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湖库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5 位作者 刘福兴 王俊力 于海燕 魏伟伟 郑烨 徐宜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3,共8页
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是提升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湖库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河湖岸带空间的保护及生态修复,《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 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是提升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湖库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河湖岸带空间的保护及生态修复,《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也明确将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列为考核指标。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浙江省湖库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的编制工作,《指南》从分析湖库特征及功能、湖滨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强度等对实现湖泊保护目标所需的缓冲空间的影响出发,提出湖库生态缓冲带范围划定的方法、分类型进行宽度划定和修复的生态技术模式,并推荐适用的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技术,为指导和规范浙江省不同类型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湖泊 水库 宽度划定 生态修复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鹏 刘瑞霞 +3 位作者 俞洁 于海燕 吕纯剑 高红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河流生态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缓冲带生态修复是《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和考核指标。2020年11月,我国首个省级层面技术文件《浙江省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 河流生态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缓冲带生态修复是《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和考核指标。2020年11月,我国首个省级层面技术文件《浙江省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正式发布。阐述了《指南》编制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详细解读了《指南》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以期对《指南》的理解、应用与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缓冲带 划定方法 生态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在大气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慧 陈奔 +4 位作者 杨永奇 李沐霏 孙晓慧 刘劲松 李祖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4-1260,共7页
随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对其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更加重视VOCs的监管和治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因具有高时间分辨率、无需样品前处理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气环境... 随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对其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更加重视VOCs的监管和治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因具有高时间分辨率、无需样品前处理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气环境中VOCs的排放、分布和化学演化。分别从VOCs的生物释放、城市排放、农业活动排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方面的应用实例综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探讨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实时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7种重金属和砷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叶伟红 洪正昉 郑翔翔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通过对浙江省近700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镉、砷、汞7种重金属和砷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和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并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和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 通过对浙江省近700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镉、砷、汞7种重金属和砷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和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并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和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提供参考。经统计分析,建议实验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15%;铅,≤15%;锌,≤15%;铬,≤15%;镍,≤15%;镉,≤20%;砷,≤15%;汞,≤50%。建议实验室间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25%;铅,≤25%;锌,≤20%;铬,≤20%;镍,≤25%;镉,≤35%;砷,≤25%;汞,≤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精密度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耦合直接法的兰江流域地表水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广 张兰 +4 位作者 王国胜 俞洁 孙忠 张全 李华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共8页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以模拟地表水污染物浓度的去耦合直接法。采用2014—2016年兰江流域将军岩、低田、半潭、沈村、焦岩5个断面的水文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逐日实测数据,通过差分法求解了一阶和二阶偏导项,并采用2017—2019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去耦合直接法能够有效预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且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符合情况较好,4项污染指标模拟值的Nash-Sutcliffe系数为0.479~0.654,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0.070~0.352;汇流区面积增加后,影响因子不确性对污染物浓度的扰动减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升高。与SWAT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染成因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优于SWA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耦合直接法 兰江流域 污染物浓度模拟 地表水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湘湖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藻株的分离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晁爱敏 于海燕 +1 位作者 肖鹏 李仁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丝状水华蓝藻,由于它可以产生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以及较强的入侵性,因此被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拟柱孢藻水华的暴发频率和范围显著增加.在中国,拟柱孢藻的分布呈...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丝状水华蓝藻,由于它可以产生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以及较强的入侵性,因此被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拟柱孢藻水华的暴发频率和范围显著增加.在中国,拟柱孢藻的分布呈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扩散的特点.