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化聚合物皮革复鞣填充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万祥祥 柴玉叶 兰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以甘油(Gly)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马来酸甘油酯(MG),作为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与丙烯酸(AA)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水性支化聚合物皮革复鞣填充剂(BPMG)。通过1HNMR对支化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 以甘油(Gly)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马来酸甘油酯(MG),作为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与丙烯酸(AA)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水性支化聚合物皮革复鞣填充剂(BPMG)。通过1HNMR对支化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支化单体类型和投料方式对MG双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30为支化单体,n(AA)∶n(MG)=6∶1,w(过硫酸铵)=6%时,以单体滴加的方式,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2.5h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应用结果显示支化聚合物可以提供皮革较好的填充性能和力学性能。SEM结果表明,支化聚合物对皮革纤维具有明显的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类支化单体 支化聚合物 甘油 马来酸酐 皮革复鞣填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O_5分散法合成十六烷基磷酸酯皮革加脂剂 被引量:1
2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章长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0-893,899,共5页
以10#机油为分散剂均匀分散P2O5,并与十六醇进行磷酸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了低游离磷酸含量的十六烷基磷酸酯皮革加脂剂,解决了合成磷酸酯皮革加脂剂过程中P2O5易吸湿结块问题。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2O... 以10#机油为分散剂均匀分散P2O5,并与十六醇进行磷酸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了低游离磷酸含量的十六烷基磷酸酯皮革加脂剂,解决了合成磷酸酯皮革加脂剂过程中P2O5易吸湿结块问题。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2O5采用10#机油分散进料可提高产物中十六烷基磷酸酯的含量;当n(十六醇)∶n(P2O5)=2∶1,磷酸化反应较佳的条件为:m(10#机油)∶m(P2O5)=2∶1,磷酸化温度80℃,磷酸化时间3h;水解反应的较佳条件为: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2 h,水用量2.0%(基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产物中十六烷基磷酸单酯、双酯和游离磷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5.2%、25.3%和9.5%。当10#机油与P2O5质量比大于2.5后,十六烷基磷酸酯加脂剂的乳液稳定性下降,加脂革柔软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机油 P2O5 十六烷基磷酸酯加脂剂 分散剂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氯丙烷在皮革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柴玉叶 邹祥龙 兰云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38-41,共4页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环氧氯丙烷在皮革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皮革加脂剂、染色助剂和合成鞣剂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环氧氯丙烷 皮革化学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纳米SiO_2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云浩 翟兰兰 +3 位作者 王彦 刘若望 袁继新 兰云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2-756,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在酸性条件下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能成功地对纳米SiO2表面进...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在酸性条件下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能成功地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化学键合了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降低了颗粒团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二元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崔凯 邹祥龙 兰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1,共3页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MA/AA二元共聚物(PMAAA)。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在n(MA)∶n(A...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的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MA/AA二元共聚物(PMAAA)。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在n(MA)∶n(AA)=1∶2,聚合温度85℃,AA滴加时间为1.5h,聚合时间2h,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8%时,MA的转化率为7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丙烯酸 转化率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附模型与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春晓 白福臣 +2 位作者 潘振远 张万喜 刘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7,共5页
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 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仍能持久吸湿,其饱和吸湿容量比硅胶提高至少6%以上,比分子筛提高至少50%以上,吸湿速率快于硅胶和分子筛。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主要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湿率受湿度和高分子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影响。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证实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吸湿并非单层吸附,而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发生,且多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得该吸湿过程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 吸湿 吸附模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盐的鞣性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5
7
作者 兰云军 许晓红 周建飞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3,27,共4页
简单分析了制革业的发展现状与锆鞣的意义,从配位化学与鞣制化学的角度阐述了锆鞣与铬鞣的差异,提出锆盐是较好的铬盐替代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锆鞣 铬鞣 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型锦纶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染色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生伟 袁继新 +1 位作者 兰云军 宋心远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7-20,共4页
海岛型锦纶超细纤维PU合成革采用酸性染料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2%-4%(浅色)和4%-6%(深色),匀染剂用量0.5g/L,浴比1:15-1:20;在pH值4—5和98℃条件下染色60min,可获得较好的各项染色性能。
关键词 染色 酸性染料 染色牢度 超细纤维 海岛型 聚酰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制革废弃猪毛提取角蛋白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海波 柴玉叶 兰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4-747,760,共5页
