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采高工作面厚层砂岩破断运移及支架载荷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君 王飞 宋万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216,共10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厚层砂岩顶板破断矿压显现剧烈难题,基于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及现场试验,对小保当煤矿一号井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P与直接顶悬顶长度L4成反比,与基本顶悬臂...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厚层砂岩顶板破断矿压显现剧烈难题,基于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及现场试验,对小保当煤矿一号井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P与直接顶悬顶长度L4成反比,与基本顶悬臂梁长度L1、回转角度θ及其基本顶上覆载荷强度成正相关;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一次回采期间采空区岩梁总体呈现“F”型分布,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约为70 m,周期垮落步距约为15 m,矿压集中系数约为1.8;二次回采期间留设煤柱周围岩梁总体呈现“T”型分布,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约为50 m,周期垮落步距约为15 m,矿压集中系数约为2.2,二次采动期间覆岩顶板应力集中度显著较高;煤柱区域呈现高应力集中;工作面二次采动期间支架载荷强度相较于单一采面采动期间高约21%,来压期间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增幅显著小于一次回采,此外,工作面上部临空段应力载荷显著较高;基于研究结果,生产矿井更新新型液压支架,并增大了额定工作阻力,有效提升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支架载荷 相似模拟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开化地区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锦生 曹素巧 +6 位作者 李汉明 洪汉烈 钟增球 王朝文 王浩 殷科 韩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2-782,共11页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富硅偏碱,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1,显示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总量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而相对亏损亲石元素Ba、Sr、Nb、Ta,Zr含量较高。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南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锆石LA-ICP-MS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武义萤石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文彬 张文育 +2 位作者 黄文明 马承安 王玉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4-365,共12页
武义矿田萤石矿矿床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60—111Ma,萤石为85 Ma,矿化年龄比围岩年龄滞后75—25 Ma,因此与火山岩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通过Pb、Sr、Nd 、S、C、H、O等多种同位素研究表明,F主要来源于... 武义矿田萤石矿矿床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60—111Ma,萤石为85 Ma,矿化年龄比围岩年龄滞后75—25 Ma,因此与火山岩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通过Pb、Sr、Nd 、S、C、H、O等多种同位素研究表明,F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特别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热水为主,为论证该区地热体系成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同位素 地球化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武义地区萤石矿矿源(岩)层和成矿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玉荣 梁伟义 +1 位作者 顾复 韩文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31,共11页
用淋滤浸取和溶解度法,在25—300℃饱和水蒸气压条件下,判明了该区萤石矿含F的矿源(岩)层是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且易溶F富集在蚀变的斜长石之中。F主要以CaF^+、MgF^+、NaF°形式进行迁移。酸性时有HF、HF_2^-、SiF_6^(2-)配离子存在... 用淋滤浸取和溶解度法,在25—300℃饱和水蒸气压条件下,判明了该区萤石矿含F的矿源(岩)层是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且易溶F富集在蚀变的斜长石之中。F主要以CaF^+、MgF^+、NaF°形式进行迁移。酸性时有HF、HF_2^-、SiF_6^(2-)配离子存在。Ca与F可以同时迁移。还测定了该区萤石的溶度积。根据化学反应的酸碱变化,碳酸岩和基性围岩起到沉淀与净化萤石矿的双重作用。实验为该区萤石矿形成,建立了地球化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矿床 矿源层 实验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衢盆地白垩系衢江群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华颖 黄小东 +1 位作者 贾锦生 马天寿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4-22,共9页
本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衢盆地白垩系衢江群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地层序列及沉积中心、岩相变化等的研究,将衢江群划分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河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认为盆地发育大致经历了3... 本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衢盆地白垩系衢江群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地层序列及沉积中心、岩相变化等的研究,将衢江群划分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河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认为盆地发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于中戴期早期,于金华期处于全盛时期,萎缩于衢县期。衢江群岩性总体上反映了盆地的发生、扩展至萎缩各个时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衢盆地 衢江群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萤石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叶锡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08-220,共13页
