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运用经典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探究活动
1
作者
杨丽娟
陈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经典实验
学生
实验设计
探究活动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
2
作者
蔡永
钱藓萍
《地理教学》
2005年第9期28-30,共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课程的知识需要在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课程的知识需要在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学生乃至于家长在课程资源中处于的重要地位,即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参考书
中学生
生活经验
社会
历史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性探究的设计
3
作者
陈锋
杨丽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植物蒸腾作用”
实验
探究
设计
中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实验探究的设计
4
作者
陈锋
杨丽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水分和无初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实验
探究
设计
中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价的力量:建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慧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4,共4页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基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探索构建评价与成长同频共振的网格化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学校不断改进评价内容,包括立足素养导向,从关注学业转向全面发展;围绕学业发展,从...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基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探索构建评价与成长同频共振的网格化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学校不断改进评价内容,包括立足素养导向,从关注学业转向全面发展;围绕学业发展,从关注评定转向诊断反馈。同时进一步优化评价方式,通过“捕捉每一点、每一刻、每一步的微光”的散点性评价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突破,走向自主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
网格化评价体系
自主成长
诊断反馈
散点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价值浅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云吾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共3页
传统节日文化是历史的范畴。历史教师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随着网络社会化,许多文化都在时空场域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面对现实情景,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文化成分搭建沟通的桥梁。因为“学生个体...
传统节日文化是历史的范畴。历史教师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随着网络社会化,许多文化都在时空场域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面对现实情景,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文化成分搭建沟通的桥梁。因为“学生个体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学活动则是实现这种双向互动和双向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新课程教学中,恰当地渗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
历史教学
现代价值
学生个体
双向建构
网络社会化
新课程教学
优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用”之时方显“大用”——《那树》教学设计
被引量:
2
7
作者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59,共3页
【设计思想】 《那树》一文,在主旨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不管什么样的解读,都绕不开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所谓生态批评,就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
【设计思想】 《那树》一文,在主旨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不管什么样的解读,都绕不开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所谓生态批评,就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从概念看,“生态批评”的核心价值就是生态思想的文学表现,也是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表现。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将本文的主旨定为作者对人类膨胀物欲的无奈以及对人们对精神家园漠视的慨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文学批评理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批评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思想
文学作品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学科课程创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云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课程即教材。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用教材"和"教教材"的二者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学科课程创生乃是教师平时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这...
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课程即教材。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用教材"和"教教材"的二者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学科课程创生乃是教师平时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教案、学案编写的过程。这个创生过程一般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创生;重建课程文本的创生;课程知识补充的创生等方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学
课程创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悬念”引领学生探究历史真相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永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来自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悬念"作为一个戏剧表达方式应用于教学中能起到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历史事件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历史课堂制...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来自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悬念"作为一个戏剧表达方式应用于教学中能起到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历史事件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历史课堂制造"悬念"的主要方法包括:用文学创作中"倒叙"、"隐叙"的方式;运用历史认知的心理机制,制造认知信息的落差与冲突、放大历史发展的落差与冲突;运用停顿、设问等方式控制呈现节奏,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第次展示,在学生和历史事件间架起对话的桥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念
引领
探究
有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课程资源的课堂探究式教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丽娟
陈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17,共3页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科学的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资源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现行浙江省...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科学的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资源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现行浙江省版初中<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有密切的关系,为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下列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
社会热点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11
作者
李云吾
洪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4,共2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具有体例新、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部分年轻教师盲目追求“新”,对“开放、探究、合作”的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学的专业不对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具有体例新、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部分年轻教师盲目追求“新”,对“开放、探究、合作”的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学的专业不对口,遇到综合教材。忙于补充自己的知识量,忽略了对教材编排目的的研究;有的老教师既要继承传统教法,又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结果不伦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问题
原因
教材编排
内容与形式
年轻教师
课堂教学
传统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历史与社会》中地理知识的教学
12
作者
李云吾
陈千辉
《地理教学》
2007年第7期25-27,共3页
《历史与社会》既不是一门历史课,也不是一门社会课,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知识。而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人文地理,而且知识量比重又很小。但是,纵观教材的整体是以地理为基础...
