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自适应采样与全局感知的图像深度估计算法
1
作者 王国相 李昌隆 +2 位作者 宋俊锋 叶振 金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1-268,共8页
深度估计旨在通过少量稀疏深度样本点预测场景的稠密深度图,现有方法通常直接从稀疏深度样本生成最终的深度预测图,没有充分挖掘稀疏深度图包含的几何信息,导致深度估计算法的预测精度不够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适应采样与全... 深度估计旨在通过少量稀疏深度样本点预测场景的稠密深度图,现有方法通常直接从稀疏深度样本生成最终的深度预测图,没有充分挖掘稀疏深度图包含的几何信息,导致深度估计算法的预测精度不够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适应采样与全局感知的图像深度估计算法,由粗粒度到细粒度逐步预测深度图。通过引入预训练的深度补全网络预测粗粒度的稠密深度图,获取丰富的场景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设计自适应深度采样方法,引导算法模型对远处的区域施加更多关注,缓解深度数据的长尾分布问题。同时通过新设计的全局感知模块,捕获并融合多尺度特征,从而获取更多的场景上下文信息。在NYU-Depth-v2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整体性能上超越了其他方法;消融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各个模块的有效性;Zero-shot实验的结果表明算法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其中在ScanNet数据集上的阈值精度指标δ<1.25相比P3D方法提升了42个百分点,相比S2D方法则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估计 深度补全 稠密深度图 多尺度特征融合 自适应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A41560智能功率模块在超声波发生器中的应用
2
作者 计时鸣 陈凯 +1 位作者 谭大鹏 张利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369-1375,共7页
针对磨粒流抛光中对超声发生器的功能有特殊要求的问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种超声波发生系统,探讨了超声波发生器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换能器、变幅杆和超声电源,研究了各部分的设计理论和具体参数的选择,指出了利用智能功率模块设计制作... 针对磨粒流抛光中对超声发生器的功能有特殊要求的问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种超声波发生系统,探讨了超声波发生器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换能器、变幅杆和超声电源,研究了各部分的设计理论和具体参数的选择,指出了利用智能功率模块设计制作的超声发生器,有线路简单、体积小、功能全、成本低、性能好的优势,介绍了以FNA41560为主要功率元器件的超声发生器的设计,包括了主电路拓扑结构、保护、控制策略、阻抗匹配、频率跟踪、换能器、变幅杆等方面的内容,该样机在实际加工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超声波发生器的领域,功率模块结合微处理器控制技术,有其他电子器件无法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功率模块 超声发生器 D类放大器 IG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空化对软性磨粒流切削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计时鸣 陈凯 +1 位作者 谭大鹏 郑晨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90,共9页
为提高软性磨粒流切削的效能,研究了利用超声空化作用加快材料去除的方法。在分析磨粒抛光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磨粒碰撞壁面的动能是影响切削效率主要因素的假设;根据对超声空化气泡溃灭,及其在外围水域中... 为提高软性磨粒流切削的效能,研究了利用超声空化作用加快材料去除的方法。在分析磨粒抛光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磨粒碰撞壁面的动能是影响切削效率主要因素的假设;根据对超声空化气泡溃灭,及其在外围水域中冲击波形成与传播的研究结果,分析气泡溃灭在推动磨粒改变其动能时所起的增强湍流效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超声辅助磨粒流试验装置,以表面覆有氧化层的硅片为试验对象,根据其表面氧化层的去除情况,分析超声空化对硅片表面材料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在磨粒流加工无氧化层硅片表面的试验中,观察到超声空化对磨粒流切削的显著影响。验证了超声空化能使磨粒流中的磨粒的动能发生改变,从而起到提高切削效率和提高表面质量的作用,以期为超声波作用下磨粒流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空化 磨削 软性磨粒流 三相流 磨粒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表面改性CNF/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白舒扬 韩晨阳 +3 位作者 倪忠进 倪益华 吕艳 叶晓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8,共7页
目前,溶液浇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常将纳米纤维素直接加入聚乳酸,导致制备的复合材料各项机械性能普遍降低。为了改善其机械性能,笔者采用聚乙二醇2000作为塑化剂处理纳米纤维素,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素/聚乙二醇三相复合... 目前,溶液浇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常将纳米纤维素直接加入聚乳酸,导致制备的复合材料各项机械性能普遍降低。为了改善其机械性能,笔者采用聚乙二醇2000作为塑化剂处理纳米纤维素,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素/聚乙二醇三相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观测,力学性能分析和热稳定性分析来确定聚乙二醇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4%聚乙二醇2000的三相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纯聚乳酸发生了下降。而随着聚乙二醇含量逐渐增加至8%,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都出现了降低,而其热稳定性回升,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大约提升了5~6℃。同时,研究发现保持一定的聚乙二醇/纳米纤维素添加比例可获得分散均匀、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团聚现象明显减少。综上,经过一定量的聚乙二醇2000表面改性可促进纳米纤维素在聚乳酸中的均匀分散,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纳米纤维素 表面界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