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契先生与浙江省中国哲学史学界——谨以此文纪念冯契先生冥诞100周年
1
作者 张宏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6,共8页
浙江绍兴籍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1915—1995)在1980年代曾先后五次受邀前来浙江杭州、绍兴、宁波、余姚等地参加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起主办的以宋明理学及王阳明、黄宗羲、浙东学术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并与浙江省中国哲学... 浙江绍兴籍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1915—1995)在1980年代曾先后五次受邀前来浙江杭州、绍兴、宁波、余姚等地参加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起主办的以宋明理学及王阳明、黄宗羲、浙东学术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并与浙江省中国哲学史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从而强有力地助推了浙江思想文化史("浙学")的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浙江省社科院 浙学 学术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赖金良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0-35,共6页
本文认为,到马克思著作中去寻找哲学价值概念的本质规定及其依据是不恰当的;用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来定义和论证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导致了国内价值论研究中的效用主义倾向;把价值理解为效用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本文认为,到马克思著作中去寻找哲学价值概念的本质规定及其依据是不恰当的;用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来定义和论证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导致了国内价值论研究中的效用主义倾向;把价值理解为效用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不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使用价 主体需要 有用性 哲学价值论 人的需要 客体 经济学 哲学范畴 效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俊昌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48-56,共9页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方世界频繁地谈论着那个曾经被冷落已久的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民社会话语在当代复兴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多重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方世界频繁地谈论着那个曾经被冷落已久的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民社会话语在当代复兴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多重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供进一步深化市民社会研究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实体 理念 类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儒学总论:从王充到马一浮——论浙江儒学的思想特色与精神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5,158,159,共14页
本文鸟瞰式地论述了浙江儒学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浙江儒学的学术特色与基本精神,进而论述了浙江儒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浙江儒学有三大学术特色:一是多元包容,二是经世致用,三是从民本、亲民到民主... 本文鸟瞰式地论述了浙江儒学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浙江儒学的学术特色与基本精神,进而论述了浙江儒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浙江儒学有三大学术特色:一是多元包容,二是经世致用,三是从民本、亲民到民主的思想转型。浙江儒学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实事疾妄"的求实批判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学精神,"崇尚气节,正直敢言"的豪杰精神,"教育优先、人才第一"的文教兴邦精神五大方面。浙江儒学的典型思想型态是王充以"实事疾妄"为宗旨的求实批判之学、叶适以"崇义养利"为核心价值的功利之学、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核心命题的"良知心学"、黄宗羲以"民主君客"为核心观点的"力行"实学、马一浮以"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为核心命题的现代新经学。他们的思想宗旨与学术命题不仅在当时开风气之先,而且具有现代性与普世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与实践治理模式的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儒学 脉络 特色 基本精神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哲学意识中的价值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赖金良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6期50-55,共6页
当代哲学意识中的价值问题赖金良价值思考的历史与人类意识的历史一样长久。但以往的思想家由于未能把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现象归属于一个共同的“族类”,即未能形成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哲学价值范畴或一般价值概念,他们还不可能对价... 当代哲学意识中的价值问题赖金良价值思考的历史与人类意识的历史一样长久。但以往的思想家由于未能把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现象归属于一个共同的“族类”,即未能形成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哲学价值范畴或一般价值概念,他们还不可能对价值问题作出总体的、一般的研究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价值论 哲学价值论 价值问题 哲学意识 实用主义 李凯尔特 哲学思考 伦理学 价值哲学 文德尔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力行为工夫”: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新民本思想 黄宗羲 哲学基础 工夫 行为 君主专制制度 《尚书》 《孟子》 为民请命 民治思想 新范式 批判 儒家 治人 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国还是社会法治国?--以当代德国法治国理论为论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哲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8,共7页