《历史与社会》既不是一门历史课,也不是一门社会课,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知识。而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人文地理,而且知识量比重又很小。但是,纵观教材的整体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既不要拔高,又不要过分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知识
社会
历史
教学
基础知识
综合学科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本再造:从“雕”教到“活”教
13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1年第4期46-48,共3页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而笔者写这篇文章是自己第三次教这个教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教材
学生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咏雪》教学设计
14
作者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57,共3页
李海林老师认为。一篇文章有着“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前者指一篇文章“写什么”,后者指“为什么这么写”。《咏雪》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
关键词
《咏雪》
教学设计
双重价值
教学价值
言简意赅
文章
老师
下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15
作者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2,共3页
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说:“原始人类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夸父逐日》作为一则创世神话,亦是如此。所以,本设计从“大处着眼,...
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说:“原始人类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夸父逐日》作为一则创世神话,亦是如此。所以,本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学生时刻意识到这是一则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原始人类
神话研究
创世神话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口警钟须长鸣”一节的教学
16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9年第12期18-19,共2页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进而阐述了它们对我国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
教学
教材分析
环境问题
数据呈现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教学中教师“自我”生活史的有效利用
17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0年第20期38-40,共3页
“历史与社会”是时间和空间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人就是在这个变化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社会的知识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人的日常生活。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到课堂上来,...
“历史与社会”是时间和空间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人就是在这个变化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社会的知识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人的日常生活。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也能进入“实验场地”感受身临其境的变迁历史,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史
有效利用
社会生活
教师
课堂气氛
实验场地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路教学:复习课的新方法——以“与山为邻”一课为例
18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2年第6期22-22,13,共2页
一、回路教学的思路图 回路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一般指由电源、电键、用电器等构成的电流通路。教师利用课程内容,根据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某一知识的创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或者炒冷饭,
关键词
回路
教学
复习课
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
物理学
教师
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
19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8年第5期12-13,共2页
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感到有新鲜感,兴趣才会持久,教师的魅力也就经久不衰。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质量
社会
历史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与社会》中起居文化教学的尝试
20
作者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8年第6期21-22,共2页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活情趣,适当地将教材中与起居生活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根据自己教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起居文化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经典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探究活动
1
作者
杨丽娟
陈锋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浙江省
温州
市第十二
中学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经典实验
学生
实验设计
探究活动
生物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
2
作者
蔡永
钱藓萍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分校
温州
市二十三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05年第9期28-30,共3页
文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课程的知识需要在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学生乃至于家长在课程资源中处于的重要地位,即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教学参考书
中学生
生活经验
社会
历史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
教育理念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性探究的设计
3
作者
陈锋
杨丽娟
机构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植物蒸腾作用”
实验
探究
设计
中学
生物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实验探究的设计
4
作者
陈锋
杨丽娟
机构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水分和无初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实验
探究
设计
中学
生物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价的力量:建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慧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教育集团
出处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4,共4页
文摘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基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探索构建评价与成长同频共振的网格化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学校不断改进评价内容,包括立足素养导向,从关注学业转向全面发展;围绕学业发展,从关注评定转向诊断反馈。同时进一步优化评价方式,通过“捕捉每一点、每一刻、每一步的微光”的散点性评价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突破,走向自主成长。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
网格化评价体系
自主成长
诊断反馈
散点性评价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价值浅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共3页
文摘
传统节日文化是历史的范畴。历史教师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随着网络社会化,许多文化都在时空场域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面对现实情景,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文化成分搭建沟通的桥梁。因为“学生个体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学活动则是实现这种双向互动和双向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新课程教学中,恰当地渗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
历史教学
现代价值
学生个体
双向建构
网络社会化
新课程教学
优秀文化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用”之时方显“大用”——《那树》教学设计
被引量:
2
7
作者
师延峰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绣山校区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59,共3页
文摘
【设计思想】 《那树》一文,在主旨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不管什么样的解读,都绕不开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所谓生态批评,就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从概念看,“生态批评”的核心价值就是生态思想的文学表现,也是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表现。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将本文的主旨定为作者对人类膨胀物欲的无奈以及对人们对精神家园漠视的慨叹。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文学批评理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批评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思想
文学作品
设计思想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学科课程创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金
2011年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规划课题"教育技术下学科课程创生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ZJB11163)
文摘
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课程即教材。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用教材"和"教教材"的二者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学科课程创生乃是教师平时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教案、学案编写的过程。这个创生过程一般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创生;重建课程文本的创生;课程知识补充的创生等方面上。
