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汤海燕 谈鹰 张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705-1707,17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73例(化脓性脑膜炎组)...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73例(化脓性脑膜炎组)。采集患者静脉血及CSF标本,测定其CSF及血浆糖、蛋白、腺苷脱氨酶(ADA)和氯化物含量,并计算CSF/血浆中上述生化指标的比值。结果两组CSF糖、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氯化物含量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ADA含量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血浆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氯化物含量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ADA含量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CSF/血浆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ADA比值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氯化物比值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绘制CSF/血浆ADA比值联合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选取切点ADA比值≥1.19且氯化物比值≤0.93时,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78.1%,曲线下面积为0.836。结论 CSF中ADA、氯化物含量和CSF/血浆蛋白、ADA、氯化物比值在结核性脑膜炎中有特定意义,特别是CSF/血浆ADA比值≥1.19联合氯化物比值≤0.93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较大,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血浆 生化指标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特 刘大海 +1 位作者 王斌 李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索帝单药方案化疗2周期。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作用。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者0例(0),部分缓解(PR)者16例(33.3%),稳定(SD)者20例(41.7%),疾病进展(PD)者12例(25.0%),总有效率为33.3%(16/48),临床受益率为75.0%(36/48);对照组CR者0例(0),PR者8例(14.3%),SD者8例(14.3%),PD者40例(71.4%),总有效率为14.3%(8/56),临床受益率为28.6%(16/56),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恶心呕吐等,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GP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泰索帝单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恩度 GP方案 泰索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冰 王亚仙 +2 位作者 茹立新 郑少俊 诸金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夹层(VAD)患者15例,均经DSA或CTA检查确诊。单纯颈枕部头痛4例,后循环缺血(PCI)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例。对4例头痛及5例SAH患...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夹层(VAD)患者15例,均经DSA或CTA检查确诊。单纯颈枕部头痛4例,后循环缺血(PCI)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例。对4例头痛及5例SAH患者行血管内治疗;6例PCI患者予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结果经DSA或CTA检查共发现17支椎动脉和1支基底动脉存在VAD。影像学表现为"梭形动脉瘤"7支、"珠线征"8支、"线样征"3支。6例PCI患者中,经药物治疗后临床预后均良好,经DSA复查,4例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2例无变化。9例经血管内治疗,1例复发,再次栓塞,过程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VAD的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夹层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诊疗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振产 沈双 +2 位作者 张冰 俞子恒 程震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957-2960,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35例,根据脑血管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48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154例,于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35例,根据脑血管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48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154例,于介入诊疗操作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年龄、脑血管病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635例患者中发现明确心电图异常403例,异常率为63.5%。<45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13例(14.6%),45~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80例(38.1%),>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10例(92.3%),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 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62例(75.3%),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41例(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0, P<0.01)。介入诊疗操作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组( 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与介入诊疗操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于介入诊疗操作前( P<0.05)。结论介入诊疗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有关,完善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了解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心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电描记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脏X综合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俞子恒 程震锋 卢孔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5,共5页
背景心脏X综合征(CSX)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在女性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约50%的女性及17%的男性无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50%。与正常人群比较,CSX患者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更高,由于CS... 背景心脏X综合征(CSX)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在女性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约50%的女性及17%的男性无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50%。与正常人群比较,CSX患者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更高,由于CSX容易进展,冠状动脉病变容易加重,故寻求一种新的评估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CSX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入住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表现为典型胸痛、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的40例CSX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指标,同时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两组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面积应变,同时测定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扭矩。结果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左房室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向应变、面积应变较对照组降低,扭转角度、扭矩较对照组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向应变[OR=0.520,95%CI(0.310,0.875)]、面积应变[OR=0.463,95%CI(0.280,0.764)]是CSX的影响因素(P<0.05)。