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
-
机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993,共3页
-
文摘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医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埋线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Ig E表达水平,治疗8周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9.66%,两组有效率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g E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Ig 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率3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痛、胃肠不适及嗜睡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6例刺到毛细血管出现皮下出血,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佳,能够降低慢性荨麻疹Ig E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中药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IG
E
-
Keywords
catgut embedding
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urticaria
clinical effect
Ig E
-
分类号
R245.9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针药联合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
-
机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87,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2013年8月—2015年7月选择在医院诊断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14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留针30 min,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以及粪便性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脘腹胀满、腹痛、四肢不温等症状积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大幅度下降,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时间及粪便性质评分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积分均大幅度下降,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针刺
芪蓉润肠口服液
临床疗效
-
Key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nstipation
acupuncture
QirongRunchang Oral Liquid
clinical efficacy
-
分类号
R574.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网球肘超声表现与浮针治疗效果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田树元
赵娴
李新伟
白钰
余永红
-
机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超声医学科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医院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基项目(2019ZQ005)。
-
文摘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网球肘超声表现及浮针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60例中医辨证分型明确并接受浮针治疗的网球肘患者,观察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之间网球肘证型及超声表现差异。结果 浮针治疗后网球肘治愈率为31.67%(19/60)、显效率为43.33%(26/60),总体有效率75.00%(45/60),无效率25.00%(15/60)。不同疗效患者之间,肌腱厚度、肌腱评分(包括回声、钙化及有无撕裂)及肌腱内血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浮针用于伸肌总腱较薄、肌腱评分较低及血流评分较高者疗效更佳。治愈率、显效率及无效率在风寒阻络型网球肘分别为47.62%(10/21)、42.86%(9/21)及9.52%(2/21),在湿热内蕴型分别为31.58%(6/19)、57.89%(11/19)及10.53%(2/19),在气血亏虚型分别为15.00%(3/20)、30.00%(6/20)及55.00%(11/20)。3种证型之间,疗效、患侧伸肌总腱钙化比例及肌腱血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疗效均优于、而患侧伸肌总腱钙化比例低于气血亏虚型,其肌腱血流评分则高于气血亏虚型(P均<0.05)。结论 超声显示伸肌总腱较薄、肌腱内低回声区面积小、钙化少、无肌腱撕裂及血供的网球肘经浮针治疗效果较好,其证型多为风寒阻络型及湿热内蕴型。
-
关键词
网球肘
针刺治疗
超声检查
辨证论治
-
Keywords
tennis elbow
acupuncture therapy
ultrasonography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
分类号
R686.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55.1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