用。方法: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6组:荷瘤空白对照组(A组);不同Rg3浓度药物组:2.5 mg/kg(B组)、5 mg/kg(C组)和10 mg/kg Rg3(D组);Rg3和顺铂联用组(E组);顺铂阳性对照组(F组)。分别从裸鼠体重、转移瘤体积变化及相对肿瘤增殖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NK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各组情况。结果:给药6天后,F组裸鼠体重呈显著下降(P<0.05),E组体重呈极显著下降(P<0.01)。E组给药6天后,荷瘤裸鼠的瘤体积显著下降,作用明显强于Rg3 C组和F组。D组12天后与A组比较瘤体积显著下降。Rg3 5 mg/kg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脾细胞NK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各剂量Rg3腹腔注射给药对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作用于荷卵巢癌裸鼠比两者单独用药具有更强的抑制肿瘤的作用。一定浓度的Rg3能刺激荷瘤裸鼠NK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卵巢癌应用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Rg3可能会增效解毒、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卵巢肿瘤 裸鼠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宫颈残端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鲁 夏婷 +1 位作者 羊正炎 朱笕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2-194,共3页
目的:初步评估综合治疗对宫颈残端癌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残端癌60例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独立性预后因素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判断。结果... 目的:初步评估综合治疗对宫颈残端癌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残端癌60例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独立性预后因素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判断。结果:60例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和68%,中位生存期3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瘤栓(P=0.001)和辅助化疗(P=0.011)分别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盆腔局部复发1例和远处转移3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阴道直肠瘘,膀胱阴道瘘并发症等共6例(1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鳞状上皮抗原比较结果显示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宫颈残端癌发病率低,但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远处转移多见,因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应严格掌握好子宫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加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严密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残端 肿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鲁 朱笕青 +4 位作者 钱丽娟 顾琳慧 郑智国 马胜林 夏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8-261,共4页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苷(Rg3)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顺铂为诱导肿瘤凋亡的化疗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Rg3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我院自建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苷(Rg3)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顺铂为诱导肿瘤凋亡的化疗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Rg3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我院自建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成6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②Rg3低浓度组:10μg/mlRg3培养液;③Rg3中浓度组:20μg/mlRg3培养液;④Rg3高浓度组:40μg/mlRg3培养液;⑤顺铂单药对照组:含10μg/ml顺铂的培养液;⑥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含10μg/ml顺铂+20μg/mlRg3培养液。分别观察各组对细胞核分裂指数、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结果:随着Rg3浓度增高及Rg3和DDP的联合应用细胞核分裂指数下降,以联合用药组下降最明显(F=5.498,P=0.011)。空白对照组和Rg3高浓度组,顺铂单药组及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0.007和0.001);Rg3低、中浓度组分别与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0和0.015)。细胞集落形成率随着Rg3浓度增高而下降(F=100.69,P=0.000),高浓度的Rg3、DDP和联合用药组三者结果相近(P=0.887)。Rg3高浓度组、顺铂单药组合顺铂+Rg3(中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Rg3低浓度组和Rg3中浓度组相比,及Rg3高浓度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胞核分裂、细胞集落形成,但未发现Rg3和顺铂联合用药会相加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人参皂苷RG3 分裂指数 集落形成率 人高转移 H0—8910PM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加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笕青 高永良 +2 位作者 陈雅卿 陈鲁 刘兰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28例复发性卵巢癌,用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35mg/m2,静注,第1、8天,21天为1周期。结果:28例患者总有效率60.7%(95%可信区间41.7%-79.6%),其中CR5例(17.9%),PR12例(42.9%...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28例复发性卵巢癌,用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35mg/m2,静注,第1、8天,21天为1周期。结果:28例患者总有效率60.7%(95%可信区间41.7%-79.6%),其中CR5例(17.9%),PR12例(4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5个月(2.5~20个月),中位生存期12.5个月。其中16例铂类耐药和12例铂类敏感患者的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3%和66.7%(P=0.95)、10.5和14.5个月(P=0.003)。毒性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加顺铂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方案,不仅可用于铂类敏感患者,也可用于铂类耐药患者。其毒性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复发卵巢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滔 倪镌 楼寒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差,生存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铂类敏感型复发卵巢癌患者共235例,其中老年组52例(年龄≥65岁)... 背景与目的:老年卵巢癌患者预后差,生存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铂类敏感型复发卵巢癌患者共235例,其中老年组52例(年龄≥65岁),非老年组183例(年龄<65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年龄、二线化疗方案、PS评分和二次减瘤术后残瘤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进行二次减瘤术的患者较非老年组明显下降(8.7%比24.6%,P=0.001 8)。