纵向应变诊断CSX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面积应变诊断CS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CSX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能有效评定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在常规超声无法发现早期改变的情况下,可更早并更敏感地检测出局部缺血心肌,用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春燕 张龙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了解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乙肝患者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了解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乙肝患者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40、CD11C、CD86、HBV-DNA、HBV-DNA阴性(DNA-)、γ干扰素(IFN-γ)及树突状细胞(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及DCs刺激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较好地改善乙肝患者的DCs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扶正化瘀胶囊 阿德福韦酯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晏玉奎 胡建琴 张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93-799,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组和拉莫... 目的:比较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治疗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组、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组和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组,以治疗后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和达“6月、1年和2年无发作”比例为观察指标,评估其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50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分为CBZ组(n=62)、LEV组(n=67)、OXC组(n=63)、LTG组(n=58)。通过Kaplan-Meier统计分析显示新型和传统AEDs治疗癫痫后初次发作时间,CBZ和OXC的疗效相当(Log-Rank=0.226,P=0.635),而CBZ优于LTG(Log-Rank=15.305,P=0.000)和LEV(Log-Rank=8.027,P=0.005);治疗失败时间,CBZ和LTG疗效相当(Log-Rank=0.127,P=0.721),而CBZ优于OXC、LE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000,P=0.008;Log-Rank=5.572,P=0.018)。“6月无发作”率依次为CBZ、LEV、LTG、OX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无发作”率和“2年无发作”率,依次为CBZ、LTG、OXC、LEV,其中CBZ均优于OXC和LEV(均P<0.05),但和L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有25例患者(10.0%)出现不良反应。CBZ的不良反应率为19.3%,高于LTG(8.6%)、OXC(7.9%)、LEV(4.5%)。结论:CBZ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效果优于OXC和LEV,特别是在治疗的早期阶段,与LTG相当,但副作用的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癫痫 新型抗癫痫药 传统抗癫痫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恩海 潘小丽 +1 位作者 邱东华 陶德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 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其中 2 1例应用面罩通气 ,其余 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 ,总结对比两组的...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 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其中 2 1例应用面罩通气 ,其余 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 ,总结对比两组的疗效与结果。结果 :1 两组的通气效果接近 :通气治疗 1h后动脉血气pH值、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两组均已开始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0 5 ) ,其变化量 (△pH、△PaCO2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1) ;2 4h后两组血气均继续改善 (P均 <0 0 0 1) ,△pH、△PaCO2 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 (P >0 1,P >0 0 5 )。 2 一周后病情基本变化与最终转归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2 5 ,P >0 9) ,但面罩组 1周内脱机成功 7/ 2 1(占 3 3 3 % ) ,优于人工气道组 1/ 12 (占 8 3 % )。 3 面罩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均较人工气道组短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不但具有应用迅速、操作简单、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而且疗效肯定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可作为首选方式 ;而人工气道则为经典的和不可或缺的联接方式 ,应作为必要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红梅 施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71-3873,共3页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h...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mg/kg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治疗 他克莫司 药物浓度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D-二聚体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判断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华锋 朱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度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重症CAP的界定,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132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度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重症CAP的界定,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132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住院24h及72h的D-二聚体水平、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severityindex,PSI)分级、C反应蛋白(CRP)水平。判断各项指标对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普通CAP组患者的24h及72h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重症C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及72hCRP预测重度CAP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与97.9%,但特异度低分别为28.5%与39.3%;以1.0mg/L为截断值,入院24h及72hD-二聚体水平的预测敏感度为37.5%和60.4%,特异度为61.9%和59.5%;同时,72hD-二聚体的AUC值为0.76[95%CI(0.68,0.85)]明显高于入院24hD-二聚体、CRP和PSI分级评分(P<0.05)。并联72hD-二聚体水平与PSI结果 ,略微提高预测的敏感性。结论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措施用于CAP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D-二聚体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头颅MRI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沈彦彦 李建一 晏玉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I病灶部位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75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头颅MRI结果及临床资料,总结癫痫发作的类型、发作时相与头颅MRI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责任病灶以额叶、颞叶及多...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I病灶部位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75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头颅MRI结果及临床资料,总结癫痫发作的类型、发作时相与头颅MRI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责任病灶以额叶、颞叶及多脑叶受累常见(90.7%),病灶位于皮层者以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皮质下病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11.84,P<0.05),皮质、皮质下受累者均以晚发性癫痫为主(70.7%),早发性癫痫、晚发性癫痫发作时相与责任病灶部位关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结论:头颅MRI能较好地预测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发作,为临床预后评估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海燕 谈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对23例脑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HA)和快速血浆抗体试验(RPR)检测,并对其临床资料尤其是头颅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脑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对23例脑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HA)和快速血浆抗体试验(RPR)检测,并对其临床资料尤其是头颅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表现为进展性卒中者8例(34.8%),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3例(13.0%),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3例(13.0%)。