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自信与理论自觉:新中国美术创作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达明 《中国美术》 2016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开辟了道路。17年时期("文革"前)所成功确立的中国油画与中国画两大画种并存发展的基本构架,为新中国在文化与美术上真正建立起"民族自信"奠定基础;新中国美术研究与...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开辟了道路。17年时期("文革"前)所成功确立的中国油画与中国画两大画种并存发展的基本构架,为新中国在文化与美术上真正建立起"民族自信"奠定基础;新中国美术研究与批评的"理论自觉",突出表现在新时期对于美术学的学科建立与学术建设上。文章从九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学科学术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当前应迫切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创作 学科 艺术创作 美术学 艺术学 美术批评 美术史论 美术研究 理论自觉 民族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展的评论:陈之佛研究的开端
2
作者 范达明 《书画艺术》 2020年第4期62-65,共4页
通过考察陈之佛首次个展举办时,报纸发表该画展三篇评论的情况,涉及不同评论作者所表达的不同评论观点,包括对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画风特色、水准高低的鉴别,克服难点、创造新风的肯定与鼓励,标志了陈之佛研究的开端。
关键词 首次个展 评论 工笔花鸟画 开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生人数猛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乱象之一——美术教育的“拨乱反正”是当务之急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达明 《中国美术》 2015年第2期15-18,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近十年来,有关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令人堪忧的一些问题,在美术界多有议论;笔者虽处高校圈外,或因在杭城主持省内美术评论活动,常有接触美术学子师友,故我亦时有风闻。在我看来,这些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近十年来,有关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令人堪忧的一些问题,在美术界多有议论;笔者虽处高校圈外,或因在杭城主持省内美术评论活动,常有接触美术学子师友,故我亦时有风闻。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其实是与当前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存在的乱象相联系的。譬如:大学不仅在于有多少幢大楼,更在于有多少位高水准的大师;学生未必需要在读书期间成为社会知名的拔尖人才,而在于是否实际地掌握了求知的途径与做学问的方法;教师不仅是在课堂讲课,更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起做人的师范,既教书又育人,如此等等;这些应该做到而实际上却未能做到或未能全部做到的事作为存在于普通高校的问题,在美术高校也同样存在。因此,类似的问题就不在本文作为问题来论述。显然,更实际、更有的放矢的是就高等美术教育或美术高校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问题来做一些剖析。其中院系设置、教学思想等方面可能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受刊物篇幅之限,也不便全部展开(或留待后文论述)。本文具体行文仅涉招生人数的情况及其引发的问题与后果。笔者的基本看法是:高等美术教育招生人数猛增,淡化了精英教育,破坏了供求平衡;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更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显然,它当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乱象之一;作为美术教育“拨乱反正”的当务之急,它更是首先应当面对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美术教育 招生人数 拨乱反正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普通高校 美术评论 教育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读历史 误读传统——吴冠中的错误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嘉来 《中国美术》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2005年9月,吴冠中先生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回顾展,我受朋友之邀专程坐火车从杭州赶到上海去看吴先生的这个展览。其时,20世纪末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讨论,以及2004年秋拍后吴冠中作品的价格达到了23万元人民币一平尺,个别作品甚至拍出了近... 2005年9月,吴冠中先生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回顾展,我受朋友之邀专程坐火车从杭州赶到上海去看吴先生的这个展览。其时,20世纪末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讨论,以及2004年秋拍后吴冠中作品的价格达到了23万元人民币一平尺,个别作品甚至拍出了近百万元一平尺的高价,使得吴冠中的名字从同一辈份的画家中凸显了出来,备受社会、媒体和收藏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误读 上海美术馆 历史 传统 20世纪 人民币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神化了的吴冠中 被引量:1
5
作者 范达明 《中国美术》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以特立独行的品格、个性鲜明的画风著称于世。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吴冠中先生一直致力于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找一条融合的途径,汲取西方艺术之长以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审美的新中国绘画,并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以特立独行的品格、个性鲜明的画风著称于世。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吴冠中先生一直致力于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找一条融合的途径,汲取西方艺术之长以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审美的新中国绘画,并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持续探索,提出了不少颠覆性的理论。吴冠中先生的这些理论曾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其富于探索性的绘画作品人们也褒贬不一。无论如何,在浮躁轻狂、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吴冠中先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和对艺术事业的敬畏执著是令人尊敬的,也值得我们加以认真思考。至于其艺术探索的是非成败,则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研究。有鉴于此,我们特别组织了几位理论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期望更多的艺术同道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美术馆 林风眠 作品 西方艺术 理论家 浙江 媒体 记者 故宫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和心灵空间的拓展——门秀敏的彩墨艺术
