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1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所 学院文化 社会科 浙江省 1998年 2009年 研究员 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四城市大学生理想情侣标准受社会性别教育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方刚 杨明磊 +3 位作者 俞强 江珈玮 朱雪琴 陈如湘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9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洲四城市(北京、杭州、台北、吉隆坡)男女大学生期望理想情侣应具备何种特性,两性对彼此期望的了解程度,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别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大学生对理想情侣的期望特性及顺序并不相同;各城市男女...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洲四城市(北京、杭州、台北、吉隆坡)男女大学生期望理想情侣应具备何种特性,两性对彼此期望的了解程度,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别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大学生对理想情侣的期望特性及顺序并不相同;各城市男女对另一性别的期望均有了解不足的现象,但女性比男性较了解异性的期待;等等。本研究指出中国大陆的社会性别意识普及远远落后于台北和吉隆坡,提出高校进行社会性别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急迫,这将有助于促进性别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差异 理想情侣 择偶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羁北文士与南北文学融合
3
作者 孙雅洁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分裂对峙,部分南朝文人由于战争及出使等原因被迫羁留北土。由南入北的空间变化导致这些羁北文士主体身份意识的焦虑,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呈现出摇摆不安的倾向。从前期对流人逐臣传统的认同和接受,到反思和对自我身... 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分裂对峙,部分南朝文人由于战争及出使等原因被迫羁留北土。由南入北的空间变化导致这些羁北文士主体身份意识的焦虑,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呈现出摇摆不安的倾向。从前期对流人逐臣传统的认同和接受,到反思和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构建,他们的身份意识经历了一个否认、怀疑和再确认的过程。羁北文士对南北文学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一方面对文学地理进行了扩张,将北地风物纳入书写范畴;另一方面对文学风气进行了转化,在将南方精巧雕琢文气注入北方的同时,也吸收了北方文学的刚健骨力;同时文本内部空间跨度也在南与北、精神与肉身、原乡与异乡的拉扯和追问中和作者对历史的审视中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北文士 南北朝 文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雎之改——《诗经》中的爱欲与礼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关雎》中既呈现了强烈的爱欲状态,也具有明确的礼乐象征。诗经风教的基本关切在于“色”与“礼”的关系。古代经学化和现代文学性的阐释显得各执一端。古代经学中礼法的现成化与现代文学中爱欲的浪漫化以各自方式掩盖或降低了《关雎... 《关雎》中既呈现了强烈的爱欲状态,也具有明确的礼乐象征。诗经风教的基本关切在于“色”与“礼”的关系。古代经学化和现代文学性的阐释显得各执一端。古代经学中礼法的现成化与现代文学中爱欲的浪漫化以各自方式掩盖或降低了《关雎》中爱欲与礼法的紧张。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等出土文献中,《关雎》中“色”与“礼”的关系重新被问题化。本文试在古今之变的视野中,联系《诗经》阐释史与出土文献相关材料,重新梳理并探讨《关雎》中爱欲与礼法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爱欲 礼法 出土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浙商的两种传统 被引量:6
5
作者 郑绩 卢敦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8-44,共7页
本文认为,近现代浙商与当代浙商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和金融业密不可分,依赖资本运作和经理人制度,并且与买办经济关系紧密。而当代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则源于另一种民间商业传统,由手艺人行营天下而... 本文认为,近现代浙商与当代浙商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和金融业密不可分,依赖资本运作和经理人制度,并且与买办经济关系紧密。而当代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则源于另一种民间商业传统,由手艺人行营天下而逐渐做大,家庭特征明显。但是近现代浙商的文化精神当中,小商品艺工传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代浙商的发展轨迹又逐渐向大商业传统靠拢。正是两种模式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浙商的发展历史与现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商 资本主义商业文明 民间商业传统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雎》之大——《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物象寻微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明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3,共8页
