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品和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卢鸯 潘勇华 +2 位作者 沈金金 黄一彤 朱岩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5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纺织品及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中,应用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前者包括固相萃取技术、液液微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一步萃取快速筛选法等;后者则有串联质谱技术和表...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纺织品及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中,应用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前者包括固相萃取技术、液液微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一步萃取快速筛选法等;后者则有串联质谱技术和表面解吸电喷雾或化学电离质谱法等。通过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仍是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禁用偶氮染料 芳香胺 纺织品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氧离子和阻燃复合功能窗帘交织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雪莹 张红霞 +2 位作者 黄锦波 何波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探究不同纬纱含量及不同组织对面料功能性的影响,以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经纱原料,负氧离子涤纶纱与阻燃涤纶纱作为纬纱原料,试制9种纬纱比例不同,以及4种纬纱比例为1︰1时组织不同的交织面料,同时测试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浓度和阻燃性能... 为探究不同纬纱含量及不同组织对面料功能性的影响,以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经纱原料,负氧离子涤纶纱与阻燃涤纶纱作为纬纱原料,试制9种纬纱比例不同,以及4种纬纱比例为1︰1时组织不同的交织面料,同时测试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浓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织物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及阻燃性能随着织物中负氧离子涤纶纱及阻燃涤纶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织物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随着织物组织枚数的增加及织物的蓬松程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的组织会影响织物的紧密度,因此对织物的阻燃性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氧离子功能 阻燃功能 大提花窗帘织物 负氧离子涤纶 阻燃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瑞 孙冲 董余兵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2,共6页
概述聚己内酯的理化性质及其聚合物和纤维制品的应用情况,阐述熔融纺丝、溶液纺丝、静电纺丝及离心纺丝等纤维成型工艺制备聚己内酯纤维的机理及特点,进而评价了上述成型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所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通过了解聚己... 概述聚己内酯的理化性质及其聚合物和纤维制品的应用情况,阐述熔融纺丝、溶液纺丝、静电纺丝及离心纺丝等纤维成型工艺制备聚己内酯纤维的机理及特点,进而评价了上述成型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所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通过了解聚己内酯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日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限制聚己内酯纤维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积极进行聚己内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纤维 熔融纺丝 溶液纺丝 静电纺丝 离心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保暖蓬松罗口袜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晔 詹蔚鸿 陈慰来 《现代纺织技术》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多功能性袜子的需求,研究选用了中空率大、密度小,具有优异的导湿性能的木棉天然纤维为原料,选择合理的编织工艺参数及工艺路线,采用先进的意大利袜机设备,以橡筋线1×1的垫纱方式形成了腰鼓型罗口的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多功能性袜子的需求,研究选用了中空率大、密度小,具有优异的导湿性能的木棉天然纤维为原料,选择合理的编织工艺参数及工艺路线,采用先进的意大利袜机设备,以橡筋线1×1的垫纱方式形成了腰鼓型罗口的编织结构。袜子的主要性能通过测试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保暖性能以及较好的透气性,提高了袜子的舒适性,具有较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保暖 罗口 袜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羊绒产业的发展优势及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瑞 谢凌佳 张招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75,共4页
以珍贝、米皇、帕罗等典型的南派羊绒品牌为例,从市场因素、品牌意识、技术创新、资金优势、政府管理和人文区位优势等方面分析浙江羊绒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对未来羊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快品牌"走出去"、产业集约化发展、注... 以珍贝、米皇、帕罗等典型的南派羊绒品牌为例,从市场因素、品牌意识、技术创新、资金优势、政府管理和人文区位优势等方面分析浙江羊绒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对未来羊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快品牌"走出去"、产业集约化发展、注重产权保护、提高检测能力及成立行业协会等基本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羊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自身优势,提升本土羊绒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产业 优势 品牌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混纺地毯中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 被引量:8
6
作者 楼超艳 姜磊 +4 位作者 段芬 王国琴 张培敏 支明玉 朱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紫外检测同时测定混纺地毯中分散黄1、分散黄49、分散黄9、分散橙37/76、分散红1、分散橙1、分散橙3和分散棕1共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在70℃水浴中经甲醇超声萃取30 min后,以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甲醇(9...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紫外检测同时测定混纺地毯中分散黄1、分散黄49、分散黄9、分散橙37/76、分散红1、分散橙1、分散橙3和分散棕1共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的分析方法。样品在70℃水浴中经甲醇超声萃取30 min后,以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甲醇(90∶1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440 nm波长下检测。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在12 min内即可实现分离,其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2~0.999 8,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5~0.10 mg/L。用该方法分析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2%(n=5)。8种染料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6%~104.2%。该方法可以对混纺地毯等纺织品中8种致敏性分散染料进行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选择性高、结果准确,能满足纺织品中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紫外检测 致敏性分散染料 混纺地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抗紫外线复合功能窗帘交织物的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华 张红霞 +3 位作者 黄锦波 祝成炎 曹丽丹 袁海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8,共5页
