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洗涤剂中的应用性能
1
作者 严羽欢 潘鹤潮 +2 位作者 鲍红洁 赵建红 何一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0-938,共9页
分别利用凝胶色谱仪、表面张力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聚醚-聚丙烯酸/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HS-PA的分子量、表面张力以及胶束聚集体的粒径分布。并考察了HS-PA在分别以LAS/AES/AEO_(9)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非结构型/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增稠性能、... 分别利用凝胶色谱仪、表面张力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聚醚-聚丙烯酸/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HS-PA的分子量、表面张力以及胶束聚集体的粒径分布。并考察了HS-PA在分别以LAS/AES/AEO_(9)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非结构型/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增稠性能、去污性能、液晶形态、悬浮性能以及流变行为。性能表征结果表明:HS-PA的重均分子量为4244,临界胶束浓度为3×10^(-7)mol/L,平衡表面张力为42.06 mN/m;当HS-PA分别与LAS、AES、AEO_(9)形成混合胶束时,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增大;在非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HS-PA对LAS/AES/AEO_(9)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均有提升黏度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洗涤剂在JB03皮脂污布上的去污力;在结构型洗涤剂中的应用测试结果说明:HS-PA将有助于LAS/AES/AEO_(9)体系形成球形层状液晶,且HS-PA用量越多,AES体系的液晶数量越多;离心结果表明,含HS-PA的结构型洗涤剂具有稳定悬浮微胶囊的能力;经旋转流变仪测定,HS-PA可提高LAS配方体系的屈服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型洗涤剂 非结构型洗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国强 徐雯雯 +3 位作者 罗天骥 潘卫 张蕾 何一波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为扩大山茶油的商业应用范围,采用超声技术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添加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乳液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DI)的影响,对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扫描... 为扩大山茶油的商业应用范围,采用超声技术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添加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乳液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DI)的影响,对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接触角及粒径测定等对山茶油纳米乳液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包埋效果。此外,考察了山茶油纳米乳液的长期物理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山茶油纳米乳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HP-β-CD添加量10%、超声功率500 W和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66.01 nm;山茶油纳米乳液外观透明泛蓝光,粒径小且分布均一,HP-β-CD/T80纳米晶的存在可能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FT-IR结果表明山茶油被成功包裹;山茶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长期物理稳定性,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同质量分数的山茶油乙醇溶液。综上,山茶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所得产品稳定性良好,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纳米乳液 超声技术 制备工艺 表征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涂料色浆的制备及其在窗帘织物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耀扬 周筱雅 陈凯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5,共11页
为明确水性涂料色浆中分散剂与黏合剂间的协同分散机制,通过筛选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和黏合剂,制备了一系列水性涂料色浆。同时,采用丝网印花技术,调控黏合剂和增稠剂的添加量、焙烘温度和水性颜料色浆含量,制备了一系列彩色印花织物。借... 为明确水性涂料色浆中分散剂与黏合剂间的协同分散机制,通过筛选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和黏合剂,制备了一系列水性涂料色浆。同时,采用丝网印花技术,调控黏合剂和增稠剂的添加量、焙烘温度和水性颜料色浆含量,制备了一系列彩色印花织物。借助纳米级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比分析了彩色窗帘K/S值、干湿摩擦色牢度、透气率、硬挺度、断裂强力、紫外防护和耐紫外老化等性能。结果表明:具有芳香环结构的分散剂与黏合剂之间存在强π-π相互作用,可形成协同分散效应;涂料色浆制备的印花织物K/S值最高(4.4),干湿摩擦牢度可达5级,透气性提升至157.76 mm/s,断裂强力提高至1700.90 N,硬挺度增加至8.92 cm。此外,该印花织物还展现了极佳紫外防护性能(T_(UPF)∶95.3±0.7,T_(UVA)∶4.7%±0.2%),且其褪色率仅为商品化染料的1/2,在窗帘织物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设计开发高性能窗帘织物着色用的水性涂料色浆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色浆 协同分散 着色效果 耐候性 印花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分析洗涤剂中9种螯合剂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芳 周伟 +3 位作者 杨立威 王梦瑶 张蕾 蔡国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洗涤剂样品中9种螯合剂含量的分析方法。