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虹 邵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05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颅脑磁共振成像( ...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05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颅脑磁共振成像( MRI)提示存在新发脑梗死;另59例患者既往及住院期间未发现脑梗死。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查发现存在主动脉弓粥样硬化,而颈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及心脏未见明显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MRI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6例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评分)0~12分,平均3.5分;受累部位:左侧大脑半球13例,右侧大脑半球14例,脑干11例,小脑3例,同时累及两侧大脑半球2例,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系统3例。长期吸烟〔OR(95%CI)=9.656(2.177,42.829),P=0.003〕、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95%CI)=7.353(1.315,41.103),P =0.023〕、高血压〔OR (95%CI)=3.413(1.139,7.231),P =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OR(95%CI)=2.972(1.026,8.609),P=0.045〕是其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病情较轻,进展缓慢;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较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多见,病灶在两侧大脑半球分布相差不明显,梗死灶小,多为小斑点状、小斑片状。当脑梗死患者病情较轻、病灶较小且原因不明时,如同时存在长期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血压、LDL-C升高等危险因素时需考虑可能存在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自动分割算法
2
作者 金儿 冯远静 +3 位作者 曾庆润 陈余凯 黄胜威 阮林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目前三叉神经的纤维跟踪成像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工依赖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工绘制感兴趣区域(ROI)及手动筛选目标纤维束,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数据误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三叉神经纤维自动分割算法。利用多组大脑样本的纤维... 目前三叉神经的纤维跟踪成像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工依赖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工绘制感兴趣区域(ROI)及手动筛选目标纤维束,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数据误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三叉神经纤维自动分割算法。利用多组大脑样本的纤维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实现新样本纤维数据的自动分割,直接得到三叉神经纤维束。在实验中,选择25组青年健康人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首先,利用FSL软件分割工具提取脑干作为ROI,进行确定性纤维跟踪。其次,通过对20组纤维数据进行多样本配准和谱聚类,创建数据驱动的纤维聚类图谱。根据三叉神经细小的特点,在建立纤维图谱过程中,通过对脑干纤维束进行二次分类来标注三叉神经纤维束。最后,选择5组青年健康人的新样本数据,将其脑干纤维数据应用纤维图谱自动分割得到三叉神经纤维束,并计算同一样本数据的自动分割结果与手动分割结果之间的加权Dice系数。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成功分割5组数据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而传统人工方法成功识别4组三叉神经纤维束,两者结果之间的加权Dice系数分别为0.865,0.939,0.824,0.942。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神经外科医生与颅神经研究者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纤维示踪成像 数据驱动 纤维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R1-EAAT2通路抑制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温芳芳 刘乐平 +2 位作者 徐竹 杨建静 丁赛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通过mTOR-EAAT2通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2
4
作者 温芳芳 徐竹 +2 位作者 刘乐平 杨建静 丁赛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DA)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tamate,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DA)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tamate,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经过干预的原代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RT-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检测EAAT2和m TOR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量,m TOR拮抗剂雷帕霉素或m TOR兴奋剂MHY1485干预在DA中共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检测m TOR和EAAT2的表达情况,以及培养上清液Glu的含量。结果:DA干预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m TOR表达下调,EAAT2表达下调,培养上清液Glu水平上升;雷帕霉素干预后,EAAT2表达下调,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MHY1485干预后,EAAT2表达上调,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下降。结论:DA通过与星形胶质细胞m TOR-EAAT2通路相互作用,减弱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最终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