用尿素/焦亚硫酸钠还原体系降解制革废弃猪毛制备角蛋白,优化的降解条件为:pH=6.5,焦亚硫酸钠浓度1.0 mol/L、尿素浓度14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0.2 mol/L,时间8 h,降解率达55%~60%。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以及聚丙烯... 用尿素/焦亚硫酸钠还原体系降解制革废弃猪毛制备角蛋白,优化的降解条件为:pH=6.5,焦亚硫酸钠浓度1.0 mol/L、尿素浓度14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0.2 mol/L,时间8 h,降解率达55%~60%。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与原猪毛类似的结构特征和热性能,二级结构得以保持,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分布于13 000~15 000、45 000~50 000和52 000~55 000 3个谱带。巯基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角蛋白中约38.9%的硫原子以自由巯基的形式存在,含量丰富的巯基适于作为化学改性反应活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 角蛋白 巯基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酯烯类支化单体合成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 被引量:5
10
作者 柴玉叶 万祥祥 +1 位作者 兰云军 张淑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4-808,共5页
采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马来酸酐(MA)制备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单三羟甲基丙烷三马来酸单酯(MTPTM)。MTPTM与甲基丙烯酸(MAA)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采用NMR表征了MTPTM和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MAA和MTPTM... 采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马来酸酐(MA)制备多官能度烯类支化单体单三羟甲基丙烷三马来酸单酯(MTPTM)。MTPTM与甲基丙烯酸(MAA)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采用NMR表征了MTPTM和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MAA和MTPTM单体摩尔比对超支化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水溶液黏度、热稳定性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AA单体用量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先降后升,n(MTPTM)∶n(MAA)=1∶9时出现最小值(Mw=2.09×104,Mw/Mn=1.66),产物水溶液黏度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并在n(MTPTM)∶n(MAA)=1∶6时出现最小值。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则先升后降,n(MTPTM)∶n(MAA)=1∶9时出现最大值(Tg=274.5℃),MAA单体比例增加,有助于超支化聚合物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类支化单体 超支化聚合物 三羟甲基丙烷 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酸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铵脱灰剂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建飞 许晓红 +1 位作者 金华意 兰云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8,共6页
采用酸式盐和弱酸或弱酸盐开发一种新型的无铵脱灰剂,并与市售无铵脱灰剂、常规铵盐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新型无铵脱灰剂操作安全,具有良好的脱灰效果,在大幅降低废液中氨氮含量的同时不增加COD含量。
关键词 制革 无铵脱灰剂 酸式盐 弱酸 弱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壳聚糖在制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晓红 兰云军 柴玉叶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通过不同羧甲基壳聚糖在染色工艺中的水平实验分析以及不同加入顺序对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壳聚糖作为制革工业中的染色助剂,起到增深增艳的效果,其染色上染率、匀染性以及干湿擦等性能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制革 染色助剂 壳聚糖 羧甲基化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复鞣填充剂的合成 被引量:7
13
作者 鲍利红 兰云军 张淑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蓖麻油经马来酸酐酯化得到羟基官能度为2.0~2.2的改性蓖麻油(MCO),将其作为多元醇成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1000(PEG1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反应合成脂肪族耐光型聚氨酯复鞣填充剂(CPUF)。重点探讨了MCO/PEG1000... 蓖麻油经马来酸酐酯化得到羟基官能度为2.0~2.2的改性蓖麻油(MCO),将其作为多元醇成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1000(PEG1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反应合成脂肪族耐光型聚氨酯复鞣填充剂(CPUF)。重点探讨了MCO/PEG1000、加料顺序、反应温度、DMPA用量和中和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利用IR对聚氨酯复鞣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工艺过程:改性蓖麻油首先同IPDI在70℃预聚40min,然后加入PEG1000和DMPA在80℃扩链100 min生成羟基终端的聚氨酯,其中m(MCO)∶m(PEG1000)=1∶1;中和剂选择三乙胺,聚氨酯复鞣剂中—COOH的质量分数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复鞣填充剂 蓖麻油 马来酸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加脂剂的乳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罗卫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8,272,共6页
用长链脂肪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5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马来酸单酯,再和丙烯酸、醋酸乙烯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了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合物加脂剂(RF)。研究了聚合物加脂剂中—COOH质量分数、AEO-5质量分数和长链脂肪醇链长对RF乳液电导... 用长链脂肪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5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马来酸单酯,再和丙烯酸、醋酸乙烯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了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合物加脂剂(RF)。研究了聚合物加脂剂中—COOH质量分数、AEO-5质量分数和长链脂肪醇链长对RF乳液电导率、相对黏度、临界聚沉值(Cc.c)和耐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OH质量分数从19.78%增大到24.03%,电导率从1 349 us/cm增大到2 213 us/cm,相对黏度从1.59增至3.85;随AEO-5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15.18%,电导率从1 349 us/cm增大到1 712 us/cm,相对黏度从1.597降至1.22;随长链脂肪醇碳链长从12增大到18,电导率从2 185 us/cm降至1 303 us/cm,相对黏度从1.197增至1.757;Cc.c随—COOH和AEO-5质量分数的增加和长链脂肪醇链长的降低而增加;随—COOH和AEO-5质量分数的增加和长链脂肪醇链长的降低,耐酸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加脂剂 电导率 耐酸稳定性 相对黏度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制备耐光性聚氨酯复鞣剂——乳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利红 兰云军 张淑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2-587,共6页
用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MCO)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耐光性聚氨酯复鞣剂水乳液(MC-PUR),研究了复鞣剂中-COOH质量分数、n(NCO)/n(OH)、m(MCO)/m(PEG1000)对乳液电导率、黏度、临界聚沉值(CC.C)、耐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MCO)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耐光性聚氨酯复鞣剂水乳液(MC-PUR),研究了复鞣剂中-COOH质量分数、n(NCO)/n(OH)、m(MCO)/m(PEG1000)对乳液电导率、黏度、临界聚沉值(CC.C)、耐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OH质量分数从3%增大到7%,电导率从1 556 μs/cm增大到3 435 μs/cm,黏度先从168 mPa · s增大到224 mPa · s,后又降低到85 mPa · s,当w(-COOH)=5%时,黏度达到最大值;随n(NCO)/n(OH)从0.5增大到0.9,电导率从2 943 μs/cm降到2 464 μs/cm,黏度从428 m Pa · s降到224 mPa · s;随m(MCO): m(PEG1000)从1: 1增大到3: 0,黏度从224 mPa · s降到67 mPa · s;CC.C随-COOH质量分数增加和m(MCO)/m(PEG1000)增大而降低;耐酸稳定性结果证明,当w(-COOH)=3%~5%,m(MCO): m(PEG1000)=1: 1,n(NCO)/n(OH)=0.5~0.9时,MC-PUR适用于皮革复鞣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蓖麻油 电导率 黏度 临界聚沉值 耐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型锦纶超纤PU革的拼混染色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生伟 袁继新 +2 位作者 胡彦彪 兰云军 宋心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改善单一类型染料对海岛型锦纶超纤PU革的染色效果,采用了分散染料与酸性染料拼混染色方法.