洗涤剂样品经去离子水稀释,IC-R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选择高容量的Dionex IonPac^(TM)AS11-HC型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以自动淋洗液发生器电解产生的高纯KOH溶液为流动相...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测定洗涤剂样品中9种螯合剂含量的分析方法。洗涤剂样品经去离子水稀释,IC-RP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选择高容量的Dionex IonPac^(TM)AS11-HC型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以自动淋洗液发生器电解产生的高纯KOH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流速1.0 mL/min,采用高压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葡萄糖酸钠、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次氮基三乙酸、羟基乙叉二膦酸、柠檬酸钠、焦磷酸钠、谷氨酸二乙酸四钠和三聚磷酸钠在1~200 mg/L范围内、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在50~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EDTA-2Na的检出限(S/N=3)为12.5 mg/L,定量下限(S/N=10)为40 mg/L;其余8种螯合剂的检出限为0.02~0.07 mg/L,定量下限为0.06~0.25 mg/L。9种螯合剂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2.7%~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9%,均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无需衍生化处理,前处理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洗涤剂样品中9种螯合剂的定量分析,为洗涤用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螯合剂 洗涤剂 同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硅油增强反应性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淋 张军锋 +4 位作者 何方 王卓 黄志超 孙福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5,共8页
为改善聚氨酯(PU)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蓖麻油、双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硬段,采用绿色环保的无溶剂体系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反应性聚氨酯(Si-PU)涂层,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PU... 为改善聚氨酯(PU)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蓖麻油、双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硬段,采用绿色环保的无溶剂体系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反应性聚氨酯(Si-PU)涂层,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PU涂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高温热稳定性、耐低温性能、手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U涂层相比,Si-PU涂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当PDMS质量分数为7.6%时,改性涂层的拉伸强度较未改性PU涂层增长了51.9%;当PDMS质量分数为9.9%时,改性涂层的断裂伸长率较未改性PU涂层增长了99.3%;随着PDMS质量分数提高,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的温度有一定提高,涂层的玻璃化温度逐渐降低,耐低温性能提高,同时疏水性提高,手感变得更加柔软,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聚氨酯 涂层 有机硅 无溶剂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南 许冰洁 +4 位作者 李梦玮 任浩天 高玉洁 王懿佳 吴金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9,共9页
为解决光动力抗菌纤维活性氧(ROS)产率低、光敏剂易泄露等问题,以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TPE-TCF)为光敏剂,与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TPE-TCF@PAN/PVP纳米纤维膜,表征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亲水... 为解决光动力抗菌纤维活性氧(ROS)产率低、光敏剂易泄露等问题,以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TPE-TCF)为光敏剂,与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TPE-TCF@PAN/PVP纳米纤维膜,表征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亲水性,并探究其ROS产率和抗菌效果。结果表明:TPE-TCF@PAN/PVP膜(TPE-TCF质量分数为0.4%)具有高亲水性、优异的光敏剂负载稳定性和高ROS产率,超低功率白光照射20 min后,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6.2%)和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9%)的高效灭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广谱抗菌的医用防护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 活性氧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光动力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变色调温双功能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7
作者 蔡钦泽 叶景鹏 +2 位作者 张国庆 刘国金 周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7,共8页