目前国内仅发现两株产CYN藻株,均为2012年分离自杭州湘湖的藻株.2020年9月从杭州湘湖分离到一新拟柱孢藻藻株,经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基因测序表明该藻株和2012年分离自湘湖的一株有毒拟柱孢藻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3个碱性的差异,和其他地区的拟柱孢藻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表现出99.5%以上的相似性.通过对CYN合成基因片段的cyrA,cyrI和cyrJ的PCR检测,该藻株呈现阳性反应.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化学检测,该藻株产CYN毒素,产毒量为1258.6μg/g.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产CYN的藻株库,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其具有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再次验证了产CYN的拟柱孢藻的检测方法,包括DNA检测及HPLC化学检测.湘湖作为杭州萧山重要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议在今后的水环境监测和管理中引入拟柱孢藻和CYN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拟柱孢藻 形态学特征 拟柱孢藻毒素 Cyr 蓝藻水华 湘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土壤中卤代多环芳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哲睿 金蓉 +3 位作者 周欣 祁梓原 刘国瑞 郑明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13,共15页
卤代多环芳烃(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XPAHs)是多环芳烃的氯代或溴代衍生物,因具有神经毒性、致畸变性和致癌性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一些环境介质(如土壤)中的XPAHs水平和分布特征等研究不够充分... 卤代多环芳烃(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XPAHs)是多环芳烃的氯代或溴代衍生物,因具有神经毒性、致畸变性和致癌性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一些环境介质(如土壤)中的XPAHs水平和分布特征等研究不够充分,亟需发展分析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r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定性定量分析土壤中37种XPAHs同类物,探索了GC-MS/MS分析检测XPAHs的最佳参数条件,优化了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3~1.17 pg/g,回收率为43.7%~115%。对比GC-MS/MS与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high resolution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mass spectrometry,HRGC-HRMS)的检测结果发现,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相当,能够满足环境样品中XPAHs的定量分析要求。采用该方法分析检测采自河北地区的5个土壤样品中XPAHs,其浓度范围为648~11868 pg/g,低于此前报道的电子垃圾拆解地的土壤XPAHs水平(13.2~278 ng/g)。通过分析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发现,土壤样品中XPAHs可能受周边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排放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 分析方法 卤代多环芳烃(XPAHs)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六种可提取态重金属的测定精密度控制指标
8
作者 洪正昉 叶伟红 +3 位作者 郑翔翔 黄芳 钟晓 王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89-2396,共8页
用氯化钙作为提取系,研究了浙江省内311组土壤实际样品中6种可提取态重金属(镉、砷、铜、铅、锌、镍)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室内相对偏差和室间相对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建议如下:镉≤25%、砷≤35%、铜≤20%、铅≤30%... 用氯化钙作为提取系,研究了浙江省内311组土壤实际样品中6种可提取态重金属(镉、砷、铜、铅、锌、镍)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室内相对偏差和室间相对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建议如下:镉≤25%、砷≤35%、铜≤20%、铅≤30%、锌≤20%、镍≤25%。室间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建议如下:镉≤40%、砷≤40%、铜≤30%、铅≤55%、锌≤45%、镍≤35%。本研究结果是对当前土壤中6种可提取态重金属控制指标的有效完善和补充,将对大型土壤调查中的质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提取态重金属 精密度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化被动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气体遥测技术的研发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
9
作者 孙晓慧 陈奔 +4 位作者 王琦 徐茵茵 聂礼宾 全炳迁 刘劲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3-1638,共6页
石化行业规模庞大、生产过程复杂,采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时存在实时监测困难、覆盖范围小等缺陷。在此背景下,自主研发设计了国产被动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气体遥测(RS-FTIR)自动巡检设备,考察该设备在典型石化工业园区应用的有效性。结... 石化行业规模庞大、生产过程复杂,采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时存在实时监测困难、覆盖范围小等缺陷。在此背景下,自主研发设计了国产被动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气体遥测(RS-FTIR)自动巡检设备,考察该设备在典型石化工业园区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RS-FTIR技术可准确定性7种苯系物,500 m定量测定的绝对误差为9.80%~18.0%,1 000 m定量测定的绝对误差为14.4%~23.0%,随着遥测距离的增大,定量测定的准确度虽略有下降,但仍小于25%。在石化园区的实际应用中,RS-FTIR自动巡检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有效,异常排放位置定位准确,能为企业泄漏情况的探测、泄漏位置的确定以及异常排放的监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行业 RS-FTIR技术 自动巡检 定性定量分析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夏季臭氧污染的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严宇 田旭东 +3 位作者 王雪松 徐冰烨 沈叶民 王晓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7,194,共7页
基于杭州市2014-2018年夏季(7-9月)的臭氧(O_(3))监测数据,综合运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近地面风场特征参数和后向轨迹聚类方法,识别出杭州市夏季O_(3)污染的主要大气环流型,总结气团传输轨迹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2016年G... 基于杭州市2014-2018年夏季(7-9月)的臭氧(O_(3))监测数据,综合运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近地面风场特征参数和后向轨迹聚类方法,识别出杭州市夏季O_(3)污染的主要大气环流型,总结气团传输轨迹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2016年G_(2)0峰会期间的气象条件与O_(3)污染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均压(UM)环流型是杭州市夏季主要的污染大气环流型,UM环流型有利于O_(3)的生成和累积。在UM环流型下,杭州O_(3)污染除了本地生成外,还受到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污染传输影响。在2016年9月1-6日,杭州市处于UM环流型控制下,传输条件不利,但是O_(3)浓度比污染气象条件相近的2015年降低,反映出G_(2)0峰会期间大气污染管控措施对杭州O_(3)污染的有效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 区域传输 杭州 G_(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甲醛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主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思聪 王璐 +2 位作者 张自力 袁艳斌 董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6-428,共13页
