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吹胀式PV/T集热系统实验研究
1
作者 彭浩 寿春晖 +3 位作者 王静毅 纪培栋 周楠栩 黄超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2-1541,I0025,共11页
为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hotovoltaic/thermal,PV/T)组件集热部分与发电部分使用寿命不同带来的维护问题,项目搭建户外测试装置,采用Trnsys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研究有/无保温层吹胀式PV/T组件性能及其对各个城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有保温... 为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hotovoltaic/thermal,PV/T)组件集热部分与发电部分使用寿命不同带来的维护问题,项目搭建户外测试装置,采用Trnsys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研究有/无保温层吹胀式PV/T组件性能及其对各个城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有保温层PV/T集热循环平均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分别为43.20%和60.16%,瞬时热效率曲线截距和瞬时热效率曲线斜率分别为48.65%和11.68 W/(m^(2)·K);无保温层PV/T集热循环平均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分别为34.16%和51.99%,瞬时热效率曲线截距和瞬时热效率曲线斜率分别为50.49%和19.73 W/(m^(2)·K);在质量流量0.013~0.060 kg/s范围内,水箱温度分层使得集热系统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随质量流量增加变化不明显;含保温层PV/T组件发电性能受集热循环工作波动影响,年度平均工作温度比无保温层PV/T组件高0.21~1.12℃,年度平均发电效率相对低0.44%~0.82%;以供应45℃热水为目标,无保温层PV/T集热循环系统在三亚、北京、昆明、西安、广州、杭州和武汉运行时能达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组件 PV组件 吹胀板 水箱分层 质量流量 保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约束的无人机光顺路径生成全局优化方法
2
作者 廖榆信 王伟 +3 位作者 滕卫明 贺海晏 王战 王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1491,共11页
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是无人机安全作业的基础,为此提出综合考虑避障能力、飞行效率和稳定性约束的全局优化方法.采用柱面包络法对环境信息及障碍物进行规则化处理,分析无人机姿态变化对运动稳定性和飞行效率的潜在影响.建立效率、避障... 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是无人机安全作业的基础,为此提出综合考虑避障能力、飞行效率和稳定性约束的全局优化方法.采用柱面包络法对环境信息及障碍物进行规则化处理,分析无人机姿态变化对运动稳定性和飞行效率的潜在影响.建立效率、避障和稳定性3个优化目标,将优化空间从传统的一维或二维提升到三维.引入基于参考点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加速高维空间中的搜索过程,与改进的A*算法相比,收敛速度提高约49%.针对障碍物设计潜在风险点判断机制,结合五次B样条对初始最优路径进行二次优化,改善无人机轨迹的几何特性及光顺性,使飞行稳定性及效率分别提高66.7%和25%.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NSGA-Ⅲ在轨迹规划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多目标 样条曲线 轨迹平滑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提升策略及产业化进程
3
作者 张继国 吴田 +3 位作者 赵旭 杨钒 夏天 孙士恩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62,共15页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优势与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被看作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现阶段主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化合物。然而,正极材料存在不可逆相转化、Jahn-Tel...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优势与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被看作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现阶段主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化合物。然而,正极材料存在不可逆相转化、Jahn-Teller效应及界面不稳定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文系统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提升策略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进程。首先,详细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结构、优缺点,并对比了结构稳定性、成本以及循环性能等。其次,详细阐述了结构优化与化学元素掺杂策略在提升正极材料循环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索了结构稳定性、电子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等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归纳总结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国内外的产业化进展。最后,梳理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体系仍需关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过渡金属氧化物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普鲁士蓝化合物 循环稳定性 产业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卫红 赖颖峰 +4 位作者 段金娣 周林 丁浩源 朱赟 丰米宁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共9页
低碳烯烃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需求日益增长。烷烃催化裂解是制备低碳烯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烷烃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进行了总结,对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双功能催化剂)... 低碳烯烃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需求日益增长。