经学瓦解后的《诗经》解释受制于现代意识形态,对古人观念及诗经物象都极为隔膜,成见和误解层层累加。《诗经》中的物象本身与古人对世界的观念密切关联。《关雎》汉代经解被今人斥为附会,以为其物象训诂尽是穿凿。文章尝试理解汉人观念... 经学瓦解后的《诗经》解释受制于现代意识形态,对古人观念及诗经物象都极为隔膜,成见和误解层层累加。《诗经》中的物象本身与古人对世界的观念密切关联。《关雎》汉代经解被今人斥为附会,以为其物象训诂尽是穿凿。文章尝试理解汉人观念,并寻绎《关雎》物象之微,以澄清古代经解为今人诟病和误解的疑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睢》 经学 物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的伦理政治意涵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219,共8页
亚里士多德《诗术》中的悲剧定义,可谓古希腊悲剧最早、最经典、最著名的定义。而在美学、诗学或文艺理论视野中,此悲剧定义中诸多关键词所涉的伦理政治意涵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从亚里士多德哲学全集的视野来看,亚氏《诗术》中悲剧定义... 亚里士多德《诗术》中的悲剧定义,可谓古希腊悲剧最早、最经典、最著名的定义。而在美学、诗学或文艺理论视野中,此悲剧定义中诸多关键词所涉的伦理政治意涵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从亚里士多德哲学全集的视野来看,亚氏《诗术》中悲剧定义有特定伦理学政治学指涉,必须联系《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以及《形而上学》等相关论述,严格加以界定,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该悲剧定义的深刻内涵。本文按照“以亚里士多德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原则,根据《诗术》文本内部指涉以及《诗术》与亚氏著作全集之间的文本指涉,来阐明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悲剧定义 伦理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一”:新节庆的诞生、未来与隐喻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将"双十一"视为一个全新的节庆,试图发掘其文化内涵。文章追溯了"双十一"形成节庆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双十一"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社会行为背后的历史性,使用了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双十一的社会文化意义... 本文将"双十一"视为一个全新的节庆,试图发掘其文化内涵。文章追溯了"双十一"形成节庆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双十一"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社会行为背后的历史性,使用了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双十一的社会文化意义给予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一” 新节庆 历史进程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中宋江征方腊的行军路线与杭徽通道的开辟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勇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8,共6页
论文比较了历史上宋朝征方腊行军路线与小说《水浒》中宋江征方腊行军路线的差异。杭徽之间最直接便捷的通道是昱岭道,《水浒》中宋江征方腊即派一军由卢俊义率领由昱岭道进军歙州(徽州),但历史上宋征方腊且并未经由此道。这是由于昱岭... 论文比较了历史上宋朝征方腊行军路线与小说《水浒》中宋江征方腊行军路线的差异。杭徽之间最直接便捷的通道是昱岭道,《水浒》中宋江征方腊即派一军由卢俊义率领由昱岭道进军歙州(徽州),但历史上宋征方腊且并未经由此道。这是由于昱岭道在《水浒》故事发生的时代(北宋末年)尚未开辟,而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已经被开辟。论文进而分析了历史上杭徽之间的交通状况,考证了岳飞在南宋初开辟昱岭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昱岭道开辟对徽州区域开发与徽州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 方腊 岳飞 徽州 杭徽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在“道”“法”关系问题上的认识错位——以陈傅良《唐制度纪纲》为个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7,159,共7页
"道"与"法"的关系问题是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的重要分歧,陈傅良《唐制度纪纲》一文正面披露了两派在"道"与"法"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立场,从而引起了程朱理学学者魏了翁的重视和批判。本文即以此文... "道"与"法"的关系问题是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的重要分歧,陈傅良《唐制度纪纲》一文正面披露了两派在"道"与"法"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立场,从而引起了程朱理学学者魏了翁的重视和批判。本文即以此文为个案进行分析,认为造成两派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既由于对"道"的不同阶段的认识错位,也关系到对"道"的不同取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之法 道法关系 朱熹 陈傅良 永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被忽视的“俗武侠”:论《三侠剑》的渊源与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4,共9页
