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占吉 王国良 +3 位作者 李轩 陈晓 吴玉江 钱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对68例胃癌穿孔患者实施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本组68例患者分为3组,即穿孔修补组(对照组,n=27)、姑息性切除组(n=21)、根治性切除组(n=20)。其中男性6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岁。术前诊断胃癌穿孔30例,疑诊胃癌穿孔25例,误诊为胃溃疡病穿孔1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穿孔位于胃上部1/3的6例,中部1/3的12例,下部1/3的50例。BorrmannⅡ型38例,Ⅲ型30例。将姑息性切除组、根治性切除组与穿孔修补组术后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穿孔修补27例;姑息性切除21例;根治性切除20例,包括根2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2)8例,根3式胃癌次全切除术(D3)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5/68),手术死亡率5·9%(4/68)。3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穿孔修补组3·7%、0、0;姑息性切除组52·4%、23·8%、0;根治性切除组75·0%、55·0%、10·0%。穿孔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期(月)分别为5·93±4·95、28·33±16·44、35·25±2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穿孔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柴胡散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锋 王大禹 魏云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柴胡散联合胆舒胶囊和消炎利胆片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胆舒胶囊2粒/次,3次/d,和消炎利胆片6片/次,3次/d... 目的:探讨疏肝柴胡散联合胆舒胶囊和消炎利胆片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胆舒胶囊2粒/次,3次/d,和消炎利胆片6片/次,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柴胡散口服治疗,1剂/d。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痛、腹胀、纳差、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试验组的腹痛、腹胀、纳差、恶心积分分别为(0.94±0.52)、(0.86±0.45)、(0.73±0.47)、(0.72±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2±0.51)、(1.71±0.43)、(1.51±0.52)、(1.41±0.45)分(P<0.05)。试验组的不良情绪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2.64±7.35)、(32.37±7.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31±8.62)、(48.41±7.11)分(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柴胡散联合胆舒胶囊和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疏肝柴胡散 胆舒胶囊 消炎利胆片 不良情绪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燕 谈振华 +1 位作者 郑照正 谢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82-258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双戳孔法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联合腔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经腹腔镜直视下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置入盆腔,并采用经皮穿刺套线针将其固定于前腹壁,最后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 目的:观察改良的双戳孔法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联合腔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经腹腔镜直视下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置入盆腔,并采用经皮穿刺套线针将其固定于前腹壁,最后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管均成功置入,同时联合腔内固定可防范术后导管漂管,无感染、拔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双戳孔法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腔内固定术方法简便安全,定位精准,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腔镜 腹膜透析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与术式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玉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6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顺行切除47例,逆行切除19例,大部切除12例. 结果 74例手术成...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6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顺行切除47例,逆行切除19例,大部切除12例. 结果 74例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61例放置引流管,手术后24~48 h拔除.术后平均住院4.8 d.1例灼伤肝总管致术后胆漏,经开腹置T管6个月治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结论除少数病例(如Mirizzi综合征Ⅲ型及Ⅳ型、胆囊埋入或大部埋入肝内者及怀疑并发胆囊癌者)外,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后48 h内,应用顺行、逆行或大部切除等方法,可以安全施行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