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十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益平 余卓文 +3 位作者 郭航远 陈日新 彭放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住院行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平均年龄67岁)...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住院行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平均年龄67岁)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其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7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1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消融术1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患者表现为胸痛、气促、大汗等症状;均出现血压下降,其中5例心率减慢,3例出现意识不清;10例患者均经超声或X线检查确诊为心包积液,紧急实施经皮Seldinger法剑突下行心包穿刺及置管引流,引流出不凝血性液体250~2 000 ml,猪尾导管留置时间24~72 h,必要时给予输血、多巴胺维持血压等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非常重要,紧急超声指导下心包穿刺、引流及其他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压塞 心脏介入治疗 手术中并发症 心包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建君 郭航远 +2 位作者 池菊芳 潘孙雷 余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328-3331,共4页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日趋上升,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叙述了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日趋上升,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叙述了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总结了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指出戒烟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呼吁全社会戒烟,创造一个无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妍 郭航远 +3 位作者 裘宇芳 邢杨波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53-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增多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杰 郭航远 池菊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2-1395,共4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其治疗展开一系列研究,而对其预防和康复均研究不足,因此加快临床心脏康复研究与落实的步伐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指南多参考国外,但国外有些指南的实施需要...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其治疗展开一系列研究,而对其预防和康复均研究不足,因此加快临床心脏康复研究与落实的步伐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指南多参考国外,但国外有些指南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其投入十分巨大,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国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必须充分结合国情,发挥我国中医康复疗法的优势,同时借鉴并融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做好心脏康复治疗。本文从中医、西医心脏康复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利弊,并最终提出相较于两种独立的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在心脏康复中存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 心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 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16例临床救治分析及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益平 郭航远 +2 位作者 彭放 裘宇芳 杨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 目的 探讨心室电风暴(VES)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抢救治疗的VES患者 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6±4.5)岁.16例VE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Brugada综合征1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1例,低钾血症伴QT间期延长1例,急性心肌炎1例,乌头碱中毒1例,脑出血1例.采用电击复律或除颤,应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可达龙)、硫酸镁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加用盐酸艾司洛尔;救治成功者口服可达龙及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维持,部分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 所有患者予以电击复律或除颤,平均电击4.2次.抢救成功13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者中1例予以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经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达龙、硫酸镁等后病情得以控制;7例经上述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加用盐酸艾司洛尔后VES病情才得以控制.3例患者植入ICD,11例患者继续口服可达龙及倍他乐克维持治疗,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VES.结论 VES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诱因;电击复律或除颤是维持VES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尚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拮抗剂特别是盐酸艾司洛尔在治疗VES中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性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室电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芳芳 郭航远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典型且并发症少,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45.45%(25/55)、32.73%(18/55)和23.64%(13/5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2.73%(29/55)、30.91%(17/55)和16.36%(9/55),罪犯血管大部分为前降支(61.67%),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达35.00%,血栓形成率为14.55%。冠状动脉均无钙化,钢丝一次性通过率、开通成功率为98.18%(54/55),无一例发生PCI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诱因和发病临床特点,可针对性进行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邢杨波 郭航远 +2 位作者 游斌权 周妍 王平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连续4周;对照组30例,在常规...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连续4周;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bid,美托洛尔片25mg,bid,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63.3%(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美托洛尔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酯缓释片 单硝酸 美托洛尔缓释片 心绞痛 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肌钙蛋白I及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探讨WBC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AMI住院老年患者100例,依据急性...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探讨WBC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AMI住院老年患者100例,依据急性发作期WBC水平分为两组,WBC正常组(<10.0×109/L)48例,WBC升高组(≥10.0×109/L)5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及cTnI;并于住院1周左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统计患者入院2周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WBC升高组cTnI及CK-MB水平均高于WBC正常组;WBC升高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高于WBC正常组,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亦高于WBC正常组;WBC升高组的EF、FS均低于WBC正常组,而LVESV、LVEDV高于WBC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升高的老年STEAMI患者,反映心肌损伤和坏死的标记物cTnI及CK-MB升高,炎性反应和心肌损伤加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对心脏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计数 心肌肌钙蛋白I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型高血压患者心肺运动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佳 郭航远 何益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胸闷待查患者110例,均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型高血压组(n=48)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62)。比较两组运动血压... 目的探讨运动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胸闷待查患者110例,均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型高血压组(n=48)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62)。比较两组运动血压情况及CPET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BMI、高血压家族史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收缩压(SBP)、静息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运动峰值SBP、运动SBP增量、运动峰值脉压、恢复期3 min SBP及恢复期3 min脉压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氧阈摄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无氧阈公斤摄氧量(VO2/kg@AT)、无氧阈代谢当量(METS@AT)、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S)、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均低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型高血压患者运动能力及心肺储备较差,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主动电极植入2年随访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刘龙斌 郭航远 +3 位作者 史亚非 周妍 邢杨波 裘宇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主动电极起搏的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7年7月101例右心室起搏患者的主动电极指标,其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54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47例。术后随访2年,测定右心室主动电极...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主动电极起搏的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7年7月101例右心室起搏患者的主动电极指标,其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54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47例。术后随访2年,测定右心室主动电极的阈值、R波高度和阻抗,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起搏阈值和阻抗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和阻抗保持平稳。R波高度在术后即保持稳定。两组心室起搏阈值、R波高度和阻抗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起搏和感知不良,无阻抗过高。结论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同样长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主动电极 心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晓娜 何益平 +1 位作者 翟小亚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535-453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应用及机制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多酚诱导沉默调节蛋白3表达减轻阿霉素心肌损伤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世民 孙珍珠 +1 位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02-2109,共8页