通过对透染性、干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K/S值和上染率的考查,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并探讨了染色顺序、固色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 为改善单一类型染料对海岛型锦纶超纤PU革的染色效果,采用了分散染料与酸性染料拼混染色方法.通过对透染性、干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K/S值和上染率的考查,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并探讨了染色顺序、固色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酸性后分散染色,且2种染料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2%时具有最好的综合染色效果;以APA固色效果最佳,染前加入使染色更均匀、无色花;染后加入可提高干摩擦牢度至4级,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至3级以上,并可小幅提高K/S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锦纶 聚氨酯 超细纤维 拼混染色 分散染料 酸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S型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盐加脂剂的合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柴玉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25-1228,共4页
以十六醇、正丁醇、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十六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盐皮革加脂剂,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十六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醇):n(马来酸酐)=1:1.0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h;十... 以十六醇、正丁醇、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十六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盐皮革加脂剂,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十六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醇):n(马来酸酐)=1:1.0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h;十六烷基马来酸单酯与正丁醇双酯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烷基马来酸单酯):n(正丁醇)=1:1.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90min,w(对甲苯磺酸)=0.5(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十六烷基正丁基马来酸(混合)双酯与亚硫酸氢钠的磺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烷基正丁基马来酸(混合)双酯〕:n(NaHSO3)=1:1.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该加脂剂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可以乳化自身质量33的鱼油。用IR表征了目标产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酯磺酸钠盐 十六醇 正丁醇 马来酸酐 加脂剂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周建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9-812,共4页
以长链脂肪醇马来酸单酯为亲油单体,丙烯酸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制备了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通过质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脂肪醇种类,丙烯酸单体滴加速度,单酯与丙烯酸... 以长链脂肪醇马来酸单酯为亲油单体,丙烯酸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制备了马来酸单酯聚合物复鞣加脂剂。通过质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脂肪醇种类,丙烯酸单体滴加速度,单酯与丙烯酸摩尔比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脂肪醇为十六醇,n(丙烯酸)/n(单酯)=2.0,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5%,聚合温度80℃,丙烯酸滴加时间2h时,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柔软、填充和防水性能,处理革的增厚率在30%左右,静态吸水率在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鞣加酯剂 马来酸单酯 性能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酰胺化改性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罗卫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8-40,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对菜籽油与单乙醇胺的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3 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2%(基于菜籽油的质量)。当菜籽油与单乙醇胺质量比为100∶8、100∶9、100∶10、100∶11时,所得菜... 通过正交实验对菜籽油与单乙醇胺的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3 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2%(基于菜籽油的质量)。当菜籽油与单乙醇胺质量比为100∶8、100∶9、100∶10、100∶11时,所得菜籽油烷醇酰胺的羟值分别为124.16、134.43、148.31、162.04 mgKOH/g。通过红外分析对菜籽油烷醇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单乙醇胺 酰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乳液聚合制备MCPU-PMMA复合乳液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利红 兰云军 张淑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7-793,共7页
A kind of anionic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MCPU)dispersion containing unsaturated double bonds in the soft segments was synthesized with modified castor oil, and it was used as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and seed co... A kind of anionic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MCPU)dispersion containing unsaturated double bonds in the soft segments was synthesized with modified castor oil, and it was used as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and seed composition for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CPU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MMA).1H NMR spectrum showed that double bonds existing in MCPU disappeared after it was copolymerized with MMA.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easuring the conversion of monomers,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amount of agglomeration, water and toluene resistance of the fil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ak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th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had higher conversi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smaller and the film had better water and toluene resistance.It was proper to keep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t 70℃.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opolymerization was 164.86 kJ·mol-1.Copolymerization rate Rp∝[I]1.0856,and the dosage of initiator should be 0.5% of the total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U—PMMA复合乳液 种子乳液聚合 转化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