本文重拾被文学界遗忘的评书话本《三侠剑》,发掘了它的创作和流变过程,梳理了它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结构,综述了历年来对它的评价,分析了它对于当代武侠小说与影视的影响力,同时联系了俗文学的理论问题,探讨了其生命力所在,观照了这一类... 本文重拾被文学界遗忘的评书话本《三侠剑》,发掘了它的创作和流变过程,梳理了它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结构,综述了历年来对它的评价,分析了它对于当代武侠小说与影视的影响力,同时联系了俗文学的理论问题,探讨了其生命力所在,观照了这一类文本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剑》 评书 武侠 渊源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古诗选本研究的成就、问题与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雪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9-228,共10页
近三十年来清代古诗选本研究围绕文献整理与考释、选本批评、选本凡例序跋及评点的批评价值、选本与汉魏六朝诗歌的经典化、经典古诗选本与选家等论题展开,取得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研究薄弱点和学术生长点。清代古... 近三十年来清代古诗选本研究围绕文献整理与考释、选本批评、选本凡例序跋及评点的批评价值、选本与汉魏六朝诗歌的经典化、经典古诗选本与选家等论题展开,取得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研究薄弱点和学术生长点。清代古诗选本研究应在全面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通代式的整体观照和综合价值探求:一方面从凡例、序言、评点等文字出发,凸显清人相对前人更为广阔融通的诗学视野,深入挖掘选本文献携带的多元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从选本实践出发,勾勒出“清人看六朝”的立场、观念和态度,顺应本论题的时代通贯性特征,全面展现清代古诗选本参与建构汉魏六朝诗史的动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古诗选本 汉魏六朝 问题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莱辛戏剧思想中的古今之争
13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01,共9页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重要思想家、剧作家,戏剧的情感激发和道德功能是莱辛戏剧思想的核心关切。在《悲剧通信》时期,莱辛坚持颇具卢梭色彩的“同情说”,而到了《汉堡剧评》时期,则完全服膺于亚里士多德《诗术》的“净化论”。本文尝试梳理...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重要思想家、剧作家,戏剧的情感激发和道德功能是莱辛戏剧思想的核心关切。在《悲剧通信》时期,莱辛坚持颇具卢梭色彩的“同情说”,而到了《汉堡剧评》时期,则完全服膺于亚里士多德《诗术》的“净化论”。本文尝试梳理、分析和理解莱辛戏剧思想中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这一今古之变,尤其侧重这一思想发展的特色所在,即在各种近现代观念掺杂的论辩逻辑背后,始终夹缠着莱辛对亚里士多德《诗术》的理解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戏剧 亚里士多德《诗术》 同情说 净化论 古今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天台佛教寺院研究
14
作者 何勇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0,共8页
论文以《嘉定赤城志》卷二七至卷二九《寺观门》与《嘉定赤城志》卷一四《版籍门·寺观田》为基本史料,对宋代天台寺院建设与寺院占田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将宋代天台寺院建设情况与六朝、隋唐、吴越国比较;将天台佛教寺院建设情况... 论文以《嘉定赤城志》卷二七至卷二九《寺观门》与《嘉定赤城志》卷一四《版籍门·寺观田》为基本史料,对宋代天台寺院建设与寺院占田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将宋代天台寺院建设情况与六朝、隋唐、吴越国比较;将天台佛教寺院建设情况与台州其它属县进行比较。通过时间、空间两方面的比较,探究天台寺院建设的兴衰演变,并分析其原因,认为天台寺院寺均占田数量远超台州其它各县,与其佛教中心地位相一致。天台的佛教寺院建设在吴越国时达到一个高峰,而到南宋时却走向低谷,这可能与宋代佛教寺院数量饱和,大量北人南迁、人地矛盾尖锐有关,同时也是佛教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天台 佛教 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料的整体观照与系统还原——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
15
作者 郑绩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89,共4页
吴秀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成果业已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当代文学史料的论著",1它确立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作为一个学科分支的地位,梳理了这... 吴秀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成果业已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当代文学史料的论著",1它确立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作为一个学科分支的地位,梳理了这一学科分支的发生、发展及现状,将当代文学史料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个门类进行了阐述,分别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内容、特征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最后,该书还就当代文学史料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一本理论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史料学 现代文学 吴秀明 整体观照 学科分支 史料工作 当代作家 十七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的智慧与困境:论苏青的创作
16
作者 郑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132,138,共8页