对浙江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成矿温度、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等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浙江萤石矿的形成可能与深部年龄为80Ma的岩体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快速扩张俯冲之后的减速... 对浙江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成矿温度、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等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浙江萤石矿的形成可能与深部年龄为80Ma的岩体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快速扩张俯冲之后的减速松弛阶段;成矿流体为幔源流体、变质水、岩浆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萤石矿的富化经历了多次溶解与沉淀的反复过程。提出了流体-地层-岩体-断裂控制的"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松阳县枫坪组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海飞 许朝卫 +2 位作者 戴春政 马天寿 邢晓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对浙东南松阳县枫坪组地层底部的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稀土元素分析。样品中大部分碎屑锆石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且Th/U值大于0. 1,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碎屑锆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对浙东南松阳县枫坪组地层底部的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稀土元素分析。样品中大部分碎屑锆石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且Th/U值大于0. 1,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碎屑锆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La/Yb)_N值为0~0. 29,LREE/HREE值为0. 003×10^(-6)~0. 977×10^(-6),表明样品中锆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小且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轻稀土元素含量低、重稀土元素含量高的左倾模式且具有负Eu异常、正Ce异常的特征,表明碎屑锆石主要以岩浆锆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变质锆石。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93 Ma,显示枫坪组沉积岩成岩年龄不晚于193 Ma。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分别为2 461~1 743 Ma、887 Ma、435和422 Ma、330~193 Ma。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海西期),表明本区的构造岩浆活动与中国大地构造运动相一致,并具有幕式发展的特征。通过对枫坪组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系统分析并与可能物源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认为枫坪组沉积岩物质来源主要是周边出露的中条期侵入岩体和浙东南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坪组 LA-ICP-MS 锆石定年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薛重生 贾锦生 张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99,106,共2页
关键词 义乌市 城市地质调查 遥感技术 地表水系统 地下水资源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6
9
作者 殷科 洪汉烈 +4 位作者 李荣彪 韩文 吴钰 高文鹏 贾锦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65-2769,共5页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以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HRTEM)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开展系统、深入的...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以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HRTEM)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九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组成主要有伊利石和高岭石,少量蒙脱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及微量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过渡相。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蒙脱石晶层向高岭石晶层转化的现象。伊利石/蒙脱石过渡相是伊利石向蒙脱石转化的过渡产物,而高岭石/蒙脱石过渡相则为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过渡产物,网纹红土中这两种过渡相的出现说明了粘土矿物风化演化的过程,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蒙脱石→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高岭石的演化,同时表明网纹红土形成于风化作用增强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九江 早中更新世 粘土矿物过渡相 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造山后花岗岩基:石耳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红峰 张光辉 +1 位作者 周新民 刘伯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87-595,共9页
根据研究所得新资料,报道了江南造山带东段造山后花岗岩的一个实例:石耳山花岗岩.它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0.77~0.83Ga,因此该花岗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造山运动趋于结束或结束以后(造山运动结束时... 根据研究所得新资料,报道了江南造山带东段造山后花岗岩的一个实例:石耳山花岗岩.它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0.77~0.83Ga,因此该花岗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造山运动趋于结束或结束以后(造山运动结束时限被认为是0.8Ga前后[13]).它为含绿帘石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过铝和较低的Zr、Hf、HREE、La/Yb、Rb/M(M=HREE、Y、Zr、Hf等),以及趋近于零的εNd(T)值等特点,起源于有当时年青的含基性岩组分参与的不成熟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耳山花岗岩 晚元古代 造山带 花岗岩基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始新世晚期古隆起与阿尔金断裂的形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毛黎光 肖安成 +4 位作者 王亮 吴磊 楼谦谦 沈亚 张宏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76-2882,共7页