烷烃催化裂解是制备低碳烯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烷烃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进行了总结,对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对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未来发展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裂解机理 分子筛 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液传质强化的湿法烟气脱硫CFD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俊 赵中阳 +3 位作者 倪震 周灿 郑成航 高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9,共15页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过程中,高硫煤燃烧产生的高含硫烟气高效脱硫难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了钙法烟气SO_(2)高效脱除研究,提出了基于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的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建立了宏观脱硫塔尺度下涵盖喷淋吸收-筛...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过程中,高硫煤燃烧产生的高含硫烟气高效脱硫难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了钙法烟气SO_(2)高效脱除研究,提出了基于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的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建立了宏观脱硫塔尺度下涵盖喷淋吸收-筛板鼓泡吸收的SO_(2)多形式吸收脱除耦合模型,获得了浆液下落过程中的pH及SO_(2)吸收速率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湍流构件对脱硫塔内的气液混合流动、相内相间传质、浆液内部化学反应等过程的影响机制。探究了筛板对于脱硫塔脱除效率的强化机制,并进一步开展了筛板布置位置优化设计研究。同时,针对脱硫塔喷淋系统开展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了喷淋系统优化后布置方案。基于所提出的脱硫塔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研究了包括液气比、浆液粒径及入口烟气SO_(2)浓度等不同参数影响下的脱硫塔SO_(2)脱除性能,发现通过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多手段协同增效后,可实现不同工况下脱硫塔SO_(2)脱除效率提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计算流体力学 优化设计 气-液传质强化 SO_(2)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系统锂电池电热耦合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潘 耿光超 +2 位作者 江全元 马福元 赵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8-327,共10页
针对电化学机理模型存在全阶结构复杂度高、电池温度变化过程无法精确描述的问题,该文提出将简化电化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耦合,建立简化电化学-热力学耦合模型,通过智能辨识算法获取模型相关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宽环境温... 针对电化学机理模型存在全阶结构复杂度高、电池温度变化过程无法精确描述的问题,该文提出将简化电化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耦合,建立简化电化学-热力学耦合模型,通过智能辨识算法获取模型相关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宽环境温度范围、常用放电倍率工况下仿真曲线与实际测试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能较好地描述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变化。该模型以较低的模型复杂度和较高的模型精度描述电池内部电化学、热力学行为,可支撑电池状态估计和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锂离子电池 电热耦合模型 参数辨识 电化学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水胺吸收剂CO_(2)捕集工艺的中试试验与技术经济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飞 祁志福 +1 位作者 方梦祥 丁浩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97-3904,I0012,共9页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再生能耗、挥发性胺排放等性能,并通过流程模拟与成本测算,评估技术经济性。中试结果表明,烟气流量为260~280 m^(3)/h,CO_(2)浓度(干基)约12%,少水胺体系(水质量浓度约15%)实现稳定运行,CO_(2)捕集率高于90%,再生能耗低至2.35 GJ/t CO_(2),胺挥发排放较高(约110~380 mg/m^(3))。在Aspen Plus建立10000 m^(3)/h烟气CO_(2)捕集工艺流程,相比常规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工艺,少水胺工艺系统的投资成本降低12%,运行成本降低20%。该少水胺吸收剂具有CO_(2)捕集率高、再生能耗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有望在工业示范中应用。该文研究结果可为万t级/年CO_(2)捕集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CO_(2)捕集 少水胺 中试试验 再生能耗 胺排放 工艺模拟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煤化工高盐废水工艺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颜军 卓佐西 +3 位作者 高强生 董莹 李宇航 刘春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4-300,共7页
采用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考察碳基催化剂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不同种类氧化剂、停留时间(HRT)、过一硫酸盐(PMS)投加量、进水pH和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将失活后的碳基催化... 采用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考察碳基催化剂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不同种类氧化剂、停留时间(HRT)、过一硫酸盐(PMS)投加量、进水pH和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将失活后的碳基催化剂进行原位再生,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再生后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基催化剂吸附能力较强;PMS相较于过二硫酸盐(PDS)对有机物去除率更高,停留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PMS催化氧化有机物去除率越高;TOC去除率随PMS投加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投加量为5 g/L,pH为酸性条件更有利于PMS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微波辅助比热循环辅助的催化剂再生效果略强但损耗率高,热循环辅助再生效果和PMS浓度、反应温度和循环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循环时间为1.5 h再生效果最佳,催化剂再生后催化性能提升35%左右,且再生后循环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有机废水 碳基催化剂 过硫酸盐 高级氧化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Growth of Conformal SnO_(2) Layers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9
