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力发电机组凝汽器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优选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尉扬 朱宝 +1 位作者 祝相云 赵佳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节能潜力较大,其实际运行差异大,目前尚缺乏一种有效的优选改造方案。本文以水环-罗茨真空泵组、水环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蒸汽喷射泵3种典型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和分析了凝汽器严密性、循环水进...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节能潜力较大,其实际运行差异大,目前尚缺乏一种有效的优选改造方案。本文以水环-罗茨真空泵组、水环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蒸汽喷射泵3种典型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和分析了凝汽器严密性、循环水进水温度、机组负荷率对3种凝汽器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节能收益的影响,并与原有水环真空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凝汽器严密性达到优秀时,仅水环-罗茨真空泵组改造方案产生节能收益;当原有水环真空泵抽真空系统出现抽吸量不足时,水环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蒸汽喷射泵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可产生节能收益,且随机组负荷率降低、凝汽器严密性变差而升高。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根据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对3种节能改造方案进行优选的方法,为凝汽器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及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真空系统 节能改造 水环-罗茨真空泵 水环真空泵 工作液深度冷却 蒸汽喷射泵 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机组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节能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宝 谢尉扬 +1 位作者 方匡坤 顾伟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8-812,共5页
蒸汽喷射泵具有抽吸量稳定的特点,使其成为火力发电机组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的一个重要技术方案,本文以某台同时安装了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和水环式真空泵的机组为例,详细测量和分析在各种实际运行工况(不同的机组负荷、凝汽器严密性、... 蒸汽喷射泵具有抽吸量稳定的特点,使其成为火力发电机组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的一个重要技术方案,本文以某台同时安装了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和水环式真空泵的机组为例,详细测量和分析在各种实际运行工况(不同的机组负荷、凝汽器严密性、循环水进水温度)下,与水环式真空泵相比,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的节能收益以及对凝汽器换热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凝汽器严密性非优秀时,与水环式真空泵组相比,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能产生一定的节能收益;该收益随凝汽器严密性变差、机组负荷率降低、循环水进水温度升高而增大。蒸汽喷射式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并非适合所有机组,实施前应根据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实际运行状态核算投资回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 节能改造 水环式真空泵 蒸汽喷射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壁温测量技术研究
3
作者 鲍听 楼玉民 +3 位作者 赵宁宁 顾海林 张光学 严小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管1/2壁厚处温度的测量。探究了不同烟气温度、安装角度和是否保温条件下管壁外表面温度和1/2壁厚处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角度时,温差随来流烟气温度和管内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最大可达到30 ℃。安装角度在迎风面(0°)和侧面(90°)时,温差相对较大,在背风面(180°)时,温差最小。添加保温层可以明显减小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过热器 管壁温度测量 集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机组水环式真空泵深度冷却改造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宝 谢尉扬 +1 位作者 黄启川 罗永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节能改造是近年来电厂技术改造的重要项目。通过加装深度冷却装置降低水环真空泵组工作液温度来提升真空泵组抽吸量为其改造方向之一。以某安装了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装置的机组为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确定了凝汽...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节能改造是近年来电厂技术改造的重要项目。通过加装深度冷却装置降低水环真空泵组工作液温度来提升真空泵组抽吸量为其改造方向之一。