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维生素B_(12)联合叶酸与维生素B_6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叶萍 孙新芳 +2 位作者 俞钟明 金华伟 朱麒钱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甲基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不同组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二联组和三联组各15例,分别给予甲基维生素B120.5 mg,po,tid;甲基维生素B120.5 mg,po,tid,加叶酸5 mg,po,qd;... 目的探讨甲基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不同组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二联组和三联组各15例,分别给予甲基维生素B120.5 mg,po,tid;甲基维生素B120.5 mg,po,tid,加叶酸5 mg,po,qd;甲基维生素B120.5 mg,po,tid,加叶酸5 mg,po,qd,及维生素B610 mg,po,ti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结果单用组、二联组、三联组在给药1,3个月时均可以改善DPN临床症状、体征,并可轻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三联组治疗DPN疗效优于其他两组,3组Hcy均较治疗前降低,三联组降低Hcy有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甲基维生素B12治疗DPN有一定疗效,但对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效果并不理想。甲基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三联治疗Hhcy的DPN可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并伴随着Hcy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甲基维生素B12 叶酸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冯玲 茹文亚 +3 位作者 孙新芳 蔡锣杰 杜筱蓓 吴月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头针治疗 疗效观察 预防 主要表现 情绪障碍 脑卒中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桂荣 孙新芳 +2 位作者 章燕幸 赵宏军 桂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采用中文版MoCA进行评分,使用26分作为分界值。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组(LI-CI组),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正常组(LI-NC组)。比较两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及MoCA各个认知领域得分情况。结果 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有53%(50/94)MoCA评分<26分,这些患者的认知功能与MoCA评分≥26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I组在视空间功能与执行功能、命名、抽象、延迟回忆认知领域方面得分低于L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CA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更为敏感,对于MMSE评分正常MoCA评测异常的患者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以及抽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建平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缪中荣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A显示闭塞段形态,应用导丝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股动脉穿刺为顺行方式,经病变的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为逆行方式。结果通过顺行方式开通19例,逆行开通9例。25例开通成功并置入自膨式支架,失败3例,成功率为89%(25/28);25例患者置入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20mm Hg,恢复至术后<10 mm Hg;术后TCD显示,椎动脉血流均由逆向转为正向。25例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中,术后随访23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为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有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血管内机械性再通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肖桂荣 孙新芳 +2 位作者 章燕幸 赵宏军 桂小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MMSE量表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 目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中文版MMSE量表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筛选,然后对经过受教育程度矫正后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采用中文版MoCA量表进行评分。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LI-CI)组,MoCA≥26分者纳入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正常(LI-NC)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比较3组患者MoCA总分及各个认知领域的得分情况。结果 MMSE得分正常的患者中有53%(50/94)MoCA评分<26分,其认知功能与MoCA评分≥26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I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延迟记忆、抽象等认知领域得分低于LI-NC组(P<0.05)。结论 MMSE评分正常、MoCA评测异常的患者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抽象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量表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夜间酸突破现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宏军 孙新芳 +2 位作者 张晓苹 马阿火 付文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18-372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20 mg,2次/d;D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静脉滴注西咪替丁600 mg,1次/晚,于第6天早上监测患者24 h胃内pH值。结果 (1)D组患者无NAB发生,A组只有1例发生,C组有3例,B组有5例,D组NAB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4组患者的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显著高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及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显著低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值及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高于A组(P<0.05),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低于A组(P<0.05)。(3)A、B、C、D 4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5%(1/20)、20%(4/20)、15%(3/20)和0,4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B组>C组>A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中单用奥美拉唑标准剂量多发生NAB,增加奥美拉唑用药次数、剂量及联用西米替丁可以降低NAB的发生,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脑梗死 夜间酸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苹 赵宏军 +4 位作者 马阿火 秦月花 孙爱静 王晓丽 王兴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3例并发SBP的患者为SBP组,66例未并发SBP的患者为非SBP组,SBP...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3例并发SBP的患者为SBP组,66例未并发SBP的患者为非SBP组,SBP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SBP(14例)和重症SBP(9例)。检测其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TREM-1水平及腹腔积液细胞、多形核白细胞计数(PMN)、乳酸脱氢酶(LDH)、sTREM-1水平。结果 SBP组血清WBC、CRP、PCT、sTREM-1及腹腔积液细胞、PMN、LDH、sTREM-1水平均较非SBP组升高(P<0.05)。非SBP组腹腔积液培养均为阴性,SBP组细菌培养13例(56.5%)患者阳性。轻症及重症SBP患者血清WBC、CRP、PCT、sTREM-1及腹腔积液细胞、PMN、LDH、sTRE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BP组和非SBP组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腹腔积液sTREM-1水平呈正相关(r=0.737,P<0.001;r=0.275,P=0.025)。结论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sTREM-1水平升高,但是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无差异,sTREM-1有可能作为诊断SBP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腹腔积液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患者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新芳 肖桂荣 桂小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1,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住院脑梗死患者89例,将其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纳络酮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2.4±11.3)岁;纳洛酮治疗组45例,男性2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住院脑梗死患者89例,将其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纳络酮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2.4±11.3)岁;纳洛酮治疗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2±9.3)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组患者均经或头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治疗组 纳洛酮 临床分析 平均年龄 神经功能缺损 2009年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1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桂荣 孙新芳 +1 位作者 谢建平 阮海娃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者14例(66.7%),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者14例(66.7%),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者12例(45%);颅内压显著升高大于3.92 kPa者5例;脑室扩大经侧脑室引流者3例;鞘内注射9例;单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3例,AMB+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0例,AMB+5-FC+氟康唑(FCZ)治疗者8例,AMB的平均用量2.5 g,疗程67 d^2 a;治愈13例,好转3例,死亡或自动出院5例。结论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仍首选AMB+5-FC鞘内注射,侧脑室引流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