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化和合金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曲晓雷 蒲凯超 +2 位作者 高明霞 刘永锋 潘洪革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4-263,共10页
Si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而使得材料粉化严重,导致循环过程中容量迅速衰退,难以满足实用化的需求。纳米化... Si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而使得材料粉化严重,导致循环过程中容量迅速衰退,难以满足实用化的需求。纳米化和合金化是改善Si负极材料的有效途径,纳米化能够有效缓解材料嵌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造成的机械应力、缩短锂离子的迁移距离,从而明显改善Si基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合金化可以减小材料在脱嵌锂过程的体积变化率、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也可以延长Si基材料的循环寿命。此外,Si合金的振实密度高、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规模化应用。在简要综述最近5年在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化和合金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了不同纳米结构和合金化方法对其电化学储锂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基材料 纳米化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态Li_(12)Si_7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亚雄 马瑞军 +2 位作者 高明霞 潘洪革 刘永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1-527,共7页
通过加热摩尔比为12:7的Li H/Si球磨混合物,避免了Li与Si之间巨大的熔点差异,成功制备了晶态Li_(12)Si_7合金,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和储锂机制.发现Li_(12)Si_7在0.02~0.6 V的嵌脱锂过程中,只发生晶胞体积的变化,而不产生相变,呈现... 通过加热摩尔比为12:7的Li H/Si球磨混合物,避免了Li与Si之间巨大的熔点差异,成功制备了晶态Li_(12)Si_7合金,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和储锂机制.发现Li_(12)Si_7在0.02~0.6 V的嵌脱锂过程中,只发生晶胞体积的变化,而不产生相变,呈现出明显的固溶储锂机制.该固溶储锂机制的存在,有效抑制了Si基负极材料嵌脱锂过程中由于相变导致的体积效应,使得晶态Li_(12)Si_7在0.02~0.6 V电压范围内具有显著改善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库伦效率高达100%,3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保持率约为74%,分别优于相同条件下原始Si电极的55%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锂硅合金 电化学性能 储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Co_3O_4@δ-MnO_2/Pt作为锂氧电池高效催化正极(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成浩 谢健 +3 位作者 陈振 涂健 曹高劭 赵新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3-1182,共10页
通过简易、可控的水热方法在泡沫镍基体上直接生长了核壳结构的阵列型Co_3O_4@δ-MnO_2/Pt正极。阵列电极有利于电极的润湿、氧气的传输和Li_2O_2的负载。Co_3O_4@δ-MnO_2/Pt正极对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性能,可促使Li_2O_2依... 通过简易、可控的水热方法在泡沫镍基体上直接生长了核壳结构的阵列型Co_3O_4@δ-MnO_2/Pt正极。阵列电极有利于电极的润湿、氧气的传输和Li_2O_2的负载。Co_3O_4@δ-MnO_2/Pt正极对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性能,可促使Li_2O_2依附Co_3O_4@δ-MnO_2/Pt阵列生长,从而保持阵列结构。该生长行为有利于Li_2O_2在充电时分解。以Co_3O_4@δ-MnO_2/Pt为催化正极的锂氧电池显示出高的容量(在电流密度100 mA·g^(-1)时容量为2 480 m Ah·g^(-1)),以及长的循环寿命(容量限定在500 mAh·g^(-1)时,在200mA·g^(-1)电流密度下,可循环65次),该性能超过了使用Co_3O_4或Co_3O_4@δ-MnO_2催化剂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电池 电催化 核壳阵列 Co3O4@δ-MnO2/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H3的制备及放氢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海镇 王新华 +1 位作者 刘永安 严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74-2278,共5页
以LiAlH4,LiBH4和AlCl3为原料,采用有机合成法制备了单一相的α-AlH3和γ-AlH3,并对其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晶型AlH3的放氢量均可达8.3%~8.5%(质量分数),放氢温度范围在120~160℃之间,且γ-AlH3的放氢峰值温度比α-AlH3低... 以LiAlH4,LiBH4和AlCl3为原料,采用有机合成法制备了单一相的α-AlH3和γ-AlH3,并对其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晶型AlH3的放氢量均可达8.3%~8.5%(质量分数),放氢温度范围在120~160℃之间,且γ-AlH3的放氢峰值温度比α-AlH3低8.2℃;α-AlH3和γ-AlH3的放氢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4.6和86.3 kJ/mol;加热过程中α-AlH3直接发生放氢反应,γ-AlH3在放氢前先发生向α-AlH3的相变,这一相变过程使得AlH3的晶格得到活化,从而促进放氢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储氢性能 金属氢化物 氢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Ti-Al储氢电极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印龙 王新华 李寿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了Ti3Al合金,将合金粉碎后与Ni粉进行机械球磨,从而制得非晶态Ti-Al储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Al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未添加Ni... 采用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了Ti3Al合金,将合金粉碎后与Ni粉进行机械球磨,从而制得非晶态Ti-Al储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Al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未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不发生非晶态转变,而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由晶态转变为非晶态。电化学测试表明未添加Ni粉的Ti3Al合金最大放电容量仅为100.7mA·h·g-1;当添加Ni粉与合金进行球磨之后,随着Ni粉添加量的增加,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当Ni粉添加量为200wt%时,合金最大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476.7mA·h·g-1。对Ti3Al+200wt%Ni合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其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总之,Ni促进了Ti-Al合金的非晶转变,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性能,Ni粉的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电极合金 非晶合金 TI-AL 微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添加对Na-Al-H配位氢化物可逆放氢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顺葵 李志杰 +5 位作者 肖学章 范修林 陈志文 李寿权 葛红卫 陈立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04-1808,共5页
以NaH粉和Al粉为合成原料,分别采用2%(摩尔分数,x)CeCl3和2%CeCl3/yKH(y=0.02,0.04)为催化添加剂,在室温和3MPa氢压下,通过反应球磨(NaH/Al+CeCl3)和(NaH/Al+CeCl3/yKH)(y=0.02,0.04)复合物成功制备出Na-Al-H配位氢化物.吸放氢性能测试... 以NaH粉和Al粉为合成原料,分别采用2%(摩尔分数,x)CeCl3和2%CeCl3/yKH(y=0.02,0.04)为催化添加剂,在室温和3MPa氢压下,通过反应球磨(NaH/Al+CeCl3)和(NaH/Al+CeCl3/yKH)(y=0.02,0.04)复合物成功制备出Na-Al-H配位氢化物.吸放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KH的加入能有效改善Na-Al-H体系中第二步脱氢反应放氢动力学性能.(NaH/Al+CeCl3/0.02KH)复合物170°C放氢时可在20min内完成脱氢过程,且在较低温度(100-140°C)下具有良好的可逆吸放氢性能.Kissenger方法计算表明,添加KH可降低Na-Al-H体系第二步脱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其放氢峰值温度.相结构分析表明,KH的添加使Na-Al-H体系中Na3AlH6的晶胞体积发生膨胀,进而提高体系的第二步放氢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氢化物 NaAlH4 KH CECL3 放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