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文辉 邵健智 +5 位作者 王齐增 李新祥 朱玲军 林斌 马湘俊 周仁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协助评估心功能。结果:(1)3组间,C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血浆BNP浓度最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低,且均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B组的LAD、IVST、LVPWT、LVESd、LVEDd、LVMI、RWT、LVEF、血浆BNP浓度大于A组,但仅LAD、LVMI、血浆BNP浓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左心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以合并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时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脏重构 心脏功能 B型钠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湘俊 廖玉华 汪朝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旨在探讨抗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冠心病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DCM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组18例,进行临床免疫学检测,应用ELISA法,免疫转印法检测数值予以分析。结果ELISA法DCM组... 目的 旨在探讨抗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冠心病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DCM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组18例,进行临床免疫学检测,应用ELISA法,免疫转印法检测数值予以分析。结果ELISA法DCM组阳性率43.9%,冠心病组28.6%,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免疫转印法21例的DCM患者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200KD)10例阳性,阳性率47.6%,冠心组抗肌球蛋白轻链抗体(27.SKD)阳性4例,阳性率28.6%,PBS替代试验均为阴性。结论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抗体检测有助于DCM和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冠心病 自身抗体 肌球蛋白重链.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审 陈云鹏 +2 位作者 董志兵 朱玲军 张济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寻找血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理论基础。方法以2009年8月—2010年8月因"胸闷、胸痛"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寻找血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理论基础。方法以2009年8月—2010年8月因"胸闷、胸痛"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对照组123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同时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观测肱动脉扩张力判断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血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无影响。结果 (1)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96.64±64.9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34.67±56.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7.14±0.67)与对照组(13.56±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N%)在两组间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组FMD%与血尿酸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219,P=0.009);以FMD%为应变量(Y),以血尿酸为自变量(X)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直线回归方程为Y=8.036-0.002X。结论冠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尿酸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酸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利钠肽原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健智 王齐增 朱玲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083-3085,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高龄(≥80岁)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高龄(≥80岁)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随访1年,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Nt-proBNP水平;然后将心血管事件组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两组Nt-proBNP水平;最后应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Nt-proBNP对高龄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1)85例高龄CHF患者平均随访(392±23)d,发现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基线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死亡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而两组之间年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lgNt-proB-NP每变化1个单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6.151倍〔95%CI(2.390,85.611)〕。结论 Nt-proBNP是预测高龄CHF患者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钠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文辉 宋于康 马湘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用氯沙坦每日 5 0~ 10 0mg治疗 6mon ,用放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用超声心...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用氯沙坦每日 5 0~ 10 0mg治疗 6mon ,用放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 (LVMI )。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 ,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P <0 .0 1) ;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部分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彭万军 邵健智 +1 位作者 侯正军 林文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情况,分析未服用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并电话调查未服用的原因。结果: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23%,长期服用率仅为7.1%;文... 目的:了解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情况,分析未服用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并电话调查未服用的原因。结果: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23%,长期服用率仅为7.1%;文化程度低(OR=1.3,95%CI:0.7~2.5)、非中心城区(OR=1.3,95%CI:0.6~2.7)和阵发性房颤(OR=2.0,95%CI:0.8~4.8)都不是华法林未被使用的预测因素;电话调查显示,医生未告知的比例很大(65.7%);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导致华法林不被服用(OR=2.7,95%CI:1.3~5.6)。结论: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及长期服用率均很低;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是患者未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迤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与P波离散度 (Pdisp)、P波最大时限 (Pmax)的关系。方法 :应用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 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6 0例年龄匹配的无房性心律失常者的Pmax和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 (即Pdisp)。结果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与P波离散度 (Pdisp)、P波最大时限 (Pmax)的关系。方法 :应用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 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6 0例年龄匹配的无房性心律失常者的Pmax和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 (即Pdisp)。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Pmax为 ( 12 3.9± 16 .6 )ms ,Pdisp为 ( 4 8.4± 14 .8)ms ;而对照组Pmax为( 110 .0± 13.9)ms ,Pdisp为 ( 2 7.7± 9.1)ms ,两者相比均P <0 .0 0 1。以Pdisp≥ 4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80 0 % ,特异性 85 0 % ,准确性 82 3% ;以Pmax≥ 12 0ms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2 9% ,特异性 80 0 % ,准确性76 2 % ;而以Pdisp≥ 40ms和Pmax≥ 12 0ms联合作为标准 ,预报房颤的敏感性 70 0 % ,特异性 90 0 % ,准确性79 2 %。结论 :Pdisp和Pmax可作为预报阵发性房颤的新的心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P 波离散度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血浆内皮素的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湘俊 曾爱平 +1 位作者 王齐增 廖玉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与血浆内皮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1995年至1997年间收治老年人DCM30例心功能资料,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老年人DCM的血浆ET平均浓度(176.23±... 目的探讨老年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与血浆内皮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1995年至1997年间收治老年人DCM30例心功能资料,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老年人DCM的血浆ET平均浓度(176.23±45.02mg/ml)明显高于28例无心脏扩大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70.84±17.16Pg/ml)P<0.01,并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浆ET水平是老年人DCM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老年人 内皮素
全文增补中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损害80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审 陈云鹏 +2 位作者 董志兵 林文辉 张济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后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预防组80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20 mg,qd;普罗布考组85...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后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预防组80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20 mg,qd;普罗布考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所有患者术后立即接受水化治疗12 h(1 mL.kg-1.h-1)。3组均给予防治冠心病标准用药,如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观察术前及术后3 d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并计算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发生率。结果联合预防组手术后BUN水平升高(3.12±0.54)mmol.L-1,Ccr水平升高(8.41±2.13)mL.min-1,CIAKI发生率3.75%,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普罗布考组:(6.22±0.82)mmol.L-1,(17.14±2.29)mL.min-1,12.94%;阿托伐他汀组:(7.02±1.13)mmol.L-1,(22.09±2.38)mL.min-1,15.29%](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CIAKI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造影剂 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于康 林文辉 王齐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效能。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分成辛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均以苯那普利每日10mg或缬沙坦每日80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效能。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分成辛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均以苯那普利每日10mg或缬沙坦每日80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辛伐他汀组另加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观察期为4个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血清PCⅢ浓度及血浆BNP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PCⅢ浓度和血浆BNP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LVMI的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同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辛伐他汀 左室肥厚 心肌纤维化 心脏舒张功能 B型钠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玲军 林文辉 张凌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和单用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VPBOR-VO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服用黛力新和乙吗噻嗪... 目的对比分析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和单用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VPBOR-VO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服用黛力新和乙吗噻嗪)和对照组(服用乙吗噻嗪),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和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2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试验组150例,其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48.8±17.8)岁,期前收缩次数(13 846±10 656)次/24 h;对照组144例,其中男65例,女79例,平均年龄(48.2±14.3)岁,期前收缩次数(15 550±10 001)次/24 h。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显效48例,有效8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69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7,P=0.020)。在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显效61例,有效7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59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6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8,P=0.000)。结论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IVPBORVOT具有较好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 心性 心电描记术 自主神经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万军 林斌 林文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91-392,共2页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ST段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秋 张近波 +4 位作者 张小乐 许国斌 董志兵 王文龙 李传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2、24、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NF...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2、24、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h)组EPCR mRNA,LPS(24h)组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LPS(48h)组EPCR蛋白含量亦显著下降(P<0.05);与LPS(24h)组比较,LPS(12h)组EPCR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LPS(12h)组EPCR mRNA含量亦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h)组NF-κB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NF-κ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LPS(12h)组NF-κB蛋白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实现的;LPS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机制的阐明,可能对脓毒症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