针对现有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中相变溶剂热焓值低、包覆率低等问题,以发色剂2′-氯-6′-(二乙氨基)荧烷、显色剂双酚A和相变材料十六酸十二酯作为复合芯材,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兼具可逆热敏变色性和蓄热调温性的双功能... 针对现有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中相变溶剂热焓值低、包覆率低等问题,以发色剂2′-氯-6′-(二乙氨基)荧烷、显色剂双酚A和相变材料十六酸十二酯作为复合芯材,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兼具可逆热敏变色性和蓄热调温性的双功能微胶囊,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变色性能。结果表明:控制2′-氯-6′-(二乙氨基)荧烷、双酚A和十六酸十二醇酯三者质量比为0.3∶4∶60,在芯壁材料质量比0.8∶1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光滑的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3μm,包覆率达到86.4%时,微胶囊潜热值可达138.3 J/g,经120次升降温后仍有灵敏的颜色恢复性。将该热敏变色调温微胶囊以丝网印花的方式应用于棉织物,印制织物潜热值可达到9.74 J/g,在25~40℃范围内可实现红色到白色之间的快速变色,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性和热致变色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变色 蓄热调温 微胶囊 丝网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在洗护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国强 王琳 +3 位作者 张艳 何美林 张蕾 何一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2-820,共9页
利用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环氧聚醚硅油进行端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出不同硅氧链长的二甲基十二烷基有机硅季铵盐。通过FT-IR确定了有机硅季铵盐产物的合成结构;考察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硅季铵盐与市场样以及纯棉织物经样... 利用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环氧聚醚硅油进行端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出不同硅氧链长的二甲基十二烷基有机硅季铵盐。通过FT-IR确定了有机硅季铵盐产物的合成结构;考察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硅季铵盐与市场样以及纯棉织物经样品处理后的抑菌效果;考察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硅季铵盐及其在柔顺剂体系中对织物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考察了有机硅季铵盐在柔顺剂体系中的柔顺效果、在多元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抗再沉积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有机硅季铵盐具有优良的抑菌效果,在低质量分数(0.1%)下即可达到大于99.9%的抑菌率。同时有机硅季铵盐能吸附到织物表面,改变织物表面Zeta电位,仅1%有机硅季铵盐即可使织物表面Zeta电位从负电位提升至正电位,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市场样。所研制的有机硅季铵盐不仅能提升柔顺剂对织物的柔顺效果,还能在洗涤剂体系中提高织物对炭黑和黄泥土的抗再沉积作用。相比于聚酯纤维,有机硅季铵盐在纤维素纤维上具有更好的抗再沉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季铵盐 抑菌 柔顺 抗再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青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位UPLC-Q-TOF-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9
作者 蔡国强 徐志杰 +3 位作者 乔晓红 罗天骥 张蕾 何一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13-321,共9页
目的:研究三叶青提取物与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制备三叶青提取物上大孔树脂柱,分别使用浓度为10%、30%、50%、70%、90%和100%的乙醇进行洗脱,得到6个不同洗脱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研究三叶青提取物与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制备三叶青提取物上大孔树脂柱,分别使用浓度为10%、30%、50%、70%、90%和100%的乙醇进行洗脱,得到6个不同洗脱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建立三叶青提取物及各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筛选特征峰;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指标,考察三叶青提取物及各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再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分析研究特征峰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其质量标志物并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三叶青提取物及各洗脱部位分别筛选出57、92个特征峰;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与OPLS分析结果,其中14个离子峰对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分别为香兰素(P2)、儿茶素(P13、N19)、芦丁(P27、N54)、异槲皮苷(P28)、山奈酚-3-O-芸香糖苷(P33、N61)、原花青素B(N18)、原花青素C(N22)以及离子峰N23、N25、N26、N29。结论:建立了三叶青提取物及各洗脱部位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揭示了三叶青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为三叶青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抗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谱效关系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管式机器人空管状态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宁 梁汇江 +4 位作者 胡旭东 戚栋明 徐郁山 屠佳佳 史伟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207,共9页