作者 LIU Suolan LUAN Fuyuan +3 位作者 WU Zihua SHOU Chunhui XIE Huaqing YANG Songwang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7-1403,I0009,共8页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enhancing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SCs,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enhancing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SCs,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devices.Traditional spin-coating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ETL fails to fully cover the cusp of F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glass substrate,leading to direct contact between perovskite film and FTO substrate,which induces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re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PSCs.To address this issue,an in-situ growth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conformal SnO_(2) films on FTO glass substrates in this study.The resulting SnO_(2) films are not only dense and uniform,fully covering the cusp of the FTO glass substrates and reducing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FTO substrates and the perovskite films,but also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perovskite films with large grain sizes.Moreover,the conformal SnO_(2) films can improve the charge extraction at the SnO_(2)/perovskite interface,reduce the trap density and trap-assisted recombination in PSCs,and thus enhance the PCE of PSC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PSCs with in-situ grown SnO_(2) films show an improved PCE of 21.97%,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with spin-coated SnO_(2) films(20.93%).All abov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as-prepared SnO_(2) film can serve as an ideal ETL.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is method avoids the use of corrosive hydrochloric acid and toxic thioglycolic acid,and it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ITO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 conformal SnO_(2)film in-situ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氮化碳复合环氧涂层的抗冲蚀性能
10
作者 安然 李柱 +3 位作者 郭小平 刘栓 李想 王朴炎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7-390,共14页
海工装备暴露在腐蚀最为严重的浪花飞溅区,会遭受力学-化学/电化学腐蚀的耦合损伤,造成严重的金属腐蚀。涂装抗冲蚀涂层是减缓海工装备冲蚀磨损的重要手段。石墨氮化碳(g-C_(3)N_(4))不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还具有类石墨... 海工装备暴露在腐蚀最为严重的浪花飞溅区,会遭受力学-化学/电化学腐蚀的耦合损伤,造成严重的金属腐蚀。涂装抗冲蚀涂层是减缓海工装备冲蚀磨损的重要手段。石墨氮化碳(g-C_(3)N_(4))不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还具有类石墨烯的二维层状结构,可作为功能填料来提高有机涂层的综合防护性能。但g-C_(3)N_(4)易团聚,直接与环氧树脂复合会产生缺陷,导致涂层快速失效。采用磺化聚苯胺(SPANi)对g-C_(3)N_(4)改性得到g-C_(3)N_(4)@SPANi,并与厚朴酚基四官能环氧树脂(MTEP)结合制备防腐和抗冲蚀涂料。采用拉伸应力应变、电化学阻抗和固/液/气三相流冲蚀机对环氧复合涂料的力学性能、防腐性能和抗冲蚀防护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在纯MTEP中添加0.5wt.%g-C_(3)N_(4)@SPANi,其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为48.3 MPa和8.75%,分别比纯MTEP提高68.8%和19.05%,抗冲蚀试验后环氧复合涂层的质量损失和体积损失分别比纯MTEP降低了68.41%和66.39%,在3.5wt.%Na Cl溶液浸泡60 d后环氧复合涂层低频阻抗模值为3.25 GΩ·cm^(2),比纯MTEP低频阻抗模值0.112 MΩ·cm^(2)提高四个数量级。环氧复合涂层防腐和抗冲蚀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功于SPANi在g-C_(3)N_(4)表面的接枝增加了g-C_(3)N_(4)表面粗糙度,同时g-C_(3)N_(4)@SPANi与环氧树脂兼容性好,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和韧性,进而提高复合涂层的抗冲蚀性能。因此,通过利用SPANi对g-C_(3)N_(4)化学改性,能有效降低水分子向环氧涂层内部的渗透速率,为新型功能填料在环氧涂层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氮化碳 磺化聚苯胺 厚朴酚基四官能环氧树脂 涂层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活性炭吸附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性能的结构性因素探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卓佐西 徐颜军 +4 位作者 刘春红 祁志福 董莹 李宇航 高强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151,共8页
为阐明活性炭吸附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结构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对5种柱状活性炭开展FT-IR和N2等温吸脱附表征的基础上,以煤化工实际高盐有机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行为,并进一... 为阐明活性炭吸附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结构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对5种柱状活性炭开展FT-IR和N2等温吸脱附表征的基础上,以煤化工实际高盐有机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行为,并进一步将这5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量化结果与孔隙结构特征逐一进行关联,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柱状活性炭的介孔孔容及总孔容与其对有机物的平均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是影响吸附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依次减弱,而微孔孔容几乎无影响。本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实际水处理过程筛选或研发高性能的活性炭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水 活性炭 吸附性能 结构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的盐分对两种高级氧化技术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红 王毅 +3 位作者 孙伟钢 邹海旭 李海胜 徐颜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1,共6页
