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金卫东 陈炯 +1 位作者 唐贤祥 邢葆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效应大小、痊愈率以及副作用的...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效应大小、痊愈率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同质性检验:(1)有效性:χ2=7.26,df=9(P>0.05);(2)安全性:χ2=3.41,df=2(P>0.05)。综合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的综合检验分别为Z1=14.19(P<0.01)、Z2=14.00(P<0.01)、Z4=17.40(P<0.01)、Z6=12.10(P<0.01)、Z8=5.94(P<0.01)。效应大小: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的治疗效应大多数达到0.5以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处理效应的差异效应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效应都大于0.8。有效性比较: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显示研究组所有时段痊愈率、显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8周末除外)。副作用: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差异没有显著性(Z=0.20~1.15,P>0.05)。结论: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抗抑郁药物 抑郁症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与单相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遗传史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卫东 马永春 +5 位作者 王鹤秋 陈虹 王佩蓉 陈炯 唐贤祥 陈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 单相 遗传史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志斌 陈正昕 +4 位作者 金卫东 马永春 陈炯 邢葆平 王鹤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显著降低(F=9.05,P<0.01;F=6.10,P<0.01)。试验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持续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YMRS分别是21.4±8.4、14.6±5.5、8.9±3.3、6.5±3.4,对照组分别是23.9±7.2、20.9±8.1、17.8±7.8、1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症状减分变化分别是6.1±3.5、12.9±4.8、20.1±5.3、21.4±5.5,对照组分别是2.1±3.0,6.8±4.5、11.5±5.6、14.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5%vs 48.5%,χ2=4.47,P<0.05)。两组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3%vs 18.2%,χ2=9.52,P<0.01)。但是两组间均没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因无疗效和副作用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心境稳定剂 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 双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卫东 童振华 +1 位作者 陈炯 王鹤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8-631,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关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状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8篇关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论文,应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估。结果:8项研究中有7项是随机对照研究。抗抑郁作用在第2周末优于对照药物S...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关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状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8篇关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论文,应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估。结果:8项研究中有7项是随机对照研究。抗抑郁作用在第2周末优于对照药物SSRIs,差异有显著性(Z=-2.17,P<0.05);抗焦虑作用在第1周末优于对照药物SSRIs,差异有显著性(Z=-2.13,P<0.05),而且抗焦虑的显效率(76.9%比60.7%,χ2=9.93,P<0.01)和痊愈率(33.0%比20.6%,χ2=5.56,P<0.01)明显高于SSRIs;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是良好的抗抑郁药之一,尤其适合用于治疗伴有焦虑症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缓释剂 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与单相抑郁临床症状差异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卫东 唐贤祥 +3 位作者 王鹤秋 马永春 陈虹 陈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01-402,408,共3页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精神病理学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与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学差别以及差异的效应。结果双相抑郁患者迟滞、非典型症状比单相抑郁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精神病理学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与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学差别以及差异的效应。结果双相抑郁患者迟滞、非典型症状比单相抑郁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焦虑、自杀却低于单相抑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有某些症状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临床鉴别抑郁症的类型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理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不当引发快速循环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卫东 徐乐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抗抑郁治疗 治疗不当 快速循环 临床报告 盐酸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与双相抑郁 被引量:3
7
作者 金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双相抑郁 转相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