以某安装了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装置的机组为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确定了凝汽器真空严密性和真空泵组抽吸量对凝汽器内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详细计算了水环式真空泵工作液深度冷却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为今后凝汽器抽真空系统节能改造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真空系统 深度冷却 节能改造 水环式真空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0 MW机组煤粉锅炉耦合油污泥低负荷燃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丹 张凡志 +2 位作者 方仙明 梁震 张光学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针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问题,提出预处理后送入煤粉锅炉与煤粉耦合燃烧的技术路线,在33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上做了改造,并进行了含油污泥的热重分析及含油污泥入炉后的数值模拟,开展了油污泥入炉低负荷稳燃试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 针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问题,提出预处理后送入煤粉锅炉与煤粉耦合燃烧的技术路线,在33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上做了改造,并进行了含油污泥的热重分析及含油污泥入炉后的数值模拟,开展了油污泥入炉低负荷稳燃试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具有易着火且热值接近动力煤的特点,可提高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含油污泥入炉后火焰中心略微下移,排放的烟气NO_(x)量有所降低;锅炉最低稳燃负荷率可低至20.00%,对应燃烧器层炉膛温度上升30~50℃,煤粉燃烧器火检信号更稳定,飞灰含碳量从4.79%降至3.80%,证明了油污泥对低负荷工况下煤粉燃烧的促进作用;120 MW负荷下含油污泥入炉后,锅炉效率提高约0.23百分点,可降低供电煤耗率约0.7 g/(k W·h),含油污泥热值可替代标准煤约3.7 t/h,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锅炉 耦合燃烧 低负荷稳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空气冷却的炉内换热管壁温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鲍听 楼玉民 +3 位作者 赵宁宁 顾海林 张光学 严小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37,共4页
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炉内受热面壁温测量,设计了基于压缩空气冷却保护的温度测量技术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进行验证。探索了冷却空气速度和管径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从而给出了性能参数调整和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温系统中的冷却空... 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炉内受热面壁温测量,设计了基于压缩空气冷却保护的温度测量技术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进行验证。探索了冷却空气速度和管径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从而给出了性能参数调整和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温系统中的冷却空气压降随流动速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当流速达到30m/s时,压降达到0.75MPa,接近使用极限;热电偶引线平均温度则随流速增加呈线性减小,而流速对热电偶测点处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此外还分析了冷却保护管管径的影响,当管径过大时热电偶引线温度会超标,过小则会导致入口压力过高,管径为25 mm时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器 管壁温度测量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压缩空气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导纳的LCL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鲁棒电流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磊 张浙波 +7 位作者 杨敏 赵力航 陈新琪 年珩 赵建勇 闫亮 邓鎔峰 张迪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175,共8页
基于电网电流和逆变侧电流的双环电流控制策略因其固有的有源阻尼作用而成为LCL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热点,但控制回路中不同有源阻尼共存将导致系统特性难以确定。对此,通过虚拟导纳模型准确评估了系统的阻尼特性,发现其有源阻尼... 基于电网电流和逆变侧电流的双环电流控制策略因其固有的有源阻尼作用而成为LCL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热点,但控制回路中不同有源阻尼共存将导致系统特性难以确定。对此,通过虚拟导纳模型准确评估了系统的阻尼特性,发现其有源阻尼区域会随电网阻抗波动而变化,最大接近1/3采样频率;考虑LCL初始谐振频率处于不同的频率范围情况,利用开环极点及鲁棒性分析得到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统一稳定性约束条件,并对应提出了一套鲁棒控制参数设计方法,从而充分保证电网阻抗波动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稳定运行。在一台380V、45A的实验样机上验证了所提理论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 鲁棒电流控制 有源阻尼 稳定性 电网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旁路烟气干燥塔控制技术开发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文欣 高毅 +4 位作者 刘春红 童小忠 陈彪 祁志福 张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以浙江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旁路烟气干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控制难点,以不影响粉煤灰质量为目标,建立了多参数控制模型,在考虑烟气酸露点情况下确定最低烟气温度、最大脱硫废水处理量;同时基于能量平衡的精确控制技术和基于关键... 以浙江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旁路烟气干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控制难点,以不影响粉煤灰质量为目标,建立了多参数控制模型,在考虑烟气酸露点情况下确定最低烟气温度、最大脱硫废水处理量;同时基于能量平衡的精确控制技术和基于关键参数的软测量模型的互为备用,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高效、低能耗干燥。