基于2007—2018年臭氧监测仪甲醛数据,探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个主要经济区的大气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浓度演变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8年主要经济区大... 基于2007—2018年臭氧监测仪甲醛数据,探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个主要经济区的大气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浓度演变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8年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年均柱浓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变化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回落、平稳发展和迅速反弹4个阶段,多年甲醛平均浓度表现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甲醛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夏秋高、春冬低。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大气甲醛东南高、西北低;长三角中部和西部地区甲醛柱浓度较高,并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递减;粤港澳地区广州、佛山两地大气甲醛柱浓度较高,同样表现为内陆向沿海递减。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是影响大气甲醛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温度、降水和植被与大气甲醛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有较强的关联。影响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大气甲醛变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分别为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第二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大气污染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超 陈慧欣 +6 位作者 陈东 张自力 张旭锋 庄悦 褚衍丽 陈建裕 郑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地级市,舟山市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准确监测海岸线动态信息对其意义重大。而悬浮泥沙含量较大、岸线曲折、滩涂众多等给舟山群岛海岸线提取和时空演变分析带来了挑战。针对此问题,基于缨帽变换在表征地物含... 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地级市,舟山市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准确监测海岸线动态信息对其意义重大。而悬浮泥沙含量较大、岸线曲折、滩涂众多等给舟山群岛海岸线提取和时空演变分析带来了挑战。针对此问题,基于缨帽变换在表征地物含水量方面的优势,利用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海岸线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悬浮泥沙、岸线曲折、滩涂的影响,准确提取了海岸线动态信息。2000—2018年间的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结果表明,由各种人类活动主导的围填海使得舟山市海岸线总长度增加了约327.36 km,年均增加长度为18.19 km/a,年均增长速率为0.72%,岛屿面积增加了约112.26 km^(2),年均增加面积为6.24 km^(2)/a,年均增长速率为0.49%。研究可为提高复杂海洋环境下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精度、海岸开发与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海岸线 时空演变 复杂海洋环境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的潮间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慧欣 陈超 +2 位作者 张自力 汪李彦 梁锦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7,共8页
潮间带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水与陆地的动态交互作用,以瞬时性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准确获取潮滩范围。针对此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 潮间带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水与陆地的动态交互作用,以瞬时性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准确获取潮滩范围。针对此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遥感指数的潮间带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2021年的Landsat8时序影像数据,在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aximum spectral index composite,MSIC)和大津算法(OTSU)形成多层自动决策树分类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基于融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的决策树算法,并以舟山群岛海岸带为例,计算舟山群岛潮间带面积。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舟山群岛潮间带面积为35.19 km 2。通过谷歌地球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精度评价,总体精度为97.7%,Kappa系数为0.95,具有较好的提取精度和实用效果。该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快速地提取潮间带信息,为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促进海岸带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Landsat8影像 Google Earth Engine 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SIC) 大津算法(OTS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指数与主成分分量的随机森林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锦涛 陈超 +1 位作者 张自力 刘志松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准确获取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信息,对区域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地表形态的复杂性、地物类型的多样性、遥感图像特征的非线性给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带来了挑战,且传统方法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 准确获取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信息,对区域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地表形态的复杂性、地物类型的多样性、遥感图像特征的非线性给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带来了挑战,且传统方法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文章发展了一种随机森林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融合指数与主成分分量开展LULC信息提取。首先,选择研究区影像进行云量筛选、影像中值合成,得到年际遥感影像;其次,计算多种指数,提取主成分分量,将其融入到遥感图像波段堆栈中;然后,构建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器;最后,基于混淆矩阵,使用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在杭州湾区域的实验结果表明,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建筑物指数与主成分分量的辅助决策能够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42%和0.8942,高于传统随机森林、分类回归树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融合指数和主成分分量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遥感图像中的地表覆盖特征,得到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为地表精细分类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土地利用/覆盖 指数 主成分分析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微库仑法的海水可吸附有机卤素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益东 余磊 +3 位作者 季海冰 方婷轩 张珺 刘劲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8-1085,共8页
对可吸附有机卤素(adsorable organic halogens,AOX)测定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等饮用水相关的领域,而海水中的测定方法关注较少。受海水中高浓度的无机卤素离子的影响,传统的微库仑法在测定海水中AOX时精密度会下降并产生较大... 对可吸附有机卤素(adsorable organic halogens,AOX)测定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等饮用水相关的领域,而海水中的测定方法关注较少。受海水中高浓度的无机卤素离子的影响,传统的微库仑法在测定海水中AOX时精密度会下降并产生较大的正偏差。通过对传统的微库仑法进行改进,采用活性炭振荡吸附法-玻璃棒搅拌/抽滤前处理模式以减少“孔隙效应”对测定结果精密度的影响,同时引入校正空白扣除海水无机卤素离子的空白干扰,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海水样品中AOX的测定方法。当取样量为100 mL时方法检出限为6.49μg·L^(−1),实际样品测试精密度<10%。基体加标浓度为50μg·L^(−1)时,回收率在90.6%—107%之间。改进后的方法打破了标准方法对于Cl−浓度的限制,使其适用范围扩大至海水。这对于海水中AOX污染现状调查及污染源溯源追踪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可吸附有机卤素 微库仑法 无机卤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