6
作者 潘嘉来 《中国美术》 2021年第4期104-104,共1页
伴随着超级火箭将人类的视野拓展到遥远的天际和地外行星,人们看到了前工业文明时代完全不可能想象的场景和图像,而这些全新图景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必然会被投射到艺术创作中来。在绘画领域,艺术之都巴黎曾经活跃着三位杰出的华人艺术... 伴随着超级火箭将人类的视野拓展到遥远的天际和地外行星,人们看到了前工业文明时代完全不可能想象的场景和图像,而这些全新图景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必然会被投射到艺术创作中来。在绘画领域,艺术之都巴黎曾经活跃着三位杰出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和冯骁鸣,他们以描绘非具象的宏大场景闻名于世。而在当今画坛,同样以宏大世界观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家还有门秀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空间 心灵震撼 工业文明时代 绘画领域 赵无极 地外行星 艺术创作 视野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宾虹“法备气至”说的价值意义与思想来源
7
作者 范达明 《书画艺术》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从"气韵非师"到"法备气至"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1]95,96历来被视为中国画品格的基本价值标准——既是品评标准,又是创作标准。作为品评标准,品评者可以按照原著"六法"的行文顺序,从第一法"气韵生动"的最高标准起... 从"气韵非师"到"法备气至"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1]95,96历来被视为中国画品格的基本价值标准——既是品评标准,又是创作标准。作为品评标准,品评者可以按照原著"六法"的行文顺序,从第一法"气韵生动"的最高标准起,逐一进到第六法"传移模写"的最低标准,即按照从高至低的顺序来对照运用;而作为创作标准,即画人把"六法"作为作画技法来掌握运用时,则应倒过来,从第六法"传移模写"的最低标准起,逐一进到第一法"气韵生动"的最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至 六法 黄宾虹 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 中国画艺术 谢赫 墨法 《古画品录》 用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意”与“以象取意”
8
作者 范达明 《书画艺术》 2014年第6期22-24,共3页
从"以形写神"向"以象取意"的转化中国画被当今的学界更为强调其画品中所具有的"意"的内涵,而与中国画的"意"最为接近的概念则是"意象"。眼下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把中国画说成是"意象造型",以区别于传统西洋绘画的具象造型或... 从"以形写神"向"以象取意"的转化中国画被当今的学界更为强调其画品中所具有的"意"的内涵,而与中国画的"意"最为接近的概念则是"意象"。眼下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把中国画说成是"意象造型",以区别于传统西洋绘画的具象造型或现代西洋绘画之中作为现代主义重要部分的抽象造型。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说法或许是可以成立的,但它并不表示中国画作为"意象造型"是居于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两者之间的所谓第三类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意” 意象造型 抽象造型 现代主义 西洋绘画 以形写神 具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造型能力看来汶阳的中国人物画创作
9
作者 范达明 《书画艺术》 2019年第1期64-75,共12页
一、造型能力:从版画专业到中国画创作来汶阳、林云屏是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59级同学;1962年我进该校读高一,他俩已读四年级,比我高三届,是我的学兄学姐。当时来汶阳在我们低班同学心目中就属高材生。记得上水彩课时,老师挂出一张静物水... 一、造型能力:从版画专业到中国画创作来汶阳、林云屏是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59级同学;1962年我进该校读高一,他俩已读四年级,比我高三届,是我的学兄学姐。当时来汶阳在我们低班同学心目中就属高材生。记得上水彩课时,老师挂出一张静物水彩做示范,一看名字,来汶阳画的,我们就知道了学校高四毕业班有个能人。可以说,他的画技,那时就让我辈领教与服帖了。1963年他附中毕业后考入本科版画系,是该系总共6名新生之一。后来读研并留系任教的邬继德、李以泰,当年都是其同班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创作 造型能力 中国人物画 美术学院 毕业班 同学 四年级 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绘画现代性进程中的诸乐三
10
作者 潘嘉来 《书画艺术》 2022年第3期73-83,共11页
通过倪瓒、徐渭和朱耷与任颐、吴昌硕、潘天寿、吴茀之和诸乐三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画艺术现代性的转换与时代景象。面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强烈冲击,诸乐三和他的同道一方面坚守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自尊、自信,同时吸... 通过倪瓒、徐渭和朱耷与任颐、吴昌硕、潘天寿、吴茀之和诸乐三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画艺术现代性的转换与时代景象。面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强烈冲击,诸乐三和他的同道一方面坚守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自尊、自信,同时吸收西方艺术能够为我所用的营养部分,将中国绘画由荒寒、冷寂、愤世转向雄健、灿烂和拥抱现实世界,提供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符合现代人欣赏意味的民族艺术样本。他们是最早的历史觉悟者,诸乐三先生在同时代长三角地区艺术家中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他完成了中国画与书法篆刻学院教学从初创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诗书画印 比较研究 中国画与书法篆刻学院教学 诸乐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正恒山水画的特色与成就探源
11
作者 范达明 《书画艺术》 2018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依据张正恒论著《中国画要论》里的一些观点,结合属于中国画"画学正轨"的基本要求,分析张正恒山水画的特色与成就来源,旨在充分肯定张正恒对当代中国画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从更高意义上说,也是以张正恒艺术成就的个案为... 本文依据张正恒论著《中国画要论》里的一些观点,结合属于中国画"画学正轨"的基本要求,分析张正恒山水画的特色与成就来源,旨在充分肯定张正恒对当代中国画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从更高意义上说,也是以张正恒艺术成就的个案为例,张扬与强调中国画千年历史之正脉的传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正恒 山水画特色 成就来源 中国画 画学正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