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永良 熊敏荣 +2 位作者 陆莉萍 胡碧波 吴世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源性肿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有50例神经鞘膜瘤,多为较小的偏圆形;3例神...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源性肿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有50例神经鞘膜瘤,多为较小的偏圆形;3例神经纤维瘤,多为直径较大的椭圆形,且边界清晰;7例恶性神经鞘瘤,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且边界模糊。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采用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0%,显著低于MRI检查结果符合率的93.33%(P<0.05)。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T_1WI为等低信号,T_2WI均为略高或高混杂不均匀信号,病灶越大则越明显。结论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准确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神经鞘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金赞辉 翁卿吉 李建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88-1589,共2页
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内或脑外,蝶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好发部位,术前如不能明确诊断,手术时极易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收集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诊断价值。
关键词 蝶鞍旁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结核的MS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项凤琳 李梅 赵红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pancreatic tuberculosis,P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行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3例行M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PT患者,分析PT的MSCT表现,分析其位置、边缘、密度、增强特征及与胆管、胰管、周边血管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pancreatic tuberculosis,P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行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3例行M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PT患者,分析PT的MSCT表现,分析其位置、边缘、密度、增强特征及与胆管、胰管、周边血管的关系。结果 MSCT诊断为胰腺癌1例,胰腺癌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例,淋巴瘤1例,经病理证实3例均为PT,误诊率达100%。MSCT多表现为胰腺内局灶性略低密度肿块,轻中度环形强化或蜂房状强化,常伴有后腹膜及邻近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胰管及胆管扩张程度轻,周边血管为受压改变。结论胰腺内局灶性环形或蜂房状强化的肿块及伴有环形强化的胰周淋巴结肿大,胰管及胆管扩张程度轻或不扩张,为PT相对特征性的MS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肺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漪 俞雪梅 +1 位作者 吴世勇 徐生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1剂血府逐瘀汤,分早晚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统计数据以3个疗...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1剂血府逐瘀汤,分早晚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统计数据以3个疗程为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肺功能(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残气/肺总量)以及心功能(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有效改善高黏血症,对肺原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液流变学 血府逐瘀汤 高黏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比较
5
作者 李鸣鹤 沈彦彦 钮富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1期1981-1982,共2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患者,其中AD组87例、FTD组3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AD和FTD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异常,其中AD主要以记忆障碍、失用、失...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患者,其中AD组87例、FTD组3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AD和FTD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异常,其中AD主要以记忆障碍、失用、失认、视空间损害、执行功能障碍等全面性痴呆为特征,头颅MR检查主要以对称性的全脑皮质及海马萎缩,脑室扩大及颞角宽度增加,而FTD则主要表现为早期人格改变、言语障碍及行为异常的痴呆综合征,记忆障碍早期不明显,头颅MR检查主要以非对称性的局部脑萎缩明显,尤其前头部额颞叶显著。结论通过细致的临床症状观察及结合头颅MR影像学评估,可以为临床提供两类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额颞叶痴呆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胡苗苗 吕璐璐 +3 位作者 李梅 吴世勇 郑银元 师毅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265-22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其MRI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其常规MRI表现、DWI、ADC值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中发生于大脑凸面5例,蝶骨嵴1例,大脑镰旁3例。7例肿瘤T_...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其MRI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其常规MRI表现、DWI、ADC值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中发生于大脑凸面5例,蝶骨嵴1例,大脑镰旁3例。7例肿瘤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2例肿瘤T_1WI、T_2WI均呈等信号。7例肿瘤示血管流空征象,6例肿瘤周围可见明显水肿,2例伴有肿瘤内部囊变坏死,7例肿瘤T_1WI增强序列呈明显强化,9例肿瘤D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平均ADC值(1.29×10^(-3)mm^2/s)大于对侧正常脑实质(0.89×10^(-3)mm^2/s)(t=8.32,P<0.01)。病理学检查所有肿瘤内均示大量微血管结构,肿瘤波形蛋白染色均呈阳性或弱阳性,上皮膜抗原阳性。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具有特征性病理结构及MRI表现,常规MRI、DWI及ADC值联合分析能够对此肿瘤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血管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 被引量:4
7