为探讨复合交织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织物的燃烧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等测试,探讨了纬纱不同交织比对织物阻燃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功能纤维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抗紫外线性... 为探讨复合交织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织物的燃烧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等测试,探讨了纬纱不同交织比对织物阻燃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功能纤维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阻燃腈纶含量与织物阻燃性能呈非线性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比为1∶1时,织物经纬向阻燃性能最好,且没有熔滴。蜂窝抗紫外线含量在15.69%-35.3%时,紫外线透过率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超过15.69%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交织比为1∶3时,织物抗紫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涤纶 阻燃腈纶 蜂窝抗紫外涤纶 交织 垂直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普丹丹 王瑞 +2 位作者 董余兵 朱曜峰 傅雅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07,共6页
为改善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利用自制的纤维表面改性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去油、碱减量和改性剂涂覆等表面改性处理,并以表面改性后涤纶织物为增强材料,聚氯乙烯为基体制备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为改善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利用自制的纤维表面改性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去油、碱减量和改性剂涂覆等表面改性处理,并以表面改性后涤纶织物为增强材料,聚氯乙烯为基体制备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动态接触角分析仪、万能强力机等对改性处理前后涤纶的表面形态、表面能、单丝强度以及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剥离强度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表面改性后的涤纶表面粗糙度有了明显提高,表面能较未处理纤维提高了79.77%,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剥离强度提高了9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织物 表面改性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油微胶囊在芳香纤维和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勇 杨一 杨胜林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7,共3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做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μm、热分解温度为250℃的薄荷油微胶囊。微胶囊分别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引入尼龙6纤维以及通过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通过对纤维和织物的性能表征发现,尼龙6纤维在引入...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做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μm、热分解温度为250℃的薄荷油微胶囊。微胶囊分别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引入尼龙6纤维以及通过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通过对纤维和织物的性能表征发现,尼龙6纤维在引入微胶囊后断裂强度有所降低;而整理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力、硬挺度提高,白度略有降低;纤维和织物均具有缓释留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香味整理 薄荷油 微胶囊 共混纺丝 尼龙6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同时测定运动饮料中的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韦俊芳 姜磊 +1 位作者 楼超艳 朱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8-684,共7页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运动饮料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的...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运动饮料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的超临界流体色谱-紫外检测分析方法。实际样品经液相萃取后,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以超临界态二氧化碳-3%(体积分数)甲醇作为色谱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 nm,6 min即可实现分离。8种PAE类增塑剂在0.05~25 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7,方法检出限为7.5~15μg/L。8种PAE类增塑剂在运动饮料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1.7%~100.2%,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6.5%(n=3)。应用该方法对多种市售运动饮料中的8种PAE类增塑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环保、快速、灵敏、选择性高、结果准确,能满足运动饮料中增塑剂含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液相萃取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运动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在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及其发酵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子舒 李吉年 +2 位作者 郭谦 叶翔宇 胡梦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1-77,共7页