研究阿尔金断裂的演化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地震剖面、残余厚度图、沉积相图等资料进行沉积、构造的综合研究,揭示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在始新世晚期开始抬升,因此导致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生长地层的... 研究阿尔金断裂的演化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地震剖面、残余厚度图、沉积相图等资料进行沉积、构造的综合研究,揭示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在始新世晚期开始抬升,因此导致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生长地层的发育。这种抬升作用在平面上则表现为与阿尔金断裂呈~30°相交的NWW-SEE走向古隆起,以及与之相关的如冲积扇等边缘沉积相。本文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在始新世晚期开始孕育,在深部形成左旋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在地表则通过形成左阶雁列式褶皱(即古隆起)来调节深部的位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柴达木 阿尔金断裂 左旋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富城岩体西部过铝质细粒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海涛 吴俊奇 +2 位作者 叶锡芳 凌洪飞 陈培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45,共19页
针对江西会昌富城岩体年代学的不同结论,对该岩体西部的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分析了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 针对江西会昌富城岩体年代学的不同结论,对该岩体西部的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分析了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19.1~221.5 Ma(平均220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SiO2=71.7%~78.2%)、富碱(K2O+Na2O=7.16%~8.13%,K2O/Na2O=2.00~3.53)、强过铝(A/CNK=1.11~1.26),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72.9×10-6~203.0×10-6),Eu负亏损强烈,富集Rb,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粗粒花岗岩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27 Ma,也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同样表现为高硅(SiO2=75.1%~76.3%)、富碱(K2O+Na2O=7.39%~8.72%,K2O/Na2O=1.79~2.60)、弱过铝到强过铝(A/CNK=0.9~1.14),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25.5×10-6~160.2×10-6),Eu负亏损强烈,富集Rb,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方面,富城细粒花岗岩体的εHf(t)值变化于-2.3^-10.8之间,平均为-7.5,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1.96 Ga,粗粒花岗岩体的εHf(t)值变化于-5.0^-19.8之间,平均为-8.8,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9~2.51 Ga,表明源岩为元古代壳源富泥质变质组分经过部分熔融,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在同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了富城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城岩体 细粒花岗岩 粗粒花岗岩 印支期 S型花岗岩 同碰撞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开化桐村斑岩型Mo(Cu)矿床含矿斑岩岩石化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玉娣 叶锡芳 +3 位作者 张德会 王科强 王晨昇 印贤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1-234,共14页
浙西开化桐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钼铜矿床。基于翔实的野外调查,文中研究了桐村矿区岩浆岩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年代学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指出:(1)该矿区内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富K2... 浙西开化桐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钼铜矿床。基于翔实的野外调查,文中研究了桐村矿区岩浆岩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年代学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指出:(1)该矿区内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富K2O和低Na2O的特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较强,铕负异常不明显;富集Rb、Th、K、U、La、Ce、Pb,亏损Ti、P、Nb、Ta、Zr、Hf等元素;(2)桐村矿区岩体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2±3)Ma,MSWD=2.7,加权平均年龄为(162.1±3.4)Ma,MSWD=2.7,说明黄柏坑岩体的侵入事件发生在中—晚侏罗世;(3)含矿斑岩具较高的Sr初始值(0.712 21),εNd(t)值为-6.7^-2.0,其模式年龄为1 628~2 029Ma,表明花岗岩源岩可能为古元古代的老基底,暗示斑岩源区为壳幔混合型。研究区内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同源岩浆在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高氧化态、强演化程度和较多的地壳混染可能是桐村矿床成Mo且规模有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桐村 斑岩型钼铜矿床 SHRIMP锆石U-PB定年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松木坞群的解体——同位素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伯根 郑光财 +1 位作者 陈时淼 唐红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7-462,共6页
松木坞群是浙西前震旦纪重要地层单元,其上部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中、下部主要为灰紫色、灰绿色滨海砂屑岩。现对其上部酸性火山岩中的单颗粒锆石测得U-Pb同位素年龄值827Ma和809Ma,由此确定它相当于杭州—萧山地区的上墅组火山-... 松木坞群是浙西前震旦纪重要地层单元,其上部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中、下部主要为灰紫色、灰绿色滨海砂屑岩。现对其上部酸性火山岩中的单颗粒锆石测得U-Pb同位素年龄值827Ma和809Ma,由此确定它相当于杭州—萧山地区的上墅组火山-沉积岩单元。中、下部的砂屑岩组合相当于虹赤村组。根据岩石地层单元清理原则,建议放弃使用松木坞群名称,而将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中这一岩石地层单元统称为上墅组和虹赤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坞群 同位素测年 震旦纪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原型恢复方法——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1 位作者 钟南翀 吴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2-902,共11页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方面资料对其盆地原型进行恢复的方法和流程,具体包括以残余沉积相恢复盆地原始边界、以平衡剖面恢复盆地原始形态、以关键钻井资料与平衡剖面相结合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该方法消除了构造运动对盆地形态的改变,真正将盆地原型纳入到其原始形态框架下进行研究。本文还利用该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各地层沉积时的盆地原型分别进行了恢复,并据此对其新生代的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变化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 盆地原型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皖南山核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吕惠进 刘伯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101,共5页