作者 包云飞 翁卿吉 +2 位作者 胡苗苗 赵红星 郑银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08-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均发现肝多发结节病灶,其中2例伴肺部多发结节病灶,1例伴有脾脏及... 目的探讨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均发现肝多发结节病灶,其中2例伴肺部多发结节病灶,1例伴有脾脏及双肾、后腹膜区多发结节病灶。肝脏CT平扫均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等或略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动脉期表现为结节中心低密度无强化区、周边为高密度强化环,即呈“牛眼征”2例;结节均匀强化2例;结节中心小结节样强化、周边低密度环、外周环状强化1例。所有活动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均伴有一过性高密度灌注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可见环形强化,强化范围较动脉期缩小2例、呈花环样强化2例、外周强化环消退1例。脾脏和肾脏病灶表现与肝脏类似;肺部结节表现为实性结节或伴空洞。结论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该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白色念珠菌 免疫抑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潘杨军 余欢明 +1 位作者 陆伟杰 郑银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术前hook-wire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 目的探讨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在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对照组,采用术前hook-wire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的患者列为观察组,采用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辅助手术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定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结节病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深度、定位时间以及肺结节距离定位点的距离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定位针脱钩,成功率为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次性肺结节切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病理与术后病理分析基本相符,吻合度均较高。结论术前hook-wire与经体表医用胶注射定位法应用于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均可以为手术的实施提供较好的辅助效果,医用胶注射定位法相较于hook-wire具有并发症低的显著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钩金属丝 医用胶注射定位 胸腔镜肺结节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CT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陆伟杰 郑银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检查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TACE术后肝癌患者60例(87个病灶),均行MRI-DWI和CT检查,以TACE术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肿瘤残余病灶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残余...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检查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TACE术后肝癌患者60例(87个病灶),均行MRI-DWI和CT检查,以TACE术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肿瘤残余病灶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残余病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60例TACE术显示87个病灶中,有肿瘤残存病灶64个,无肿瘤残余病灶23个。MRI检查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71.26%。增强CT诊断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62.07%。MRI联合增强CT诊断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94.25%。MRI联合增强CT诊断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高于MRI和增强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增强CT诊断肿瘤残余病灶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MRI和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均对肝癌TACE术的疗效有评估价值,MRI-DWI联合增强CT能更清楚显示肿瘤残余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潘杨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性空洞29例及肺癌性空洞31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而肺结核空洞以薄壁相对多见,周围常... 目的探讨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性空洞29例及肺癌性空洞31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而肺结核空洞以薄壁相对多见,周围常有卫星灶。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有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而薄壁空洞,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伴有卫星灶者以肺结核最常见。结论 CT对鉴别肺癌性空洞和肺结核性空洞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空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杨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9例及脑膜瘤11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少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信号混杂、强化程度及...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9例及脑膜瘤11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少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信号混杂、强化程度及时间较脑膜瘤长、内见流空血管、易复发及转移;脑膜瘤形态规则、常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硬化、信号较均匀。结论 MRI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鉴别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计算机与人工诊断冠脉狭窄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陈挺 邓冬平 +1 位作者 李盛 方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计算机与人工诊断冠脉狭窄的差异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71例患者。以冠脉造影(CAG)为标准,采用2检验和绘制ROC曲线评价MSCT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计算机与人工诊断冠脉狭窄的差异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71例患者。以冠脉造影(CAG)为标准,采用2检验和绘制ROC曲线评价MSCT目测法和计算机定量分析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结果冠脉节段性比较时,目测法和CAG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两者呈正相关(r=0. 936,P=0. 000),计算机定量分析法和CAG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者呈正相关(r=0. 877,P=0. 000);两种方法对于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的能力相仿(P均> 0. 05),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 3%、97. 6%和88. 8%、95. 5%。冠脉整体比较时,目测法对RCA、LM、LAD、LCX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 59%、100. 00%、96. 00%、87. 50%和77. 27%、97. 14%、56. 52%、72. 73%。以狭窄程度70%为参考,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6和0. 87,且目测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分别为0. 91和0. 84。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人工诊断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