针对利用插管式机器人在巡视络筒机设备时,存在无法检测储管纱圆盘均匀排布孔内是否存在管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空管状态检测方法。结合络筒机及插管式机器人工作机制,将集嵌入式控制系统、相机模组于一体的空管检测机构... 针对利用插管式机器人在巡视络筒机设备时,存在无法检测储管纱圆盘均匀排布孔内是否存在管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空管状态检测方法。结合络筒机及插管式机器人工作机制,将集嵌入式控制系统、相机模组于一体的空管检测机构固定在竖直机械立柱上,并随插管式机器人做水平往复直线运动。嵌入式控制系统通过捕获插管式机器人发送的锭位信号,实现该锭位储管纱圆盘图像采集,通过学习、调节、分块定域、矫正等准备环节及分级处理环节进行图像处理,并将处理后各均匀排布孔内管纱的实时情况经由通信接口传输至插管式机器人。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空管状态检测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检测效果稳定、准确度高,且成本低、安装简单,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式机器人 络筒机 空管检测机制 图像采集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膦酸/多乙烯多胺层层自组装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耀威 殷连博 +3 位作者 李家炜 杨晓明 李耀邦 戚栋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152,共9页
为了实现棉织物的环保阻燃,以乙烯膦酸(VPA)作为单体,合成聚乙烯基膦酸(PVPA),并与多乙烯多胺(PEPA)构建阻燃体系,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阻燃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 为了实现棉织物的环保阻燃,以乙烯膦酸(VPA)作为单体,合成聚乙烯基膦酸(PVPA),并与多乙烯多胺(PEPA)构建阻燃体系,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阻燃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联用技术等分析了涂层阻燃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阻燃性能,探究了气相和凝聚相阻燃机制,并测定了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采用LBL法制备PVPA/PEPA涂层阻燃整理棉织物,当整理层数达到12时,阻燃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9.8%,垂直燃烧试样离开火焰后自熄,并经10次标准洗涤后,LOI值为27.1%,相较于纯棉织物,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量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6.8%和19.7%。通过形成磷酸化结构改善了炭保护层的稳定性,阻隔了气体及热量的传递,增强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同时赋予棉织物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阻燃 层层自组装 聚乙烯基膦酸 多乙烯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润湿特性纺织基材上高稳固光子晶体的构筑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星月 韩朋帅 +3 位作者 王一萌 张耘箫 周岚 刘国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94,共7页
为提升纺织基材上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耐久性,从印花色浆性能和基材润湿性2个角度切入,以具有自交联特性的聚(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P(St-NMA))胶体微球为主要成分制备印花色浆,采用丝网印花法在具有非对称润湿特性的纺织基材上构筑光... 为提升纺织基材上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耐久性,从印花色浆性能和基材润湿性2个角度切入,以具有自交联特性的聚(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P(St-NMA))胶体微球为主要成分制备印花色浆,采用丝网印花法在具有非对称润湿特性的纺织基材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并测试制备所得光子晶体在纺织基材上的稳固性。结果表明:当印花色浆中微球质量分数为80%、自交联促进剂盐酸质量分数为5%~10%时,有助于得到结构色鲜艳且结构稳固的光子晶体;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可实现纺织基材的非对称润湿特性,当处理时间为3 min时,可得到正、反面接触角为56°和110°的纺织基材,且在此基材正面构筑得到的光子晶体能够兼顾结构色效果和结构稳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润湿 纺织基材 丝网印刷 光子晶体 结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值对含二硒键聚氨酯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千俊 王淋 +2 位作者 黄志超 沈连根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通过绿色环保方式制备机械性能良好的自修复型聚氨酯(PU)新材料在智能纺织、高端皮革、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采用无溶剂法,调整异氰酸根基团与羟基比值(R值)制备一系列含二硒键的PU,探究R值对PU自修复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 通过绿色环保方式制备机械性能良好的自修复型聚氨酯(PU)新材料在智能纺织、高端皮革、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采用无溶剂法,调整异氰酸根基团与羟基比值(R值)制备一系列含二硒键的PU,探究R值对PU自修复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U分子链中的二硒键、分子间交联以及氢键作用是R值影响其自修复性能的根本原因。当R值从0.90增至1.10时,PU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常温可见光条件下PU自修复能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自修复后的PU伸长率和修复效率呈下降趋势。当R值为1.05时,修复后PU拉伸强度最高达到2.13 MPa;当R值为1.10时,相比较原始PU样品(拉伸强度为2.47 MPa),修复后PU拉伸强度降至2.05 MPa,自修复能力明显下降。