苏青的写作,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气息,且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职员阶层所特有的。完全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来诠释苏青作品,会遇到多重迷雾。苏青的女性主义与市民文化形成同构关系,女性视角的市民职员写作,则基本可以概括苏青的气质,并较... 苏青的写作,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气息,且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职员阶层所特有的。完全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来诠释苏青作品,会遇到多重迷雾。苏青的女性主义与市民文化形成同构关系,女性视角的市民职员写作,则基本可以概括苏青的气质,并较全面合理地理解其作品。苏青基于市民职员视角的创作在40年代的中国文坛,既有新文学上的进步意义,又天然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苏青其人其作,命运之多舛,盖由于此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职员阶层 新文学 保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宗学考论
17
作者 何勇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对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进行辨析考证,认为北宋时曾置专门的宗室教育机构——宗学,建立于北宋元丰年间,但废置不常;同时又有宫学,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诸王宫学的合称,两者的管理机构与所招学生各不相同。诸王宫学... 本文对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进行辨析考证,认为北宋时曾置专门的宗室教育机构——宗学,建立于北宋元丰年间,但废置不常;同时又有宫学,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诸王宫学的合称,两者的管理机构与所招学生各不相同。诸王宫学招收皇室近属,宗学兼收皇室疏属,宫学地位高于宗学。南宋前期的所谓"宗学",与北宋宗学显然有别,它实际上是宫学,南宋真正宗学的建立是在嘉定九年(1216)。造成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的原因是宗室族属亲疏的变化:北宋原有诸王宫学,教育宗室近属子弟;到元丰以后,由于宗室繁衍,为方便疏属子弟教学,建立宗学;南宋初建,宗室近属几乎全被金国俘虏北上,因此,宗学、宫学的区分也失去了现实意义。绍兴十四年(1144)虽宫学,但也招收疏属子弟。到南宋中期以后,随着宗子弟重新繁衍,人口增加,适合疏属子弟就学的宗学才又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学 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灵隐天竺“月中落桂子”传说的考证
18
作者 俞为洁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7,共7页
灵隐天竺"月中落桂子"的传说起于唐,因白居易而闻名。但"桂子"的指向复杂,据史料大致可归纳出桂花和桂花树、月桂、天竺桂的子实四类。其他地方的月夜植物落子现象也多被附会于此传说。
关键词 月中落桂子 桂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谜索思:《诗学》的“情节”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Μūθοζ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诗学》中却并未对μūθοζ(谜索思)一词有特别定义,μūθοζ在《诗学》中的意涵显得既与μūθοζ的本义有所关联,又不尽相同。本文一方面通过对μūθοζ意义的训释,一方面... Μūθοζ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诗学》中却并未对μūθοζ(谜索思)一词有特别定义,μūθοζ在《诗学》中的意涵显得既与μūθοζ的本义有所关联,又不尽相同。本文一方面通过对μūθοζ意义的训释,一方面通过追踪《诗学》论述行程中μūθοζ一词出现语境、用法,细绎《诗学》中μūθοζ的含义,及其与μūθοζ本义的关系,并从而揭示出《诗学》以摹仿"μūθοζ(情节)"之展开来阐明"μūθοζ(情节)"这一概念的奇特论述方式,更显豁出《诗学》中某些引而未发的深层理论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μvθoc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民主与民族之间:194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永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民族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由主义则是以个体为本的意识形态。从政治哲学层面上看,民族主义是特殊主义的,而自由主义是普世主义的,两者之间虽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但都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自由民族主义则力图调和... 民族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由主义则是以个体为本的意识形态。从政治哲学层面上看,民族主义是特殊主义的,而自由主义是普世主义的,两者之间虽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但都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自由民族主义则力图调和这两种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都是西方影响的产物,并且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民族主义的目标纠缠不清。1940年代,主要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渴望建立一个以英美民主体制为榜样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民族利益不受侵害,从而表现出一种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这种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整合在当今世界也依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知识分子 自由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