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7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
作者
万斌
余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5-13,共9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巨大鼓舞。在新世纪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巨大鼓舞。在新世纪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 ,顺应时代的要求 ,迎接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矛盾和复杂关系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又一座里程碑。它一方面体现着全党和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进化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运行前沿的最新认识 ,另一方面又作为具有浓烈时代精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 ,同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着政治保障和正确导航的作用。自觉学习、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乃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得以坚持理论创新 ,永葆青春活力的现实途径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社会科学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球化
本土化
基础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9,共8页
社会和自然相统一的原则是社会发展必须遵循按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一直是治理社会的首要原则,所谓的社会的自然就按社会的本性去治理社会。吉登斯的超越左右的政治正是为了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符合自然的要求,或者说自...
社会和自然相统一的原则是社会发展必须遵循按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一直是治理社会的首要原则,所谓的社会的自然就按社会的本性去治理社会。吉登斯的超越左右的政治正是为了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符合自然的要求,或者说自然地治理社会。左与右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错误的地方,而纠正这两者偏颇恰好能够使社会按其本性要求发展,超越左右的原则就是要使社会按自然的原则发展;激进政治不仅体现在尊重社会存在的理性内容,同时也体现在尊重社会存在的非理性内容,这既有利于消解激进主义对社会理性构想的现实影响,又有利于真正从人类生活的深层处去构想治理社会的内容,从而使其政治内容符合社会本性的要求;吉登斯强调发掘既有利于使社会中的个人“幸福”地活着,又有利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既有利于克服社会的外在的“救世主”的束缚和引诱,又有利于社会整合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的自然
超越左右的政治
生活政治
激进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一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则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则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城市体系与行政体系应该基本相配套,因此建设新型城市化,就必须加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建构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地方行政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城市化
浙江省
城乡一体化
中国特色
政治体制改革
行政区划设置
地方行政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21
4
作者
汪俊昌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70,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拥有政治社会化的四大要素,是价值体系的传播和内化两大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其实现需要在形式要件、重点对象、方式方法、舆论引导、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众化
理论内涵
发生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浙商精神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
14
5
作者
林吕建
唐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7,104,共8页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了优秀传统基因,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用史、论、实结合的方法从浙商精神历史文化基因、浙江精神的时代展现、当代浙商精神的现实内容以及浙商精神与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浙商精神的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和演进线索,展望了浙商精神在浙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文化
浙江精神
浙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乡村协商治理的发展与探索——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
10
6
作者
唐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7,共5页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乡村治理在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制而村民自治的转型之后,逐步走向以参与、合作为特征的协商治理。这一新的发展与转变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共同走向,体现了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的共进趋向、政府权能与民主政...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乡村治理在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制而村民自治的转型之后,逐步走向以参与、合作为特征的协商治理。这一新的发展与转变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共同走向,体现了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的共进趋向、政府权能与民主政治的互动与平衡、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以及多元力量的博弈与合作。以浙江为典型的地方探索已经表明,乡村协商治理能够有助于达成一种相对均衡和稳定的合作,对于重塑乡村秩序、实现基层善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合作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80,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逻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资源与方法论
被引量:
6
8
作者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117,152,共7页
理论资源与方法论把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价值观研究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世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秉承的理论资源。合目的性与合规...