传统的自由法治国观念在现代工业社会(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业已不敷使用。如何在保有自由主义传统中合理、积极与进步因素的同时,克服其中存在的形式性平等所导致的不公平,以期实现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 传统的自由法治国观念在现代工业社会(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业已不敷使用。如何在保有自由主义传统中合理、积极与进步因素的同时,克服其中存在的形式性平等所导致的不公平,以期实现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这自然也就导致了对国家的性质及其作用的重新认识与要求。该问题在当代德国法治国理论的论域中--尤其是在以福斯多夫为代表的右翼保守派基于专家治国的社会国与阿本德罗特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左翼社会民主主义基于民主的社会法治国之间--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表达与讨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厘清,将不仅揭示出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主题,而且还为之提供了实践上的解决之道,即一种社会法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治国 法治国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赖金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66-69,共4页
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赖金良1、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崭新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自觉地进行着利益预期和得失权衡,... 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赖金良1、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崭新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自觉地进行着利益预期和得失权衡,并按照“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价值 价值追求 社会价值 社会共同体 普遍利益 正确认识 个体价值 特殊利益 个体主体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政治哲学?——对政治哲学定义的一个再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哲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政治哲学作为时下国内研究的热门领域,古今中外各种流派观点纷呈,对一些基本概念(自由、公平或正义等)的讨论甚多,让人应接不暇。但在这热闹景象背后(特别是在当代大众化、全球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诸多经典的政治哲学定义已不敷使... 政治哲学作为时下国内研究的热门领域,古今中外各种流派观点纷呈,对一些基本概念(自由、公平或正义等)的讨论甚多,让人应接不暇。但在这热闹景象背后(特别是在当代大众化、全球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诸多经典的政治哲学定义已不敷使用),关于"何为政治哲学"这个元(meta-)问题,亦即政治哲学的定义似乎是自明的,其实是非常模糊和亟需加以考察的。只有通过对各种政治哲学定义进行批判性再考察之后,我们或许才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政治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热点的聚合与价值论研究的兴起──当代中国价值思考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10
作者 赖金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6,共6页
哲学热点的聚合与价值论研究的兴起──当代中国价值思考的理论与现实背景赖金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实践标准的讨论与价值问题的提出1978年关于实践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建国... 哲学热点的聚合与价值论研究的兴起──当代中国价值思考的理论与现实背景赖金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实践标准的讨论与价值问题的提出1978年关于实践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建国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思考 哲学价值论 哲学热点 当代中国 理论与现实 价值问题 认识论 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四卷
11
作者 丁晓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6-96,共1页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是我国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时期。这激动人心的六年在政治与学术研究领域都倍受关注。王学启教授的著作《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史稿》)第四卷...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是我国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时期。这激动人心的六年在政治与学术研究领域都倍受关注。王学启教授的著作《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史稿》)第四卷,全面论述了1976年10月至1982年9月六年间的历史,这在国内史学界是空前的。该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论述多有独到之处,这是国史研究领域中又一具有开拓性的、颇具功力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时期 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历史性转变 《史稿》 马克思主义 国史研究 “四人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改革的价值取向
12
作者 汪俊昌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本刊这期开辟了专栏,选登了三篇浙江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其中汪俊昌文阐述了我国社会改革的五个价值取向,程炳卿、峥嵘等讨论了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一些问题。... 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本刊这期开辟了专栏,选登了三篇浙江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其中汪俊昌文阐述了我国社会改革的五个价值取向,程炳卿、峥嵘等讨论了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一些问题。这次讨论对认识改革成就、坚定改革信心,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机会均等 资本主义 私营企业 经济效率 效率优先 社会主义商品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
13
作者 滕复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52-57,共6页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道德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社会 道德体系 “诚信” 商业道德 精神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严哲学对大乘唯识学的深度诠释
14
作者 吴可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1,共10页