背景阿霉素(DOX)是一种常见的强效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尤其是实体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DOX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黄酒多酚(YWPC)是从绍兴黄酒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 背景阿霉素(DOX)是一种常见的强效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尤其是实体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DOX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黄酒多酚(YWPC)是从绍兴黄酒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对DOX所致心肌损伤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明晰。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YWPC减轻DOX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使用SD大鼠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YWPC组、DOX组与DOX+YWPC组;取心脏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动物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沉默调节蛋白3(SIRT3)表达水平变化。体外实验:通过1μmol/L DOX干预H9C2细胞24 h建立DOX诱导H9C2细胞损伤模型,先将一批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YWPC(1 mg/L)组、DOX+YWPC(10 mg/L)与DOX+YWPC(100 mg/L)5组,采用CCK-8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及SIRT3表达水平变化;之后将另一批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YWPC组、DOX+SIRT3抑制剂(3-TYP)组及DOX+YWPC+3-TYP组,通过3-TYP抑制SIRT3蛋白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及SIRT3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明确SIRT3在YWPC减轻DOX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动物实验中,大鼠心肌切片通过MASSON染色后可见:DOX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大量蓝色胶原纤维贯穿心肌纤维;DOX+YWPC组大鼠心肌切片纹理部分恢复,蓝色胶原纤维减少。DOX组胶原纤维占比、血清LDH水平高于对照组、DOX+YWPC组(P<0.05)。DOX组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YWPC组(P<0.05);DOX组大鼠心肌切片中代表凋亡的绿色亮点明显增多,呈片状分布,而经YWPC治疗后凋亡亮点减少。体外实验中,DOX组吸光度值、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YWPC(1 mg/L)组、DOX+YWPC(10 mg/L)组、DOX+YWPC(100 mg/L)组(P<0.05),DOX组、DOX+3-TYP组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OX+YWPC+3-TYP组Bcl-2/Bax比值低于DOX+YWPC组(P<0.05),DOX+YWPC组与DOX+YWPC+3-TYP组SIRT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WPC可以通过调节SIRT3表达水平减轻DOX心肌损伤,抑制SIRT3会降低YWP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阿霉素 黄酒多酚 抗肿瘤药 沉默调节蛋白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多酚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龙斌 孟立平 +3 位作者 季政 许富康 池菊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76-1683,共8页
目的验证黄酒多酚(YWPC)是否具有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其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育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 目的验证黄酒多酚(YWPC)是否具有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其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育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Hey组(500μmol/LHey),YWPC1mg/L组(500μmol/LHcy+1mg/L YWPC),YWPC10mg/L组(500μmol/L Hey+10mg/L YWPC),YWPC100mg/L组(500μmol/LHey+100mg/L YWPC)。采用M1Tr法检测VSMCs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Np—AKT/AKT表达情况。为验证YWPC是否经Pi3K/AKT通路发挥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分别加入L Y-29400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细胞被分为Hcy组,YWPC组,LY-294002+Hey组,LY-294002+YVCPC组;Hcy组,YWPC组,IGF-1+Hcy组,IGF-1+YWPC组,再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检测-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以传代,经SN—actin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及DAPI核染,确定细胞纯度在99%以上。24、48h时,5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5,P=0.016;F=83.756,P=0.014);其中Hcy组OD值高于对照组和YWPC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24、48、72、96h时,5组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y组VSMCs迁移面积多于对照组(P〈0.05);YWPC组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48h时,5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54,P=0.001);其中Hcy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5组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23,P=0.002);其中Hey组p-AKT/AKT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p-AKT/AKT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加入LY-294002:24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75,P=0.004;F:67.723,P=0.002);其中LY-294002+Hcy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904,P=0.003;F=87.904,P=0.001);其中LY-294002+Hcy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IGF-1:24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52,P=0,007;F=63.085,P=0.002);其中IGF一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高于YWPC组(P〈0.05);IGF-1+Hey组与ICF-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41,P=0.008;F=65.011,P=0.005);其中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高于YWPC组(P〈0.05);IGF-1+Hey组与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WPC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 平滑 血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1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出血、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7例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81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2±12.5)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持续保持这种较低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了严重血小板减少;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5例(4.46%);有1例(0.89%)患者出现皮疹;12例(10.4%)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总体来讲是安全的。但仍有血小板减少、皮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服药过程中需加强随访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芳芳 郭航远 池菊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易损斑块的破裂致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最主要诱因,现有检测方法仅能运用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当时及事后,而上游的诊断手段目前仍不能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急性冠脉事件... 易损斑块的破裂致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最主要诱因,现有检测方法仅能运用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当时及事后,而上游的诊断手段目前仍不能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急性冠脉事件的早期诊断及积极预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围术期应用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伟源 郭航远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106-4108,共3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患者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有14例出现围术期囊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者6例,双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者5例,华法林者1例。进一步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者血肿发生率较未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单用阿司匹林者为高(发生率分别为17.9%,0.7%和4.3%,P<0.05)。所有囊袋血肿经适当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增加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手术经验和恰当的术中操作有助于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