理论资源与方法论把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价值观研究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世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秉承的理论资源。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基于此,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初步设想: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资源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华兴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角出发,揭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根本动力;阐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角出发,揭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根本动力;阐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阐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强调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新的挑战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接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与社区自治组织创新
被引量:
2
10
作者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在于推进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合理定位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社区自治组织相对来说还处在被动和尴尬地位,解决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问...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在于推进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合理定位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社区自治组织相对来说还处在被动和尴尬地位,解决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问题,减轻社区自治组织角色之间的张力,在于创新社区自治组织职能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区自治组织
职能与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被引量:
2
11
作者
黄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4,155-156,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丰富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强政治意识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4,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①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纯洁性建设、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①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纯洁性建设、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
理性
胡锦涛总书记
党的意识
中央纪委
危机意识
责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的创建
被引量:
2
13
作者
傅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7-179,共3页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区域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的角度,剖析"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创建的现状和特点、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深层原因,并提出...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区域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的角度,剖析"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创建的现状和特点、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村建居
新型社区
文明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被引量:
1
14
作者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非常深刻的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本期约请我省部分学者,就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希望从哲学、经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非常深刻的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本期约请我省部分学者,就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希望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及构建途径展开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 ,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 ,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 :( 1 )通过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比较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区别 ,尤其是其生活政治理论 ,旨在对线性历史、解放政治进行修缮 ;( 2 )通过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比较 ,指明了其理论立场的阶级本质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构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的“中左”性质 ;( 3)通过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的比较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建设性”要求 ,其政治理论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在于“建设” ,“破坏”必须与“建设”相统一。总之 ,本文给出的基本评价线路是 :吉登斯政治哲学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评的结果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内在深化的结果 ,是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反向超越的结果 ,是后现代状况下的一种建设性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安东尼·吉登斯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生活政治
解放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
1
16
作者
余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35,共4页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造的自然--论政治哲学的本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3,共8页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政治哲学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人作用于自然、社会和政治,同样,人也生活于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政治之中,成为自然、社会和政治的内在构成要素。因此,政治、政治哲学必然打上人的烙印,是"人造的"。&qu...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政治哲学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人作用于自然、社会和政治,同样,人也生活于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政治之中,成为自然、社会和政治的内在构成要素。因此,政治、政治哲学必然打上人的烙印,是"人造的"。"人造的",并非是指人凭空的、肆意的、随心所欲的捏造,而是指人试图按事物的规律去创造,这个创造的目标就是"自然",即:使政治象自然一样自然。政治哲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按人类的存在本质和规律性去创造,按"自然"的本性去创造,使政治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自然
人造的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两条线路
18
作者
陈华兴
张光斌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取得胜利,但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验证。马克思的"跨越思想"产生一百多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及解体,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快速...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取得胜利,但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验证。马克思的"跨越思想"产生一百多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及解体,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快速发展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跨越思想"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实践证明: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赢得较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势,最终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的两条线路
“跨越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主义的基础价值
19
作者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那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它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及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特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刊于去年12月5日专门约请省内有关学者、专家进行了座谈。现刊登部分发言(其中雷云、蓝蔚青两文系书面发言),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事业
历史经验
基础价值
世界历史
历史进程
价值合理性
发展经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浙江党建的一条重要经验
20
作者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浙江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并选择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
浙江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并选择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笔谈。笔谈就新的历史起点上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党内民主建设等一系列热点和创新点进行理论探讨。相信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内涵和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的事业
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建
浙江
执政兴国
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
作者
万斌
余华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5-13,共9页
文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巨大鼓舞。在新世纪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 ,顺应时代的要求 ,迎接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矛盾和复杂关系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又一座里程碑。它一方面体现着全党和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进化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运行前沿的最新认识 ,另一方面又作为具有浓烈时代精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 ,同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着政治保障和正确导航的作用。自觉学习、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乃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得以坚持理论创新 ,永葆青春活力的现实途径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
哲学
社会科学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球化
本土化
基础理论创新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9,共8页
文摘
社会和自然相统一的原则是社会发展必须遵循按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一直是治理社会的首要原则,所谓的社会的自然就按社会的本性去治理社会。吉登斯的超越左右的政治正是为了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符合自然的要求,或者说自然地治理社会。左与右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错误的地方,而纠正这两者偏颇恰好能够使社会按其本性要求发展,超越左右的原则就是要使社会按自然的原则发展;激进政治不仅体现在尊重社会存在的理性内容,同时也体现在尊重社会存在的非理性内容,这既有利于消解激进主义对社会理性构想的现实影响,又有利于真正从人类生活的深层处去构想治理社会的内容,从而使其政治内容符合社会本性的要求;吉登斯强调发掘既有利于使社会中的个人“幸福”地活着,又有利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既有利于克服社会的外在的“救世主”的束缚和引诱,又有利于社会整合团结。
关键词
社会的自然
超越左右的政治
生活政治
激进政治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一胜
机构
浙江省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文摘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则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城市体系与行政体系应该基本相配套,因此建设新型城市化,就必须加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建构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地方行政体制。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城市化
浙江省
城乡一体化
中国特色
政治体制改革
行政区划设置
地方行政体制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21
4
作者
汪俊昌
唐晓燕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国家行政
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70,共7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邓研中心2009年度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编号:09JDDY001Z)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拥有政治社会化的四大要素,是价值体系的传播和内化两大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其实现需要在形式要件、重点对象、方式方法、舆论引导、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众化
理论内涵
发生机制
实践路径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Popularization,Theoretical Connotation,Forming Mechanism,Practical Route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浙商精神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