台州第二发电厂脱硫水质控制限制的计算表明,粉煤灰可用作普通混凝土添加剂;长兴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在旁路烟气挡板门全开的情况下,烟气入口温度357℃,脱硫废水质量流量达到4200 kg/h时,出口温度仍有117℃;而在深度调峰工况,烟气入口温度下降到280℃时,出口温度高于110℃的下线预警值时,系统出力为1750 kg/h,实验结果与基于能量平衡算法的理论预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零排放 旁路烟气干燥塔 多参数控制模型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与干化技术研究及其工程示范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子麟 袁伟中 +2 位作者 陈彪 刘春红 童小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了顺应燃煤电厂对废水零排放的需求,实现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合理处理,在分析梳理末端废水水质与现有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及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了含盐雾滴的干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选雾化方... 为了顺应燃煤电厂对废水零排放的需求,实现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合理处理,在分析梳理末端废水水质与现有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及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了含盐雾滴的干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选雾化方式和烟气分配方式,最终确定了以烟气旁路干化的方式来处理末端废水的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完成了工程示范项目,并对其工程效果和运行经济性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末端废水调质 烟气旁路干化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压下发电机定子线棒典型缺陷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敏 王新 +3 位作者 童小忠 杜浩 徐星 陈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2,共5页
采用实际运行中的发电机定子线棒,制作了三种典型故障缺陷模型,利用脉冲电流法研究在不同外施电压下三种典型缺陷的局部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槽部放电定子线棒的起始放电电压最低,放电图谱在工频电压负半周起始位置有陡峭的上升现象;内... 采用实际运行中的发电机定子线棒,制作了三种典型故障缺陷模型,利用脉冲电流法研究在不同外施电压下三种典型缺陷的局部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槽部放电定子线棒的起始放电电压最低,放电图谱在工频电压负半周起始位置有陡峭的上升现象;内部放电定子线棒的起始放电电压最高,PRPD图谱具有明显的对称性,放电相位分布最为宽泛;端部放电定子线棒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工频电压负半周的放电活动更为剧烈。槽部放电定子线棒随加压时间的延长,绝缘老化现象十分明显,平均放电量上升,放电重复率先增加后减小。实验结果对发电机定子绝缘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定子 典型缺陷 局部放电 放电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膜接触器在电厂含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佳慧 戴洁 +4 位作者 施国忠 岑易 徐浩然 冯向东 张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大、氨氮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常规脱氨工艺处理困难.本文采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燃煤电厂高浓含氨废水,考察了膜接触器类型、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气液接触面积、进水水质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大、氨氮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常规脱氨工艺处理困难.本文采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燃煤电厂高浓含氨废水,考察了膜接触器类型、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气液接触面积、进水水质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PVDF膜接触器的气液分离工艺,能够将高浓含氨废水中的氨氮浓度由1 250 mg/L降至300 mg/L以下;外压式和内压式膜接触器都有理想的应用效果;提高膜接触器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能够有效提高NH3传质效率;增大传质膜面积能够显著提升循环液氨氮脱除率.提出了分离NH3在燃煤电厂的多种资源化回用途径,为膜接触器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接触器 含氨废水 燃煤电厂 脱氮通量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策略分区勘探粒子群算法的主蒸汽温度优化控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萌 王印松 +2 位作者 牟文彪 杨敏 陆陆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满足火电机组快速深度变负荷工况下主蒸汽温度控制器参数整定需求,将选择算子、自适应学习因子、自适应惯性权重系数引入标准粒子群算法中,提出多策略分区勘探粒子群算法。该方法根据适应度评价指标,将种群划分为标准粒子群操作区、... 为满足火电机组快速深度变负荷工况下主蒸汽温度控制器参数整定需求,将选择算子、自适应学习因子、自适应惯性权重系数引入标准粒子群算法中,提出多策略分区勘探粒子群算法。该方法根据适应度评价指标,将种群划分为标准粒子群操作区、选择算子操作区、自适应学习因子操作区、自适应惯性权重系数操作区4个分区,以充分发挥各寻优策略的优势,保证算法具有较高收敛精度,同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与其他5种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寻优精度高,收敛时间短。将本文算法与衰减曲线法、3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分别应用于主蒸汽温度串级PID控制器参数优化,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主蒸汽温度 参数优化 串级控制 分区勘探 PID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应力测试与仿真的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开裂分析