我国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栽培、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受立地环境的控制,仅分布在浙西、皖南的部分地区。本文在介绍山核桃的经济价值、资源的地理分布基础上,分析了立地环境和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 我国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栽培、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受立地环境的控制,仅分布在浙西、皖南的部分地区。本文在介绍山核桃的经济价值、资源的地理分布基础上,分析了立地环境和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了加快山核桃的异地引种、推广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加强山核桃生产的规范化管理、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措施,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皖南 浙西 规范化管理 山核桃生产 可持续利用 营养价值 经济效益 部分地区 经济价值 地理分布 市场需求 栽培技术 综合利用 系列产品 副产品 环境 加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伞形钢筋砼结构水塔爆破拆除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志民 徐志斌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3,共3页
介绍了复杂环境下薄壁密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伞形水塔的控制爆破拆除。论述了对该种类型进行爆破拆除的方法,爆破参数,爆破切口高度计算方法,倾倒方向控制,爆破飞石控制及防止倒地后二次飞散物的控制。爆破达到预期效果,其经验可为类似工... 介绍了复杂环境下薄壁密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伞形水塔的控制爆破拆除。论述了对该种类型进行爆破拆除的方法,爆破参数,爆破切口高度计算方法,倾倒方向控制,爆破飞石控制及防止倒地后二次飞散物的控制。爆破达到预期效果,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拆除 切口高度 薄壁 密配筋 细长 高重心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矿床双矿化蚀变系统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锡芳 刘杰 +5 位作者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梁广林 吴慧平 吴琪 张征峰 徐兴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文章通过对东准噶尔蒙西矿床蚀变、矿化和元素分带特征的研究,厘定了蚀变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两期矿化蚀变所对应的斑岩体,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显示蒙西斑岩铜矿区蚀变与成矿具双系统叠加结构:地表和浅部的钾化和铜钼... 文章通过对东准噶尔蒙西矿床蚀变、矿化和元素分带特征的研究,厘定了蚀变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两期矿化蚀变所对应的斑岩体,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显示蒙西斑岩铜矿区蚀变与成矿具双系统叠加结构:地表和浅部的钾化和铜钼矿化与花岗斑岩密切共生。矿区大面积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青磐岩化、深部发育的钾化磁铁矿化,及从上往下的Ag、Pb-Zn与Au垂向分带的矿化与深部发育的闪长玢岩有关。地表和浅部花岗斑岩及其伴生的钾化、铜钼矿化是花岗斑岩铜钼矿化蚀变系统的根部与残留,而闪长玢岩成矿系统以铜金矿化为特征。基于新建立的成矿模型与已有的勘探成果,推测深部存在隐伏的Cu-Au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西 斑岩铜矿 脉体 蚀变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爆破拆除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志民 徐志斌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拆除桥梁位于水量较大的江上,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长255 m,宽16 m,江中8跨,跨度30 m,岸上1跨,因为桥梁老化和城市发展需要拆除重建,但要保留桥墩和桥外1.5 m处500的热气管道,在机械拆除失败后改用爆破法拆除。根据桥梁受力特点,... 拆除桥梁位于水量较大的江上,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长255 m,宽16 m,江中8跨,跨度30 m,岸上1跨,因为桥梁老化和城市发展需要拆除重建,但要保留桥墩和桥外1.5 m处500的热气管道,在机械拆除失败后改用爆破法拆除。根据桥梁受力特点,设计在拱肋梁底部钻孔爆破,使桥体失稳坍塌,同时对钢筋混凝土互相连接的结构和墩帽中的牛腿进行切割爆破;桥面板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在桥墩处先行人工凿断处理。飞石防护为外挂内装稻草的麻袋和竹脚手板或上压砂袋,飞石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拱桥 钢筋混凝土结构 部分保留 爆破拆除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含金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及硫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素巧 贾锦生 +5 位作者 钟增球 洪汉烈 王朝文 殷科 程峰 叶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7-946,共10页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位于皖浙赣断褶带中,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为了解含金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金矿化作用的指示,对矿床中黄铁矿进行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其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含少量褐铁...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位于皖浙赣断褶带中,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为了解含金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金矿化作用的指示,对矿床中黄铁矿进行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其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含少量褐铁矿和磁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伊利石和白云石等.黄铁矿的Fe/(S+As)值在0.777~0.886之间,平均为0.828,说明其在中深部环境生成;Co含量(64×10^-6~111×10^-6)及Au/Ag值(3.6~17.8)指示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Co/Ni值为1.95~4.47,平均为3.59,指示其为热液成因;较高的As含量和As-Co Ni相对含量三角图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有关,具有地下热卤水的特征;硫同位素值介于6.14‰~8.27‰之间,偏离陨石硫的范围,而与超镁铁质岩的硫同位素值相近,表明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后期受壳源物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石龙头金矿 黄铁矿 成分标型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