14
5
作者
林吕建
唐玉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党委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7,104,共8页
文摘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了优秀传统基因,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用史、论、实结合的方法从浙商精神历史文化基因、浙江精神的时代展现、当代浙商精神的现实内容以及浙商精神与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浙商精神的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和演进线索,展望了浙商精神在浙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
浙江文化
浙江精神
浙商精神
Keywords
Zhejiang Culture,Zhejiang Spirit,Zheshang Spirit
分类号
F279.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乡村协商治理的发展与探索——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
10
6
作者
唐玉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7,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协商民主与乡村治理--以浙江为个案的研究"(15JDZT01Z)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乡村治理在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制而村民自治的转型之后,逐步走向以参与、合作为特征的协商治理。这一新的发展与转变标志着中国政治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共同走向,体现了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的共进趋向、政府权能与民主政治的互动与平衡、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以及多元力量的博弈与合作。以浙江为典型的地方探索已经表明,乡村协商治理能够有助于达成一种相对均衡和稳定的合作,对于重塑乡村秩序、实现基层善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乡村治理
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合作秩序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浙江省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80,共9页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逻辑结构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资源与方法论
被引量:
6
8
作者
唐晓燕
机构
浙江省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117,152,共7页
文摘
理论资源与方法论把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价值观研究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世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秉承的理论资源。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基于此,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初步设想: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资源
方法论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ory Resources, Methodology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华兴
黄宇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浙江省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观察与思考》杂志社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基金
2010年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浙江改革开放进程中若干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的规律性探索》(10JDZT01Z)的最终成果
文摘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角出发,揭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根本动力;阐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阐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强调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新的挑战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接续发展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与社区自治组织创新
被引量:
2
10
作者
黄宇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副研究员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文摘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在于推进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合理定位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社区自治组织相对来说还处在被动和尴尬地位,解决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问题,减轻社区自治组织角色之间的张力,在于创新社区自治组织职能与机制。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区自治组织
职能与机制创新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被引量:
2
11
作者
黄宇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4,155-156,共5页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丰富与发展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Richen and Develop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强政治意识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黄宇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摘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①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纯洁性建设、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政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
理性
胡锦涛总书记
党的意识
中央纪委
危机意识
责任意识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的创建
被引量:
2
13
作者
傅歆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7-179,共3页
文摘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区域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的角度,剖析"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创建的现状和特点、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撤村建居
新型社区
文明创建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被引量:
1
14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文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非常深刻的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本期约请我省部分学者,就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希望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及构建途径展开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文摘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 ,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 :( 1 )通过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比较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区别 ,尤其是其生活政治理论 ,旨在对线性历史、解放政治进行修缮 ;( 2 )通过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比较 ,指明了其理论立场的阶级本质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构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的“中左”性质 ;( 3)通过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的比较 ,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建设性”要求 ,其政治理论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在于“建设” ,“破坏”必须与“建设”相统一。总之 ,本文给出的基本评价线路是 :吉登斯政治哲学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评的结果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内在深化的结果 ,是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反向超越的结果 ,是后现代状况下的一种建设性政治哲学。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安东尼·吉登斯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生活政治
解放政治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
1
16
作者
余华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文摘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分类号
A811.6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造的自然--论政治哲学的本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所长、教授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3,共8页
文摘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政治哲学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人作用于自然、社会和政治,同样,人也生活于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政治之中,成为自然、社会和政治的内在构成要素。因此,政治、政治哲学必然打上人的烙印,是"人造的"。"人造的",并非是指人凭空的、肆意的、随心所欲的捏造,而是指人试图按事物的规律去创造,这个创造的目标就是"自然",即:使政治象自然一样自然。政治哲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按人类的存在本质和规律性去创造,按"自然"的本性去创造,使政治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自然"。
关键词
政治
自然
人造的自然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两条线路
18
作者
陈华兴
张光斌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浙江省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
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文摘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取得胜利,但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验证。马克思的"跨越思想"产生一百多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及解体,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快速发展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跨越思想"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实践证明: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赢得较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势,最终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的两条线路
“跨越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主义的基础价值
19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文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那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它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及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特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刊于去年12月5日专门约请省内有关学者、专家进行了座谈。现刊登部分发言(其中雷云、蓝蔚青两文系书面发言),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事业
历史经验
基础价值
世界历史
历史进程
价值合理性
发展经历
实践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浙江党建的一条重要经验
20
作者
陈华兴
机构
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浙江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并选择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笔谈。笔谈就新的历史起点上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党内民主建设等一系列热点和创新点进行理论探讨。相信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内涵和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的事业
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建
浙江
执政兴国
现代化国家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万斌
余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王一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汪俊昌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当代浙商精神的科学内涵
林吕建
唐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乡村协商治理的发展与探索——以浙江为例
唐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资源与方法论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陈华兴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与社区自治组织创新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黄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增强政治意识的理性思考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浙江“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的创建
傅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关于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初步评价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余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人造的自然--论政治哲学的本质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试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两条线路
陈华兴
张光斌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看社会主义的基础价值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浙江党建的一条重要经验
陈华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