13
作者 朱玉策 崔益民 +5 位作者 董旭光 黄炜强 王贤明 赵宁宁 闾川阳 楼玉民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0,共5页
大型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泄漏事件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分析包墙过热器鳍片开裂原因对鳍片结构、选材及尺寸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X射线残余应力设备测试分析了某660MW锅炉包墙过热器拼接区域的残余应力,结合有限元模拟技... 大型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泄漏事件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分析包墙过热器鳍片开裂原因对鳍片结构、选材及尺寸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X射线残余应力设备测试分析了某660MW锅炉包墙过热器拼接区域的残余应力,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分析了包墙过热器拼接焊缝拉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鳍片中心受压应力,最大值约为-240MPa;两侧受拉应力,最大值约为430MPa。鳍片焊缝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是鳍片焊缝拉裂的主要原因。利用有限元分析对包墙过热器模型进行建模,模拟结果表明:包墙过热器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壁温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的热应力使得鳍片焊缝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包墙过热器鳍片开裂。残余应力实测值与有限元模拟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墙过热器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快速降负荷工况过热汽温控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牟文彪 杨敏 +2 位作者 陆陆 王印松 刘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112,共6页
为提高深度调峰机组快速降负荷工况下过热汽温控制品质,针对超临界直流炉过热汽温系统各扰动因素定性分析,机组快速降负荷动作过程中,给煤量突降后给水控制环节存在惯性与迟延,导致机组快速降负荷过程水煤比严重偏高,是过热汽温快速降... 为提高深度调峰机组快速降负荷工况下过热汽温控制品质,针对超临界直流炉过热汽温系统各扰动因素定性分析,机组快速降负荷动作过程中,给煤量突降后给水控制环节存在惯性与迟延,导致机组快速降负荷过程水煤比严重偏高,是过热汽温快速降低的主要因素,提出超临界直流炉快速降负荷工况下过热汽温控制策略,通过对给煤量控制增加惯性环节,降低给煤量下降速率,减小水煤比偏高对过热汽温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过热蒸汽温度下降幅度减小30%,中间点温度下降幅度减小34%,降低机组快速降负荷过程中因过热蒸汽温度低跳闸的风险,提高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快速降负荷 中间点温度 过热汽温 水煤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的1000MW机组主汽压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青国 郑渭建 +4 位作者 石家魁 徐书德 董磊 吴恒刚 万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10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大惯性和时滞性的特点,利用预测控制中滚动优化的局部最优控制功能,来加强主汽压的控制能力。1000MW超临界机组AGC运行方式,在机组安全的基础上,以汽轮机功率为调节的第一优先级,且汽轮机调节快速准确,为减小... 针对10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大惯性和时滞性的特点,利用预测控制中滚动优化的局部最优控制功能,来加强主汽压的控制能力。1000MW超临界机组AGC运行方式,在机组安全的基础上,以汽轮机功率为调节的第一优先级,且汽轮机调节快速准确,为减小对工业控制器计算能力的依赖,1000MW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仅用于机组主汽压控制,汽轮机功率控制仍采用原来的PID控制。1000MW超临界机组AGC正常调节时,相比于锅炉和主汽压的长周期调节,汽轮机功率可认为仅与AGC负荷指令相关,不受锅炉运行状态影响;此时,锅炉总煤量变化(燃水比不变)对主汽压力的影响是一个纯积分不稳定过程,无法设计应用预测控制,需要利用状态反馈控制器和LQR理论,在低成本投入条件下将这一不稳定过程整定成渐稳系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状态反馈控制器和预测控制的1000MW超临界机组主汽压控制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PID与前馈结合的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机组 主汽压控制 状态反馈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娄宝辉 吴贤豪 +2 位作者 张驰 陈臻 冯向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02-3815,共14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二氧化碳的捕集、储存、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流体是以由纳米颗粒以预先指定的比例分散在无机或有机液相中产生的具有稳定均匀性的胶体分散系统,兼有纳米材... 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二氧化碳的捕集、储存、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流体是以由纳米颗粒以预先指定的比例分散在无机或有机液相中产生的具有稳定均匀性的胶体分散系统,兼有纳米材料和液体的特性。纳米颗粒由于对传热和传质过程有着明显的强化作用,因此对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具有较大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纳米流体的概念,从基液选择、稳定性以及传质增强机制机理阐述了纳米流体在二氧化碳吸收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综述了目前纳米流体用于二氧化碳吸收分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液组成、二氧化碳分压、物化特性等对二氧化碳吸收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最后展望了纳米流体在二氧化碳吸收分离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二氧化碳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豪波 杜凯敏 +4 位作者 郑渭建 刘春红 胡晨晖 卓佐西 蒋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48,共6页