行二次减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6个月,而未行二次减瘤术者为2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二线化疗中,老年组接受单药铂类化疗较非老年组多(45.3%比22.1%,P=0.006)。二线化疗为单药铂类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6个月,而联合铂类化疗的为3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中位生存期老年组为23.7个月,非老年组为31.2个月(P=0.1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分期、二线化疗方案、复发时PS评分、初次化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病灶数、手术后残瘤等因素与生存期独立相关(P<0.05)。结论:复发年龄、分期和二线化疗为铂类联合化疗、PS评分、初次化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病灶数、二次减瘤术后残瘤是复发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正确地选择二次减瘤术加铂类联合化疗作为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二线治疗将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复发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宫体的Ⅰ_b~Ⅱ_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寿华锋 陈雅卿 +1 位作者 羊正炎 方铣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6例初始治疗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癌灶有无浸润宫体分为研究组(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69例)和对照组(未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3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见,差异均有显著型(P<0.01),且病理类型中非鳞癌(non-squamous cell cancer,non-SqCC)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al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可能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宫体浸润可能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体浸润 高危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爱文 刘南芳 +2 位作者 许沈华 顾琳慧 苏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6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6例正常女性的外周血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Th2型细胞...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6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6例正常女性的外周血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0细胞因子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2、IL-4和IL-5的表达升高,TNF-α的表达降低,Th1/Th2(IFN-γ/IL4)比值下降(P<0.001)。中晚期患者的Th1/Th2比值较早期患者进一步下降(P<0.05)。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的细胞因子水平和Th1/Th2比值无差异(P>0.05)。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Th2细胞因子水平上升(P<0.05)。手术后患者的IFN-γ、TNF-α水平和Th1/Th2比值上升(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无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见Th2细胞因子升高,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细胞因子水平、Th1/Th2比值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偏高。手术可纠正Th1/Th2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清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莉(综述) 程玺(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尽管其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日趋成熟,但对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表皮生长...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尽管其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日趋成熟,但对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环氧化酶-2等的分子靶向类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环氧化酶-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集落形成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鲁 钱丽娟 +2 位作者 顾琳慧 马胜林 朱笕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 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的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本院自建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进行实验,随机分成5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②低浓度 Rg3组:10μg/mL Rg3培...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 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的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本院自建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进行实验,随机分成5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②低浓度 Rg3组:10μg/mL Rg3培养液;③中浓度 Rg3组:20μg/mL Rg3培养液;④中高浓度 Rg3组:30μg/mL Rg3培养液;⑤高浓度 Rg3组:40μg/mL Rg3培养液。观察不同浓度 Rg3分别对细胞集落形成率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5组细胞随着 Rg3浓度的升高,细胞集落形成率逐渐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62,P=0.000)。多组变量随机区组分析示:空白对照组与任何浓度 R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低浓度组与中高浓度 Rg3两组细胞集落形成率结果相近(8.3%vs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中高浓度组与高浓度 Rg3两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很低(2.5%Vs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低浓度组、中高浓度组分别与中高浓度组、高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中浓度以上 Rg3可引起H0-8910PM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中高浓度及高浓度 Rg3在微观结构上能造成更严重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结论: 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H0-8910PM细胞能有效减少细胞集落的形成。中高、高浓度的 Rg3(30μg/mL以上)尤其可以产生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对细胞形态结构破坏上产生更重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转移 卵巢肿瘤 HO-8910PM细胞系 人参皂苷RG3 集落形成率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一胶囊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鲁 朱笕青 +4 位作者 钱丽娟 顾琳慧 郑智国 马胜林 夏婷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低浓度组(B组):含10μg.mL-1Rg3培养液;中浓度组(C组):含20μg·mL-1Rg3培养液;高浓度组(D组):含40μg...