研究结果为自修复PU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自修复 无溶剂 R值 二硒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常用的抗菌整理剂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陆嘉渔 蔡国强 +3 位作者 高宗春 宋江晓 张艳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甲流等多种传染病频发,抑制和切断病菌的传播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有利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提升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切断或减缓病菌传播的重要手... 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甲流等多种传染病频发,抑制和切断病菌的传播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有利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提升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切断或减缓病菌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抗菌纺织品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整理是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常用方法,本文总结了纺织品抗菌整理常用的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及天然抗菌剂等三类抗菌剂的抗菌作用机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并对每种抗菌材料的抗菌效果进行了评价。也介绍了纺织品抗菌整理常用的原纤维法和后整理法等两种方法,并总结了纺织品抗菌评价的主要测试手段。最后,本文对纺织品上抗菌整理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整理剂 抗菌机理 抗菌整理 抗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纤填充型聚酰胺涂层织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柏健壮 虞一浩 +3 位作者 蒋继康 陈智杰 孙阳艺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229,共8页
为提高聚酰胺涂层织物的服用性能,将开纤后聚酰胺聚乙烯(PA PE)超细纤维短纤与甲醇氯化钙存在下的聚酰胺高分子溶液共混,制得超纤填充型聚酰胺涂层浆。涂层浆在涤氨纶混纺基布上经过双面刮涂、相转化、烘干等湿法涂层工艺操作,得到超纤... 为提高聚酰胺涂层织物的服用性能,将开纤后聚酰胺聚乙烯(PA PE)超细纤维短纤与甲醇氯化钙存在下的聚酰胺高分子溶液共混,制得超纤填充型聚酰胺涂层浆。涂层浆在涤氨纶混纺基布上经过双面刮涂、相转化、烘干等湿法涂层工艺操作,得到超纤填充型聚酰胺涂层织物。对涂层浆的黏度、相转化时间、焙烘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分析比较不同制备工艺下涂层织物的微观形貌、干湿摩擦、硬挺度和掉粉情况,确定最佳涂层织物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涂层浆适宜的放置时间为1 h,涂层最佳厚度区间为20~24μm,当相转化时间和焙烘温度分别为5 s和80℃时,涂层织物的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聚酰胺涂层 湿法涂层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同时分析牙膏中三种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立威 李晓芳 +2 位作者 史华进 张蕾 蔡国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90-4192,共3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法同时检测牙膏中月桂醇硫酸酯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酰肌氨酸钠等3种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牙膏样品经甲醇水溶液(1∶1)提取后,以乙腈−5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法同时检测牙膏中月桂醇硫酸酯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酰肌氨酸钠等3种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牙膏样品经甲醇水溶液(1∶1)提取后,以乙腈−5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电雾式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在10—2000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r)均大于0.999.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4.32%—105.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1.40%,检出限(S/N=3)为1.98—3.75 mg·L^(−1).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牙膏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产品背标,检出范围在未检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 月桂醇硫酸酯钠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月桂酰肌氨酸钠 超高效液相色谱 电雾式检 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酚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国强 徐雯雯 +3 位作者 权琰 潘卫 张蕾 何一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5-1411,共7页