所有患者血清TPHA和RPR均阳性,滴度范围为1∶4-1∶128;脑脊液TPHA和RPR均阳性,滴度1∶2-1∶64,伴或不伴细胞数及蛋白升高;头颅MRI提示颅内单一或多发梗死灶,多伴有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改变,CTA多能发现颅内血管狭窄;所有患者进行驱梅治疗大多获得良好效果。结论:脑血管型神经梅毒进展率及复发率较高;头颅影像可发现多处病灶,血管影像可发现大中动脉为主的多处血管狭窄,且脑萎缩概率较高;驱梅治疗效果较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无相关动脉硬化性及心源性等卒中危险因素时应常规进行血清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神经梅毒 血管狭窄 脑萎缩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在肝衰竭模型肝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江 施柏年 +1 位作者 何建方 戴利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肝衰竭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肝衰竭组(n=24),前者以生理盐水200μl腹腔注射,后者采用内毒素(LPS)10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900 mg/kg联合腹腔注射,对照组在...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肝衰竭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肝衰竭组(n=24),前者以生理盐水200μl腹腔注射,后者采用内毒素(LPS)10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900 mg/kg联合腹腔注射,对照组在注射后8 h、肝衰竭组在注射后不同时点(2、4、68、h)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处死动物,以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肝Kupffer细胞后,半定量RT-PCR检测其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衰竭组血浆ALT、ASTI、L-10、TNFα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01);COX-2 mRNA仅在肝衰竭组表达,表达量随肝损伤时间延长也逐渐增高(P<0.001)。结论:COX-2在损伤肝组织中大量表达,且表达量随肝损伤程度而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LPS/D-Gal诱导的肝衰竭模型肝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传统剂量与递增剂量抢救心脏骤停37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占林兵 金培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心脏骤停 肾上腺素 传统剂量 递增剂量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五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衡亚 罗小春 刘泉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外科病房及外院高压氧中心诊治的5例PS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 目的 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外科病房及外院高压氧中心诊治的5例PS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77岁,其中严重脑创伤2例、反复脑梗死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脑出血1例.5例患者主要以阵发性躁动、高热、瞳孔散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呼吸急促、肌张力障碍或姿势异常为临床表现.首次发作距原发病时间为1~60 d,发作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频率1~10次/d,未发现昼夜规律,吸痰和排便为其可能的诱因.影像学检查提示颅脑损伤部位分散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及脑干.抗癫痫治疗疗效不佳.结论 PSH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容易误诊,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肌张力过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庄 许贻白 +1 位作者 诸金水 王亚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 ,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h ,治疗 14d后分别测血清Mg2 +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 + ,并进行临床神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 ,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h ,治疗 14d后分别测血清Mg2 +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 + ,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 :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 + ,Ca2 + 浓度显著提升 ,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M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急性脑梗死 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特 罗小春 +1 位作者 王斌 崔恩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水平。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患者8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 8例机化性肺...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水平。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患者8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 8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中,1例为药物引起,1例合并结缔组织病,其余6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均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58.5±4.2)岁。发热、咳嗽、胸闷和肺部湿啰音是主要临床表现。肺功能显示弥散性通气障碍6例,限制性通气障碍5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血白细胞(7.6±2.3)×109/L,C反应蛋白(42.3±15.2)mg/L。全部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均缓解,随访12个月,病情仍稳定。其中5例口服糖皮质激素12个月,1例口服糖皮质激素2个月后自行停药。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学检查,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新诊断癫痫初次药物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晓霞 沈惠芬 沈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72-347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初次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全程跟踪随访的方法,在155例新诊断癫痫患者给予合理单药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随访末期复发、治疗失败以及"6个月无发作&q...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初次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全程跟踪随访的方法,在155例新诊断癫痫患者给予合理单药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随访末期复发、治疗失败以及"6个月无发作"、"1年无发作"患者的比例,并运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治疗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和治疗失败时间,以评估护理干预在新诊断癫痫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结果:护理干预较对照组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以及提高"1年无发作"率(均P≤0.05),并推迟治疗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和治疗失败时间(HR=0.543,95%CI:0.353~0.837;HR=0.483,95%CI:0.245~0.952)。结论:护理干预能使新诊断癫痫患者提高初次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地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护理干预 抗癫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庄 诸金水 +4 位作者 王亚仙 刘泉坤 张冰 许贻白 胡新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483-248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脑梗塞 炎性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异常45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利峰 沈双 +1 位作者 杨湘燕 张建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2-964,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约75%的MG患者同时伴有胸腺异常[1]。胸腺加前纵隔脂肪垫切除术是治疗MG合并胸腺异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远期疗效受到诸多因素...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约75%的MG患者同时伴有胸腺异常[1]。胸腺加前纵隔脂肪垫切除术是治疗MG合并胸腺异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远期疗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MG合并胸腺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评估远期疗效,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 胸腺异常 前纵隔 脂肪垫 因素分析方法 ACHR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