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低浓度组(B组):含10μg.mL-1Rg3培养液;中浓度组(C组):含20μg·mL-1Rg3培养液;高浓度组(D组):含40μg·mL-1Rg3培养液;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μg·mL-1顺铂的培养液;顺铂+Rg3联合用药组(F组):含10μg·mL-1顺铂+20μg·mL-1Rg3培养液。分别从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细胞的增殖抑制(CCK-8法)进行观察。结果Rg3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较好的细胞毒活性作用(P<0.05)。Rg3与顺铂联合用药时,细胞毒作用与高浓度Rg3和顺铂组相似,但在微观结构上能造成更大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结论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g3与顺铂联合用药在细胞结构破坏上可能有相加或协同作用,这将为临床卵巢癌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一胶囊 卵巢癌 HO-8910PM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共表达用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复发预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鹏 朱笕青 郑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32例,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 目的探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32例,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30例、Ⅳ期2例。以12个月为界,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生存时间(RFS)≥12个月组(18例)和RFS<12个月组(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P53、CerbB-2、ER和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 P53、ER和PR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CerbB-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32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P53、CerbB-2、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43.8%(14/32)、68.8%(22/32)和34.4%(11/32)。不同RFS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P53、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S<12个月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RFS≥12个月组(P<0.05)。进一步对CerbB-2、ER和PR的共表达(以CerbB-2阴性、ER阳性或PR阴性为标准,同一个患者只要符合2个及以上标准即为共表达阳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RFS≥12个月组CerbB-2、ER和PR共表达阳性率高于RFS<12个月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ER和PR可作为预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复发风险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复发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血清相关miRNAs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滔 张平 郑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预后较差,发现时通常是晚期,需找寻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诊治方法。该研究检测miRNA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表达情况的差异,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并分析其与上皮性卵...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预后较差,发现时通常是晚期,需找寻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诊治方法。该研究检测miRNA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表达情况的差异,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并分析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定制研究相关的48种miRNA表达谱芯片,通过Taq Man低密度微阵列芯片,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法验证筛选的miRNA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行大样本验证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组织病理及预后等的关系。结果:通过Taq Man低密度微阵列芯片筛选和RTFQ-PCR验证,发现mi R-125b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39),mi R-125b在早期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晚期患者(P=0.003),术后无残余肿瘤患者表达量高于术后有残余肿瘤患者(P=0.013)。血清mi R-125b高表达有利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延长(P=0.003),但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明显影响(P=0.069)。结论:mi R-125b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患者预后相关,是预测卵巢癌复发的潜在基因,但在肿瘤不同期别的表达情况发生变化,在早期作用比较明显,在晚期或肿瘤残余较多的患者表达较不明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miRNA表达谱芯片 miR-125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淑君 邵国良 +1 位作者 邵峰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索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射线金属丝三维定位的61例(38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病变)单纯微钙化型... 目的:探索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射线金属丝三维定位的61例(38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病变)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患者的DWI影像。对每个感兴趣区域提取6个直方图特征和16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分类器,使用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价分类器的性能。结果:筛选获得的性能最佳的特征组合共包含6个特征,分别为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熵,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的0°方向对比度、45°方向相关性,其中,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熵在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由上述特征构建的分类器鉴别诊断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AUC达到0. 76,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 05%、84. 21%、65. 21%。结论:DWI的纹理特征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良恶性单纯微钙化型乳腺隐匿性病灶诊断的准确性,直方图中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熵是极具潜力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乳腺疾病/诊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