关键词
课程
教学
课程创生
有效性
Keywords
curriculum
teaching
course creation
effectiveness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悬念”引领学生探究历史真相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永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南浦分校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摘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来自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悬念"作为一个戏剧表达方式应用于教学中能起到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历史事件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历史课堂制造"悬念"的主要方法包括:用文学创作中"倒叙"、"隐叙"的方式;运用历史认知的心理机制,制造认知信息的落差与冲突、放大历史发展的落差与冲突;运用停顿、设问等方式控制呈现节奏,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第次展示,在学生和历史事件间架起对话的桥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悬念
引领
探究
有效教学
Keywords
suspense
leading
exploration ~ effective teaching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课程资源的课堂探究式教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丽娟
陈锋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浙江省
温州
市第十二
中学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17,共3页
文摘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科学的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资源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现行浙江省版初中<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有密切的关系,为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下列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课程资源
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
社会热点
自然科学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11
作者
李云吾
洪波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4,共2页
文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具有体例新、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部分年轻教师盲目追求“新”,对“开放、探究、合作”的理念理解不够。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学的专业不对口,遇到综合教材。忙于补充自己的知识量,忽略了对教材编排目的的研究;有的老教师既要继承传统教法,又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结果不伦不类。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问题
原因
教材编排
内容与形式
年轻教师
课堂教学
传统教法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历史与社会》中地理知识的教学
12
作者
李云吾
陈千辉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07年第7期25-27,共3页
文摘
《历史与社会》既不是一门历史课,也不是一门社会课,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知识。而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人文地理,而且知识量比重又很小。但是,纵观教材的整体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既不要拔高,又不要过分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地理知识
社会
历史
教学
基础知识
综合学科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本再造:从“雕”教到“活”教
13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11年第4期46-48,共3页
文摘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而笔者写这篇文章是自己第三次教这个教材了。
关键词
文本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教材
学生
个性化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咏雪》教学设计
14
作者
师延峰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57,共3页
文摘
李海林老师认为。一篇文章有着“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前者指一篇文章“写什么”,后者指“为什么这么写”。《咏雪》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
关键词
《咏雪》
教学设计
双重价值
教学价值
言简意赅
文章
老师
下雪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15
作者
师延峰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2,共3页
文摘
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说:“原始人类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夸父逐日》作为一则创世神话,亦是如此。所以,本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学生时刻意识到这是一则神话,
关键词
《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原始人类
神话研究
创世神话
学生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口警钟须长鸣”一节的教学
16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09年第12期18-19,共2页
文摘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进而阐述了它们对我国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数量
教学
教材分析
环境问题
数据呈现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
人教版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教学中教师“自我”生活史的有效利用
17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10年第20期38-40,共3页
文摘
“历史与社会”是时间和空间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人就是在这个变化中长大和成熟起来的。社会的知识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人的日常生活。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也能进入“实验场地”感受身临其境的变迁历史,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史
有效利用
社会生活
教师
课堂气氛
实验场地
教学效果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路教学:复习课的新方法——以“与山为邻”一课为例
18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12年第6期22-22,13,共2页
文摘
一、回路教学的思路图 回路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一般指由电源、电键、用电器等构成的电流通路。教师利用课程内容,根据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某一知识的创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或者炒冷饭,
关键词
回路
教学
复习课
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
物理学
教师
路图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
19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08年第5期12-13,共2页
文摘
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感到有新鲜感,兴趣才会持久,教师的魅力也就经久不衰。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质量
社会
历史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师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与社会》中起居文化教学的尝试
20
作者
李云吾
机构
浙江省
温州
市
实验
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08年第6期21-22,共2页
文摘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活情趣,适当地将教材中与起居生活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根据自己教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起居文化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运用经典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探究活动
杨丽娟
陈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
蔡永
钱藓萍
《地理教学》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性探究的设计
陈锋
杨丽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实验探究的设计
陈锋
杨丽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评价的力量:建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黄慧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价值浅论
李云吾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无用”之时方显“大用”——《那树》教学设计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学科课程创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李云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用“悬念”引领学生探究历史真相
蔡永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整合课程资源的课堂探究式教学
杨丽娟
陈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李云吾
洪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历史与社会》中地理知识的教学
李云吾
陈千辉
《地理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文本再造:从“雕”教到“活”教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咏雪》教学设计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人口警钟须长鸣”一节的教学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地理教学中教师“自我”生活史的有效利用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回路教学:复习课的新方法——以“与山为邻”一课为例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历史与社会》中起居文化教学的尝试
李云吾
《地理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