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俏会 俞洁 +1 位作者 戴昕 胡晔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182,共7页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好状态发展,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得到的耦合度由2011年的34.6°上升到2020年的55.4°,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采用灰色预测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率将达到92%,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达到9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酸雨率平均为40%。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耦合协调度 演变趋势 环境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一次细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倩 金玲玲 +4 位作者 徐圣辰 王晓元 徐冰烨 田旭东 江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63-1768,共6页
为评估浙江省一次细颗粒物(PM_(2.5))重污染过程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型对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2日的PM_(2.5)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城市单独减排时,浙江省11个地市仅宁波市减排效果较好,其他地... 为评估浙江省一次细颗粒物(PM_(2.5))重污染过程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型对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2日的PM_(2.5)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城市单独减排时,浙江省11个地市仅宁波市减排效果较好,其他地市减排效果都不理想,需要开展区域协同减排。(2)区域协同减排时,全省特别是污染较重的核心地市减排效果明显提升。(3)各地市减排效果与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地理位置、产业分布有密切关系,开展重污染过程区域协同减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减排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大气重污染 区域协同减排 精细化减排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碳排放数据的减污降碳协同效果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峥 俞洁 +4 位作者 徐益杰 葛好晴 施行之 赵虎彪 徐冰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8,共9页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但具体治理中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样本,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持...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但具体治理中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样本,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CO_(2)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阶段。11个设区城市PM_(2.5)年均浓度降幅在26%~41%之间,二氧化氮(NO_(2))年均浓度下降趋势不明显,大部分城市呈现碳排放增加、NO_(2)浓度下降的特征,只有杭州和温州两市呈现碳排放总量和NO_(2)、PM_(2.5)浓度协同下降的趋势。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设区市呈现NO_(2)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大、协同性强,PM_(2.5)浓度与碳排放相关性较小的特点。进一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定量评价分析表明,浙江地区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已表现出一定成效,但各设区市因产业结构、环境基础条件、协同程度等不同导致减污降碳综合绩效有明显差异。从源头减排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碳排放强度 减污降碳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