为提高α-生育酚(α-Toc)的稳定性和活性,利用超分子包合机理制备纳米乳液,得到了一种稳定性好、透皮效果佳、抗氧化性能优异的α-Toc纳米传递载体。考察了聚山梨醇酯(Tween)的种类、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添加量和α-Toc溶液的... 为提高α-生育酚(α-Toc)的稳定性和活性,利用超分子包合机理制备纳米乳液,得到了一种稳定性好、透皮效果佳、抗氧化性能优异的α-Toc纳米传递载体。考察了聚山梨醇酯(Tween)的种类、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添加量和α-Toc溶液的添加量对纳米乳液粒径的影响,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Franz扩散池研究了α-Toc纳米乳液的包埋情况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α-Toc超分子纳米乳液的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在0℃和室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纳米乳液可以显著增强α-Toc的热稳定性,比未经过包裹的α-Toc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能力,纳米乳液在化妆品配方中可有效促进α-Toc的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生育酚 纳米乳液 超分子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化学中的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
18
作者 邱嘉琪 闵玉婷 陈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26-234,共9页
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具有制备简单、分散性好、结构易调控等优点。将均相催化剂引入到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中既可实现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有机结合,也可有效地利用纳米反应器底物浓缩效应、限域效应等特殊效应。此外,由于聚合物基催化纳... 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具有制备简单、分散性好、结构易调控等优点。将均相催化剂引入到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中既可实现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有机结合,也可有效地利用纳米反应器底物浓缩效应、限域效应等特殊效应。此外,由于聚合物基催化纳米反应器的结构易调控、可实现串联催化、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且其模拟了酶作用的微环境,具有催化活性高、可水相催化等优点。基于此,国内外的研究者们设计了大量不同结构的催化纳米反应器,包括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的纳米反应器、交联聚合物自组装的纳米反应器、单链粒子型纳米反应器以及其它类型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基纳米反应器的构筑以及催化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反应器 催化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单独稳定的水包油高内相乳液
19
作者 韩亚楠 台秀梅 +3 位作者 刘英 耿涛 白艳云 郭凌霄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2-1397,共6页
以1.5wt%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为单一乳化剂,体积分数86%甜杏仁油为油相,制备了一系列水包油高内相乳液。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研究了不同EO加合数和不同碳链长度改性油脂对形成乳液粒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改性乳木果油稳... 以1.5wt%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为单一乳化剂,体积分数86%甜杏仁油为油相,制备了一系列水包油高内相乳液。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研究了不同EO加合数和不同碳链长度改性油脂对形成乳液粒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改性乳木果油稳定的高内相乳液,乳化性能随着EO值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于不同碳链长度改性油脂稳定的高内相乳液,C_(12)~C_(14)分布的椰子油基和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制备的乳液黏度和储能模量(G’)相近且较低;而C_(16)~C_(18)分布的乳木果油基乙氧基化物制备的乳液黏度和储能模量更高。此外,从EO数分布和碳链分布角度对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进行了机理解释。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日用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 水包油高内相乳液 不同EO数 不同碳链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三甲基铵][芥酰胺苯甲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20
作者 赵炳天 杨哲 +1 位作者 郭爽 张永民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5,共5页
以菜籽油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芥酸(二十二碳-13-烯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超长碳链的脂肪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苄基三甲基铵][芥酰胺苯甲酸](ErBBT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核磁波谱确认了其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超长碳链和苯环结构... 以菜籽油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芥酸(二十二碳-13-烯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超长碳链的脂肪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苄基三甲基铵][芥酰胺苯甲酸](ErBBT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核磁波谱确认了其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超长碳链和苯环结构的引入可赋予ErBBTA极强的自组装能力,临界胶束浓度仅为0.0035 mmol/L,胶束化自由能达到-67.90 kJ/mol。当浓度达到临界交叠浓度(1.19 mmol/L)时,ErBBTA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蠕虫状胶束,赋予体系显著的黏弹性,能作为流变调节剂应用于日用化学品、石油开采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活性剂 芥酸 增黏 胶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