综述了NH_(3)-SCR脱硝催化反应机理及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脱硝催化剂体系(V、Mn、Ce基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Fe、Cu离子交换型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各种催化剂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评述。虽然目前催化剂体系众多,但催化剂宽裕... 综述了NH_(3)-SCR脱硝催化反应机理及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脱硝催化剂体系(V、Mn、Ce基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Fe、Cu离子交换型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各种催化剂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评述。虽然目前催化剂体系众多,但催化剂宽裕的高活性操作温窗、高温水热稳定性和耐毒性仍有待提高。最后指出,开发新型催化剂、改善催化剂的高温水热稳定性、提升抗中毒能力和绿色合成是未来NH_(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氨气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标准下柴油车尾气处理应对及分子筛SCR脱硝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晨晖 刘春红 +3 位作者 胡达清 蒋楠 卓佐西 范海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28,共5页
介绍了国六排放标准下柴油车尾气处理应对策略,重点阐述了柴油车尾气SCR脱硝技术进展,并对分子筛SCR脱硝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关键词 国六标准 柴油车 脱硝 分子筛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结构忆阻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晓平 楼玉民 +3 位作者 赵宁宁 黄一君 胡海龙 岳建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6,共10页
忆阻器是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之一,在新型非易失性存储、逻辑运算和大脑神经功能模拟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忆阻器阻变参数的弥散性和较差的器件重复性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异质结构的设... 忆阻器是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之一,在新型非易失性存储、逻辑运算和大脑神经功能模拟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忆阻器阻变参数的弥散性和较差的器件重复性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异质结构的设计方法使组成材料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通过改变插入层厚度能够实现其结构和相对成分的灵活调控,同时材料内部构筑的界面异质结所产生的界面势垒、电荷诱捕效应等对忆阻器性能有额外附加调节作用,因而异质结构设计成为调控忆阻器性能和揭示忆阻器阻变机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与单层氧化物忆阻器相比,异质结构的忆阻器在器件的功耗、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其在模拟人工突触和神经形态电路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异质结构忆阻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对异质结构忆阻器材料体系的选择与适配、器件结构设计、性质调控、机理以及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目前异质结构忆阻器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有望为异质结构忆阻器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异质结构 开关特性 阻变机制 人工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对发电机定子线棒用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敏 王新 +3 位作者 童小忠 江铁 徐星 陈向荣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了研究热老化对发电机定子线棒用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特性的影响,在170℃环境下对线棒样段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老化时间分别为0、7、14、21 d.通过频域介电谱法测试了不同老化时间试样的频域介电谱,分析了老化时间对介质损耗和相对... 为了研究热老化对发电机定子线棒用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特性的影响,在170℃环境下对线棒样段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老化时间分别为0、7、14、21 d.通过频域介电谱法测试了不同老化时间试样的频域介电谱,分析了老化时间对介质损耗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环氧-云母绝缘体系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等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老化前期,由于绝缘体系固化交联结构得到加强,极化强度减弱,导致介质损耗和相对介电常数与未老化试样相比有所下降;随着老化时间变长,老化程度增大,绝缘体系的大分子链出现热氧分解,粉云母层也开始出现裂解,产生大量极性游离基团,从而导致介质损耗和相对介电常数增大,同时长时间的老化也会使绝缘体系出现分层、剥离等劣化现象;环氧-云母绝缘的介电谱随着频率增大而减小,未老化和短时间老化的试样在低频段会出现松弛区;高频下介质损耗和相对介电常数虚部受到老化程度影响较小,不同老化时间试样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老化 定子线棒 环氧-云母绝缘 频域介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