利用多巴胺在材料表面的自发黏附特性,制备了多巴胺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膜,研究多巴胺改性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ise)在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的影响及L.paracasei生物膜的发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接... 利用多巴胺在材料表面的自发黏附特性,制备了多巴胺改性的聚丙烯纤维膜,研究多巴胺改性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ise)在聚丙烯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的影响及L.paracasei生物膜的发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接触角仪对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表面形成的L.paracasei生物膜进行表征,并对L.paracasei生物膜的抗逆性与发酵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对聚丙烯纤维膜表面L.paracasei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巴胺改性聚丙烯纤维膜表面的生物膜具有极佳的抗逆性能,更耐受高温和酸碱环境,用于生物膜反应器中发酵生产的L-乳酸纯度维持在99%以上,同时反应器基本没有发酵延滞期,有效提高了生物发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生物膜 多巴胺 聚丙烯纤维膜 生物膜反应器 L-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别并测定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晓燕 姚春冀 +2 位作者 潘再法 高一川 王丽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法测定混纺织物中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含量。将剪碎成小于2mm2小块的纤维样品(0.02g)与固体分散剂石英砂(4g)混合碾磨成均匀粉末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混合物(其中涤纶纤维含量应小于0.21mg),置于色谱仪进样口上方的裂...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法测定混纺织物中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含量。将剪碎成小于2mm2小块的纤维样品(0.02g)与固体分散剂石英砂(4g)混合碾磨成均匀粉末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混合物(其中涤纶纤维含量应小于0.21mg),置于色谱仪进样口上方的裂解器中,于550℃裂解。裂解物经Ultra ALLOY-5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分离。根据裂解色谱图所示,不同纤维的特征峰,对样品的纤维进行鉴定。涤纶纤维的线性范围在0.02~0.21mg之间。采用此法测定了织物样品中涤纶纤维的含量,所得测定值与溶解法测定值相符。用标准加入法做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法 涤纶纤维 天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掺杂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冲 王瑞 +2 位作者 王晓晴 郭亚 林俊雄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1,共5页
采用多孔材料硅藻土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Fe掺杂TiO2。利用SEM和EDX技术对合成的Fe掺杂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和光降解能力高于TiO2/硅藻土和硅藻土。约85%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的... 采用多孔材料硅藻土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Fe掺杂TiO2。利用SEM和EDX技术对合成的Fe掺杂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和光降解能力高于TiO2/硅藻土和硅藻土。约85%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的染料可在240min内被有效地吸附和降解。脱色率取决于pH值、光催化剂质量浓度和染料质量浓度等条件。此外,罗丹明B染料在日光下可能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四个过程:脱乙基、发色共轭结构的破坏、开环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二氧化钛 硅藻土 铁离子掺杂 光催化活性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烫机对粘合衬衣衬干热尺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惠芳 寿霜霜 +1 位作者 吴鲜鲜 曹丽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1,共7页
压烫机有平板式压烫机和连续式压烫机。粘合衬衣衬经平板式压烫机压烫后,粘合强度强但领子处显呆板,现不少企业开始使用连续式压烫机压熨衬衣衬。然而根据FZ/T 01082—2009的规定:衬衣衬应采用平板式压烫机压烫,这与实际生产不符。文章... 压烫机有平板式压烫机和连续式压烫机。粘合衬衣衬经平板式压烫机压烫后,粘合强度强但领子处显呆板,现不少企业开始使用连续式压烫机压熨衬衣衬。然而根据FZ/T 01082—2009的规定:衬衣衬应采用平板式压烫机压烫,这与实际生产不符。文章通过研究这两类压烫设备对粘合衬衣衬干热尺寸变化率的影响,验证衬衣衬是否能采用连续式压烫机压烫。实验结果表明:粘合衬衣衬在两种压烫机上尺寸变化效果相似,也符合国标所规定的等级要求,因此衬衣衬可采用连续式压烫机压烫。研究结论对FZ/T 01082—2009标准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且对纺织服装的实际生产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衬 干热尺寸变化率 平板式压烫机 连续式压烫机 压烫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积型缺陷方向性对垂直接触法超声检测可靠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欣刚 郭伟灿 +2 位作者 黄文大 刘仲强 王黎明 《压力容器》 2012年第7期20-23,8,共5页
垂直接触法超声检测的优点是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然而,面积型缺陷的反射波具有方向性,当入射声束轴线与面积型缺陷不相垂直时,由于面积型缺陷方向性的影响,使缺陷反射波不能被探头接收,导致缺陷的漏检。对面积型缺陷方向性对垂... 垂直接触法超声检测的优点是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然而,面积型缺陷的反射波具有方向性,当入射声束轴线与面积型缺陷不相垂直时,由于面积型缺陷方向性的影响,使缺陷反射波不能被探头接收,导致缺陷的漏检。对面积型缺陷方向性对垂直接触法超声检测可靠性的影响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加工不同尺寸、不同方向的面积型缺陷进行对比试验,总结出面积型缺陷漏检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型缺陷 超声检测 垂直接触法 方向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偶氮型致敏性分散染料的SFC-UV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磊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8-42,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色谱技术,同时分析五种禁用偶氮型致敏性分散染料。色谱柱为Shimadzu Wonda Cract ODS-2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紫外检测波长为450 nm,流动相采用夹带极性改性剂甲醇、乙醇和乙腈的超临界态CO2流...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色谱技术,同时分析五种禁用偶氮型致敏性分散染料。色谱柱为Shimadzu Wonda Cract ODS-2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紫外检测波长为450 nm,流动相采用夹带极性改性剂甲醇、乙醇和乙腈的超临界态CO2流体。以容量因子、分离度和选择性为指标,考察了改性剂及其配比、背压、流速和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甲醇、乙醇和乙腈三种改性剂中,甲醇为最好的改性剂。在体积分数10%甲醇作为改性剂时,各分子间的分离度均可达到1.5以上。以10%甲醇为改性剂,考察了柱温、柱压和流速对五种偶氮型致敏性分散染料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分离条件为:改性剂10%甲醇,流速1.20 m L/min,柱温36℃,背压10 MPa。在此色谱条件下,五种偶氮型致敏性分散染料能够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约为1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色谱 致敏性 偶氮型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致癌芳香胺同分异构体快速鉴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倩 卢鸯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几种在常规气质条件下不能分离的致癌芳香胺异构体进行快速鉴别实验。实验优化了质谱条件和色谱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依据所研究的5种致癌芳香胺与其异构体在保留时间上的差异,可以对...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几种在常规气质条件下不能分离的致癌芳香胺异构体进行快速鉴别实验。实验优化了质谱条件和色谱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依据所研究的5种致癌芳香胺与其异构体在保留时间上的差异,可以对异构体进行鉴别;与常压液相色谱法相比,分析时间大为缩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致癌芳香胺 禁用偶氮染料 同分异构体 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