本文以浙能新天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为例,通过现场实际废水中试,对不同盐分废水进行两种高级氧化的平行实验,结合催化反应机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应根据处理废水的盐分选择高级氧化技术,低含盐处理段可以采用以羟基自由基为主... 本文以浙能新天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为例,通过现场实际废水中试,对不同盐分废水进行两种高级氧化的平行实验,结合催化反应机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应根据处理废水的盐分选择高级氧化技术,低含盐处理段可以采用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的臭氧高级氧化,催化剂可以选择铝基和碳基,采用碳基催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高盐废水采用非自由基为主的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和碳基催化剂,可以使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更高,实验结果为废水高级氧化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零液体排放 膜浓缩 反渗透浓水 高级氧化 臭氧催化氧化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 溶解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DA数据的风力发电机轴承状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超 何国栋 +2 位作者 寿春晖 侯鹏 沈洋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1,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SCADA数据的轴承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从SCADA运行数据中提取与轴承状态相关性较高的发电机轴承温度、发电机转速、有功功率、机舱环境温度等原始特征;然后,构建了轴承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前、后轴承温度差以及多尺度的轴承温... 提出一种基于SCADA数据的轴承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从SCADA运行数据中提取与轴承状态相关性较高的发电机轴承温度、发电机转速、有功功率、机舱环境温度等原始特征;然后,构建了轴承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前、后轴承温度差以及多尺度的轴承温升监测值等敏感特征;最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智能识别模型对发电机轴承进行状态辨识。风电场实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指标能有效提高模型的辨识性能,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能够实现风电机组发电机轴承全类型状态的有效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风电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状态监测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镍的表面沉积修饰及催化氧化选择性调控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凯敏 刘春红 +2 位作者 胡晨晖 祁志福 卓佐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0-935,共6页
采用液相沉积表面改性修饰纳米NiO制备NiO@xSi复合材料,利用XRD、SEM、XPS、H_(2)-TPR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尺寸、表面性质、氧化还原能力等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表面... 采用液相沉积表面改性修饰纳米NiO制备NiO@xSi复合材料,利用XRD、SEM、XPS、H_(2)-TPR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尺寸、表面性质、氧化还原能力等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表面沉积修饰后,NiO@xSi依然可保持10nm左右的尺寸粒径,表面Si与NiO之间存在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NiO主体的深度氧化能力有所抑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NiO@xSi表现出较好的丙烯选择性调控能力,以NiO@1.0Si为例在相同活性转化率下表现出优于NiO样品2~3倍的丙烯选择性。该表面沉积修饰策略有助于研究其他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选择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镍 表面沉积 选择性催化氧化 选择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DF-co-HFP制备具有阻酸性能的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
15
作者 薛上峰 徐格婷 +4 位作者 祁志福 董隽 刘春红 高强生 沈江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9,共12页
传统阴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酸浓缩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氢离子泄露.在此,我们采用PVDF-co-HFP作为聚合物主链,乙烯基咪唑作为功能基团,通过不同刚柔性交联剂的加入制备了系列交联型阻酸阴离子交换膜AEM-x(x=1、2、3)并研究了阻酸膜与传统... 传统阴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酸浓缩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氢离子泄露.在此,我们采用PVDF-co-HFP作为聚合物主链,乙烯基咪唑作为功能基团,通过不同刚柔性交联剂的加入制备了系列交联型阻酸阴离子交换膜AEM-x(x=1、2、3)并研究了阻酸膜与传统阴离子交换膜在酸浓缩过程中的不同.通过红外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所制备膜的理化性质.在电渗析过程中,AEM-x相较于普通的阴离子交换膜AHA具有更好的阻酸性能,其酸浓缩6 h后H^(+)浓度分别为0.64、0.68和0.74 mol/L均大于AHA(0.49 mol/L).特别是,AEM-3具有更好的酸浓缩性能,这表明了更稳定的交联结构有利于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膜具有更好的阻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在酸浓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浓缩 阴离子交换膜 PVDF-co-HFP 电渗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