受制于通行的本体论解读模式,包括华严哲学在内的汉传大乘佛教思想的本真意义在现代研究中经常被严重遮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严哲学对印度大乘唯识教理的创解,以显明其真正的特质乃是以般若空性为核心而融摄大乘唯心唯识之教,并以此... 受制于通行的本体论解读模式,包括华严哲学在内的汉传大乘佛教思想的本真意义在现代研究中经常被严重遮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严哲学对印度大乘唯识教理的创解,以显明其真正的特质乃是以般若空性为核心而融摄大乘唯心唯识之教,并以此为基础开导出自宗的"法界无尽缘起"。由此可以明见,华严哲学思想的建构实际上纯全渊源于其对印度大乘佛教根本两支中观和唯识的深度诠释。论文重点分析了如下几组相关论题:唯识的"性相别论"与华严的"真不变妄、心变于境";唯识的"五重唯识"与华严的"十门唯识";唯识的"三性体异"与华严的"三性一际";唯识的"种子六义"与华严的"因门六义"。内中"因门六义"的创解尤可见出华严哲学的深秘义趣在于究极显了"缘起中的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中观 唯识 三自性 因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改革理论初探
15
作者 汪俊昌 《浙江学刊》 1988年第3期11-15,共5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社会改革,近两年来的讨论方兴未艾。然而,就其现状而言,人们对于社会改革一般,虽然一致主张把它上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但对其所蕴含的理论内涵,则揭示得甚少。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改革的根源、实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社会改革,近两年来的讨论方兴未艾。然而,就其现状而言,人们对于社会改革一般,虽然一致主张把它上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但对其所蕴含的理论内涵,则揭示得甚少。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改革的根源、实质、条件、内容以及地位等方面的探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改革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革命 利益关系 社会制度 理论初探 社会基本矛盾 基本范畴 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
16
作者 池舟人 《浙江学刊》 1987年第4期27-33,41,共8页
价值论中有两个“标准”,一是衡量价值之有无或大小的标准(也称价值标准),二是判定价值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也称价值认识的标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无论是讨论价值标准,还是讨论价值认识的标准,都必须坚持社... 价值论中有两个“标准”,一是衡量价值之有无或大小的标准(也称价值标准),二是判定价值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也称价值认识的标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无论是讨论价值标准,还是讨论价值认识的标准,都必须坚持社会历史尺度;否则,许多道理不容易讲清楚,价值论研究也很难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近年来不少作者在讨论上述问题时,恰恰忽视了这个“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从而造成了一些不该有的混乱。这是需要加以分析和澄清的。本文主要围绕价值标准问题来阐述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许多地方也涉及到价值认识的标准问题,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标准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 价值追求 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 资产阶级 人类社会 客观标准 群体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48
17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5,104,共4页
本文在探讨“廉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作者认为,“廉政”的本来涵义就是“廉正”,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而当代“廉政”的基本涵义,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 本文在探讨“廉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作者认为,“廉政”的本来涵义就是“廉正”,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而当代“廉政”的基本涵义,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中国廉政史的基本内容,应从指导思想、基本制度、政策举措、政德政风、典型人物事件以及历史文献文物方面去把握与发掘。在中国廉政史上,以民为本、德法并重、勇于进谏、公正执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秀传统与历史经验,是值得当代执政者继承发扬和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 理论内涵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47-150,146,共5页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 ,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 ,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 ,“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 ;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 ;广义的“浙学”即“大浙学” ,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大浙学”是狭义、中义“浙学”的外延 ,但其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是“求实、批判、兼容、创新” ,而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则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内涵 基本精神 浙江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秩序性道德,即人际关系之理。儒家就本质而言是以道德为本位而非以伦理为本位的“仁本礼用”的道德形上学。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德性原则、伦理原则、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强调道德的日新和礼制的适时变化,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根本精神乃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根本精神及其一系列道德伦理原则具有永久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 伦理 道德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代“侍从”内涵与外延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本文以赵升《朝野类要》对侍从的定义为切入点,讨论了宋代侍从的内涵的多个层面以及侍从内涵的变化,进而指出元丰官制改革对宋代侍从制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 宋代 侍从 内涵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